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說教材1.地位與作用《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是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章從系統的角度看是從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三個層面描述細胞的基本結構,而本節是在學習了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細胞的種類的基礎上進行的,為以后的細胞器、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等內容做鋪墊,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是生物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2.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簡述細胞膜的成分。②舉例說明細胞膜的功能。2)能力目標①通過“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培養學生熟練操作顯微鏡的能力。②通過設計和分析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養成勇于質疑、積極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②認同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建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增強學生對生命本質的認識。3.教學重點難點:本著高一新課標,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確立了如下重難點重點:1.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難點:用哺乳動物紅細胞制備細胞膜的方法。二、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他們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分析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上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不斷思考,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可行。三、說教法和學法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教法遵循啟發探究性原則1)問題探究教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2)利用投影、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氛圍,使學生減少理解抽象問題的困難。學法:我們常說:“現代文盲不是不懂字,而是不會學習方法”。秉著如何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理念,主要設計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觀察能力、動手和歸納的能力四、教材處理根據教材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多媒體傳遞信息有限的特點,這部分內容用一課時完成五、說教學過程環節1.導入新課(1)章導入:利用翟中和院士的圖片和一句話即“我確信哪怕一個最簡單的細胞,也比迄今為止設計出的任何智能電腦更精巧!”引出本章內容。(2)節導入:問題探討:指導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兩個討論題。(答案見教學用書)引入新課:任何系統都有邊界,細胞的邊界就是細胞膜。這一節我們就來學習細胞膜。設計意圖:引用名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猜測。環節2.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1)問題串設計:①選材:選擇什么細胞做材料?②為什么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做實驗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分析)③怎樣才能獲得細胞膜?(教師講授)(2)指導學生觀看多媒體播放教參CD中的這個實驗,同時教師加以講解(3)學生分組實驗(4)總結實驗并加以評價設計意圖:體會實驗材料的正確選擇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科學研究素養。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思考,嘗試找出實驗的原理,實現親身體驗、自主思考的的過程,這樣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拓展遷移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先進的生物學研究儀器。環節3.細胞膜的功能(1)學生自主學習并歸納總結:P42(2)展示圖片加強理解:圖片(3)討論:聯系生活實際,列舉現實生活中有什么東西與細胞膜的功能相近?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利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環節4.植物細胞的細胞壁(1)給出植物細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2)結合圖片中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和細胞膜進行講解:①植物細胞也有細胞膜,但是在其外面還包裹著一層細胞壁②細胞壁的成分:果膠纖維素③細胞壁的作用:支持保護設計意圖:知識遷移,溫故而知新環節5總結:找4-5位同學說出今天的收獲,培養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環節六:鞏固練習:課本課后練習題,使對本節知識點有一個全面準確的把握。設計意圖:促進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知識反饋,加強記憶,鞏固所學知識。六、板書設計:這就是我設計的板書簡潔明了,便于學生把握重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