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師生共用教學案(5)年級:七年級科目:生物執筆:審核:課題:消化和吸收課型:新授時間:學習目標: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運用實驗法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并得出合理的結論;3.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學法指導:讀、議、展、練相結合重點難點: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2.分析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人的消化系統是由?和組成的。2.食物中的、和都是分子大、結構復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后,逐步分解成的有機物。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3.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等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4.小腸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小腸長5-6米,內表面有許多環形,其上有許多絨毛狀的突起叫。小腸的長度和內壁結構特點,大大增加了吸收___________的面積。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二、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完成下題。5.妍妍小朋友吃西瓜時不小心將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這粒西瓜子在妍妍的消化道內,經歷了一天的歷險記。它先遇到像軋鋼機似的上、下堅硬的怪物,差一點兒將它壓的粉身碎骨;剛躲過一劫,又遇到“酸雨”;后來它鉆進了一條又長又窄的迷宮,它在這里走了很久,身邊許多物質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宮,它又差一點兒鉆進死胡同,幸虧及時改變方向;后來不知怎么的,它與一些很臭的東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們在妍妍上廁所時,一起離開了妍妍。請你幫忙分析一下:(1)它在哪里遇到像軋鋼機似的怪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在哪里遇到“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又長又窄的“迷宮”是什么部位?_______________。為什么許多物質在這里會神秘的消失?______________。(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____________。(5)它在什么地方與很臭的東西混在了一起?_____________。6、右圖是人體消化道某部位的結構圖,請依圖回答:?(1)你能說出這是消化道的哪個部位嗎???(2)在這個部位中有幾種消化液?各是什么???(3)皺襞與絨毛有什么作用???三、鞏固提高,完成下列各題。7.下列消化液中,哪一種不含消化酶()A.腸液B.唾液C.胃液D.膽汁8.試管內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蕩后,置人37℃的溫水中,一段時間后植物油不見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組是()A.胰液、腸液、膽汁B.胃液、膽汁C.唾液、胃液、腸液D.腸液、胃液9.下列哪種消化液對蛋白質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A.唾液B.胃液C.胰液D.腸液10.與流入小腸壁的血液相比,從小腸壁流出的血液所含的成分特點是()A.氧增加了B.一氧化碳減少了C.營養物質增加了D.食物殘渣增多了11.下列幾種物質中不經消化可直接吸收的是()A.麥芽糖B.牛奶C.雞蛋D.維生素教(學)后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