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學案設計(一) 課標解讀1.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規律。2.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3.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自主探究要求:通讀教材P2~P7,完成學案。一、孟德爾用豌豆做遺傳實驗的優點及方法1.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優點(1)豌豆是 傳粉植物,而且是 受粉,所以在自然狀態下一般是 種。若人工去雄授粉,時間應為開花 (填“前”或“后”)。?(2)豌豆具有多對 的相對性狀。?(3)生長周期 ,子代數目 。?2.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在實驗中怎樣實現異花傳粉? →套袋→ →套袋?課堂探究[課堂探究1]如果在高莖(♂)×矮莖(♀)這個雜交實驗中,應該對 進行去雄和套袋的處理。? 二、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P 純種高莖(♀)×純種矮莖(♂)F1 高莖F2 高莖 矮莖 3 ∶ 1觀察到的現象:?【課堂探究2】在純種高莖(♂)×純種矮莖(♀)這個雜交實驗中,F1、F2的表型和比例是什么? 。?2.分析問題,提出假說①生物性狀是由 決定的。?②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 存在的。?③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 ,進入 中。?④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 。?繪制遺傳圖解:P→F1: 繪制遺傳圖解:F1→F2:3.演繹推理,實驗驗證目的:驗證對分離現象的解釋。選材(測交):F1與 。?預期結果:子代中 。?實驗結果:30高∶34矮≈1∶1。結論:實驗數據與理論分析相符合,從而證明對分離現象理論解釋的正確性。4.得出結論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 ,在形成配子時, 發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教材P13第2段:遺傳因子即 。?【總結】1.常用符號及含義P: F1: F2: ?×: ?: ♀: ♂: ?2.概念(1)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相對性狀: 生物 性狀的不同 ,分為 和 。?顯性性狀:在 中表現出來的性狀。?性狀分離: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 和 的現象,在遺傳學上叫作性狀分離。?(2)純合子和雜合子(3)自交、雜交、測交(4)正交和反交3.假說演繹的步驟三、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1.親本產生配子的種類和比例親本基因組成AAAaaa配子種類和比例 2.親代基因型和子代基因型、表型的關系親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型AA×AAAA ?AA×AaAA∶Aa= ?全為顯性AA×aaAa ?Aa×AaAA∶Aa∶aa= ?顯性∶隱性=3∶1Aa×aaAa∶aa= ?顯性∶隱性=1∶1aa×aa ?全為隱性 【課堂探究3】1.根據上表的推斷結果總結規律:(假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為A、a)如果子代全為顯性性狀,則親本之一的基因型必為 ;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則親本的基因組成為 ;如果后代表型比例為1∶1,則親本的基因組成為 。?2.如果一株豌豆為高莖,怎樣判斷它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四、實驗: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1.裝有兩種顏色彩球的小桶對應孟德爾雜交實驗中的哪一代個體? ?2.甲、乙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 。?3.抓取小球時,要求 ,抓取后的彩球需 。?4.抓取后的彩球組合,代表哪一代個體? ?5.預測實驗結果:3種彩球組合為 ,比例為 。?6.該實驗模擬的是 。?參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1.(1)自花 閉花 純 前 (2)易于區分(3)短 多2.開花前去雄 人工授粉【課堂探究1】矮莖二、1.①F1全是高莖 ②F2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比例是3∶1【課堂探究2】F1全是高莖,F2高莖∶矮莖=3∶12.①遺傳因子 ②成對 ③彼此分離 不同的配子 ④隨機的 遺傳圖解略3.矮莖豌豆雜交 高莖∶矮莖=1∶14.成對存在,不相融合 成對的遺傳因子 基因【總結】1.親本 子一代 子二代 雜交 自交 母本父本2.(1)一種 同一種 表現類型 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F1 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2)(3)(4)略3.略三、1.親本產生配子的種類和比例親本基因組成AAAaaa配子種類和比例全為AA∶a=1∶1全為a 2.親代基因型和子代基因型、表型的關系親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型AA×AAAA全為顯性AA×AaAA∶Aa=1∶1全為顯性AA×aaAa全為顯性Aa×AaAA∶Aa∶aa=1∶2∶1顯性∶隱性=3∶1Aa×aaAa∶aa=1∶1 顯性∶隱性=1∶1aa×aaaa全為隱性 【課堂探究3】1.AA Aa×Aa Aa×aa2.(1)測交法:如果后代全是高莖,為純合子;如果后代高莖∶矮莖=1∶1,為雜合子。(2)自交法:如果后代全是高莖,為純合子;如果后代發生性狀分離,為雜合子。四、1.F1 2.雌雄配子3.隨機抓取 放回4.F25.DD、Dd、dd 1∶2∶16.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學案設計(二)學習目標1.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2.體驗孟德爾遺傳學實驗的科學方法。3.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學習過程導入新課請判斷下列性狀是否為相對性狀。(1)牽牛花的闊葉與小麥的窄葉( )(2)兔的白毛與黑毛( )(3)狗的長毛與卷毛( )總結:相對性狀的概念: 。?探究新知探究一: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自主學習1]1.閱讀教材P2~P3,回答下列問題。(1)豌豆為什么適合作遺傳雜交實驗材料?(2)描述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實驗的雜交實驗過程。如:用純種的黃色子葉豌豆與純種的綠色子葉豌豆作為親本進行雜交。2.純種的黃色子葉豌豆與純種的綠色子葉豌豆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完成下列內容。(1)寫出雜交實驗過程圖解。親本(P):① ×② ? ↓子一代(F1): ③ ? ↓?子二代(F2):④ ⑤ ?比例: ⑥ : ⑦ ?(2)寫出遺傳符號代表的含義。P代表 ,F1代表 ,F2代表 ,♀代表 ,♂代表 ,×代表 ,?代表 。?(3)解釋下列概念。正交與反交: 。?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性狀分離: 。?(4)孟德爾在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問題是: ?? 探究二:對分離現象的解釋[自主學習2]1.生物的性狀是由 (現代遺傳學稱之為基因)決定的,這些遺傳因子是獨立的,互不融合。?2.體細胞中 成對存在,純種高莖豌豆用 表示,純種矮莖豌豆用 表示。?3.在生物體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 ,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傳遞給后代。?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 的。如,含遺傳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和含遺傳因子 的配子結合,又可以和含遺傳因子 的配子結合。?5.按照孟德爾的解釋,完成下列內容。(1)親本黃色子葉的遺傳因子為 ,綠色子葉的遺傳因子為 ,F1的遺傳因子為 。?(2)F1各產生 種類型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且D雌配子∶d雌配子= ,D雄配子∶d雄配子= 。?(3)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F2產生 種組合: 、 、 ,比例為 。由于Y對y的顯性作用,F2在性狀表現上只有 種類型,比例為 。?[合作探究1]按照孟德爾的解釋寫出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分析圖解。探究三: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自主學習3]1.孟德爾做了多對相對性狀的測交實驗,結果均與預測的結果 ,說明了孟德爾的解釋是正確的。?2.簡要概括分離定律研究方法的流程: 。?3.此種方法稱之為 。?[合作探究2]根據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寫出測交分析圖解,并預測測交的實驗結果。探究四:分離定律的內容[歸納總結]1.根據孟德爾的實驗及假說內容,概括分離定律的內容: 。?2.總結一對相對性狀交配組合(用A表示顯性遺傳因子,a表示隱性遺傳因子),預測后代遺傳因子、性狀表現及比例。交配組合子代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子代性狀表現及比例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3.根據上表的推斷結果總結規律:如果子代全為顯性性狀,則親本之一必為 ;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則親本的遺傳因子組合為 ;如果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則親本的遺傳因子組合為 。? 核心素養專練1.豌豆的傳粉方式和傳粉時間分別為( ) A.自花傳粉,開花前B.自花傳粉,開花后C.異花傳粉,開花前D.異花傳粉,開花后2.下列各對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狗的長毛和卷毛B.棉花的掌狀葉和雞腳葉C.玉米葉梢的紫色和葉片的綠色D.豌豆的高莖和蠶豆的矮莖3.下列關于性狀分離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子一代同時表現雙親的性狀B.F2中有的表現父本的性狀,有的表現母本的性狀C.子一代只表現某一親本的性狀D.F2有時出現父本的性狀,有時出現母本的性狀4.大豆的白花和紫花為一對相對性狀。下列四組雜交實驗中,能判定性狀顯隱性關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5.下列四組交配中,能驗證對分離現象的解釋是否正確的一組是( )A.AA×AaB.AA×aaC.Aa×AaD.Aa×aa6.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兩個純合子的后代必是純合子B.兩個雜合子的后代必是雜合子C.純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純合子D.雜合子自交后代都是雜合子7.豚鼠的黑毛對白毛是顯性,一位飼養員讓兩只雜合豚鼠雜交,其一胎所產生的小豚鼠可能是( )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75%黑色,25%白色C.有黑色也有白色D.以上可能都有8.小麥抗銹病對易染銹病為顯性。現有甲、乙兩種抗銹病的小麥,其中一種為純種,若要鑒別和保留純合的抗銹病小麥,下列最簡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與乙雜交B.甲與乙雜交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別和隱性類型測交D.甲、乙分別自交9.用黃色公鼠a分別與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幾次產仔中,母鼠b產仔為9黑6黃,母鼠c產的仔全為黑色。那么親本a、b、c中可能為純合子的是( )A.b和cB.a和cC.a和bD.只有a10.將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顯性個體和純合隱性個體間行種植,另將玉米一對相對性狀的純合顯性個體與純合隱性個體間行種植。問隱性純合一行植株上所產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顯性個體和隱性個體B.豌豆和玉米的顯、隱性個體的比例都是3∶1C.豌豆都為隱性個體,玉米既有顯性個體又有隱性個體D.玉米都為隱性個體,豌豆既有顯性個體又有隱性個體11.豌豆種子的形狀是由一對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關豌豆種子形狀的三組雜交實驗結果。組合序號雜交組合類型后代的性狀表現和植株數目圓粒皺粒一皺粒×皺粒0102二圓粒×圓粒12540三圓粒×皺粒152141 (1)根據組合 可以判斷出顯性性狀為 ,理由是 。?(2)寫出各個組合中兩個親本的遺傳因子組成。組合一: 。組合二: 。組合三: 。?(3)組合 為測交實驗,寫出遺傳圖解。?參考答案 導入新課(1)× (2)√ (3)×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作相對性狀探究新知[自主學習1]1.(1)①自花傳粉,閉花受粉;②具有易于區分的性狀(2)選擇純種的黃色子葉豌豆作母本,純種的綠色子葉豌豆作父本;首先除去黃色子葉豌豆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去雄),然后套上紙袋。過一段時間待雌蕊成熟時,采集綠色子葉豌豆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黃色子葉豌豆花的雌蕊柱頭上,再套上紙袋。2.(1)①黃色 ②綠色 ③黃色 ④黃色 ⑤綠色 ⑥3 ⑦1(2)親本 子一代 子二代 雌性 雄性 雜交 自交(3)這對概念是相對而言的,若選擇子葉黃色豌豆作母本,子葉綠色豌豆作父本,這種雜交方式稱為正交;則子葉綠色豌豆作母本,子葉黃色豌豆作父本的雜交方式就稱為反交。若后一種雜交方式為正交,則前一種就為反交F1顯現出來的性狀稱之為顯性性狀,如豌豆的高莖、子葉黃色F1未顯現出來的性狀稱之為隱性性狀,如豌豆的矮莖、子葉綠色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顯性性狀(高莖豌豆、子葉黃色)和隱性性狀(矮莖豌豆、子葉綠色)的現象稱為性狀分離(4)為什么F1都是子葉黃色而沒有子葉綠色?為什么F2中又出現子葉綠色?為什么會出現3∶1的分離比[自主學習2]1.遺傳因子2.遺傳因子 YY yy3.分離4.隨機 Y y5.(1)YY yy Yy (2)2 1∶1 1∶1 (3)3 YY Yy yy 1∶2∶1 2 3∶1[合作探究1][自主學習3]1.相同2.(1)觀察實驗現象;(2)提出問題;(3)分析問題、提出假說;(4)演繹推理;(5)實驗驗證假說3.假說—演繹法[合作探究2]①Dd ②dd ③D ④d ⑤d ⑥Dd ⑦dd ⑧高莖 ⑨矮莖 ⑩1 1歸納總結1.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交配組合子代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子代性狀表現及比例AA×AAAA全為顯性AA×AaAA∶Aa=1∶1全為顯性AA×aaAa全為顯性Aa×AaAA∶Aa∶aa=1∶2∶1顯性∶隱性=3∶1Aa×aaAa∶aa=1∶1顯性∶隱性=1∶1aa×aaaa全為隱性 3.顯性純合 Aa×Aa Aa×aa核心素養專練1.A 2.B 3.B 4.B 5.D 6.C 7.D 8.D 9.B10.C11.(1)二 圓粒 親本均是圓粒,子代出現性狀分離且分離比約為3∶1(2)rr×rr Rr×Rr Rr×rr(3)三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學案設計(一)課標解讀1.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自由組合定律2.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自主探究一、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P 黃色圓粒×綠色皺粒F1 ?F2 黃色圓粒: : :綠色皺粒?★觀察到的現象:F2出現了親本所沒有的性狀(重組性狀)為 和 。?【課堂探究1】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關系(1)孟德爾單獨研究“圓粒與皺粒”這對相對性狀時,是否遵循分離定律? ,“黃色與綠色”這對相對性狀呢? 。?(2)兩對相對性狀實驗中F2的9∶3∶3∶1與一對相對性狀實驗中F2的3∶1有什么聯系? 。?2.分析問題,提出假說①假設豌豆的圓粒和皺粒分別由遺傳因子R、r控制,黃色和綠色分別由遺傳因子Y、y控制。②F1在產生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 ,不同對的遺傳因子 。F1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種: 、 、 、 ,它們之間的數量比為 。?③受精時,雌雄配子 結合。雌雄配子的結合方式有 種。?【課堂探究2】繪制F1→F2遺傳圖解(棋盤法)F1配子→ ↓YYRR黃圓YYrr黃皺yyRR綠圓yyrr綠皺 F2中的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 ?【總結】各表型對應的基因型黃色圓粒: ;?黃色皺粒: ;?繪制測交過程遺傳圖解: 3.演繹推理,實驗驗證【課堂探究3】雜交方案:F1個體與 豌豆雜交。?預期結果:子代中 。?實驗結果:F1作母本:31黃圓∶27黃皺∶26綠圓∶26綠皺≈ ,與預測相符?F1作父本:24黃圓∶22黃皺∶25綠圓∶26綠皺≈ ,與預測相符?4.得出結論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 和 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 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 。?二、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啟示閱讀教材12頁“思考·討論”,總結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① ;?② ;?③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 法;?④ 。?三、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1.表型: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 。基因型是與表型有關的 。例如:高莖豌豆的基因型是 。?2.等位基因是指控制 的基因。例如: 。?四、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應用1.雜交育種目的:將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親本 ,使兩個親本的 組合在一起,篩選出所需的優良性狀。?【實例】現利用小麥抗倒伏易染條銹病(DDTT)和易倒伏抗條銹病(ddtt)品種,選育抗倒伏抗條銹病純種。將選育過程的遺傳圖解寫在下面方框中(不寫配子)。P:F1:F2:2.遺傳病患病概率的推斷【實例】人類白化病是由隱性基因(a)控制的,一個患者的雙親表型正常,由此推斷該雙親再生一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如果生一個表型正常的孩子,是純合體的概率是 。? 五、兩大遺傳定律的比較遺傳規律相對性狀對數相關等位基因對數F1配子種類及比例F2基因型種類及比例F2表型種類及比例分離定律1自由組合定律2 六、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1.推算配子類型:基因型為Aa的個體產生配子的種類及類型為 ,基因型為bb的個體產生配子的種類及類型為 ,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產生配子的種類及類型為 ;那么,基因型為AabbDd的個體產生配子的種類及類型為 。?2.推算子代基因型和表型及其比例:假如兩對基因控制兩對相對性狀,且按照自由組合定律遺傳,則基因型為AaDd和aaDd雜交,F1基因型有 種,其中aaDd占 ;F1表型有 種。?3.反推親代基因型:現有高莖(T)無芒(B)小麥與矮莖(t)無芒(B)小麥雜交,其后代中高莖無芒∶高莖有芒∶矮莖無芒∶矮莖有芒為3∶1∶3∶1,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為 。?參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1.黃色圓粒 黃色皺粒 綠色圓粒 黃色皺粒 綠色圓粒【課堂探究1】(1)是 是(2)9∶3∶3∶1=(3∶1)·(3∶1)2.②彼此分離 自由組合 YR Yr yR yr 1∶1∶1∶1③隨機 16【課堂探究2】略【課堂探究3】綠色皺粒 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1∶1∶1∶1 1∶1∶1∶1 1∶1∶1∶14.分離 組合 同一性狀的成對 自由組合二、①正確的選擇實驗材料 ②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再研究多對性狀 ③假說-演繹 ④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實驗結果三、1.性狀 基因組成 DD、Dd2.相對性狀 D與d四、1.雜交 優良性狀 【實例】略2.1/4 1/4五、遺傳規律相對性狀對數相關等位基因對數F1配子種類及比例F2基因型種類及比例F2表型種類及比例分離規律112種,1∶13種,1∶2∶12種,3∶1自由組合定律224種,1∶1∶1∶19種,1∶2∶1∶2∶4∶2∶1∶2∶14種,9∶3∶3∶1 六、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1.2種;A、a 1種;b 2種;Ab、ab 4種;AbD、Abd、abD、abD2.6 1/4 43.TtBb、ttBb學案設計(二)學習目標1.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及自由組合定律。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狀的基因型種類,并總結成規律。3.運用自由組合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4.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學習過程導入新課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手中的玉米,注意紫色種子與白色種子的比例,并用上節課知識分析。 講授新課探究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自主學習1]分析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思考以下問題。1.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F1的性狀表現是什么?說明了哪些性狀為顯性性狀?2.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F2中原有的性狀是哪兩個?新出現的性狀是哪兩個?它們的數量比接近于多少?3.如果單獨分析其中一對相對性狀你會有怎樣的發現?探究二: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自主學習2]純合黃色圓粒(YYRR)與綠色皺粒(yyrr)個體產生的配子及雜交后代遺傳因子組成是怎樣的?[合作探究1]1.F1個體形成的配子種類和比例是多少?你能對這個過程進行解釋嗎?2.用遺傳圖解的方式表示F1自交產生F2的過程。親本(P): × ?子一代(F1): ? F1雌配子F1雄配子 [歸納總結1]1.F2中遺傳因子組成有 種,其中純合子占 ,分別是 ,雜合子占 ,其中YyRr(雙雜合子)占 ,Yyrr占 ,yyRr占 。?2.F2中性狀表現有 種,其中黃色圓粒(雙顯性性狀)占 ,綠色皺粒(雙隱性性狀)占 ,黃色皺粒(一顯一隱)占 ,綠色圓粒(一隱一顯)占 。親本性狀占 ,重組性狀(新類型)占 。?3.F2黃色圓粒中純合子占 ,綠色圓粒中純合子占 ,黃色皺粒中純合子占 。?探究三: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自主學習3]1.實驗方法: 。?2.根據孟德爾的解釋,寫出測交遺傳圖解,并預測測交的實驗結果。 雜種子一代 隱性純合子測交: YyRr × ? ↓ ↓配子: ?子代遺傳因子組成: ?子代性狀表現: ?性狀表現的數量比: ?如果測交實驗的結果與預測結果相符合,則說明孟德爾的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3.得出結論:實驗結果和預期結果一致,說明假說正確。探究四:自由組合定律[自主學習4]描述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并標注其中的關鍵詞。[歸納總結2]1.自由組合定律發生時間: 。?2.遺傳因子的關系: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 的。?3.實質: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等位基因)彼此 ,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探究五:孟德爾實驗方法的啟示[合作探究2]孟德爾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核心素養專練1.自由組合定律揭示出( ) A.等位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B.非同源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之間的關系C.同源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之間的關系D.性染色體上基因與性別的遺傳關系2.假如抗稻瘟病(R)對易感稻瘟病(r)為顯性,水稻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用一個純合易感病矮稈品種(抗倒伏)與一個純合抗病高稈品種(易倒伏)雜交,F2中出現既抗病又抗倒伏類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 )A.RRdd,1/8B.Rrdd,1/16C.RRdd,1/16和Rrdd,1/8D.rrDD,1/16和RRDd,1/83.人類多指基因(T)對正常(t)是顯性,白化基因(a)對正常(A)是隱性,都在常染色體上,而且是獨立遺傳。一個家庭中父親多指,母親正常,他們有一個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則下一個孩子只有一種病和有兩種病的概率分別是( )A.1/2,1/8B.3/4,1/4C.1/4,1/4D.1/4,1/84.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周圍雖生長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現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D.AaBb5.下表是用棋盤法分析兩對基因的遺傳所得的結果,其中部分基因型并未列出,而僅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配子RYRyrYryRY13RrYYRrYyRyRRYyRRyy4RryyrY2RrYyrrYYrrYyryRrYyRryyrrYyrryy A.1、2、3、4的基因型分別為RRYY、RrYY、RRYy和RrYyB.1、2、3、4的表型都不一樣C.在此棋盤方格中,RRYY只出現一次D.基因型出現概率的大小順序為4>3>16.豌豆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這兩對遺傳因子是自由組合的。甲豌豆(YyRr)與乙豌豆(yyRr)雜交,其后代中四種表型比例是( )A.9∶3∶3∶1B.3∶1C.1∶1∶1∶1D.3∶1∶3∶17.基因型為AAbbCC與aaBBcc的小麥進行雜交,這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F1雜種形成的配子種類數和F2的基因型種類數分別是( )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8.某種哺乳動物的直毛(B)對卷毛(b)為顯性,黑色(C)對白色(c)為顯性(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基因型為BbCc的個體與“個體X”交配,子代的表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們之間的數量比為3∶3∶1∶1。“個體X”的基因型為( )A.BbCcB.BbccC.bbCcD.bbcc9.現有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下: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已知上述結果是按自由組合定律產生的,則雙親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10.讓獨立遺傳的黃色非甜玉米YYSS與白色甜玉米yyss雜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現不同于雙親的雜合植株約為( )A.160株B.240株C.320株D.480株1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A.選用豌豆作實驗材料B.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后研究多對相對性狀C.先研究基因的行為變化,后研究性狀的分離現象D.用統計學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12.某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在不發生基因突變的情況下,該生物產生的配子類型有( )A.ABR和aBRB.Abr和abRC.aBr和AbRD.ABR和abR13.科學家摩爾根用純種的灰身殘翅果蠅與黑身長翅果蠅交配,所獲子代(Fl)全部為灰身長翅果蠅。請你運用一種最簡便的方法來判斷果蠅灰身和黑身、長翅和殘翅的遺傳行為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1)實驗方法: 。?(2)結果預測及結論: 。?14.家禽雞冠的形狀由兩對基因(A和a,B和b)控制,這兩對基因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與性別無關。據下表回答問題。項目基因組合A、B同時存在(A_B_型)A存在、B不存在(A_bb型)B存在、A不存在(aaB_型)A和B都不存在(aabb型)雞冠形狀核桃狀玫瑰狀豌豆狀單片狀雜交組合甲:核桃狀×單片狀→F1:核桃狀、玫瑰狀、豌豆狀、單片狀乙:玫瑰狀×玫瑰狀→F1:玫瑰狀、單片狀丙:豌豆狀×玫瑰狀→F1:全是核桃狀 (1)甲組雜交方式在遺傳學上稱為 ,甲組雜交F1四種表型比例是 。?(2)讓乙組后代F1中玫瑰狀冠的家禽與另一純合豌豆狀冠的家禽雜交,雜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在理論上是 。?(3)讓丙組F1中的雌雄個體交配,后代表現為玫瑰狀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現為豌豆狀冠的雜合子在理論上有 只。?(4)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個體雜交,它們的后代基因型的種類有 種,后代中純合子比例占 。?參考答案 導入新課:略。講授新課[自主學習1]1.F1的性狀表現是黃色圓粒,說明了黃色和圓粒為顯性性狀。2.F2中原有的性狀是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新出現的性狀是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它們的數量比接近于9∶3∶3∶1。3.單獨分析其中一對相對性狀仍然遵循分離定律。 [自主學習2]純合黃色圓粒(YYRR)的配子是YR,綠色皺粒(yyrr)的配子是yr,雜交后代遺傳因子組成是YyRr。[合作探究1]1.F1個體形成的配子種類是YR、Yr、yR、yr,比例是1∶1∶1∶1,F1形成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這樣F1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種:YR、Yr、yR、yr,比例是1∶1∶1∶1。2.親本:YYRR yyrr 子一代:YyRr F1雌配子F1雄配子 YRYryRyrYRYYRRYYRrYyRRYyRrYrYYRrYYrrYyRrYyrryRYyRRYyRryyRRyyRryrYyRrYyrryyRryyrr [歸納總結1]1.9 1/4 YYRR、YYrr、yyRR、yyrr 3/4 1/4 1/8 1/82.4 9/16 1/16 3/16 3/16 5/8 3/83.1/9 1/3 1/3[自主學習3]1.測交法2.測交:yyrr 配子:YR、Yr、yR、yr yr 子代遺傳因子組成:YyRr、Yyrr、yyRr、yyrr 子代性狀表現: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 性狀表現的數量比:1∶1∶1∶1[自主學習4]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歸納總結2]1.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2.互不干擾3.分離 自由組合[合作探究2]第一,正確地選用實驗材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第二,先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進行研究,再對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情況進行研究。這種由單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第三,孟德爾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第四,孟德爾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他在對大量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說,并且設計了新的實驗來驗證假說,這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第四個重要原因。核心素養專練1.B 2.C 3.A 4.C 5.B 6.D 7.C 8.C 9.B10.C 11.C 12.A13.(1)讓F1灰身長翅果蠅自由交配獲得F2,統計各表型的比例(2)若出現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9∶3∶3∶1,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否則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14.(1)測交 1∶1∶1∶1 (2)核桃狀∶豌豆狀=2∶1 (3)80 (4)6 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doc 1.2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