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說教材《細胞的能量“通貨”─ATP》是(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二節的內容,也是重要的一節內容,它直接道出了細胞能量轉換接中間者ATP。為接下來學習細胞呼吸、光合作用奠定了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人體內的能量來自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等基礎知識。但是對能量轉換的中間過程卻不是很清楚,特別是對標題中的“通貨”兩個字不了解。就想我們小時候我們只知道工作可以賺錢,有錢可以買東西,但是對貨幣這一工具的政治經濟學意義卻不清楚,而本節內容恰恰幫學生解決了這個疑惑。二、說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寫出ATP的分子簡式。2、能力目標: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3、?情感目標:通過宏觀現象理解微觀現象,建立學生的抽象思維。三、說教學的重、難點1、教學重點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與ADP的相互轉化。2、教學難點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四、說教法鑒于本節的內容比較抽象,無法直觀的觀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比較法作為本節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次基礎上結合書本上的圖形來加深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五、說學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學生進行類比遷移,對照學習。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里,積極參與,生動活潑地獲取知識,掌握規律、主動發現、主動發展。六、說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天都需要必要的開銷,這些消費要通過我們手里的流通貨幣。但是如果我們總是拿出大額面值的鈔票進行交易會很麻煩,比如我們不必要在買一根冰棒、一串糖葫蘆或一管牙膏時拿出百元大鈔,相反如果我們把百元大鈔換成100張一元小票,在進行交易時就會很方便。細胞利用能量也是如此,在細胞中的“百元大鈔”相當于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個可以在細胞內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貨。2、講授新課:(1)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將ATP分子的化學成分以及結構圖片展示給學生,不必讓學生記憶ATP分子的結構式,只是通過了解ATP分子結構的特點,讓學生對其能夠作為細胞的能量通貨有所理解。尤其是對于ATP的簡式以及所表示的含義,要讓學生清楚ATP三個磷酸鍵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體或形象的圖畫讓學生了解何謂“高能磷酸鍵”。(2)ATP和ADP可以相互轉換關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以繼續利用前面的比喻,將細胞中的能量通貨比作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錢,它會隨著每天的花銷而減少,因此要維持正常生活必須不斷破開大面值的鈔票給予補充,細胞中的大面值鈔票主要是糖類等有機物。在有機物分解時釋放出的能量能被用來合成ATP,這個過程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來實現。教師在介紹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告訴學生ATP水解時,遠離腺苷的磷酸鍵斷裂時釋放出較多的能量,是一種放能的過程,所以當ADP與磷酸再次結合形成ATP時,必然從周圍吸收相同的能量,而且這個過程在細胞中時刻發生,這就是為什么ATP可以作為一種能量的“小票”而在細胞中流通使用的原因。(3)ATP的利用關于ATP的利用,一是要講清楚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與ATP的分解和合成的關系,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解,讓學生在看懂圖解的基礎上,討論ATP還有哪些用途,從而對該圖解進行補充和完善。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ATP作為能量的“通貨”,在生物體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不僅要知道ATP的分子結構,還要掌握ATP是如何行使他的貨幣能力。4、板書設計結束:本節課設置了一系列問題情境,層層設問,在學生答問、質疑、討論過程中讓學生建構新概念和新的知識體系,并通過教師及時掌握反饋信息,適時點撥、調節,讓學生在推理判斷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而且通過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