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聲 1. 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 (1)產(chǎn)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特點: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但傳聲未停止。 (3)傳播:a.形式: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b.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傳聲的介質(zhì)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真空不能(選填“能”或“不能”)傳聲。 (4)聲速:a.大小:等于聲音在每秒內(nèi)傳播的距離。1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 b.影響因素:與介質(zhì)的種類和溫度有關(guān)。 c.聲速的比較:一般情況下,v氣體 < v液體 < v固體。 2.人耳如何聽到聲音 (1)人耳的構(gòu)造 (2)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a.外界傳來的聲音經(jīng)過耳廓收集,進入外耳道后撞擊鼓膜,使其振動; b.鼓膜振動帶動聽小骨振動,聽小骨把聲音放大傳入耳蝸; c.耳蝸中充滿液體和聽覺感受器,當聲音傳入耳蝸時,耳蝸中的液體也產(chǎn)生振動,聽覺感受器便把這一信息沿聽覺神經(jīng)傳到腦部,形成聽覺,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3. 聲音的特性 ? 概念 決定因素 相應關(guān)系 音調(diào) 聲音的高低 發(fā)聲體的頻率 頻率高,則音調(diào)高,頻率低,則音調(diào)低 響度 聲音的強弱或大小 發(fā)聲體的振幅 振幅大(小),則響度大(小);人距發(fā)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音色 音品、音質(zhì) 發(fā)聲體的材料、結(jié)構(gòu) 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 噪聲(1)概念:a.物理學角度: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其波形雜亂無章。 b.環(huán)保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chǎn)生干擾的聲音。 (2)在聲學上,通常用分貝(dB)作為單位來計量聲音的強弱。 (3)噪聲的控制:a.防止噪聲產(chǎn)生,即在聲源處控制。如“禁鳴喇叭”、摩托車的消聲器、公共場所禁止大聲喧嘩、手機靜音等。 b.阻斷噪聲傳播,即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如安裝隔聲板、門窗安裝雙層玻璃、交通道路旁的“綠化帶”等。 c.阻止噪聲進入人耳,即在人耳處減弱。如戴防噪聲耳罩、捂住耳朵等。 二、光的直線傳播 1. 光源:自身會發(fā)光的物體。如發(fā)光的水母、太陽、燃燒著的蠟燭、開著的電視的屏幕、螢火蟲等。月亮不是(選填“是”或“不是”)光源。 2. 光的直線傳播: (1)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舉例: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 (2)光路的性質(zhì):光路是可逆的。 (3)光速:a.傳播:光可以在空氣、水、玻璃等介質(zhì)中傳播,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大?。汗庠诓煌镔|(zhì)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大的速度,其大小為:c≈3×108米/秒,光在不同介質(zhì)里的傳播速度:v空氣>v水>v玻璃。 【注】光年:光在一年內(nèi)傳播的距離,是長度單位。 【適時總結(jié)】影子與小孔成像的區(qū)別 (1)影子:光在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時,光線被物體擋住,無法到達物體后面,在物體后面形成了與物體輪廓相似的黑暗區(qū)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如手影、路燈下的人影等。(2)小孔成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倒立的實像。 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定義 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 圖示 三線共面 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對應的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 兩線分居 反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對應的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 光路特點 光路是可逆的 兩角關(guān)系 反射角γ = 入射口i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β小于i;當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增大,傳播方向不變 舉例 黑板反光、水中的倒影、照鏡子等 水杯中筷子看起來“折斷”了、池水看起來“變淺”、?海市蜃樓等 2.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 鏡面反射 漫反射 圖示 相同點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都是可逆的 不同點 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反射光方向不同 特定方向有反射光束,反射光束集中 各個方向都有反射光束,沒有光束集中的反射方向 平面鏡成像 1.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 平面鏡成像特點 (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2)像與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 (4)平面鏡后面所成的像為虛像。 注:綜合表述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guān)于鏡面對稱。 3. 實像和虛像 ? 實像 虛像 成因 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光屏可否承接 可以 不可以 相同點 眼睛可以直接觀察到 實例 小孔成像等 平面鏡成像等 4. 凸面鏡與凹面鏡 ? 凸面鏡 凹面鏡 反射面 用球面的外側(cè)作反射面的球面鏡 凹面的拋物面鏡 對平行光的反射特點 對光有發(fā)散作用,起到擴大視野的作用 對光有會聚作用,起到會聚光的作用? 應用 汽車觀后鏡,路口的反光鏡等 太陽灶,汽車前燈的反光裝置等 五、物體的顏色 1. 白光:白光是多種單色光(紅、橙、黃、綠、藍、青、靛、紫)混合而成的復色光。 2. 物體的顏色與被照光之間的關(guān)系: 白色的物體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體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 不透明的物體只反射與其顏色相同的光,其他顏色的光均被吸收。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六、透鏡 凸透鏡 凹透鏡 結(jié)構(gòu) 中間厚、邊緣薄 中間薄、邊緣厚 對光的作用 會聚 發(fā)散 圖示 光心 透鏡的中心:O點 主光軸 過光心且垂直于透鏡平面的直線:MN 焦點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于一點:F點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jīng)凹透鏡折射發(fā)散后的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的點:F點 焦距 焦點到光心的距離:f 應用 遠視眼鏡、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幻燈機、照相機 近視眼鏡 2.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應用 (1) u>2f, f(2) 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應用:測焦距 (3) f(4) u=f,不成像 (5) u七、人的眼睛 1. 眼睛 (1)折光系統(tǒng):眼球中的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狀體,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 (2)人眼球的成像特點:因為觀察的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所以在視網(wǎng)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近視眼與遠視眼 近視眼 遠視眼 癥狀 只能看清近處物體 只能看清遠處物體 成因 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近視患者的視網(wǎng)膜前 來自近處物體的光會聚在遠視患者的視網(wǎng)膜后 成像示意圖 矯正示意圖 配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配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口訣 近前遠后,近凹遠凸 例1.(2020杭州)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對應右圖,下列關(guān)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 ? B.?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倒立縮小實像 ? C.?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太虛像 ? D.?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qū)域內(nèi),成正立放大實像 例2.?(2019杭州)關(guān)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近視眼,可佩帶凹透鏡矯正 ? B.?乙為近視眼,可佩戴凸透鏡矯正 ? C.?甲為遠視眼,可佩帶凸透鏡矯正 ? D.?乙為遠視眼,可佩帶凹透鏡矯正 例3.?(2019杭州)太陽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發(fā)生折射。如果沒有這層大氣,會出現(xiàn)(?? ) ? A.?日出會提前,日落會延遲 ? B.?日出和日落都會提前 C.?日出會延遲,日落會提前 ? D.?日出和日落都會延遲 例4.?(2018杭州)為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小金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1)當入射角為40°時,反射角為_________。 (2)小金將紙板F繞垂直于鏡面ON向后轉(zhuǎn)動,在紙板F上還能看到反射光嗎?___________。請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3)若使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30°,那么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上圖所示,在杯中A處有一發(fā)光點,發(fā)出一束光,在杯壁B處形成一光斑,當向杯中加水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水面至CD處時,光斑仍在B處 ? B.?水面至CD處時,光斑移至B處的上方 C.?水面至EF處時,光斑仍在B處 ? D.?水面至EF處時,光斑移至B的上方 2.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zhì)中傳播的情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入射角等于30° ? B.?折射角等于50° ? C.?NN′是界面 D.?MM′的右邊是玻璃 3.如圖,在暗室內(nèi)讓一束太陽光照射三棱鏡,射出的光射到豎直放置的白色光屏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Ⅰ區(qū)是紅外線,Ⅲ區(qū)是紫外線 ? B.?Ⅰ區(qū)的光可以應用于電視遙控器 C.?如果使用的是一塊藍色透明的三棱鏡,則光屏上不會出現(xiàn)彩色光帶 ? D.?如果把一張綠紙貼在白屏上,則在綠紙上看到除綠光外的其他顏色的光 4.下列是小明學習光現(xiàn)象知識后搜集到的一些光現(xiàn)象事例,不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5.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華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6.如圖所示MN是空氣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線射到MN面O處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則入射角為__________(填度數(shù))、折射角為__________(填度數(shù))、MN的右方是__________(選填“空氣”或“玻璃”)物質(zhì)。 7.小明站在豎直放置的大平面鏡前1.5m,他在鏡中的像高1.6m,當小明沿垂直鏡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鏡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鏡中的像與小明之間的距離是__________m,小明在鏡中看到身后的石英鐘如圖所示,此時的時間是__________。 8.(1)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需把制作好的圓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圖所示,圓筒的___________(選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距離,則光屏上像將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請在乙圖中畫出發(fā)光體AB經(jīng)小孔所成的像A′B′。 9.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jīng)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fā)生變化。 ? (1)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選填“虛”或“實”)__________像。 ??? (2)若光斑B向左移動,說明水位__________(選填“上升”或“下降”)了。 10.學習了光學的相關(guān)知識后,小宇進行了一系列光學實驗: (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線貼著紙板沿EO方向入射,如圖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應將紙板______(選填“A”或“B”)繞ON向前或向后彎折。 ②改變?nèi)肷浣谴笮∽鋈螌嶒灪髮y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___________。 ③另一同學也把一束光貼著紙板A射到O點(如圖乙所示),但紙板并未與平面鏡垂直,他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_________(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nèi)。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處,此時移動光屏仍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對于此時所成像的性質(zhì)正確的是__________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縮小的像 ?C.一定是等大的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3)小宇還進行了如下兩個探究: ①為研究像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他選用焦距不同的三個凸透鏡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保持物距不變時,焦距越大,則所成實像的像距越______(選填:“大”或“小”)。 ②該同學用若干個發(fā)光二極管組成形狀如“E”的發(fā)光物體,如圖甲所示,將發(fā)光物體、凸透鏡和光屏依次組裝到光具座上并調(diào)整好,且物距調(diào)節(jié)為6cm時,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圖乙所示,則他選用的是三個透鏡中焦距為__________cm的凸透鏡;如果只將“E”,換成“R”,并在同一位置觀察,光屏上成的像應是圖丙中的___________(填數(shù)字序號)。 11.小金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首先按圖完成儀器安裝,圖中F點是1倍焦距處,H點是2倍焦距處。 (1)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圖所示),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把蠟燭向________(選填“上”或“下”)調(diào)。 (2)調(diào)節(jié)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 A 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 (3)她再次把蠟燭移到B點處,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像,要想看到這個像,觀察的方法應是________。 12.如圖1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小妍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與刻度尺垂直。再取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分別豎直放置在玻璃板兩側(cè)的刻度尺上,點燃蠟燭A,進行觀察和調(diào)整。 (1)選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__________的關(guān)系。 (2)小妍想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若蠟燭A與玻璃板的位置如圖2所示,則光屏應安放在玻璃板右側(cè),大約放在刻度尺__________cm處進行觀察比較。 (3)實驗結(jié)論應用:一個小丑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應該是下圖中的哪一個?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圖是“模擬眼球成像的實驗”操作示意圖,請觀察思考后回答問題: (1)模擬實驗中左邊的白紙板相當于眼球中的________,中間的凸透鏡相當于眼球中________。 (2)在實驗中,如果換上凸度較大的透鏡,那么蠟燭應向_______移動,才能使紙板上的像晰。 (3)該實驗說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過調(diào)節(jié)________的曲度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如果有人患了遠視眼,那么應該配戴裝有________鏡的眼鏡來矯正。 1.如圖所示,在一個空箱子中,一束光自P點發(fā)出,沿與鏡面成60°角射向平面鏡,經(jīng)O點反射后,在Q點形成一個亮斑。當入射光線不變時,將平面鏡繞O點逆時針旋轉(zhuǎn)30°,則旋轉(zhuǎn)后經(jīng)平面鏡反射的光線將射向(?? ) ? A.?Q 點下方 B.?Q 點 C.?Q 點上方 D.?P 點 2.下列對各光學現(xiàn)象的相應解釋或描述,正確的是(?? ) ? A.?甲中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它是個比物體本身長的實像 B.?乙是光的色散實驗,說明白光是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 ? C.?丙中插在水里的鉛筆“折斷”了,是因為光的反射,使像與物體不重合 ? D.?丁是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縮小的虛像,并且像與孔的形狀相同 3.下圖是四位同學作的平面鏡成像圖,圖中MN為物體,M′N′為對應的像,其中正確的是(?? ) 4.叉魚時,只有瞄準魚的下方才能叉到魚,S表示魚,S′表示魚的像,如圖所示,光路正確規(guī)范的是(?? ) 5.激光打印機的光路如圖所示,光從激光光源到“轉(zhuǎn)動反光鏡”是沿__________傳播的。光經(jīng)過透鏡組被會聚,透鏡組相當于__________鏡。? 6.如圖所示其中F為透鏡的焦點,試畫出與已知光線對應的入、折射光線。 7.小亮利用如圖的裝置和平行光源,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未知,于是他將凸透鏡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將蠟燭換成平行光源,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照射凸透鏡,當光屏移動到光具座60cm刻度線處時,看到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__________cm。 (2)他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用蠟燭換掉平行光源,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20cm刻度線處,向右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 的清晰實像。這個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__________(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的成像特點。 8.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兩個探究: (1)為研究像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他選用焦距不同的三個凸透鏡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保持物距不變時,焦距越大,則所成實像的像距越_______(選填“大”或“小”)。 (2)該同學用若干個發(fā)光二極管組成形狀如“E”的發(fā)光物體,如圖甲所示,將發(fā)光物體、凸透鏡和光屏依次組裝到光具座上并調(diào)整好,且物距調(diào)節(jié)為6cm時,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圖乙所示,則他選用的是三個透鏡中焦距為__________cm的凸透鏡;如果只將“E”,換成“R”,并在同一位置觀察,光屏上成的像應是圖丙中的__________(填數(shù)字序號)。 9.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時將一塊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硬紙板豎直放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線貼著紙板沿EO方向入射,如圖甲所示; (1)一同學把一束光貼著紙板A射到O點(如圖乙所示),但紙板并未與平面鏡垂直,他________(選填 “能”或“不能”)在紙板B上看到反射光線。 (2)某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進行如下操作: ①將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B全部點燃,分別放在玻璃板的兩側(cè),如圖丙所示,這樣的操作會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②將蠟燭B熄滅后,該同學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它與蠟燭A的像重合,記下像與物的位置; ③移動蠟燭________(選填“A”或“B”),重做實驗。三次實驗像與物的位置如圖丁所示,通過分析可知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________,它們的連線與玻璃板________。 參考答案 例1.A 例2.A 例3.C 例4.(1)40°;(2)不能;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ON向后轉(zhuǎn)動后反射光線和F不在同一個平面;(3)120° 1.C 2.D 3.C 4.D 5.A 6.60°? 45°? 空氣 7.不變;5;3:40 8.(1)A;變大(2)如圖: 9.(1)虛(2)上升 10.(1)①B;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不能;在(2)A(3)①大;②5;② 11.上 ?右 ?眼睛在凸透鏡右側(cè)透過凸透鏡去觀察 12.(1)大小? (2)35cm? (3)B 13.(1)視網(wǎng)膜,晶狀體;(2)左;(3)晶狀體,凸透鏡 1.D 2.B 3.B 4.B 5.直線;凸透 6. ?? 7.(1)10 (2)縮小 照相機 8.(1)大 (2)5cm? ② 9.(1)不能(2)在玻璃板的兩側(cè)都會出現(xiàn)虛像,形成重影,無法探究像與物的關(guān)系(合理即可);A;相等;垂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