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7.3.1 德國統一 課件(共22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7.3.1 德國統一 課件(共22張PPT)

資源簡介

人教新《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
德 國 統 一
教學課件
德國統一
資料1 1648年,歐洲各國簽署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德意志分裂為314個大大小小的邦國,邦國各自為政,中央權力幾乎不存在,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名存實亡。1806年,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在拿破侖軍隊的入侵下解體。1814年,拿破侖被歐洲各國組成的反法同盟擊敗后,在英國和俄國主導下,由38個邦國組成的“德意志邦聯”成立了,但各邦國依然擁有著獨立的主權。
一、德國統一的背景
資料2 一年有多少天,就有多少個德意志邦國。——德國諺語
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德意志的分裂狀態
“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如果我們在維也納這樣問,答案是,這里是奧地利;如果我們在柏林提出這個問題,答案是,這里是普魯士。德意志在哪里?這個歷史性的問題,拷問著每一顆德意志的心靈。”
——歌德(1749-1832)
歌德所要表達的信息是什么?
德意志的分裂現狀和對統一的渴望
結成松散的聯盟,
保持四分五裂的狀態
它由38個獨立的主權單位拼湊而成
—《世界通史》
“德意志邦聯”
由德意志的30多個邦
國和自由市組成,
邦聯各國在政治上、
外交上都有獨立性,
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政治上: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在嚴重分裂之中,其中最強大 的是南部的
奧地利和北部的普魯士
一、德國統一的背景
一、德國統一的背景
閱讀卡
工業革命期間的德意志鐵路建設
19世紀30年代,德意志以鐵路建設為先導,開始了工業革命。有人說,鐵路以驚人的急劇方式把德意志從經濟的停滯中拖拽出來。1835年,德意志的第一條鐵路開通,從紐倫堡到富爾特,長約6000米。到1872年,鐵路總長度達到22 426千米,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優先發展重工業,是德意志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
經濟:19世紀,發源于英國的工業革命向德意志擴展,德意志經濟取得顯著發展。
資料二:到19世紀中期,關稅同盟地區(普魯士北部地區)工業總產量已是歐洲第三,僅次于英國和法國。
一、德國統一的背景
在漢堡的關稅博物館中,陳列著當年德意志各邦國使用的一些貨幣。最多的時候,這片土地上使用的貨幣種類達到過6000種。
除了混亂的貨幣,邦國之間還設立了重重關卡,收取繁重的關稅,從柏林到瑞士,現在不過幾個小時的車程,但在19世紀初,卻要經過10個邦國,辦10次手續,換10次貨幣,交10次關稅,沿途繳納的關稅,甚至超過了所運貨物的價值。
——《大國崛起》解說詞
這種狀況對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不同的貨幣、工商業法令不利于工商業的發展,德意志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
思考:德意志工業化的阻礙是什么?動力是什么?
阻礙:政治上的分裂;
動力: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國籍法,這大大限制了邦與邦之間人口的自由流動,從而使煤鐵資源豐富的少數工業中心難以得到充足的勞動力供應,各邦不同的貨幣、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業法律阻礙著商品的流通,由于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強大的國家政權去保護海外貿易,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分裂阻礙德意志開拓海外市場,建立海外殖民地。 因此,德意志資產階級對于統一的要求是十分強烈的。
什么成為德意志地區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
(3)由于國家不統一,在輸往國外商品和搶奪殖民地的競爭中,
德意志資產階級感到缺乏強有力的后盾。
國家的分裂狀況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經濟發展要求把統一問題提上日程,為統一創造條件。
德意志迫切需要統一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的分裂嚴重阻礙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德意志各邦國最初想通過議會和民主方式實現國家的統一,但是,實踐證明,這條道路在德意志行不通。
二、德國統一的實現
1848年,法蘭克福會議
1849年,會議通過德意志帝國憲法
一紙空文
普魯士王國國旗
腓特烈大帝
構成普魯士人口的主要是日耳曼民族,“日耳曼”在羅馬語中,是“好戰的戰士”的意思。此民族自形成以來,崇尚武功,戰爭和掠奪成了日耳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掠奪戰爭的結果,有時是滿載而歸,有時也不盡然——在一次與羅馬人的戰爭中,日耳曼族中的一支,青壯年男子全部戰死,部落中余下的婦女、老人和兒童為了不當俘虜,竟然集體自殺。
二、德國統一的實現
爭奪領導權
①長期以來,奧地利和普魯士一直在爭奪德意志的領導權。
②奧地利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日耳曼人,還包括很多其他民族的人。
③普魯士是一個純粹由日耳曼人組成的國家。日耳曼民族統一運動的旗幟,逐漸由奧地利轉到普魯士手中。
普魯士
PK
奧地利
德國統一的可能性:普魯士掌握統一運動的領導權
閱讀卡
“鐵血宰相”俾斯麥
作為宰相,俾斯麥與議會長期斗爭。他在一次演說中說,德意志的希望不在于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在于它的武力,當前的各種重大問題不是依靠演說和多數票所能解決的,問題必須依靠鐵和血來解決。由此,他被稱為“鐵血宰相”。
誰將承擔起普魯士統一德意任的歷史重任?
俾斯麥
1862年,普魯士國王任命俾斯麥為宰相。
“鐵血宰相”
統一問題
武力戰爭
那么他是怎樣用“鐵和血”來解決這一問題的?
二、德國統一的實現
(1)俾斯麥堅持推行軍事改革,主張依靠普魯士的經濟、軍事實力,實現德意志的統一。
(2)他運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進行三次“王朝戰爭”(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均取得勝利。
1864年普奧對丹麥戰爭
1866年普奧戰爭
1870年普法戰爭
德意志的統一是自上而下,以普魯士王室為主導,通過俾斯麥的“鐵血政策”而完成的。
2、德國統一的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自上而下的統一戰爭
王朝戰爭是戰爭的一種形式,因參與者是王國與王國而得名。
:德意志帝國的建立(1871,法國巴黎凡爾賽)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的凡爾賽宮宣布自己是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德國統一完成。
二、德國統一的實現
如何評價俾斯麥的鐵血政策
三、德國統一的總結
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威廉李卜克內西說:
“你如果想了解德國,就必須抓住這樣一個事實:德國特別是普魯士是一個倒立著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魯士士兵頭盔上的尖鐵,一切都是由它托著的。”
材料 “當會議桌上發生爭論時,德意志帝國的軍官們總是在開口前把一把左輪手槍擺在桌面上”。
“別的西方國家有一支軍隊,德意志
的軍隊有一個國家。”
材料說明了什么?
實現了德國的統一,但奠定了未來德國軍國主義的基礎,給20世紀的德國的侵略埋下了隱患。
軍國主義根深蒂固
三、德國統一的影響
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
實現了德意志民族長期以來的夢想,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對德意志民族的進一步現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統一后的30年內,德國在經濟、軍事、科學方面一躍為世界強國。
德國的統一是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實現的,統一后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一些舊制,保留了君主政體,強化了軍國主義傳統,德國逐漸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同時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并未得到充分實現。
有道理。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重視人才的培養,意味著可以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
資料 在普魯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樣被視為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而國家則必須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免費教育從I9世紀中期就已開始,德意志統一前夕,適齡兒童入學率超過90%。戰勝法國并俘虜了法國皇帝的元帥毛奇曾經說過:“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觀點1德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強國,主要依靠武力。
觀點2普魯士對教育的重視,才算德國強盛的主要原因。
毛奇的見解是否有道理?
教育能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進而提高國家的實力。
1.19世紀中期,德意志處于嚴重分裂狀態,其中最強大的是
①奧地利 ②匈牙利 ③普魯士 ④丹麥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推動德國實現統一的根本動力是( )
A.強有力的人物領導統一
B.“鐵血宰相”俾斯麥堅持推行軍事改革
C.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強大的軍事力量
3.俾斯麥推行“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
A.掃除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B.使普魯士勢力得到加強
C.將奧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聯邦 D.打敗法國,取得歐洲大陸霸權
4.一位偉人指出:“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的進步事業……”這一“事業”是指( )
A.阻止奧地利的回歸 B.打消俄羅斯的覬覦
C.抗擊法蘭西的入侵 D.完成德意志的統一
5. 1871年實現德國統一時,在位的普魯士國王是( )
A.俾斯麥 B.毛奇 C.威廉一世 D.加富爾
及時反饋: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當前的各種重大問題不是依靠演說和多數票所能解決的,問題必須依靠鐵和血來解決。
(1)這句話是誰說的?

(2)“鐵”和“血”指的是什么?

(3)怎樣評價這里的“鐵和血”的政策?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按照歷史邏輯的推論,隨著對奧地利的戰爭,接踵而來的必須是對法國的戰爭。” ——俾斯麥
材料二 韓麥爾先生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都德《最后一課》片段
(1)材料一中,俾斯麥運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與丹麥、奧地利和法國進行了什么戰爭?


(2)材料二中提及“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這是為什么?

8.
材料一 “由于拿破侖皇帝在陸上和海上向……德意志民族發動了進攻,為了打退他的進攻,我才負起了指揮德國軍隊的責任;而戰爭的進程使我不免要越過法國的國界。” ——摘自威廉一世《告法蘭西民族書》
材料二 韓麥爾先生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習只許教德語了。新教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都德《最后一課》片段
(1)材料中的戰爭指的是什么戰爭?戰爭結果如何?
(2)怎樣認識材料中所指德意志和法蘭西之間的戰爭性質?
(3)材料二中講“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習“只許教德語了”這是為什么?
人教新《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
感謝收看
教學課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光山县| 岳阳市| 酉阳| 泰州市| 连南| 多伦县| 建平县| 玛曲县| 九龙县| 芦山县| 孟津县| 五家渠市| 宁陵县| 女性| 汉沽区| 青河县| 浮梁县| 巴南区| 新河县| 祁阳县| 大埔县| 青海省| 岳池县| 宽城| 古蔺县| 苗栗市| 广安市| 德阳市| 金寨县| 镇原县| 凌云县| 盐城市| 丹棱县| 井冈山市| 柳州市| 小金县| 桃源县| 房产| 临沧市|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