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屆新高考地區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歷史(二)考試版+解析版+答題卡+評分標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屆新高考地區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歷史(二)考試版+解析版+答題卡+評分標準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絕密★啟用前
2021屆新高考地區全真模擬卷(二)
歷史卷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
1、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有學者指出,周武王在滅商后,“封功臣謀士"。除了將一些重要的人員封為諸侯外,還對軍中的其他人員“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于中下階層的士兵因而獲得了賞賜和晉爵,其社會身份也隨之獲得提升。周武王的這一做法
A.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基礎
B.否定了傳統選官制度
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礎
D.維護了貴族特權地位
2.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渾邪、休屠等部。漢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別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與黃河以南之間地區,“因其故俗,為屬國”。漢武帝的這一做法
A.導致王國問題反復出現
B.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C.消除了匈奴的軍事威脅
D.推動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3.有學者說,盛唐的文士主要通過在科舉中求仕、邊塞當幕僚等方式完成個體的社會化進程,而宋代的科舉活動再度擴大,文士階層在科舉中流動,在頻繁升降的官場中不斷浮沉,形成了全國性人才大流動。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輕武政策推行
B.儒家學派的煥然新生
C.階層流動性的增強
D.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
4.明中葉至清乾隆年間,是徽州商人的黃金時代。徽商的利潤,除用來肥家潤身外,就是耗費在輸帑,即以課稅、捐輸等形式奉納給封建國家;捐納、興辦封建教育,以培植、擴大其封建政治勢力;置族田、建祠堂、修墳墓、撰宗譜,以強固封建宗法制。這導致
A.商業資本大量轉化為產業資本
B.徽商成為當時實力最雄厚商幫
C.近代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列強
D.新型生產關系發展緩慢而滯后
5.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廣州城陷后,兩江總督何桂清恐戰火北延,主動派下屬與英、法等國領事聯絡,宣布∶"粵事應歸粵辦。上海華夷并無嫌隙,應當照常貿易。"咸豐帝在給何桂清的上諭中也認為"上海華夷既無嫌隙,自應照舊通商"。這說明當時
A.中央集權面臨危機
B.地方官員注重維護自身利益
C.地方自主性的增強
D.晚清政府缺乏現代國家觀念
6.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以漢族為中心的種族革命為口號,推進反清斗爭,然而武昌起義以后,革命黨人立即宣示“五族共和,漢、滿、蒙、回、藏一律平等”。這一變化
A.標志著民族民主意識開始形成
B.有助于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
C.反映了民主革命任務發生轉變
D.是革命黨與清政府妥協退讓的結果
7.1930年代,國民黨認為五四運動是“本黨數年來植于社會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國救民的運動”,五四運動使多數青年“不求實學,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學生“專心求學,努力教育建設”。國民黨這一認識
A.旨在探索新的救亡圖存道路
B.表明反帝斗爭和啟蒙相互沖突
C.反映國內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D.由階級立場及其意識形態決定
8.1937年8月20日,國民黨軍事當局頒發《戰爭指導方針》,正式確定“以持久戰為基本主旨,以空間換時間,逐次消耗敵人”的戰略方針,以轉換優劣形勢,爭取抗戰勝利。這表明當時國民黨
A.抗戰決心不夠堅定
B.決定發動人民抗戰
C.抗戰策略符合實際
D.寄希望于國際支持
9.1950年1月6日,北京市軍管會頒發布告,宣布在北京市內外國兵營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與新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國家,繼續在東交民巷建立使館。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B.新政權否定列強在華不平等條約
C.國家外交開啟了制度性轉變
D.中國打破了列強對華的外交孤立
10.在1986年承包經營責任制試點的基礎上,1987年全國掀起第一次承包熱潮。實行"兩保一掛",即保上交稅利,保技術改革項目,工資總額與實現利稅掛鉤等政策。這一政策旨在
A.推動政企職責分開
B.改革企業經營管理方式
C.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D.刺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11.經過兩百余年的斗爭,羅馬平民在政治以及法律上面爭取了與貴族享有平等的權利,他們有權參與國家公職,與貴族的通婚也獲得了社會的合法性,使他們與貴族融合在了一起。由此可知,這些斗爭
A.推動了社會結構的調整
B.穩固了貴族集團的地位
C.滿足了平民的各項要求
D.促進了共和制度的完善
12.16世紀,馬丁.路德從界定教皇權力的角度出發,強調當時的德國“有些教皇已經拋棄了信仰,顯然生活在魔鬼的權下””若教皇用他的權力來阻止宗教自由議會的召....我們要依靠上帝來竭力革除他”。馬丁.路德的這一主張
A.否定了信仰上帝的合理性
B.動搖了教皇權力的神圣性
C.反映了因信稱義的虔誠性
D.擺脫了宗教力量的束縛性
13.關于下表的解讀正確的是
1870、191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
國家比重年份
英國
美國
德國
法國
俄國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美國是這一時期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B.英國貿易優勢的保持主要依靠技術創新
C.德國經濟發展水平沒有明顯進步
D.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各國矛盾加劇
14.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中有一部分人醉心于教條的實驗……醉心于這樣一些形式的運動,即放棄利用舊世界本身內的一切強大手段來變革舊世界的思想,卻企圖躲在社會背后,用私人的辦法,在自身生存的有限條件的范圍內實現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敗的。"馬克思上述言論
A.指出了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
B.主張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C.揭示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
D.鼓勵工人階級開展議會斗爭
15.有人認為,蘇聯“這件事”的重要意義在于將社會階級中最占多數,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農人階級,予以徹底的刷新、改造,消滅富農,使其合乎社會主義化的條件。“這件事”
A.擴大集體農莊經營管理自主權
B.整合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C.利用市場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
D.打退敵人進攻鞏固了新政權
16.有學者描述歐洲某文化流派時說:“他們留著長,不修邊幅;他們厭惡物質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他們一般對工業化持反對態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一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東西。”該文化流派
A.反映了一戰后西方社會的精神危機
B.批判了天主教禁欲主義觀念
C.表達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精神訴求
D.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卷共5題,其中17-18題為必答題,19-21題為選做題,共52分。
17.(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代文化產生直接影響,不外三者,即老莊思想、佛教和胡人習俗,其中后兩種因素自外族傳入,而且是經歷數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對這三種文化因素的承襲,也以后兩種為主,這造成唐代文化的異彩特色,至于中國傳統文化儒學,從魏晉開始,即受這三種文化因素的壓制,日漸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學開啟復興的機運。北宋時,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諸家,已趨融合,漸成一統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學的產生,其文化精神及動態亦轉趨單純與收斂。南宋時,道統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強固,其排拒外來文化的成見,也日益加深。
——摘編自傅樂成《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來,中國文化邁入從傳統走向近現代的轉型。原有中華文化體系無法提供現成的救國治國方案,使我們不得不從外來文化中去尋找,從康有為到孫中山,仁人志士從西方文化體系中尋找救國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紀初,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同樣是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后,才使中國最終擺脫百年困境,走向獨立富強,中國人之所以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因為歷史的實踐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與此同時實踐也證明了中國文化出路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與中國固有文化體系二者結合,并不斷吸納全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華,以使中華文化體系能與時俱進,永存活力。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說明了中華文化體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異質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機制,是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的體現,也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編自曾加榮《中國傳統文化概要》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文化與宋文化的特點并說明其原因。(13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文化在近代發生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18.(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至1918年),殖民地、半殖民地在貢獻其各種資源的同時,也乘殖民列強忙于歐洲戰場的廝殺,放松對“外圍”地區的經濟遏制之機,而使自己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比以往任何時期更大的增長。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發展起來了,無產階級的隊伍也相應的壯大了,知識分子階層人數也有所擴大,從而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層次變動,階級力量的配置也發生變化。反殖民主義力量的基礎獲得較大的充實。
——摘編自高岱
鄭家馨《殖民主義史·總論卷》
結合20世紀10年代后期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歷史的有關事實,論證材料的觀點。
【選做題】請同學們在19-21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并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
19.(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唐玄宗即位之初,承“天后、和帝之亂”,面臨的是和“倉廩空虛”和“戶口流散”的艱難狀況。為此,唐玄宗開元時期作了如下改革調整:三年,“錢谷、刑獄等事”,不再由中書省“宣付諸司處置”,而是“候旨敕施行”;“巡察使出,宜察官人善惡。其中有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者……并訪察聞奏。”九年,通過收回現有官田、組織新的官田屯墾以及鼓勵墾荒等方式來擴大可控的土地資源,并進行實際給授。十四年,河南、河北發生嚴重水災,朝廷重視賑災的同時,除修繕原有水利設施外,又開展大規模的水濱、灘涂等地的改造與開發。
——摘編自丁俊《墾田安民:唐玄宗開元時期的官田屯墾和戶口整頓》
(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唐玄宗開元時期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評唐玄宗開元時期改革的積極意義。(9分)
20.(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專門建立了官方宣傳機構戰爭信息署。戰爭信息署在形成中國人的"美國印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它還在重慶、西安等八個地方設辦事處,通稱"美國新聞處",利用報紙雜志、宣傳冊、海報、書籍、圖片、幻燈影片、電影和廣播等媒介,在國統區和淪陷區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和對日心理戰。在美國新聞處翻譯出版的《美國史》一書中,將美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關自由民主的成長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國地理述略》中,則在介紹美國的地質地貌和農業史的同時,還特意闡釋了"美國夢"的含義,即"相信最卑微的人都能憑他自己的努力,為全家獲得安穩無憂的生活",并堅信下一代的生活更"優裕安樂"。美新處還突出報道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的貢獻,用事實證明它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和"世界戰士"。黑人問題是嚴格受限的宣傳主題,戰爭信息署一方面回避種族矛盾,另一方面通過突出黑人對戰爭工作和國家生活的參與,制造美國國內各個種族同心協力為國而戰的宣傳效果。
——摘編自王睿恒《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對華宣傳塑造的美國形象》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當時美國戰爭信息署對華宣傳的特點。(8分)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美國戰爭信息署對華宣傳的目的。(7分)
21.(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史記》止于漢武帝太初年間,以后的歷史闕而不錄。后來雖然有不少人嘗試過續寫,但大都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繼《史記》。班固世代為望族,父親班彪采集前史遺事,旁觀異聞,作《史記后傳》六十五篇。于是承繼父志,撰寫《漢書》。《漢書》體例上完全承襲《史記》,只是改“書"為“志",把"世家"并入"列傳班固曾述其撰書之旨謂:雖堯舜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后揚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漢書》的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詞,遣辭造句典雅遠奧。史學家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說:“遷《史》不可為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后世不祕之宗焉。"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分析班固撰寫《漢書》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班固其人。(9分)
歷史試題
第3頁(共6頁)
歷史試題
第4頁(共6頁)
歷史試題
第5頁(共8頁)
歷史試題
第6頁(共8頁)2021屆高考歷史全真模擬卷(二)
歷史卷·答題卡
第Ⅰ卷(請用2B鉛筆填涂)
準考證號: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貼條形碼區
此欄考生禁填
缺考
標記
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認真檢查監考員所粘貼的條形碼。
2.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填空題和解答題必須用0.5
mm黑色簽字筆答題,不得用鉛筆或圓珠筆答題;字體工整、筆跡清晰。
3.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
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
5.正確填涂
注意事項
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5
[A]
[B]
[C]
[D]
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
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
16
[A]
[B]
[C]
[D]
第Ⅱ卷(請在各試題的答題區內作答)
17.(2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選做題,請同學們在19-21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并用2B鉛筆填涂所學題號;多答按所學第一題計入總分(15分)【19】【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歷史
第1頁(共3頁)
歷史
第2頁(共3頁)
歷史
第3頁(共3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絕密★啟用前
2021屆新高考地區全真模擬卷(二)
歷史卷
(考試時間:75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
1、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有學者指出,周武王在滅商后,“封功臣謀士"。除了將一些重要的人員封為諸侯外,還對軍中的其他人員“各以次受封",有些出身于中下階層的士兵因而獲得了賞賜和晉爵,其社會身份也隨之獲得提升。周武王的這一做法
A.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基礎
B.否定了傳統選官制度
C.奠定了宗法分封的基礎
D.維護了貴族特權地位
【答案】A
【詳解】材料信息說明周武王在滅商后,不僅將一些重要的人員封為諸侯,還對出身于中下階層的士兵進行賞賜和晉爵。周武王的這一做法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基礎,故A正確;周武王沒有否定傳統選官制度,故B錯誤;材料說的是分封對象,不是基礎,故C錯誤;維護了貴族特權地位顯然不符合“有些出身于中下階層的士兵因而獲得了賞賜和晉爵”,故D錯誤。
2.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渾邪、休屠等部。漢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別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與黃河以南之間地區,“因其故俗,為屬國”。漢武帝的這一做法
A.導致王國問題反復出現
B.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C.消除了匈奴的軍事威脅
D.推動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答案】B
【詳解】材料中匈奴渾邪、休屠王率部歸順漢朝時,受到了漢武帝厚待,還特別允許“因其故俗,為屬國”,這有利于現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選B項;王國問題是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造成的,到漢武帝時通過推恩令等措施逐步得到解決,排除A項;“消除了”太絕對,北方匈奴的威脅到東漢仍然存在,排除C項;漢武帝特許“因其故俗”不利于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排除D項。
3.有學者說,盛唐的文士主要通過在科舉中求仕、邊塞當幕僚等方式完成個體的社會化進程,而宋代的科舉活動再度擴大,文士階層在科舉中流動,在頻繁升降的官場中不斷浮沉,形成了全國性人才大流動。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輕武政策推行
B.儒家學派的煥然新生
C.階層流動性的增強
D.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
【答案】A
【詳解】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形成寬松的社會氛圍,所以“科舉活動再度擴大”以及形成全國性人才大流動,故A項正確;文官階層的増多,與儒學的改造沒有必然關系,排除B項;階層流動性的增強正是“這一變化”的具體內容,而材料問的是“階層流動性増強”的原因,排除C項;材料所述現象與統治者政策密切相關,與商品經濟發展無關,排除D項。
4.明中葉至清乾隆年間,是徽州商人的黃金時代。徽商的利潤,除用來肥家潤身外,就是耗費在輸帑,即以課稅、捐輸等形式奉納給封建國家;捐納、興辦封建教育,以培植、擴大其封建政治勢力;置族田、建祠堂、修墳墓、撰宗譜,以強固封建宗法制。這導致
A.商業資本大量轉化為產業資本
B.徽商成為當時實力最雄厚商幫
C.近代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列強
D.新型生產關系發展緩慢而滯后
【答案】D
【詳解】材料體現的是封建專制制度、保守的觀念制約著當時徽商的發展,這必然導致新型生產關系發展緩慢而滯后,D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微商的資本流向了土地,A排除;材料未和其它商幫比較,B排除;C是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排除。故選D。
5.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廣州城陷后,兩江總督何桂清恐戰火北延,主動派下屬與英、法等國領事聯絡,宣布∶"粵事應歸粵辦。上海華夷并無嫌隙,應當照常貿易。"咸豐帝在給何桂清的上諭中也認為"上海華夷既無嫌隙,自應照舊通商"。這說明當時
A.中央集權面臨危機
B.地方官員注重維護自身利益
C.地方自主性的增強
D.晚清政府缺乏現代國家觀念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廣州城陷后.....上海華夷既無嫌隙,自應照舊通商”可知清政府從官員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國家的觀念,故D項正確;根據材料“咸豐帝在給何桂清的上諭中也認為....”可知,地方上書中央,不能反映中央集權的削弱,故A項錯誤;地方官員注重維護自身利益的說法屬于對材料的曲解,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咸豐帝在給何桂清的上諭中....”可知地方依舊要上報、服從中央,故C項錯誤。故選D。
6.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以漢族為中心的種族革命為口號,推進反清斗爭,然而武昌起義以后,革命黨人立即宣示“五族共和,漢、滿、蒙、回、藏一律平等”。這一變化
A.標志著民族民主意識開始形成
B.有助于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
C.反映了民主革命任務發生轉變
D.是革命黨與清政府妥協退讓的結果
【答案】B
【詳解】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以漢族為號召推進反清斗爭,但是武昌起義后,革命黨人宣揚五族共和,這種變化有助于促進國家民族認同,有助于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B正確;A錯在“開始”,排除;武昌起義前后,民主革命的任務并未發生變化,排除C;D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
7.1930年代,國民黨認為五四運動是“本黨數年來植于社會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國救民的運動”,五四運動使多數青年“不求實學,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學生“專心求學,努力教育建設”。國民黨這一認識
A.旨在探索新的救亡圖存道路
B.表明反帝斗爭和啟蒙相互沖突
C.反映國內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D.由階級立場及其意識形態決定
【答案】D
【詳解】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國民黨日認為這一運動是國民黨社會革命思想促成的,但是在1930年認為五四運動使得青年不求實學,徒事奔走示威,因此要求學生“專心求學,努力教育建設”,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0年國民黨已經建立了一黨專政,因此不希望青年學生示威游行,這是由于國民黨的階級立場及其意識形態決定的,D正確;國民黨已經確立了一黨專政,其目的不在于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排除A;反帝斗爭和啟蒙并不沖突,排除B;1930年國內主要矛盾并未發生變化,排除C。
8.1937年8月20日,國民黨軍事當局頒發《戰爭指導方針》,正式確定“以持久戰為基本主旨,以空間換時間,逐次消耗敵人”的戰略方針,以轉換優劣形勢,爭取抗戰勝利。這表明當時國民黨
A.抗戰決心不夠堅定
B.決定發動人民抗戰
C.抗戰策略符合實際
D.寄希望于國際支持
【答案】C
【詳解】由材料“1937年8月20日”“以持久戰為基本主旨,以空間換時間,逐次消耗敵人”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為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制定的抗戰策略是符合當時實際的,故選C;打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是符合抗戰實際的,這并不能說明國民政府抗爭決心不堅定,排除A;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并未發動人民抗戰,他們實行的片面的抗戰路線,排除B;材料中國民政府并未將希望寄托于國際社會的幫助上,他們是要用空間換取時間,排除D。
9.1950年1月6日,北京市軍管會頒發布告,宣布在北京市內外國兵營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與新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國家,繼續在東交民巷建立使館。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B.新政權否定列強在華不平等條約
C.國家外交開啟了制度性轉變
D.中國打破了列強對華的外交孤立
【答案】B
【詳解】新中國成立后,收回了北京市內外國兵營的占地,而一些與新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國家,繼續在東交民巷建立使館,這充分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后否定了列強的在華特權,意味著對原有不平等條約的否定,B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制度性轉變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C;中蘇建交標志著中國打破了列強對華的外交孤立,排除D。
10.在1986年承包經營責任制試點的基礎上,1987年全國掀起第一次承包熱潮。實行"兩保一掛",即保上交稅利,保技術改革項目,工資總額與實現利稅掛鉤等政策。這一政策旨在
A.推動政企職責分開
B.改革企業經營管理方式
C.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D.刺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答案】B
【詳解】考查國有企業改革。企業承包責任制改革是企業經營權下放的改革,本質是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變革,B項正確;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改革就開始觸及政企職責分開的問題,因而1986年企業承包責任制改革開始推動政企職責分開的說法是錯誤的,A項錯誤;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是改革的積極影響,不是主要目的,C項錯誤;1986年承包責任制改革是國企改革問題,不涉及非公有制經濟,D項錯誤。
11.經過兩百余年的斗爭,羅馬平民在政治以及法律上面爭取了與貴族享有平等的權利,他們有權參與國家公職,與貴族的通婚也獲得了社會的合法性,使他們與貴族融合在了一起。由此可知,這些斗爭
A.推動了社會結構的調整
B.穩固了貴族集團的地位
C.滿足了平民的各項要求
D.促進了共和制度的完善
【答案】A
【詳解】材料反映了羅馬平民經過斗爭,政治地位獲得提升,且部分平民與貴族融合,社會結構實現了調整,A正確;平民斗爭沖擊了貴族集團的統治,B項錯誤;C表述絕對,排除;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
12.16世紀,馬丁.路德從界定教皇權力的角度出發,強調當時的德國“有些教皇已經拋棄了信仰,顯然生活在魔鬼的權下””若教皇用他的權力來阻止宗教自由議會的召....我們要依靠上帝來竭力革除他”。馬丁.路德的這一主張
A.否定了信仰上帝的合理性
B.動搖了教皇權力的神圣性
C.反映了因信稱義的虔誠性
D.擺脫了宗教力量的束縛性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若教皇用他的權力來阻止宗教自由議會的....我們要依靠上帝來竭力革除他”可知,馬丁路德主張通過依托上帝權威對腐敗的教皇教會進行清理,顯然動搖了教皇的神圣權威,故B項正確;馬丁路德并未反對信仰上帝,排除A項;材料并未突出信仰得救的主張,排除C項;借助上帝革除教皇說明并未擺脫了宗教力量的束縛,排除D項。故選B。
13.關于下表的解讀正確的是
1870、191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
國家比重年份
英國
美國
德國
法國
俄國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A.美國是這一時期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
B.英國貿易優勢的保持主要依靠技術創新
C.德國經濟發展水平沒有明顯進步
D.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各國矛盾加劇
【答案】D
【詳解】由表格數據可以看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故選D;表格數據僅有各國比重,并不能體現美國發展速度最快,排除A;英國的貿易優勢主要依靠的是廣闊的殖民地,而不是技術創新,排除B;雖然德國的比重沒有變化,但并不能說明其經濟發展水平沒有明顯進步,排除C。
14.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中有一部分人醉心于教條的實驗……醉心于這樣一些形式的運動,即放棄利用舊世界本身內的一切強大手段來變革舊世界的思想,卻企圖躲在社會背后,用私人的辦法,在自身生存的有限條件的范圍內實現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敗的。"馬克思上述言論
A.指出了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
B.主張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C.揭示了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
D.鼓勵工人階級開展議會斗爭
【答案】C
【詳解】材料中馬克思批評醉心于教條主義的實驗的無產階級,他們"放棄利用舊世界本身內的一切強大手段來變革舊世界的思想"必然要失敗,是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巴黎公社,故A項錯誤;馬克思批評的是教條主義的實驗,沒有提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故B項錯誤;馬克思主張階級斗爭,材料未提及議會斗爭,故D項錯誤。
15.有人認為,蘇聯“這件事”的重要意義在于將社會階級中最占多數,且最富保守性的一部分,即農人階級,予以徹底的刷新、改造,消滅富農,使其合乎社會主義化的條件。“這件事”
A.擴大集體農莊經營管理自主權
B.整合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C.利用市場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
D.打退敵人進攻鞏固了新政權
【答案】B
【詳解】根據“即農人階級,予以徹底的刷新、改造,消滅富農,使其合乎社會主義化的條件”可得出這是蘇聯農業全盤集體化,它融合了社會的經濟基礎,所蘇聯由小農經濟轉變為集體經濟,故B項正確;A項是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市場,排除C;D項與此時的時間不符合,排除D。
16.有學者描述歐洲某文化流派時說:“他們留著長,不修邊幅;他們厭惡物質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他們一般對工業化持反對態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一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東西。”該文化流派
A.反映了一戰后西方社會的精神危機
B.批判了天主教禁欲主義觀念
C.表達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精神訴求
D.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
【答案】C
【詳解】材料是對浪漫主義文化流派的描述,其中該流派表達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精神訴求,C正確;A是現代主義流派的特征,排除;B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內容,排除;D是啟蒙運動時期的內容,排除。故選C。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卷共5題,其中17-18題為必答題,19-21題為選做題,共52分。
17.(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代文化產生直接影響,不外三者,即老莊思想、佛教和胡人習俗,其中后兩種因素自外族傳入,而且是經歷數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對這三種文化因素的承襲,也以后兩種為主,這造成唐代文化的異彩特色,至于中國傳統文化儒學,從魏晉開始,即受這三種文化因素的壓制,日漸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學開啟復興的機運。北宋時,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諸家,已趨融合,漸成一統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學的產生,其文化精神及動態亦轉趨單純與收斂。南宋時,道統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強固,其排拒外來文化的成見,也日益加深。
——摘編自傅樂成《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來,中國文化邁入從傳統走向近現代的轉型。原有中華文化體系無法提供現成的救國治國方案,使我們不得不從外來文化中去尋找,從康有為到孫中山,仁人志士從西方文化體系中尋找救國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紀初,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同樣是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后,才使中國最終擺脫百年困境,走向獨立富強,中國人之所以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因為歷史的實踐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與此同時實踐也證明了中國文化出路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與中國固有文化體系二者結合,并不斷吸納全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華,以使中華文化體系能與時俱進,永存活力。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說明了中華文化體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異質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機制,是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的體現,也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編自曾加榮《中國傳統文化概要》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文化與宋文化的特點并說明其原因。(13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文化在近代發生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答案】(1)特點:唐:多元、開放;宋:“各派思想主流趨于融合”、內斂(或“文化精神趨于單純與收斂”)。(建議從內容、特點兩個維度思考作答)
原因:唐:承襲魏晉南北朝文化;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響;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趨于衰微;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宋:儒、佛、道融合產生理學;并逐步確立起主流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
(2)變化:學習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與救亡圖存相結合。
原因: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先進中國人為救國救民進行不懈探索;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壯大;西方民主啟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詳解】(1)特點: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代文化多元、開放;宋文化則是“各派思想主流趨于融合”、內斂。原因:唐:根據“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代文化產生直接影響”得出承襲魏晉南北朝文化;根據“老莊思想、佛教和胡人習俗,其中后兩種因素自外族傳入,而且是經歷數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得出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響;根據“中國傳統文化儒學,從魏晉開始,即受這三種文化因素的壓制,日漸衰微”得出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趨于衰微;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還與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有關。宋:根據“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諸家,已趨融合,漸成一統之局”得出儒、佛、道融合產生理學;根據“道統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強固,其排拒外來文化的成見,也日益加深”得出逐步確立起主流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
(2)變化:根據“原有中華文化體系無法提供現成的救國治國方案,使我們不得不從外來文化中去尋找”得出學習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與救亡圖存相結合。原因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與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先進中國人為救國救民進行不懈探索;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壯大;西方民主啟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因素都密切相關。
18.(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至1918年),殖民地、半殖民地在貢獻其各種資源的同時,也乘殖民列強忙于歐洲戰場的廝殺,放松對“外圍”地區的經濟遏制之機,而使自己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獲得比以往任何時期更大的增長。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發展起來了,無產階級的隊伍也相應的壯大了,知識分子階層人數也有所擴大,從而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層次變動,階級力量的配置也發生變化。反殖民主義力量的基礎獲得較大的充實。
——摘編自高岱
鄭家馨《殖民主義史·總論卷》
結合20世紀10年代后期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歷史的有關事實,論證材料的觀點。
【答案】觀點:一戰中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事實: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迅速發展(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無產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1919年爆發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蓬勃展開。1924年,國民革命運動興起,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據材料“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發展起來了,無產階級的隊伍也相應的壯大了,知識分子階層人數也有所擴大,從而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層次變動,階級力量的配置也發生變化。反殖民主義力量的基礎獲得較大的充實”可提煉出論點是一戰中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關于闡釋可從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短暫春天”、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共的成立及國民大革命等史實進行分析即可。
【選做題】請同學們在19-21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并按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
19.(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唐玄宗即位之初,承“天后、和帝之亂”,面臨的是和“倉廩空虛”和“戶口流散”的艱難狀況。為此,唐玄宗開元時期作了如下改革調整:三年,“錢谷、刑獄等事”,不再由中書省“宣付諸司處置”,而是“候旨敕施行”;“巡察使出,宜察官人善惡。其中有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者……并訪察聞奏。”九年,通過收回現有官田、組織新的官田屯墾以及鼓勵墾荒等方式來擴大可控的土地資源,并進行實際給授。十四年,河南、河北發生嚴重水災,朝廷重視賑災的同時,除修繕原有水利設施外,又開展大規模的水濱、灘涂等地的改造與開發。
——摘編自丁俊《墾田安民:唐玄宗開元時期的官田屯墾和戶口整頓》
(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唐玄宗開元時期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簡評唐玄宗開元時期改革的積極意義。(9分)
【答案】(1)背景:財政困難;土地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壞;政府戶口數減少,流民增加不利社會穩定;集權制度的發展。
(2)積極意義:加強君主集權;促進吏治清明;有利抑制土地兼并,緩和社會矛盾;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
【詳解】(1)背景:根據“面臨的是和‘倉廩空虛’和‘戶口流散’的艱難狀況”得出財政困難;根據“通過收回現有官田、組織新的官田屯墾以及鼓勵墾荒等方式來擴大可控的土地資源,并進行實際給授”可知土地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壞;政府戶口數減少,流民增加不利社會穩定;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還與集權制度的發展有關。
(2)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唐玄宗開元時期改革的積極意義主要是加強了君主集權;促進了吏治清明;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緩和社會矛盾;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最終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0.(15分)【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專門建立了官方宣傳機構戰爭信息署。戰爭信息署在形成中國人的"美國印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它還在重慶、西安等八個地方設辦事處,通稱"美國新聞處",利用報紙雜志、宣傳冊、海報、書籍、圖片、幻燈影片、電影和廣播等媒介,在國統區和淪陷區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和對日心理戰。在美國新聞處翻譯出版的《美國史》一書中,將美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關自由民主的成長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國地理述略》中,則在介紹美國的地質地貌和農業史的同時,還特意闡釋了"美國夢"的含義,即"相信最卑微的人都能憑他自己的努力,為全家獲得安穩無憂的生活",并堅信下一代的生活更"優裕安樂"。美新處還突出報道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的貢獻,用事實證明它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和"世界戰士"。黑人問題是嚴格受限的宣傳主題,戰爭信息署一方面回避種族矛盾,另一方面通過突出黑人對戰爭工作和國家生活的參與,制造美國國內各個種族同心協力為國而戰的宣傳效果。
——摘編自王睿恒《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對華宣傳塑造的美國形象》
(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當時美國戰爭信息署對華宣傳的特點。(8分)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美國戰爭信息署對華宣傳的目的。(7分)
【答案】(1)對中國的廣闊地區進行宣傳;宣傳內容廣泛;宣傳手段多樣;宣傳內容具有選擇性(從正面宣傳美國的自由民主,回避種族問題);極力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
(2)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鞏固中美的同盟關系;加快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引導中國實行美國制度;為戰后中美關系奠定基礎。
【詳解】(1)根據“它還在重慶、西安等八個地方設辦事處”得出對中國的廣闊地區進行宣傳;根據“將美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關自由民主的成長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國地理述略》中,則在介紹美國的地質地貌和農業史……”得出宣傳內容廣泛;根據“利用報紙雜志、宣傳冊、海報、書籍、圖片、幻燈影片、電影和廣播等媒介”得出宣傳手段多樣;宣傳內容具有選擇性(從正面宣傳美國的自由民主,回避種族問題);根據“美新處還突出報道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的貢獻”得出極力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
(2)根據“另一方面通過突出黑人對戰爭工作和國家生活的參與,制造美國國內各個種族同心協力為國而戰的宣傳效果。”可從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鞏固中美的同盟關系、加快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引導中國實行美國制度、為戰后中美關系奠定基礎等方面概括。
21.(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史記》止于漢武帝太初年間,以后的歷史闕而不錄。后來雖然有不少人嘗試過續寫,但大都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繼《史記》。班固世代為望族,父親班彪采集前史遺事,旁觀異聞,作《史記后傳》六十五篇。于是承繼父志,撰寫《漢書》。《漢書》體例上完全承襲《史記》,只是改“書"為“志",把"世家"并入"列傳班固曾述其撰書之旨謂:雖堯舜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后揚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漢書》的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詞,遣辭造句典雅遠奧。史學家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說:“遷《史》不可為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后世不祕之宗焉。"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通史》
(1)根據材料,分析班固撰寫《漢書》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班固其人。(9分)
【答案】(1)原因:《史記》后關于西漢的歷史著作質量不高;家庭熏陶,繼承父志;歌頌西漢王朝的功德。
(2)評價: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體例,具有創新精神;具備頗高的文化修養和著述能力;宣揚漢室功德,服務統治階級。
【詳解】(1)由材料中“班固世代為望族”“于是承繼父志”可以得出家庭熏陶等;由材料中“大都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繼《史記》”可以得出班固認為《史記》后關于西漢的歷史著作質量不高;由“冠德于百王”可知班固為歌頌漢室功德。
(2)由材料中“遂為后世不祧之宗焉”可以得出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體例,具有創新精神;由材料中“遣辭造句典雅遠奧”可以得出班固具備頗高的文化修養和著述能力;由材料中“揚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可以得出宣揚漢室功德,服務統治階級。
歷史試題
第7頁(共10頁)
歷史試題
第8頁(共10頁)
歷史試題
第7頁(共10頁)
歷史試題
第8頁(共10頁)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歷史卷答案(二)
1、選擇題(16
3=48分)
1.【答案】A
【詳解】材料信息說明周武王在滅商后,不僅將一些重要的人員封為諸侯,還對出身于中下階層的士兵進行賞賜和晉爵。周武王的這一做法擴大了西周的統治基礎,故A正確;周武王沒有否定傳統選官制度,故B錯誤;材料說的是分封對象,不是基礎,故C錯誤;維護了貴族特權地位顯然不符合“有些出身于中下階層的士兵因而獲得了賞賜和晉爵”,故D錯誤。
2.【答案】B
【詳解】材料中匈奴渾邪、休屠王率部歸順漢朝時,受到了漢武帝厚待,還特別允許“因其故俗,為屬國”,這有利于現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選B項;王國問題是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造成的,到漢武帝時通過推恩令等措施逐步得到解決,排除A項;“消除了”太絕對,北方匈奴的威脅到東漢仍然存在,排除C項;漢武帝特許“因其故俗”不利于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排除D項。
3.【答案】A
【詳解】宋代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形成寬松的社會氛圍,所以“科舉活動再度擴大”以及形成全國性人才大流動,故A項正確;文官階層的増多,與儒學的改造沒有必然關系,排除B項;階層流動性的增強正是“這一變化”的具體內容,而材料問的是“階層流動性増強”的原因,排除C項;材料所述現象與統治者政策密切相關,與商品經濟發展無關,排除D項。
4.【答案】D
【詳解】材料體現的是封建專制制度、保守的觀念制約著當時徽商的發展,這必然導致新型生產關系發展緩慢而滯后,D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微商的資本流向了土地,A排除;材料未和其它商幫比較,B排除;C是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排除。故選D。
5.【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廣州城陷后.....上海華夷既無嫌隙,自應照舊通商”可知清政府從官員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國家的觀念,故D項正確;根據材料“咸豐帝在給何桂清的上諭中也認為....”可知,地方上書中央,不能反映中央集權的削弱,故A項錯誤;地方官員注重維護自身利益的說法屬于對材料的曲解,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咸豐帝在給何桂清的上諭中....”可知地方依舊要上報、服從中央,故C項錯誤。故選D。
6.【答案】B
【詳解】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以漢族為號召推進反清斗爭,但是武昌起義后,革命黨人宣揚五族共和,這種變化有助于促進國家民族認同,有助于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和發展,B正確;A錯在“開始”,排除;武昌起義前后,民主革命的任務并未發生變化,排除C;D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
7.【答案】D
【詳解】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國民黨日認為這一運動是國民黨社會革命思想促成的,但是在1930年認為五四運動使得青年不求實學,徒事奔走示威,因此要求學生“專心求學,努力教育建設”,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0年國民黨已經建立了一黨專政,因此不希望青年學生示威游行,這是由于國民黨的階級立場及其意識形態決定的,D正確;國民黨已經確立了一黨專政,其目的不在于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排除A;反帝斗爭和啟蒙并不沖突,排除B;1930年國內主要矛盾并未發生變化,排除C。
8.【答案】C
【詳解】由材料“1937年8月20日”“以持久戰為基本主旨,以空間換時間,逐次消耗敵人”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為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制定的抗戰策略是符合當時實際的,故選C;打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是符合抗戰實際的,這并不能說明國民政府抗爭決心不堅定,排除A;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并未發動人民抗戰,他們實行的片面的抗戰路線,排除B;材料中國民政府并未將希望寄托于國際社會的幫助上,他們是要用空間換取時間,排除D。
9.【答案】B
【詳解】新中國成立后,收回了北京市內外國兵營的占地,而一些與新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國家,繼續在東交民巷建立使館,這充分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后否定了列強的在華特權,意味著對原有不平等條約的否定,B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制度性轉變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C;中蘇建交標志著中國打破了列強對華的外交孤立,排除D。
10.【答案】B
【詳解】考查國有企業改革。企業承包責任制改革是企業經營權下放的改革,本質是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的變革,B項正確;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改革就開始觸及政企職責分開的問題,因而1986年企業承包責任制改革開始推動政企職責分開的說法是錯誤的,A項錯誤;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是改革的積極影響,不是主要目的,C項錯誤;1986年承包責任制改革是國企改革問題,不涉及非公有制經濟,D項錯誤。
11.【答案】A
【詳解】材料反映了羅馬平民經過斗爭,政治地位獲得提升,且部分平民與貴族融合,社會結構實現了調整,A正確;平民斗爭沖擊了貴族集團的統治,B項錯誤;C表述絕對,排除;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
12.【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若教皇用他的權力來阻止宗教自由議會的....我們要依靠上帝來竭力革除他”可知,馬丁路德主張通過依托上帝權威對腐敗的教皇教會進行清理,顯然動搖了教皇的神圣權威,故B項正確;馬丁路德并未反對信仰上帝,排除A項;材料并未突出信仰得救的主張,排除C項;借助上帝革除教皇說明并未擺脫了宗教力量的束縛,排除D項。故選B。
13【答案】D
【詳解】由表格數據可以看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故選D;表格數據僅有各國比重,并不能體現美國發展速度最快,排除A;英國的貿易優勢主要依靠的是廣闊的殖民地,而不是技術創新,排除B;雖然德國的比重沒有變化,但并不能說明其經濟發展水平沒有明顯進步,排除C。
14.【答案】C
【詳解】材料中馬克思批評醉心于教條主義的實驗的無產階級,他們"放棄利用舊世界本身內的一切強大手段來變革舊世界的思想"必然要失敗,是對空想社會主義的批判,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巴黎公社,故A項錯誤;馬克思批評的是教條主義的實驗,沒有提及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故B項錯誤;馬克思主張階級斗爭,材料未提及議會斗爭,故D項錯誤。
15.【答案】B
【詳解】根據“即農人階級,予以徹底的刷新、改造,消滅富農,使其合乎社會主義化的條件”可得出這是蘇聯農業全盤集體化,它融合了社會的經濟基礎,所蘇聯由小農經濟轉變為集體經濟,故B項正確;A項是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市場,排除C;D項與此時的時間不符合,排除D。
16.【答案】C
【詳解】材料是對浪漫主義文化流派的描述,其中該流派表達了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精神訴求,C正確;A是現代主義流派的特征,排除;B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內容,排除;D是啟蒙運動時期的內容,排除。故選C。
二、非選擇題
17.【答案】(1)特點:唐:多元、開放;宋:“各派思想主流趨于融合”、內斂(或“文化精神趨于單純與收斂”)。(建議從內容、特點兩個維度思考作答)
原因:唐:承襲魏晉南北朝文化;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響;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趨于衰微;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宋:儒、佛、道融合產生理學;并逐步確立起主流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
(2)變化:學習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與救亡圖存相結合。
原因: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先進中國人為救國救民進行不懈探索;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壯大;西方民主啟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詳解】(1)特點: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代文化多元、開放;宋文化則是“各派思想主流趨于融合”、內斂。原因:唐:根據“魏晉南北朝文化對唐代文化產生直接影響”得出承襲魏晉南北朝文化;根據“老莊思想、佛教和胡人習俗,其中后兩種因素自外族傳入,而且是經歷數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得出受宗教文化和民族融合的影響;根據“中國傳統文化儒學,從魏晉開始,即受這三種文化因素的壓制,日漸衰微”得出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趨于衰微;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還與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有關。宋:根據“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諸家,已趨融合,漸成一統之局”得出儒、佛、道融合產生理學;根據“道統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強固,其排拒外來文化的成見,也日益加深”得出逐步確立起主流官方意識形態的地位。
(2)變化:根據“原有中華文化體系無法提供現成的救國治國方案,使我們不得不從外來文化中去尋找”得出學習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與救亡圖存相結合。原因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與西方列強入侵,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先進中國人為救國救民進行不懈探索;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壯大;西方民主啟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因素都密切相關。
18.【答案】觀點:一戰中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事實: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迅速發展(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無產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1919年爆發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中國蓬勃展開。1924年,國民革命運動興起,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據材料“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發展起來了,無產階級的隊伍也相應的壯大了,知識分子階層人數也有所擴大,從而使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層次變動,階級力量的配置也發生變化。反殖民主義力量的基礎獲得較大的充實”可提煉出論點是一戰中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關于闡釋可從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短暫春天”、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共的成立及國民大革命等史實進行分析即可。
19.【答案】(1)背景:財政困難;土地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壞;政府戶口數減少,流民增加不利社會穩定;集權制度的發展。
(2)積極意義:加強君主集權;促進吏治清明;有利抑制土地兼并,緩和社會矛盾;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
【詳解】(1)背景:根據“面臨的是和‘倉廩空虛’和‘戶口流散’的艱難狀況”得出財政困難;根據“通過收回現有官田、組織新的官田屯墾以及鼓勵墾荒等方式來擴大可控的土地資源,并進行實際給授”可知土地兼并使均田制遭到破壞;政府戶口數減少,流民增加不利社會穩定;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還與集權制度的發展有關。
(2)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唐玄宗開元時期改革的積極意義主要是加強了君主集權;促進了吏治清明;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緩和社會矛盾;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最終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20.(15分)【答案】(1)對中國的廣闊地區進行宣傳;宣傳內容廣泛;宣傳手段多樣;宣傳內容具有選擇性(從正面宣傳美國的自由民主,回避種族問題);極力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
(2)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鞏固中美的同盟關系;加快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引導中國實行美國制度;為戰后中美關系奠定基礎。
【詳解】(1)根據“它還在重慶、西安等八個地方設辦事處”得出對中國的廣闊地區進行宣傳;根據“將美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成"有關自由民主的成長之令人愉快的故事";在《美國地理述略》中,則在介紹美國的地質地貌和農業史……”得出宣傳內容廣泛;根據“利用報紙雜志、宣傳冊、海報、書籍、圖片、幻燈影片、電影和廣播等媒介”得出宣傳手段多樣;宣傳內容具有選擇性(從正面宣傳美國的自由民主,回避種族問題);根據“美新處還突出報道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做出的貢獻”得出極力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
(2)根據“另一方面通過突出黑人對戰爭工作和國家生活的參與,制造美國國內各個種族同心協力為國而戰的宣傳效果。”可從塑造美國的正面形象、鞏固中美的同盟關系、加快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程、引導中國實行美國制度、為戰后中美關系奠定基礎等方面概括。
21.【答案】(1)原因:《史記》后關于西漢的歷史著作質量不高;家庭熏陶,繼承父志;歌頌西漢王朝的功德。
(2)評價: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體例,具有創新精神;具備頗高的文化修養和著述能力;宣揚漢室功德,服務統治階級。
【詳解】(1)由材料中“班固世代為望族”“于是承繼父志”可以得出家庭熏陶等;由材料中“大都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繼《史記》”可以得出班固認為《史記》后關于西漢的歷史著作質量不高;由“冠德于百王”可知班固為歌頌漢室功德。
(2)由材料中“遂為后世不祧之宗焉”可以得出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體例,具有創新精神;由材料中“遣辭造句典雅遠奧”可以得出班固具備頗高的文化修養和著述能力;由材料中“揚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可以得出宣揚漢室功德,服務統治階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绥县| 安泽县| 特克斯县| 汝阳县| 水城县| 句容市| 南丹县| 喜德县| 临高县| 休宁县| 铜陵市| 明星| 孝昌县| 台南县| 汝南县| 清水河县| 灵丘县| 永胜县| 阿合奇县| 北安市| 凭祥市| 沈丘县| 邵武市| 钟山县| 乐业县| 平顶山市| 高青县| 满城县| 黔西县| 泗阳县| 托里县| 邹城市| 三门县| 山阳县| 丰镇市| 屏山县| 萨迦县| 桃园县| 湛江市| 桃江县|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