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2我們與法律同行預學稿回顧1.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對未成年人給予,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是和的應有之義。2.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我們要自己的權利,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和他人的權利,公民應盡的義務。思考1.增強,,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2.依法辦事,就要遵守。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方式,表達自身的訴求和愿望。3.依法辦事,就要養成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4.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和。推動全社會樹立,增強全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鞏固1.法治是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治理,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下列能夠體現法治這一要求的有( B )①劉某因為涉嫌在網上散布謠言而被公安機關逮捕②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購買的是假冒偽劣產品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獲得了商家的相應賠償③劉曉利用自己的工資購買演唱會的門票④某造紙廠因為排放污水嚴重超標,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被環保部門處以巨額罰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初一學生小杰獨自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兩個窮兇極惡的歹徒截住。他們持刀威脅小杰,讓他交錢。小杰發現這個地方偏僻沒有其他人,于是把錢交給歹徒。歹徒揚長而去,小杰很快報了警,向警察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和歹徒的特征。對于小杰的表現,你的看法是(B)A.小杰貪生怕死,助長了歹徒的囂張氣焰B.小杰面對不法侵害時,采取了有效的自我保護行為C.小杰應不顧一切和歹徒搏斗D.小杰的這種行為會使治安惡化3.美國法學家伯爾曼曾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下列表述中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C)A.當法律成為信仰時,才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B.如果法律不被信仰,就等同寫在紙上的一紙空文C.法律就是寫在紙上的一紙空文D.缺了法律信仰,再好的法律也難免淪為擺設4.小品《真假老師》關注了一個新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不僅在農村,在大城市也同樣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現象。“假老師”賈玲大喊一句“孩子要的是陪伴,不是錢”,也引起了許多家長的共鳴。這啟示我們( C )A.城市兒童比農村兒童更加需要家庭保護B.父母對子女的愛只能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C.父母要積極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和義務D.留守兒童應學會自立自強,不需父母陪伴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這些話告訴我們( B )①要重視道德修養,防患于未然②要自覺遵紀守法,防微杜漸③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一定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④許多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從沾染不良習氣開始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提升【材料一】2018年8月21日,在從濟南西站開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動車組列車上,一男子霸占別人的座位還對前來勸阻的乘務員各種胡攪蠻纏,視頻發到網上后,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從而被人稱為“霸座哥”。【材料二】2018年10月9日,《廣東省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已經立法程序通過,條例明確規定,旅客應當按照車票載明的作為乘車,不得強占他人座位。該條例于12月1日起施行。(1)根據所學知識,說說我們怎樣依法辦事?(6分)1.樹立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經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違背了法律,會有什么后果;2.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3.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上述材料對我們樹立法治意識有何警示?(4分)1.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2.當法律真正銘刻在我們內心時,才會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3.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利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至少寫兩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