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宋代經濟的發展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二單元第9課新課導入“蘇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諺語,說的是當時江浙一帶的糧食產量高。在兩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這一時期的農業生產、商業貿易等方面有什么新發展?為什么南方經濟得以發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宋代經濟的發展》。目錄CONTENTS農業的發展01手工業的興盛02商業貿易的繁榮031、知道宋代農業、手工業發展和商業繁榮的表現,分析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重點)2、知道宋代紡織業、制瓷業和造船業3個領域的發展變化(重點)3、知道商業貿易繁榮的表現和結果(難點)4、分析宋代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之間的關系。學習目標01農業的發展一、農業的發展-原因①南北氣溫普遍變冷,南方變幅小于北方,南方雨量充沛,更適宜農作物生長。②北方開發較早,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較為嚴重,南方地區開發較晚,自然環境保持較好。自然因素自唐朝晚期以來,大量中原地區人口南遷,既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也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為南方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因素自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兩宋時期,中原人民反抗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斗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戰禍,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政治因素01030204探索新知政策傾斜宋朝統治者非常重視經濟的發展,如推廣農業技術。一、農業的發展-表現(糧食作物)探索新知兩宋時期,人口增加,墾田面積擴大,耕作技術提高,農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表現:①引入越南的優良品種占城稻。②南方農民還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③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較大推廣;④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發展區域: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水稻相關史事在宋代,復種技術也得到推廣,江南種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兩種,種植和收獲的時間不同。南宋時冬麥和晚稻兩熟制也得到大面積推廣。復種是農業史上的重大變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曾加了糧食產量。相關史事這是宋朝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廣泛使用的一種拔秧的工具。秧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兩端翹起。拔秧時,人們跨坐秧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減輕彎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勞動效率。一、農業的發展-表現(經濟作物)探索新知表現:①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產茶的州縣比以往有所增加。②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向北推進。發展區域:廣東、福建、江淮和川蜀一帶。相關史事宋朝時的南北氣溫普遍變低,南方變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唐宋時期,北方湖泊減少。中原地區的森林因長期砍伐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受到的破壞較小,相對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發揮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抗御災害的作用。02手工業的興盛二、手工業的興盛-紡織業探索新知表現:①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②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③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較多。發展區域:四川、江浙、海南島二、手工業的興盛-制瓷業探索新知表現:①宋朝時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②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燒制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③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④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發展區域:江南地區材料研讀南宋蔣祈所著《陶記》是我國第一部有關陶瓷的專著,書中記載南宋時期的景德鎮,有300多處瓷窯,所制瓷器“潔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饒玉之稱。”根據材料,想象一下景德鎮的制瓷規模,說說為什么景德鎮的瓷器被譽為“饒玉”。景德鎮在宋代有御賜殊榮,即皇帝宋真宗將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于是景瓷馳名天下。因其胎質潔白,透光見影,釉質晶亮透徹,釉色麗潔,白里泛青,溫潤如玉等特征故被譽為“饒玉”。二、手工業的興盛-造船業探索新知表現: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在當時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②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③南宋沿海地區制造的海船,不僅規模宏大,設計科學,還配備了指南針。發展區域:廣州、泉州、明州。相關史事宋代所造海船,載重量一般有數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載重量可達萬石。宋代海船設置了水密隔艙,增加了抗沉性和橫向強度。船上使用指南針,能準確地辨別航向。這些技術,在當時世界造船、航海領域中,都居于領先地位。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03商業貿易的繁榮三、商業貿易的繁榮-表現探索新知1、商業都市的發展(1)地位:宋代商業繁榮超過了前代。(2)表現:①兩宋時期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臨安,人口多達百萬。②城市可以沿街開鋪;③出現了早市和夜市。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草市;④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3)發展區域:開封、臨安(杭州)三、商業貿易的繁榮-表現探索新知2、紙幣的出現(1)原因:商業貿易繁榮發展的必然結果;(2)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3)影響:大大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4)發展區域:四川地區。三、商業貿易的繁榮-表現探索新知3、海外貿易的發展(1)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2)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3)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4)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商業貿易的繁榮-結果探索新知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相關史事宋朝采取獎勵通商的政策,給予外國商人優惠待遇。當時的泉州、廣州等地都設有“蕃坊”,專供外國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國商人聚居的地方,還設立外商子弟學校,稱作“蕃學”。類別發展成就發展集中的區域農業糧食作物南方水稻產量居糧食作物首位,復種技術得到推廣,出現拔秧工具秧馬;蘇州、湖州等經濟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棉花種植由南向北推進;福建、成都平原等手工業紡織業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業發達;棉紡織業工具改進和棉紡織品品種增加;四川、江浙、海南島制瓷業眾多名窯;景德鎮瓷都;南宋制瓷業中心在江南地區;江西、江南地區造船業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世界領先;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指南針技術的運用;廣州、泉州、明州商業都市商貿大都市開封和杭州;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鎮出現;杭州貨幣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四川海外商貿大商港廣州、泉州;對外貿易范圍擴大;外貿收入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廣州、泉州總結歸納課堂小結自然因素手工業的興盛紡織業的發展造船業的發展商業貿易的繁榮都市商貿的發展紙幣的出現農業的發展宋代經濟的發展海外商貿的發展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傾向糧食作物的發展經濟作物的發展制瓷業的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完成鞏固提高1、北宋前期紙幣產生的主要原因是()A.商業發展和城市繁榮B.銅錢和鐵錢攜帶不便C.宋代造紙業相當發達D.政府支持發展紙幣業A鞏固提高2、南宋時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東看一個鄉下的朋友,沿途他會看到哪些經濟作物()A.茶樹、煙草B.棉花、大豆C.水稻、茶樹D.茶樹、棉花D鞏固提高3、南宋時,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的是()A.農業收入B.商業收入C.手工業收入D.外貿所得D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宋朝的經濟與軍事.mp4 宋朝的經濟狀況.mp4 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