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第一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導學案 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 1.理解近代中國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2.了解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3.了解近代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4.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科學精神 在近代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的方案中學會自覺辨別,提高比較能力。 法治意識 —— 公共參與 —— 學習重點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兩大歷史任務;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學習難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課前預習 自主探究】 預習任務: 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1. ① 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其中,② 和中華民族的矛盾、③ 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3.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推翻④ 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⑤ 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 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1. 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的① 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案,進行了異常激烈的較量。 2.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中國人民② ,為中華民族③ ,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此,中國人民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④ 。 3.在近代中國三種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⑤ 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⑥ ,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中國在由封建社會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其① 也在發生變化。 隨著官辦和外國人開辦的工業企業的創建,中國出現了最早的近代② 。中國工人階級富有斗爭精神,具有③ ,他們同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④ ,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2.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⑤ 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對⑥ 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⑦ 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3.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⑧ 革命的偉大勝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⑨ 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4. ⑩ ,這是對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 【課堂活動】 情景分析: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中國現時的社會,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只有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所以,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就是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依據。” 探究一: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怎么理解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 簡析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歷史任務、中國革命之間的關系。 情景分析: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存在著三種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他們是反動勢力(有時稱頑固勢力)、民主革命的對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國民黨統治集團。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統治集團主張繼續實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軍事獨裁統治,使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二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是中間勢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黨派的某些領導人物和若干無黨派民主人士。其政治主張是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便使資本主義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發展,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社會。三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進步勢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動力和主要依靠。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三種政治力量進行異常激烈的較量,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案。 探究二: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三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了哪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 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 總結: 歸納總結、串聯整合 【易混易錯】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是本國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相勾結而失去國家獨立性的封建社會。 2.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近代中國唯一的矛盾。 3.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 5.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 【檢測鞏固】 1.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 ) 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②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最基本依據 ③古代中國發展的必然 ④解決當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最基本依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班同學圍繞“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開展了一次主題班會,其中你認為不符合班會主題的觀點是( ) A.獲得中間派人士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持 B.經過28年努力,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C.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D.獲得中國工人階級和大多數知識分子的支持,為共產黨黨組織和中國革命事業提供了群眾支持和人才支持。 3.中國產業工人已成為一支日趨重要的社會力量,其原因是( ) ①他們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重壓迫之下,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 ②他們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先進性 ③他們是最早的現代產業工人 ④他們都集中分布在小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中國共產黨的成功的外部條件是:( ) A. 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B.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C.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D. 中國共產黨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5. 1943年,曹火星創作了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經口口相傳,從晉察冀唱到全中國。這首歌伴隨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擺脫黑暗走向光明,擺脫貧窮走向富強,成為傳世的時代經典。下列有關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國方案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主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②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 ③贏得除資產階級之外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④經歷史和人民的檢驗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已經走過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始終( ) ①堅持崇高的理想信念 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③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④注重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B A C B A 學習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