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1中考熱點專題案例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應對世界格局新變化背景材料材料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來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材料二: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主要考慮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以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對我國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材料三:2020年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0854&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5117&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演講。強調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3721208&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要全面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中國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對外開放,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共創亞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強調,中國經濟發展(?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67296265&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4104&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沒有變。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158403961&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強調,中國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766203&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命題角度與知識梳理角度一:經濟全球化1、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有哪些?答:(1)商品生產在全球范圍內完成。(2)商品貿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2、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答:(1)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資本和勞動力在全球流動,有利于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促進資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時,經濟全球化也使各國經濟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2)經濟全球化,一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使風險與危機跨國界傳遞。3、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我們應該怎樣做?答:(1)要順應歷史潮流,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主動參與競爭。(2)要居安思危,增強風險意識,注意國家經濟安全。(3)為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做好充分準備。角度二:變化中的世界格局當今世界格局具有什么特點?答:(1)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2)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人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人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3)一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2、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答:有利于推動世界多極化,為世界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實現各國共同發展。角度三:改革開放促發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你談談改革開放有什么重要意義?答:(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2)改革開放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3)改革開放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4)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5)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角度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為什么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答:(1)當今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2)人類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需要解決許多全球性問題。(3)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4)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5)由中國首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表達了人類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愿望,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思路,為人類未來發展提出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構想,為人類共同美好的未來指明了方向。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中國發展有什么意義?答:(1)有利于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為我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2)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3)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4)有利于我國融人經濟全球化浪潮,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3、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個國家的正確做法是什么?答:(1)各國要努力擴大利益交匯點,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2)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3)需要世界各國的一致行動,需要各國人民間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擔當。角度五:中國的機遇與挑戰1、今天的中國面臨哪些發展契機?答:(1)今天的中國,百業俱興,政通人和,社會穩定,綜合國力不斷提升,面臨新的發展契機。(2)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為經濟發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越來越強勁,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4)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經濟合作、全球治理等多個領域發揮的引領作用越來越大。(5)世界各國需要與中國開展深入合作,使中國在國際合作各個領域獲得更大發展空間,更加有所作為。2、我國目前還面對那些挑戰?答:(1)國內:近年來,受全球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幾十年高速發展所積累的一些矛盾與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急需得到穩妥處理與解決。“中國制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轉型升級。(2)國際: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給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帶來了各種挑戰,使得中國的海外投資面臨不少困難和風險。3、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應該怎么辦?(怎樣積極應對目前的機遇與挑戰?)答:(1)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的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2)我們要深刻認識我變動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3)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角度六:攜手促發展1、中國應怎樣積極謀求發展?答:(1)把提升發展質量放在首位。(2)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3)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規則制定。(4)積極謀求發展,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中國怎樣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答:(1)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堅持合作共贏理念。(2)中國重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3)“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動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中國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4)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拓展訓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中國早已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相互依存,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也緊密相連。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共存B.經濟全球化使國家之間經濟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程度加深C.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D.經濟全球化表現為商品生產及商品貿易的全球化,只對發達國家有利2、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充分認識當今世界格局的新變化。下列有關世界格局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B )①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進入多極化時代②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③美國、俄羅斯、歐盟、中國等全球幾大力量中心共同主宰當今世界④一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有利于推動世界多極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把“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這是因為( D )①堅持改革開放就能實現共同富裕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③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④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疫情中獨善其身,但隨著中國工廠復工、消費復蘇,快速恢復中的中國經濟對穩定全球供應鏈、推動世界經濟盡早復蘇意義重大。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①世界進入多極化時代②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緊密聯系的世界③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抗擊疫情的必然選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近年來,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多。為此,我國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見( C )A.擴大內需是發展的唯一途徑B.改革開放已不適應時代需求C.應對風險挑戰,轉換增長動力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D.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主題為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世界經濟的復蘇。從2021年1月1號起,我國將調整部分進口商品關稅稅率,其中與我們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第二批抗癌藥物、嬰幼兒奶粉等將繼續降低關稅直至零關稅。此次關稅調整的意義和影響有( B )實現了全面對外開放、與所有國家和地區合作共贏B.促進了我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C.體現了大國擔當,實現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D.能夠徹底化解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滿足人民需要7、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來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答:世界格局的新變化,既給我們帶來難得機遇,也給我們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2)面對上述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答:我們要深刻認識我變動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8、材料一: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時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主要考慮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材料二:2020年1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50854&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5117&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互利共贏》的主旨演講。強調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3721208&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要全面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中國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對外開放,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共創亞太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強調,中國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https:?/??/?baike.?/?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7766203&ss_c=ssc.citiao.link"\t"https:?/??/?baike.?/?_blank?)。結合上述材料請你回答:(1)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什么重要的現實意義?答: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2)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體現了教材中的哪些觀點?答:①世界經濟全球化。②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③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④我國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攜手促進發展。⑤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3)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青少年要增強哪些意識?答:憂患意識、風險意識、開放合作的意識、改革創新的意識、積極進取的意識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