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課件(19張PPT)+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課件(19張PPT)+素材

資源簡介

(共19張PPT)
1.安史之亂的原因?影響?
2.黃巢起義的影響?
3.為什么會出現五代十國?五代十國的歷史特點?歷史發展?
4.唐朝衰亡給我們的啟示?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目標:
1.了解宋朝加強中央集權、重文輕武、王安石變法等基本史實;
2.通過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帶來的利和弊,客觀認識歷史問題,汲取歷史教訓。
3.掌握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和意義。
自主學習
1.宋朝建立的時間、人物、事件、都城?
2.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
3.北宋重文輕武政策實施的原因?措施?影響?
4.王安石變法的原因?內容?影響?
時間:
人物:
都城:
國號:
史稱:
960年
趙匡胤(宋太祖)
開封

北宋
一、北宋的建立
北宋有沒有完成全國的統一?
沒有
方針:先南后北
意義: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P32
課后活動
第一題
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趙普所說的“權”“錢”“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對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權”指的是行政權,“錢”指的是地方財權,“兵”指的是兵權。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與石守信等大將飲酒,酒興正濃時,宋太祖說:“我當上皇帝全靠你們,可現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寧。”眾將忙問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們也被部下黃袍加身,你們也會身不由己啊。”眾將知道受到猜疑,便請宋太祖指明一條生路。宋太祖讓他們回家置產,享受清福。第二天,這些大將紛紛稱病辭職,交出兵權。這就是“杯酒釋兵權”故事的來歷。
唐末的武將專權的積弊
二、強化中央集權
軍事上
政治上
中央
地方
經濟上
1、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軍隊;
2、控制調兵權,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
3、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①派文臣任州縣長官(即知州),實施三年一換、頻繁調動;
②設通判,分知州的權力
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中央控制稅收;設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這些措施有何影響?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北宋.汪洙《神童詩》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唐.楊炯《從軍行》
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閱讀課文P30并回答。
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宋朝諺語
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三、重文輕武
表現:(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
(宋太宗)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統兵格局逐漸形成。
目的:
措施:
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病重現
武將受到多面牽制,嚴重束縛了統軍的指揮權。
1、重用文臣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天圣八年進士。以翰林學士修《新唐書》。宋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兵權
行政權
宋人科舉考試圖
措施:2.注重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
科舉制度發展的影響: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表現: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太祖誓碑
科舉制的發展歷程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2、隋煬帝:創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
4、武則天:創立殿試
5、宋朝: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
……
思考:
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三、重文輕武
材料一
梁啟超:“重文輕武之習既成,于是武事廢墜,民氣柔糜……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溫溫如菩薩,敢敢如馴羊。”
材料二
如劉延慶等將帥擁優勢兵力也不敢與殘遼軍隊交戰,稍遇抵抗便落荒而逃。
材料三
宋朝選官、選士比唐朝浮濫得多。例如,唐代每屆取進士三四十人,公元991年,朝廷取士總計竟達一萬七千三百人。皇朝宗室男孩七歲便可以授官,有的甚至在襁褓中也有官階,并領取俸祿。
——鄭巖《宋朝十講》節選
利:①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
②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
③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弊:①軍隊戰斗力下降,
②政府辦事效率下降,
③增加了財政支出。
四、王安石變法
慶歷新政
慶歷三年(140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開啟慶歷新政。由于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強烈阻撓。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貶,各項改革也被廢止,新政失敗。
范仲淹“慶歷新政”失敗,
卻為之后的王安石變法拉開了序幕。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四、王安石變法
材料一:
“景德、祥符中,文武官總計9785員,今內外官屬總17300余……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奏報
材料二:
北宋中期有人說:“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
材料三:北宋與遼和西夏屢次發生戰爭,后分別同二者簽訂協議,每年交其“歲幣”“歲賜”。
根據以上材料,說說王安石為什么要變法?
①行政效率低下一一冗官
②北宋屢敗屢戰一一冗兵
③財政入不敷出一一冗費
④土地兼并劇烈
四、王安石變法
變法目的:
變法范圍: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
涉及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
四、王安石變法
領域
措施
內容
目的
經濟
募役法
征收役錢,用來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
限制官僚等的特權,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稅法
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征稅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隱瞞土地、逃避賦稅,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農田水利法
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
促進農業發展
軍事
保甲法
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
加強對人民的控制,穩定統治秩序,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四、王安石變法
變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變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后,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
據變法內容,說說哪些條款觸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
方田均稅法
變法結果: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
重文輕武
王安石變法
軍事上:①②③
行政上:中央、地方
財政上:
①重用文臣,文臣統兵
②發展科舉文教事業
1.重文輕武,文人治國。
2.分化事權,內外相制。
3.強干弱枝,守內虛外。
宋朝政治的特點: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權


財權
1、一位學生在其研究性學習論文中出現“守內虛外、強干弱枝、重文輕武、三冗局面”等語句,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統治狀況?
[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2、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終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從借鑒的視角,當今政府應
[
]
A.加強軍隊建設
B.重視精兵簡政
C.加強民主政治建設
D.大力發展經濟
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岳池县| 阳江市| 铜山县| 开阳县| 水城县| 华蓥市| 随州市| 江阴市| 甘谷县| 城市| 井研县| 辽阳市| 东兰县| 积石山| 莲花县| 工布江达县| 富顺县| 张家口市| 都兰县| 托克托县| 永嘉县| 同江市| 赣州市| 乌拉特中旗| 常山县| 舒兰市| 隆子县| 沾益县| 柘荣县| 广西| 南安市| 安顺市| 舟山市| 白银市| 通许县| 周至县| 边坝县| 嵩明县| 尉氏县|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