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十講:壓力與壓強(學生+教師版)—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十講:壓力與壓強(學生+教師版)—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冊講義

資源簡介

第十講:壓力與壓強
【知識點梳理與歸納】
一、壓力
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的受力物體是受壓面,壓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壓面。
二、壓強
1.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通常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的公式可以寫成p=。
2.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面積的單位是m2,壓強的單位是N/m2;壓強單位的名稱叫帕斯卡,簡稱帕,1Pa=1N/m2。
3.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此時壓強與壓力成正比。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此時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
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
壓力
壓強
定義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物理意義
物體表面所承受的使物體發生形變的作用力
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
F=pS
單位
牛頓(N)
帕斯卡(Pa)(1Pa=1N/m2)
大小
有的情況下與物重有關,一般情況下與物重無關
不但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液體對容器底部
F=pS
p=ρgh(h:容器中某點到液面的豎直距離)
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壓力的作用點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壓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體的重力,其他情況下壓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
三、液體壓強
1.液體的壓強公式為p=ρgh。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容器的形狀、底面積、液體的體積、液體的總重無關。
2.公式p=ρgh的適用范圍。
公式p=ρgh只適用于計算靜止液體的壓強,不適用于計算固體的壓強,盡管有時固體產生的壓強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將一密度均勻,高為h的圓柱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壓強p==ρgh。但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不能由此認為固體對支持物產生的壓強都可以用p=ρgh來計算。對液體來說,無論容器的形狀如何,都可以用p=ρgh計算液體內某一深度的壓強。
3.公式p=ρgh和的區別和聯系。
是壓強的定義式,也是壓強的計算公式,無論對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是適用的;而p=ρgh是通過公式結合液體壓強的特點推導出來的,常用于計算液體的壓強。
4.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液體內部的壓強表現出另外一個特點:液體不但對容器底有壓強,而且對容器側壁也有壓強,側壁某一點受到的壓強與同深度的液體的壓強是相等的,同樣利用公式p=ρgh可以計算出該處受到的壓強大小。
易考點
1.壓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定義式與推導式,壓強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區別。
【考點與例題分析】
考點一
壓力、重力與壓力的區別、重力和壓力的示意圖
例1、如圖所示分別是四位同學畫的重力G與壓力F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
考點二
固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實心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則甲、乙、丙對地面壓力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個正方體上分別放一個質量相等的銅塊,則三個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大的是
。
考點三
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
例3、【巴中】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柱形容器都裝有質量相同的水,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
)。
A.
F甲=F乙,
p甲=p乙
B.
F甲p甲C.
F甲=F乙,
p甲D.
F甲=F乙,
p甲>p乙
考點四
物體壓強的比例計算
如圖所示,有甲、乙兩個正方體金屬塊,甲的邊長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則甲對乙產生的壓力與地面受到乙的壓力之比為
;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強與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壓強之比為

考點五
液體壓強的計算
例5、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種液體,如圖所示,容器的底面積為5cm2,受到的液體壓強為980Pa,則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力的大小是
N,液體的密度是
。
【強化練習與拓展】
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實心長方體A、B,已知體積VA<VB,高度hA<hB,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A>SB,對地面的壓強pA=pB。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A的質量一定大于B的質量
D.A的質量可能等于B的質量
2、如圖所示,將一個裝有一定質量水(水未裝滿)的圓臺狀封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其改為倒立放置,則(
)。
A.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
B.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
C.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
D.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
如圖所示,用50N的力將重力為30N的正方體按壓在天花板上,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力是
N。若正方體與天花板接觸面積是2×10-2m2,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強是
Pa,其物理意義是
。
4、【青島】探究液體壓強的規律:
實驗過程
如圖所示,顯然筐中越深處的小球受到的擠壓越厲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體壓強可能和深度有關。
然后他設計實驗對自己的猜想進行檢驗。
實驗器材:大燒杯、
、刻度尺、水。
經實驗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
筐中的小球
方法
上述研究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
→得出結論,在猜想中,小雨運用的是
法。
拓展
小雨還要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5、某小組同學研究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與液體的深度、密度的關系。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把一個高為0.1m的實心圓柱體先后浸沒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如圖所示,并不斷改變它所處的深度。
他們利用儀器測得液面到圓柱體上表面的距離及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記錄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體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
液體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比較
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同種液體中,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
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
②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第十講:壓力與壓強
【知識點梳理與歸納】
一、壓力
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的受力物體是受壓面,壓力的方向垂直指向受壓面。
二、壓強
1.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通常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的公式可以寫成p=。
2.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面積的單位是m2,壓強的單位是N/m2;壓強單位的名稱叫帕斯卡,簡稱帕,1Pa=1N/m2。
3.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強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此時壓強與壓力成正比。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此時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
整理成表格如下所示:
壓力
壓強
定義
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物理意義
物體表面所承受的使物體發生形變的作用力
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
公式
F=pS
單位
牛頓(N)
帕斯卡(Pa)(1Pa=1N/m2)
大小
有的情況下與物重有關,一般情況下與物重無關
不但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液體對容器底部
F=pS
p=ρgh(h:容器中某點到液面的豎直距離)
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壓力的作用點在作用面上,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壓力的大小才有可能等于物體的重力,其他情況下壓力的大小一般不等于重力。
三、液體壓強
1.液體的壓強公式為p=ρgh。液體內部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容器的形狀、底面積、液體的體積、液體的總重無關。
2.公式p=ρgh的適用范圍。
公式p=ρgh只適用于計算靜止液體的壓強,不適用于計算固體的壓強,盡管有時固體產生的壓強p也恰好等于ρgh,例如:將一密度均勻,高為h的圓柱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壓強p==ρgh。但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不能由此認為固體對支持物產生的壓強都可以用p=ρgh來計算。對液體來說,無論容器的形狀如何,都可以用p=ρgh計算液體內某一深度的壓強。
3.公式p=ρgh和的區別和聯系。
是壓強的定義式,也是壓強的計算公式,無論對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是適用的;而p=ρgh是通過公式結合液體壓強的特點推導出來的,常用于計算液體的壓強。
4.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液體內部的壓強表現出另外一個特點:液體不但對容器底有壓強,而且對容器側壁也有壓強,側壁某一點受到的壓強與同深度的液體的壓強是相等的,同樣利用公式p=ρgh可以計算出該處受到的壓強大小。
易考點
1.壓力的概念、三要素及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壓強的概念,壓強的定義式與推導式,壓強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區別。
【考點與例題分析】
考點一
壓力、重力與壓力的區別、重力和壓力的示意圖
例1、如圖所示分別是四位同學畫的重力G與壓力F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
B
)。
(思路點撥:壓力與重力不同,數值上也不一定等于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垂直,作用點在接觸面上;重力則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才等于重力。)
考點二
固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實心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則甲、乙、丙對地面壓力最大的是

(填“甲”、“乙”或“丙”,下同)。如果在三個正方體上分別放一個質量相等的銅塊,則三個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大的是

。
(思路點撥:由圖可知三個實心正方體的受力面積關系為?S甲>S乙>S丙,而三個實心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根據?F=pS可知,甲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力最大。正方體上放一個質量為m的銅塊時,對地面的壓力為?F′=pS+mg,對地面的壓強為p′=三個實心正方體上所放的銅塊質量相等,且丙的受力面積最小,所以此時三個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最大的是丙。)
考點三
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和壓強
例3、【巴中】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兩柱形容器都裝有質量相同的水,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分別為F甲、F乙,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
C
)。
A.
F甲=F乙,
p甲=p乙
B.
F甲p甲C.
F甲=F乙,
p甲D.
F甲=F乙,
p甲>p乙
(思路點撥:乙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大于甲柱形容器中水的深度,根據p=ρgh可知,乙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大于甲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G水=m水g,而兩容器中水的質量相等,所以水對兩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
考點四
物體壓強的比例計算
如圖所示,有甲、乙兩個正方體金屬塊,甲的邊長是乙的,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則甲對乙產生的壓力與地面受到乙的壓力之比為
1:5
;乙的上表面受到的壓強與乙的下表面受到的壓強之比為
4:5
。
(思路點撥:兩個物體在水平桌面上,則p甲:p乙=G甲:(G甲+G乙)=m甲:(m甲+m乙)=1:5.S甲:S乙=1:4,p甲:p乙=.)
考點五
液體壓強的計算
例5、傾斜容器中盛有60g某種液體,如圖所示,容器的底面積為5cm2,受到的液體壓強為980Pa,則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力的大小是
49
N,液體的密度是
1×103kg/m3
。
(思路點撥: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力:F=pS=980Pa×5×10-4m=0.49N;液體的密度:ρ==1×103kg/m3。)
【強化練習與拓展】
1、如圖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實心長方體A、B,已知體積VA<VB,高度hA<hB,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A>SB,對地面的壓強pA=pB。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C
)。
A.A的密度一定小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A的質量一定大于B的質量
D.A的質量可能等于B的質量
(思路點撥: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ρgh,因為pA=pB,hA<hB,所以ρA>ρB。又因為pA=pB,SA>SB,所以FA>FB。水平面上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GA>GB,即mA>mB。故選C。)
2、如圖所示,將一個裝有一定質量水(水未裝滿)的圓臺狀封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將其改為倒立放置,則(
C
)。
A.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
B.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
C.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增大
D.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容器對桌面的壓強減小
(思路點撥:倒置后水的深度h變大,根據p=ρgh可知,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變大;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力F=G,故倒置后容器對桌面的壓力不變,根據p=FS可知,桌面的受力面積減小,容器對桌面的壓強變大。故選C。)
如圖所示,用50N的力將重力為30N的正方體按壓在天花板上,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力是
20
N。若正方體與天花板接觸面積是2×10-2m2,則天花板所受的壓強是
1000
Pa,其物理意義是
每平方米受力面積上所受的壓力大小為1000N
。
(思路點撥:木塊在豎直方向受到重力G、手對物塊向上的壓力F和天花板對物塊的壓力F1的作用。木塊處于靜止狀態時,G+F1=F;天花板對木塊的壓力F1=F-G=50N-30N=20N;木塊對天花板的壓力與天花板對木塊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木塊對天花板的壓力F2=F1=20N。利用公式計算木塊對天花板壓強,根據壓強的定義即可得出其物理意義。)
4、【青島】探究液體壓強的規律:
實驗過程
如圖所示,顯然筐中越深處的小球受到的擠壓越厲害,把水滴比作小球,由此小雨猜想:液體壓強可能和深度有關。
然后他設計實驗對自己的猜想進行檢驗。
實驗器材:大燒杯、
壓強計
、刻度尺、水。
經實驗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
筐中的小球
方法
上述研究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
收集事實與證據
→得出結論,在猜想中,小雨運用的是
類比
法。
拓展
小雨還要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要增加的器材是
鹽水(或其他液體)
。
(思路點撥: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的關系,需要同一種液體水,測量不同深度處的壓強大小,則還需要壓強計。小雨研究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液體的壓強與什么因素有關?)→猜想(通過類比法猜想液體壓強可能與深度有關)→實驗驗證(利用控制變量法)→得出結論(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大)。若要繼續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則需要保持深度不變,改變液體的密度,故需要再增加的器材是鹽水或酒精等其他液體)。)
5、某小組同學研究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大小與液體的深度、密度的關系。實驗時,該小組同學把一個高為0.1m的實心圓柱體先后浸沒在甲、乙兩種液體中(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如圖所示,并不斷改變它所處的深度。
他們利用儀器測得液面到圓柱體上表面的距離及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強,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記錄數據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體甲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0
0.20
0.40
0.60
0.80
1.0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二
液體乙
液面到上表面的距離h/m
0
0.02
0.04
0.06
0.08
0.10
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0
0.16
0.32
0.48
0.64
0.80
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N
0.80
0.96
1.12
1.28
1.44
1.60
(1)分析比較
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與第二行
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同種液體中,圓柱體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與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當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圓柱體上(或下)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越大
。
(3)請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中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并歸納得出結論。
①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圓柱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一個定值
。
②分析比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與第三行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初步得出:
圓柱體浸沒在不同液體中,下、上表面受到液體的壓力差是不同的,且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力差越大

(思路點撥:(1)對于同種液體(ρ相同),因為S(S為圓柱體的底面積)相同,所以根據公式F=pS=ρghS可知,液體對上(或下)表面的壓力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對于不同種液體(ρ不相同),因為S相同,所以根據公式F=pS=ρghS可知,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體對上(或下)表面壓力大。(3)對于同種液體,圓柱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ΔF=F下-F上=ρgh下S-pgh上S=pgS(h下-h上)=ρgSL(L為圓柱體的高)是一個定值;對于不同種液體,密度大的液體產生的壓力差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东省| 中西区| 红原县| 蓬溪县| 札达县| 南澳县| 德惠市| 淮南市| 临沭县| 兴业县| 凌源市| 岢岚县| 闵行区| 七台河市| 潜山县| 安泽县| 昆明市| 平顶山市| 肇源县| 清水县| 丰顺县| 克什克腾旗| 桦南县| 青神县| 玉山县| 简阳市| 天峻县| 泉州市| 修武县| 马山县| 翁源县| 古蔺县| 新津县| 叶城县| 石首市| 龙井市| 西和县| 合肥市| 陇西县| 都昌县| 耿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