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講:壓力與壓強【知識點梳理與歸納】一、壓力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的受力物體是受壓面,壓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壓面。二、壓強1.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通常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的公式可以寫成p=。2.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面積的單位是m2,壓強的單位是N/m2;壓強單位的名稱叫帕斯卡,簡稱帕,1Pa=1N/m2。3.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此時壓強與壓力成正比。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此時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壓力壓強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物理意義物體表面所承受的使物體發生形變的作用力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公式F=pS單位牛頓(N)帕斯卡(Pa)(1Pa=1N/m2)大小有的情況下與物重有關,一般情況下與物重無關不但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液體對容器底部F=pSp=ρgh(h:容器中某點到液面的豎直距離)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壓力的作用點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壓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體的重力,其他情況下壓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三、液體壓強1.液體的壓強公式為p=ρgh。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容器的形狀、底面積、液體的體積、液體的總重無關。2.公式p=ρgh的適用范圍。公式p=ρgh只適用于計算靜止液體的壓強,不適用于計算固體的壓強,盡管有時固體產生的壓強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將一密度均勻,高為h的圓柱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壓強p==ρgh。但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不能由此認為固體對支持物產生的壓強都可以用p=ρgh來計算。對液體來說,無論容器的形狀如何,都可以用p=ρgh計算液體內某一深度的壓強。3.公式p=ρgh和的區別和聯系。是壓強的定義式,也是壓強的計算公式,無論對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是適用的;而p=ρgh是通過公式結合液體壓強的特點推導出來的,常用于計算液體的壓強。4.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液體內部的壓強表現出另外一個特點:液體不但對容器底有壓強,而且對容器側壁也有壓強,側壁某一點受到的壓強與同深度的液體的壓強是相等的,同樣利用公式p=ρgh可以計算出該處受到的壓強大小。易考點1.壓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定義式與推導式,壓強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3.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區別。【考點與例題分析】考點一壓力、重力與壓力的區別、重力和壓力的示意圖例1、如圖所示分別是四位同學畫的重力G與壓力F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考點二固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實心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則甲、乙、丙對地面壓力最大的是(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個正方體上分別放一個質量相等的銅塊,則三個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大的是。考點三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例3、【巴中】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柱形容器都裝有質量相同的水,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A.F甲=F乙,p甲=p乙B.F甲p甲C.F甲=F乙,p甲D.F甲=F乙,p甲>p乙考點四物體壓強的比例計算如圖所示,有甲、乙兩個正方體金屬塊,甲的邊長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則甲對乙產生的壓力與地面受到乙的壓力之比為;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強與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壓強之比為。考點五液體壓強的計算例5、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種液體,如圖所示,容器的底面積為5cm2,受到的液體壓強為980Pa,則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力的大小是N,液體的密度是。【強化練習與拓展】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實心長方體A、B,已知體積VA<VB,高度hA<hB,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A>SB,對地面的壓強pA=pB。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C.A的質量一定大于B的質量D.A的質量可能等于B的質量2、如圖所示,將一個裝有一定質量水(水未裝滿)的圓臺狀封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其改為倒立放置,則()。A.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B.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C.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D.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如圖所示,用50N的力將重力為30N的正方體按壓在天花板上,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力是N。若正方體與天花板接觸面積是2×10-2m2,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強是Pa,其物理意義是。4、【青島】探究液體壓強的規律:實驗過程如圖所示,顯然筐中越深處的小球受到的擠壓越厲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體壓強可能和深度有關。然后他設計實驗對自己的猜想進行檢驗。實驗器材:大燒杯、、刻度尺、水。經實驗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筐中的小球方法上述研究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得出結論,在猜想中,小雨運用的是法。拓展小雨還要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5、某小組同學研究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與液體的深度、密度的關系。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把一個高為0.1m的實心圓柱體先后浸沒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如圖所示,并不斷改變它所處的深度。他們利用儀器測得液面到圓柱體上表面的距離及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記錄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液體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00.200.400.600.801.00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1.001.201.401.601.802.00表二液體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00.160.320.480.640.80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0.800.961.121.281.441.60(1)分析比較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同種液體中,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②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第十講:壓力與壓強【知識點梳理與歸納】一、壓力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的受力物體是受壓面,壓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壓面。二、壓強1.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通常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的公式可以寫成p=。2.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面積的單位是m2,壓強的單位是N/m2;壓強單位的名稱叫帕斯卡,簡稱帕,1Pa=1N/m2。3.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此時壓強與壓力成正比。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此時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壓力壓強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物理意義物體表面所承受的使物體發生形變的作用力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公式F=pS單位牛頓(N)帕斯卡(Pa)(1Pa=1N/m2)大小有的情況下與物重有關,一般情況下與物重無關不但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液體對容器底部F=pSp=ρgh(h:容器中某點到液面的豎直距離)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壓力的作用點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壓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體的重力,其他情況下壓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三、液體壓強1.液體的壓強公式為p=ρgh。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容器的形狀、底面積、液體的體積、液體的總重無關。2.公式p=ρgh的適用范圍。公式p=ρgh只適用于計算靜止液體的壓強,不適用于計算固體的壓強,盡管有時固體產生的壓強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將一密度均勻,高為h的圓柱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壓強p==ρgh。但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不能由此認為固體對支持物產生的壓強都可以用p=ρgh來計算。對液體來說,無論容器的形狀如何,都可以用p=ρgh計算液體內某一深度的壓強。3.公式p=ρgh和的區別和聯系。是壓強的定義式,也是壓強的計算公式,無論對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是適用的;而p=ρgh是通過公式結合液體壓強的特點推導出來的,常用于計算液體的壓強。4.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液體內部的壓強表現出另外一個特點:液體不但對容器底有壓強,而且對容器側壁也有壓強,側壁某一點受到的壓強與同深度的液體的壓強是相等的,同樣利用公式p=ρgh可以計算出該處受到的壓強大小。易考點1.壓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定義式與推導式,壓強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3.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區別。【考點與例題分析】考點一壓力、重力與壓力的區別、重力和壓力的示意圖例1、如圖所示分別是四位同學畫的重力G與壓力F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B)。(思路點撥:壓力與重力不同,數值上也不一定等于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垂直,作用點在接觸面上;重力則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才等于重力。)考點二固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實心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則甲、乙、丙對地面壓力最大的是甲(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個正方體上分別放一個質量相等的銅塊,則三個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大的是丙。(思路點撥:由圖可知三個實心正方體的受力面積關系為?S甲>S乙>S丙,而三個實心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根據?F=pS可知,甲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力最大。正方體上放一個質量為m的銅塊時,對地面的壓力為?F′=pS+mg,對地面的壓強為p′=三個實心正方體上所放的銅塊質量相等,且丙的受力面積最小,所以此時三個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大的是丙。)考點三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例3、【巴中】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柱形容器都裝有質量相同的水,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C)。A.F甲=F乙,p甲=p乙B.F甲p甲C.F甲=F乙,p甲D.F甲=F乙,p甲>p乙(思路點撥:乙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大于甲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據p=ρgh可知,乙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于甲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G水=m水g,而兩容器中水的質量相等,所以水對兩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考點四物體壓強的比例計算如圖所示,有甲、乙兩個正方體金屬塊,甲的邊長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則甲對乙產生的壓力與地面受到乙的壓力之比為1:5;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強與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壓強之比為4:5。(思路點撥:兩個物體在水平桌面上,則p甲:p乙=G甲:(G甲+G乙)=m甲:(m甲+m乙)=1:5.S甲:S乙=1:4,p甲:p乙=.)考點五液體壓強的計算例5、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種液體,如圖所示,容器的底面積為5cm2,受到的液體壓強為980Pa,則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力的大小是49N,液體的密度是1×103kg/m3。(思路點撥: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力:F=pS=980Pa×5×10-4m=0.49N;液體的密度:ρ==1×103kg/m3。)【強化練習與拓展】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實心長方體A、B,已知體積VA<VB,高度hA<hB,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A>SB,對地面的壓強pA=pB。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C)。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C.A的質量一定大于B的質量D.A的質量可能等于B的質量(思路點撥: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ρgh,因為pA=pB,hA<hB,所以ρA>ρB。又因為pA=pB,SA>SB,所以FA>FB。水平面上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GA>GB,即mA>mB。故選C。)2、如圖所示,將一個裝有一定質量水(水未裝滿)的圓臺狀封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其改為倒立放置,則(C)。A.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B.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C.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D.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思路點撥:倒置后水的深度h變大,根據p=ρgh可知,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大;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F=G,故倒置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根據p=FS可知,桌面的受力面積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變大。故選C。)如圖所示,用50N的力將重力為30N的正方體按壓在天花板上,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力是20N。若正方體與天花板接觸面積是2×10-2m2,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強是1000Pa,其物理意義是每平方米受力面積上所受的壓力大小為1000N。(思路點撥:木塊在豎直方向受到重力G、手對物塊向上的壓力F和天花板對物塊的壓力F1的作用。木塊處于靜止狀態時,G+F1=F;天花板對木塊的壓力F1=F-G=50N-30N=20N;木塊對天花板的壓力與天花板對木塊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木塊對天花板的壓力F2=F1=20N。利用公式計算木塊對天花板壓強,根據壓強的定義即可得出其物理意義。)4、【青島】探究液體壓強的規律:實驗過程如圖所示,顯然筐中越深處的小球受到的擠壓越厲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體壓強可能和深度有關。然后他設計實驗對自己的猜想進行檢驗。實驗器材:大燒杯、壓強計、刻度尺、水。經實驗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筐中的小球方法上述研究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收集事實與證據→得出結論,在猜想中,小雨運用的是類比法。拓展小雨還要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鹽水(或其他液體)。(思路點撥: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需要同一種液體水,測量不同深度處的壓強大小,則還需要壓強計。小雨研究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液體的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猜想(通過類比法猜想液體壓強可能與深度有關)→實驗驗證(利用控制變量法)→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若要繼續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則需要保持深度不變,改變液體的密度,故需要再增加的器材是鹽水或酒精等其他液體)。)5、某小組同學研究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與液體的深度、密度的關系。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把一個高為0.1m的實心圓柱體先后浸沒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如圖所示,并不斷改變它所處的深度。他們利用儀器測得液面到圓柱體上表面的距離及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記錄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液體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00.200.400.600.801.00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1.001.201.401.601.802.00表二液體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00.160.320.480.640.80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0.800.961.121.281.441.60(1)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同種液體中,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越大。(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圓柱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一個定值。②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圓柱體浸沒在不同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不同的,且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差越大。(思路點撥:(1)對于同種液體(ρ相同),因為S(S為圓柱體的底面積)相同,所以根據公式F=pS=ρghS可知,液體對上(或下)表面的壓力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對于不同種液體(ρ不相同),因為S相同,所以根據公式F=pS=ρghS可知,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體對上(或下)表面壓力大。(3)對于同種液體,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ΔF=F下-F上=ρgh下S-pgh上S=pgS(h下-h上)=ρgSL(L為圓柱體的高)是一個定值;對于不同種液體,密度大的液體產生的壓力差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講:壓力與壓強(學生版).docx 第十講:壓力與壓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