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3.7自然界中的氧循環與碳循環一個人平均每天消耗氧氣0.8kg,地球上的人有70多億,每天要消耗多少氧氣?終有一天我們會無氧可吸嗎?科學家自1910年開始測定大氣中的氧的含量以來,至今幾乎沒有變化。想一想把一定量的水、一條小魚、水草密封在一透明玻璃球內制成的“生態球”,球內的小魚能生存很長一段時間。請說說制作生態球的原理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那么你能用實驗證明嗎?想一想1.取A、B兩個封閉的玻璃鐘罩,在其中分別放入植物和蠟燭,然后將兩個鐘罩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2.觀察A鐘罩內蠟燭熄滅的__;而B鐘罩內蠟燭熄滅的__。快慢AB你的分析是:B鐘罩內蠟燭燃燒消耗氧氣,同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又釋放出氧氣,存在著一個小范圍內的氧循環。活動你能設計圖表模型來表示此玻璃罩內氧循環的過程嗎?植物光合作用蠟燭燃燒O2CO2在自然界中氧氣的消耗還有其他途徑嗎?氧循環生物呼吸作用物質氧化(燃燒、生銹)CO2O2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植物光合作用氧循環大自然中氧氣隨著生物的呼吸和物質的燃燒而減少,但隨著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環。氧氣二氧化碳氧氣呼吸作用燃燒光合作用氧循環-----總結氧循環-----思考2、如圖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環示意圖,其中沒有氧氣參加反應的是1、在我國北方的冬天,許多樹的葉都掉光了,光和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北方的人會有缺氧的感覺嗎?地球上還有類似的物質循環嗎?一個碳原子的旅行參考P116頁,發揮你的想象,下一秒離開你身體的碳原子,它所經歷的一個可能發生的完整的循環。植物呼吸作用動物吸收→體內氧化CO2有機物動植物殘體→微生物分解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環動植物殘體→地下漫長反應→煤石油天然氣→燃燒碳循環總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機物的燃燒以及腐爛分解等過程,被重新釋放出來,結果使大氣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與重新釋放出的數量大致相等。——碳循環在自然界中,氧循環與碳循環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恒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思考來源增加去路減少增加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從而破壞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氣溫室效應增強,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什么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實驗:探究溫室的保溫原理溫室效應的成因及含義溫室效應的“利弊”溫室效應溫室的保溫原理1、相同時間,那一邊玻璃杯中的水升溫快?2、為什么透明玻璃綠色植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與溫室玻璃相似的保溫作用,從而產生了“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成因及含義能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包括水蒸氣(H2O)、臭氧(O3)、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氯氟烴、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統稱為溫室氣體。對全球升溫的貢獻百分比來說,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約為55%。溫室氣體利: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適于動植物生存。弊:全球性氣候變暖,引起一系列惡果:⑴海平面上升,直接淹沒沿海城市和良田;⑵破壞食物和淡水資源,以各種難以預測的方式傳播疾病;⑶氣候反常,病蟲害增加,糧食大幅度減產;⑷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溫室效應——利弊本次課程結束,謝謝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ppt 溫室效應的危害.avi 溫室效應的危害2.avi 溫室效應的原理.avi 溫室效應的總危害.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