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理解權利和義務 歷史與社會 【課標條目】 2-3-1 了解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懂得要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3-3-5 懂得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各民族的團結,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配套練習】 1.下列關于公民基本權利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公民的基本權利是由憲法規定的 ②文化教育權利和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 ③公民有政治權利和自由,可以發表任何言論 ④憲法規定了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2.下列屬于侵犯公民合法權利的行為有( ) ①警方發布通緝令,使用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②小立長得矮胖,有人給他起了個“武大郎”的外號 ③未經小張同意,小軍就將小張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信息公布在網絡上 ④牛正收養8歲的張揚為養子,將其名字改為牛順,并到派出所作了姓名的變更登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公民基本權利分類與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A.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B.人身自由—住宅不受侵犯 C.社會經濟權利—財產權 D.文化教育權利—依法納稅 B D 4.作為公民,我們可以依法參與政治生活。下列參與方式錯誤的是( ) A.給本社區的人大代表寫信,反映現實情況 B.以書信或打電話方式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的建議 C.通過網絡“我向總理獻一策”,提出自己的網絡建議 D.糾集社會人員沖擊政府機關,提出自己的要求 D 5.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下列屬于公民享受文化權利的是( ) A.享受就職單位購買的社保 B.將住房出租賺取租金 C.到劇院觀賞音樂劇表演 D.依法納稅 C 6.下列行為屬于履行公民基本義務的是( ) A.小磊積極參加“保護母親河”志愿者活動 B.小輝舉報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 C.小麗將自己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 D.小佳的爸爸每月按時繳納稅款 D 7.右圖中游客在長城上刻字,這沒有履行的公民基本義務是( ) A.依法服兵役 B.維護國家利益 C.遵守憲法法律 D.受教育 C 8.下列各項中,既是基本權利,又是基本義務的是( ) ①見義勇為 ②勞動 ③言論自由 ④受教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義烏市教育局推出公益性空中課堂——“好學義烏”名師云課,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率。這一舉措維護了全市中小學生的( ) A.人身自由 B.物質幫助權 C.受教育權 D.文化權利 D C 李某和吳某因事發生糾紛,李某為了報復,捏造事實并利用手機短信發送給吳某的親朋好友,致使吳某名譽受損。據此,吳某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一審判決李某向吳某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費。據此回答10~11題。 10.吳某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屬于( ) A.民事訴訟 B.刑事訴訟 C.行政訴訟 D.法律訴訟 11.這一案例說明( ) ①我國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②訴訟是我們維權的唯一方式 ③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④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增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C 12.下列圖示所表達的概念關系正確的是( ) C 13.“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對馬克思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 ②道德義務必須履行,法定義務不必履行 ③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 ④我們既要依法行使權利,又要依法履行義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14.下面是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知識結構圖,圖中①和②的內容分別是( ) A.前提 基礎 B.基礎 前提 C.根本 基礎 D.關鍵 根本 A 15.你認為對右圖漫畫的理解,錯誤的是( ) A.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B.先享有權利后履行義務 C.公民既要增強權利意識,也要增強義務觀念 D.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B 16.中學生有使用計算機網絡的權利,同時必須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和其他有關網絡的規定。這表明( ) A.每個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也是義務的承擔者 B.公民先享有權利,后履行義務 C.我國公民履行義務多享用權利少 D.我國公民享有權利比履行義務多 A 17.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為保守國家最高機密曾三十年沒有回過家,終生報國不言悔,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告訴我們( ) ①實現強國夢需要付出代價 ②要弘揚愛國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要有家國情懷,樹立國家利益至上觀念 ④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是完全相同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8.有這樣一部宣傳短片:你覺得它是一杯水,但它有可能是硫酸;你以為它是一杯飲料,但它其實是汽油。請遵守規定,接受安檢。這一宣傳片旨在強調( ) A.要積極配合國家安全工作 B.威脅國家安全的現象普遍存在 C.接受安檢國家安全就有保障 D.要對一切事物持質疑態度 A 19.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我國要不斷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這是因為( ) ①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勢嚴峻,無法控制 ③維護國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④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重要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20.“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要求我們( ) ①開展國家安全宣傳 ②維護國家安全與個人無關 ③樹立國家安全意識 ④行使維護國家安全權利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B 21.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指出,應構建完善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體系。材料表明( ) ①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 ②大中小學生都應該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③每個公民都要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④我們要樹立憲法意識和增強憲法觀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22.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我們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國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從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利益角度看,下列行為中正確的是( ) A.某高校研究生朱某將內部研究論文發布到微信朋友圈中 B.一游客在軍事禁區偷拍照片 C.一位漁民捕魚時打撈到一個類似魚雷的東西,當即電話通知國家安全部門 D.某居民在修建自家住房時將國防通信光纜挖斷 C 23.在疫情期間,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為減少外出、降低交叉感染,居家辦公、線上教學等。下列符合題意的( ) ①維護公共利益有時需要失去個人自由 ②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遵守社會規則需要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 ④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24.學會承擔,讓責任伴隨行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位中學生女孩,在家里,她主動拖地板、洗衣服,用行動減輕父母的勞累;在學校,她刻苦學習,積極參加課間操等體育活動,用行動不斷完善自己;在雙休日,她到老年公寓幫助孤身老人打掃房間,用行動溫暖社會;在閑暇時間,她進行文學創作,不斷向雜志社投稿,用行動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有人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她說:“權利就像手上捧著的一顆珍珠,它體現著當家作主的榮耀;義務就像手里握著的一把鋤頭(一種農具),它意味著要付出辛勞的汗水。我要一手捧著珍珠,一手握著鋤頭。” (1)分析材料:這位中學生女孩,她積極行使了哪些權利?認真履行了哪些義務?(各寫2個) 權利:她刻苦學習,行使了受教育權;向雜志社投稿,行使了著作權等。義務:孝敬父母或者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受教育的義務,幫助孤身老人(或者幫助他人)的道德義務。 (2)探究問題:作為一名公民,應該怎樣依法行使權利? ①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②行使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也不能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③維護權利時要遵守正當的程序。 (3)承擔責任: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談談你將如何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①法律鼓勵做的,積極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④認真學習,履行受教育的義務。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履行孝敬父母的義務。⑥同分裂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的義務。⑦在公共場所不滋事,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義務等。 25.【國家安全關系你我】總體國家安全觀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廣泛包容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高票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這是“一國兩制”實踐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大事,充分體現中央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強意志和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整體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堅決維護和最大關切。 材料二 我國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致力于建設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1)據材料一,結合“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相關知識,分析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出該《決定》的必要性。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國家安全有保障,經濟社會才能不斷發展,祖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該《決定》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2)圖1、圖2分別體現了圖3中“國家安全體系”的什么內容?根據圖1、圖2,說說我國是如何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建設的? 經濟安全、信息安全。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做到科學立法;依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做到嚴格執法。 26.閱讀案例,回答問題。 2020年2月16日,郭某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小區內,拒不配合疫情防控期間的社區管理,并踢踹民警,造成嚴重不良影響。依照刑法及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于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2月28日,朝陽區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開庭審理,郭某因妨害公務罪被判處拘役一個半月。 (1)郭某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的違法行為?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犯罪行為。郭某襲警行為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違反了刑法及《關于依法懲治襲警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具有刑事違法性;被判處拘役,體現了應受刑法處罰性。 (2)從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角度,簡述郭某受到法律制裁的原因。 公民要依法行使權利,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材料中郭某的行為危害了國家利益,也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利。公民要依法履行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材料中郭某襲警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所以受到法律制裁。(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此案例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要增強法律意識,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基本方略,厲行法治要求做到嚴格執法、全民守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