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6.2.5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6.2.5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五節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學習目標】
1.分析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重點)
2.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難點)
3.收集和交流超過生態系統調節能力而使其破壞的實例。
4.關注人類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影響,尊重生態系統自身規律。
【學習過程】
一、溫故互查
1.

是決定陸地生態系統類型的重要因素。
2.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
”之稱
二、設問導讀
(一)生態系統的調節方式
認真閱讀教材P73-74,完成下面的問題:
1.動態平衡:生態系統中


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
2.動態平衡的原因:生態系統本身具有

3.舉例:森林生態系統中,當害蟲數量
時,林木受害,食蟲鳥因食物豐富而數量
,使害蟲數量的增加受到
,從而使它們的數量保持

討論:如果駝鹿大量繁殖,它的數量會無限制地增加嗎?這說明什么問題?
二、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
認真閱讀教材P74-76,完成下面的問題:
1.決定于生態系統自身的結構特點即

的復雜程度。
(1)生物種類越
,營養結構越
,自動調節能力越大。
(2)生物種類越
,營養結構越
,自動調節能力越小。
2.有一定限度,外來干擾
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
就會遭到破壞。
3.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
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包括


人類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必須尊重
的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因為保持生態平衡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溫馨提示:生態系統破壞的三個標志性特征:①植被破壞;②食物鏈破壞;③環境污染。
三、自主檢測
1.生態系統能保持動態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態系統(
)
A.具有充足的物質和能量
B.具有大量動植物
C.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D.具有復雜的食物網
2.(2019·新疆中考)假定在一個由革、兔和狐組成的相對封閉的草原生態系統中,如果把狐消滅了,則表示兔群的數量變化曲線圖是
(
)
3.如表為某科研人員對①、②、③、④四個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和數量的調查統計結果,據此可推斷節能力最強的生態系統是(  )
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和數量(單位:個)
物種1
物種2
物種3
物種4
物種5
物種6
物種7

0
90
0
0
30
30
40

200
350
0
0
30
0
40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4.要提高生態系統維持穩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減少分解者的數目
B.增加食物網中的生物種類
C.改變環境中的濕度
D.減少消費者的數目
四、鞏固訓練
5.為了防止鳥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網全罩起來,結果食草昆蟲大量繁殖,草幾乎被吃光,這是因為破壞了
(
)
A.物質循環
B.生態環境
C.生態系統
D.食物鏈
6.[2020?達州,4.1分]圖1為某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間的關系圖,圖2表示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相對含量。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1中共有3條食物鏈
B.圖1中所示的所有組成成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C.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污染,則圖2中的甲代表圖1中的蛇
D.即使該生態系統氣候適宜、草木繁茂,鼠的數量也不會無限增加,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7.[2019·安徽]玉米田中有雜草,有玉米螟等害蟲,還有以害蟲為食的天敵。下列關于該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生態系統中玉米是生產者
B.雜草和玉米之間是競爭關系
C.玉米螟和它的天敵之間是捕食關系
D.玉米田中物種少,自我調節能力強
8.有一種植水稻的生態村,開展“養蛙治蟲”實驗,結果表明:放養一定數量的青蛙的稻田中的水稻比噴灑數次化學農藥的對照稻田中的水稻增產9.2%,這個事實說明
(
)
A.農藥能較好地控制農田害蟲的數量
B.青蛙對農田害蟲的控制作用有限
C.青蛙能較好地控制農田害蟲的數量
D.農藥影響水稻的傳粉過程
9.某市政府舉辦了一次“汽車拉力賽”,近2
000公里的賽程大多在草原腹地進行,賽后草場“傷痕累累”。你對這項賽事的評價是
(
)
A.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
B.破壞了草原植被
C.增加了當地經濟收入
D.提高了當地的知名度
10.在一個由草原、兔子和狼組成的生態系統中,如果將狼殺絕,兔子的數量將
(
)
A.迅速上升
B.緩慢上升
C.保持相對穩定
D.先上升后下降
11.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態系統中,狼由于某種疾病而大量死亡,如圖是較長時間內兔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關于此系統的描述,錯誤的是
(
)
A.此圖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B.正常情況下兔體內能量多于狼
C.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
D.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維持在穩定不變的狀態
12.在“植物→蝗蟲→青蛙→蛇→鷹”這條食物鏈中,若鷹全部遷移到別處,那么在一個時期內將會發生的現象是(
)
①初級消費者的數量會減少
②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數量會增加
③次級消費者的數量會增加
④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數量會減少
⑤三級消費者的數量會增加
⑥第四營養級的生物數量會減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
B.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越弱
C.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因為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各種生物成分之間才能長時間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14.
[2020?東營市,22.2分]圖10為某生態系統示意圖,下
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包含的食物鏈為樹→蟲→鳥→細菌和真菌
B.樹、蟲、鳥、細菌和真菌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C.該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自動調節能力
D.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
15.下列哪項措施能夠提高一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
)
A.減少食肉動物的數量
B.平衡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
C.增加物種的數量
D.增加分解者的數量
16.[2020·甘肅天水,13.1分]一個處于穩定狀態的生態系統中的四種生物構成了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內它們的相對數量關系如圖所示,在一段時間內,若乙的數量增加,則會引起(  )
A.甲、乙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下降
B.丙、丁的數量增加,甲的數量下降
C.甲、丙的數量增加,丁的數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數量都增加
17.[2019·四川成都]下列人類行為中,對維持生態系統穩定性有利的是(  )
A.對森林中的樹木大量砍伐,以滿足家具生產的需要
B.將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圍營造防護林
D.增加城市私家車數量,利于人們的出行
18.(2019·四川眉山中考)牧草留種區為了預防鳥啄食草籽,用網把留種地罩上,后來發現,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這一實例說明
(
)
A.生態系統的物質流動是單向的
B.草、蟲和鳥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C.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D.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無限的
19.(2018·江蘇揚州中考)近十幾年來,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該地區的水稻產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減產的主要原因是這個生態系統中
(
)
A.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
B.植被受到了嚴重破壞
C.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
D.發生了嚴重的地質災害
20.[2019·遼寧朝陽]如圖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此生態系統結構比較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強
B.若此生態系統被有毒物質污染了,一段時間后,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草
C.此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為鼠→蛇→鷹
D.此生態系統中,鷹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
21.[2019·湖南張家界]2018年5月,我國“月宮365”實驗圓滿結束,“月宮一號”是一個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人工閉合生態系統,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系統相比,“月宮一號”穩定性較差。原因是(  )
A.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復雜
B.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簡單
C.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
D.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
22.[2019·陜西咸陽]如圖是某生態系統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的生物構成了食物鏈和食物網
B.②→③→④構成一條食物鏈
C.③、④是消費者,④體內毒素富集最多
D.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23.[2020?貴州遵義,33.5分]寬闊水自然保護區地處貴州省遵義市境內,林區山清水秀,物種豐富。夏季涼爽,冬季寒冷,降雨豐富,日照少,云霧多,冬季雪期一般三至四個月,是天然的動植物園。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寬闊水自然保護區作為一個生態系統,是由生物成分和    成分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綠色植物屬于
_。
(2)如圖為寬闊水自然保護區內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其中鷹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是              。如果某種不易降解的有毒物質進入該生態系統,那么此食物網中這種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    。
(3)若山雀大量減少,短期內_
_的數量會大量增加,導致該區域植被受到危害加大,需要進行人工干預,這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24.近年來我省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作為打造美麗鄉村的突破口,不斷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如圖是某地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構建的庭院生態系統和湖泊生態系統結構簡圖。
(1)在生物學上,把空氣、光照、水分、蝦等影響湖底植物和浮游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統稱為
______

(2)在庭院生態系統中,若方框內A代表的是人,則人在生態系統中所屬成分是
______

(3)庭院生態系統中,家禽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終來源是
______

(4)在湖泊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伴隨著
______
(填生物之間的一種關系)通過食物鏈流入魚中。該生態系統圖中沒有表示出來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5)在湖泊生態系統中,蝦和浮游動物的關系是
______

(6)請你寫出魚獲得能量最少的一條食物鏈
______

(7)一般情況下,人工建造的魚塘系統穩定性比天然湖泊穩定性要弱,其原因是
______
。。
五、拓展探究
25.[2020·臨沂,26.8分]原定于10月在中國昆明舉辦的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I5),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將延期舉行。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臨沂市下發的《關于進步推進“食安山東"品牌建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到2020年創建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80處,如圖一是某生態農場模式圖,
圖二表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①~⑥表示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與人類息息相關,_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2)此生態農場模式圖中包含_
_條食物鏈。若圖二中的食物鏈對應圖一中某條食物鏈,則C對應的生物是_
_,該生物的呼吸特點是

(3)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該生態農場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弱的原因是

(4)圖二中,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生理過程和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的生理過程分別是
(填數字,兩個答案之間用逗號隔開)。
(5)農作物秸稈中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每年農田中有大量秸稈需要處理,請結合圖一,從生態農業角度分析,提出一條合理的處理措施:

(6)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作為中學生可以做的是
(答出兩條即可)。
26.為了防止焚燒秸稈造成大氣污染,農技專家幫助農民設計了立體生態農業(如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就形成了
______

______

(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從
______
固定太陽能開始的,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
______
。設計該農業生態系統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______

(3)食用菌在該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是
______
,能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促進了自然界的
______
。食用菌栽培除了需要豐富的有機物,還需要
______
的環境。
(4)該生態農業的優點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27.圖1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示意圖,圖2表示碳在該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情況,A、B、C是生態系統的不同生物成分,B1、B2、B3具有捕食關系,①~⑤表示生理過程。請回答:
生物體




汞含量(mg?kg-1)
6.1
0.05
0.8
0.003
(1)圖1所示生態系統中共有
______
條食物鏈,其中貓頭鷹和蛇之間的關系是
______

(2)如表數據表示圖1所示生態系統中某條食物鏈各營養級內汞(有毒物質)的含量,這種現象稱為
______
,丙代表的生物種類是
______

(3)圖2中二氧化碳從無機環境進入食物鏈的過程是[
______
]
______
,③④過程是通過
______
實現的。
(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生態系統自身的結構特點。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動植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
______
。塞罕壩曾經是千里松林的皇家獵苑,但由于過度開墾和破壞,逐漸退化成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這也說明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______

28.圖一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構成一條食物鏈的四種生物所占的數量關系,圖三是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和能量流動,請據圖回答:
(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
______

______
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圖一只表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沒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2)圖二中a、b、c、d構成了圖一中含青蛙的一條食物鏈,若某有毒物質通過此食物鏈不斷積累,則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多的是
______
(寫名稱)。
(3)圖一所示生態系統中,當鼠的數量大量增多時,草場會遭到破壞,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分析,這種現象屬于
______
。但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
______
能力。
(4)圖三中的A在生態系統中表示的組成成分是
______
,它通過生理過程
______
(填序號)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有效地維持了生物圈中的
______

參考答案:
【自主檢測】
1.C解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互相制約,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即生態平衡。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2.D解析:在食物鏈“草→兔→狐”中,如果把狐消滅了,兔的數量將會先增加,草的數量隨著兔的增多而減少,之后兔的數量又因草的數量減少而減少。
3.C解析: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就越強。從圖中可看出①、②、④的物種失去了平衡,調節能力最強的是③。
4.
B解析: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從而提高生態系統維持穩定性的能力。如果分解者的數目減少,那么消費者的糞便和尸體就會分解很慢,導致生態系統失衡;改變環境濕度有可能導致一部分消費者因不適應氣候條件而滅絕,同樣可以導致生態系統失衡。減少消費者數目,會使生產者數量增多,也會導致生態系統失衡。
【鞏固訓練】
5.D解析:在草地上,昆蟲吃草,有的鳥吃草籽,有的鳥吃昆蟲,有的鳥既吃草籽又吃昆蟲,草地被網罩起來以后,鳥無法進入草地,吃草的昆蟲沒有了鳥的捕食,大量繁殖,草幾乎被吃光。由此可見,這是因為食物鏈被破壞了。
6.B
7.D
8.C解析:放養一定數量青蛙的稻田中的水稻比噴灑數次化學農藥的對照稻田中的水稻增產9.2%,這個事實說明青蛙能較好地控制農田害蟲的數量。
9.B解析: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汽車拉力賽”后草場“傷痕累累”,破壞了草原的生態環境,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續發展。
10.D解析: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若將狼殺絕,則兔子的數量先因狼的減少而增加,此時,草的數量因兔子的增加而減少,兔子的數量又因草的減少而減少。因此將狼殺絕,草原中兔子的數量將會先上升后下降。
11.D解析: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12.
D解析:在“植物→蝗蟲→青蛙→蛇→鷹”這條食物鏈中,若鷹全部遷移到別處,則蛇因為沒有天敵,短時間內數量會增加,蛇是三級消費者,故⑤正確;蛇捕食青蛙,所以青蛙數量減少,青蛙是第三營養級,故④正確;青蛙以蝗蟲為食,青蛙數量減少,導致第二營養級蝗蟲的數量增加,故②正確。
13.B解析: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強;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它依賴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種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4.D
15.C解析: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與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因此,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6.B
17.C
18.C解析:在牧草留種區,昆蟲吃草,有的鳥吃草籽,有的鳥吃昆蟲,有的鳥既吃草籽又吃昆蟲。牧草留種區被網罩起來以后,鳥無法進入牧草留種區,吃草的昆蟲失去了鳥的捕食,就猖獗起來,從而破壞了牧草留種區。這一實例說明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19.A解析: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其中的其他生物。在稻田里的一條食物鏈“水稻→害蟲→
青蛙”中,如果大量捕殺青蛙,就會破壞這條食物鏈,由于稻田里害蟲的天敵減少,害蟲會大量繁殖,使水稻減產。
20.D
21.C
22.A
23.(1)非生物
生產者
(2)草→蟲→山雀→蛇→鷹

(3)蟲
24.((1)生態因素(2)消費者(3)太陽能(4)物質循環
分解者(5)捕食(6)浮游植物→浮游動物→蝦→魚(7)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
解析:(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2)人不能制造有機物,只能靠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物,屬于消費者。
(3)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儲存能量,同時釋放出氧氣,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因此該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
(4)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即捕食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在湖泊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通過食物鏈傳遞給消費者(如魚),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圖中的浮游植物和湖底植物是生產者,蝦、魚、浮游動物屬于消費者,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5)在湖泊生態系統中,有三條食物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蝦→魚,浮游植物→蝦→魚,湖底植物→蝦→魚。魚以蝦為食物,兩者是捕食關系。
(6)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浮游植物→浮游動物→蝦→魚這條食物鏈最長,消耗的能量最多,魚獲得能量最少。
(7)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少,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越弱。人工建造的魚塘系統比天然湖泊穩定性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要弱。
【拓展延伸】
25.(1)5
(2)草→鼠→蛇→鷹(3)分解者(4)自動調節
26.(1)食物鏈
食物網
(2)農作物
逐級遞減

(3)分解者
物質循環
溫暖潮濕
(4)減少大氣污染;減少糞便污染(提高經濟價值;促進物質循環等)
解:(1)食物鏈反映的只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該農田生態系統中的植物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通過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了食物鏈和食物網。
(2)農作物是綠色植物內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因此在該農業系統中的生產者是農作物。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該農業系統的設計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
(3)食用菌在該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是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遺物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再利用,對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食用菌栽培除了需要豐富的有機物,還需要溫暖潮濕的環境。
(4)該生態農業的理論依據是通過對農業生態系統中物質的多級利用,使農業生產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使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于人類有益的方向。生態農業的優點是減少大氣污染;減少糞便污染(提高經濟價值;促進物質循環等)。
27.(1)2
捕食與競爭(2)生物富集

(3)②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4)越強
有限
解:(1)該生態系統中有2條食物鏈:小麥草→鼠→鷹;小麥→鼠→蛇→鷹。貓頭鷹捕食蛇,屬于捕食關系;貓頭鷹和蛇都捕食鼠,又屬于競爭關系。
(2)在生態系統中,一些有毒物質(某些重金屬等)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分析圖表數據,可以寫出的一條食物鏈是:丁→乙→丙→甲。與圖1中的食物鏈小麥→鼠→蛇→鷹相對應,丙代表的是蛇。
(3)②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所以二氧化碳進入食物鏈是通過②光合作用過程實現的;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在線粒體里把有機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4)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大,反之,調節能力就小。
28.(1)生物
環境
分解者(2)蛇(3)生物影響環境
自我調節(4)生產者

碳-氧平衡
解:(1)植物屬于生產者,動物屬于消費者,因此“圖一只表示出了該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沒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因此在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相對數量越少,營養級越低,相對數量越多。圖乙中數量從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這四種生物構成的一條食物鏈是c→d→a→b.若對應圖一中含有青蛙的食物鏈就是草c→食草昆蟲d→青蛙a→蛇b。有毒物質沿食物鏈流動逐級積累,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越多,營養級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質通過此食物鏈不斷積累”,則體內有毒物質數量最多的是b,即圖一中的蛇;
(3)圖一所示生態系統中,當鼠的數量大量增多時,草場會遭到破壞,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分析,這種現象屬于生物影響環境。但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4)由分析可知:圖三中的A在生態系統中表示的組成成分是生產者--植物,它通過生理過程②.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從根本上改變了地面上的生活環境。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簡稱碳-氧平衡。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循化| 泰州市| 垦利县| 介休市| 台东县| 赤峰市| 介休市| 泰顺县| 湘西| 修武县| 荆门市| 永顺县| 肇东市| 长治市| 清徐县| 读书| 蒙自县| 安阳县| 兰溪市| 山阳县| 桐梓县| 广昌县| 个旧市| 马边| 长春市| 平和县| 贵溪市| 桑植县| 盐津县| 托克逊县| 化德县| 光泽县| 曲阳县| 成安县| 龙陵县| 万州区| 彭泽县| 渭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