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復習:透鏡及其應用(基礎) 【考綱要求】 1.了解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知道凸透鏡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3.理解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4.知道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 5.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 6.了解望遠鏡、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知識網絡】 【考點梳理】 考點一、透鏡 1、凸透鏡: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 (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凹透鏡: (1)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2)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3、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 如下圖所示:透鏡上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CC′叫主光軸;主光軸上有一個特殊點,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是光心。 4、凸透鏡的焦點、焦距 (1)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2)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要點詮釋: 1、凡是透光性能優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鏡,如冰、水晶、金剛石、高分子透明樹脂、有機玻璃等。透鏡是一種模型,常見的物體如近視鏡、遠視鏡、放大鏡,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個透鏡。 2、凸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并不是說光通過凸透鏡后一定會聚在一點或一定是一束會聚光束。會聚是相對于不發生折射時的光來說的。 3、凹透鏡對光具有發散作用,并不是說通過凹透鏡后的光束一定是發散的或延長不相交。發散是相對于不發生折射時的光來說的。 考點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實驗目的:觀察凸透鏡成各種像的條件 2、實驗器材:凸透鏡、光具座、蠟燭、光屏、火柴 3、實驗步驟: (1)共軸調節,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觀察這個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測量像距和物距。 (3)把蠟燭移向凸透鏡,讓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等于,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 觀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倒正和大小。測量像距和物距。 (4)把蠟燭再靠近凸透鏡,讓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在,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明亮、清晰的燭焰的像。觀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倒正和大小。測量像距和物距。 (5)把蠟燭繼續靠近凸透鏡,讓蠟燭在凸透鏡的焦點上,移動光屏,看是否能夠成像 (6)把蠟燭移動到凸透鏡的焦點以內,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還能看到燭焰的像嗎? 2、凸透鏡成像規律記憶口訣: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 (1)“一焦分虛實”: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成虛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實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點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縮小的。 (3)“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成實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遠離透鏡,像逐漸變大。 (4)“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成虛像時,物體靠近透鏡,像也靠近透鏡,像逐漸變小。 要點詮釋: 做凸透鏡成像實驗時,為了保證成像在光屏的中央。應該調節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在同一高度。 考點三、凸透鏡的應用 1、照相機:鏡頭相當于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后會聚在膠片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投影儀:鏡頭相當于凸透鏡,來自投影片的光通過凸透鏡后成像,再經過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3、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4、顯微鏡:物鏡焦距較短,物體通過它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投影儀的鏡頭);目鏡焦距較長,物鏡成的像經過它成放大的虛像(像放大鏡)。 5、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要點詮釋: 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考點四、眼睛和眼鏡 1、近視眼和遠視眼: 近視眼 遠視眼 表現 只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只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成因 晶狀體變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強或由于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視網膜距晶狀體過遠,來自遠處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之前,視網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圖: 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來自近處物體的光線發散程度較大,光會聚到了視網膜之后。 矯正 2、眼鏡的度數: (1)焦度:透鏡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領越大,透鏡焦距的倒數叫透鏡焦度。用φ表示即: (2)焦距以米為單位時,焦度的單位是屈光度。眼鏡度數是屈光度數乘以100。如焦距為1/5m的凸透鏡,焦度為5屈光度,用它做成的遠視鏡片為+500度。 (3)度數:遠視鏡的度數為正數,近視眼的度數為負數。 【典型例題】 類型一、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如圖所示,把人參泡在酒中,通過酒瓶看見的是人參的放大虛像,這時的瓶和酒相當于一個( ) A.凸透鏡 B.凹透鏡 C.凸面鏡 D.凹面鏡 【思路點撥】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一倍焦距時,就會得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從酒瓶的外形特征進行分析。 【答案】A 【解析】瓶的形狀是向外凸出的,具有了凸透鏡的特征,裝滿酒的酒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這支人參在這個凸透鏡的焦點以內,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在酒瓶中浸一支人參,看到浸在瓶中的這支人參是正立放大虛像。 【總結升華】生活中的圓形的透明體很多情況下可以看作是一個凸透鏡:如圓形的露珠下能夠看清楚樹葉細小的葉脈;雨過天晴,要把扇在干柴草上的透明的塑料布去掉等等,都是此種情況。 舉一反三: 【變式】醫用體溫計的刻度部分為三棱體,橫截面如圖所示,其正面呈圓弧形,這樣就可以看清體溫計內極細的汞柱,便于讀數,這是因為圓弧形玻璃的作用相當于 ,我們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 像。 【答案】凸透鏡 虛像 2.(多選)如圖是照相機的成像示意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照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 B.所成的像是正立、縮小的虛像 C.要使底板的像變大,只把鏡頭前伸就可以 D.要在底板上成縮小的像,物距必須大于2倍焦距 【思路點撥】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制成的。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 【答案】AD 【解析】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故A符合題意。照相機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制成的,所以B不符合題意。要使底板的像變大,像距變大,即鏡頭前伸,同時物距應變小,即照相機應靠近被拍照的物體,所以C不符合題意。要在底板上成縮小的像,此時物距應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故D符合題意。 【總結升華】掌握凸透鏡成像倒立縮小實像的情況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在照相機實際拍照時經常出現,也體現物理和生活的密切關系。 舉一反三: 【變式】小明拿著凸透鏡在窗戶和墻壁之間移動,發現墻壁上出現了一個窗戶的清晰的像,此時窗、凸透鏡、墻壁的位置如圖所示(像沒有畫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墻壁上出現的是正立、縮小的實像 B.照相機是利用圖中所示的成像規律工作的 C.用白紙擋住凸透鏡上半部,墻壁上不能出現窗戶完整的像 D.向左移動凸透鏡,在墻壁上還會出現一個清晰的像 【答案】B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節的方法是( ) A.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C.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 D.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 【思路點撥】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判斷,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答案】A 【解析】如圖,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要使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實像,要增大物距,同時減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鏡不動時,蠟燭遠離凸透鏡,同時光屏靠近凸透鏡。 【總結升華】根據物距和像距的關系可以判斷凸透鏡成像情況;根據物距和焦距,根據像距和焦距,都可以判斷凸透鏡成像情。 舉一反三: 【變式】物體通過凸透鏡可成( ) A.正立、縮小虛像 B.正立、放大虛像 C.倒立、放大虛像 D.正立、放大實像 【答案】B 類型二、作圖 4. 根據圖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況在方框內填上一個適當的光學元件。 【思路點撥】我們知道的光學元件一般有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凸面鏡、凹面鏡五種,其中平面鏡對光的作用是能夠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凸透鏡和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和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將圖示的出射光與入射光的特點,與各光學元件的光學性質相對應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 【解析】將各圖中的出射光與入射光進行比較:甲圖中,入射光是會聚光,出射光變為平行光,相對于光學元件前的光線是發散了。所以里面的光學元件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故為凹透鏡。乙圖中平行光入射,兩條入射光線出射時上下位置顛倒了,只有平行光通過凸透鏡且出射光過焦點后位置才會發生顛倒,故為凸透鏡。丙圖中,出射光與入射光都是平行光,只是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變化,故為平面鏡。 【總結升華】這種題目一般被稱為光學黑匣子問題。把握住入射光線與出射光線的特點是解決此題的關鍵。特別是乙圖中,給人的感覺是發散了,應該是凹透鏡,更要注意到兩條入射光線出射時上下位置顛倒了,所以這是兩條出射光線在方框內會聚相交后又發散的,故應為凸透鏡。 舉一反三: 【變式】根據圖中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在方框內畫出合適的透鏡;在圖中根據入射光線畫出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出射光線;一束光經過一個透鏡前后的情況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這個透鏡。 【答案】 類型三、綜合應用 5.用光學儀器觀察物體,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A.如圖甲所示,用凸透鏡觀察自己的指紋,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B.如圖乙所示,用凸透鏡觀察窗外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像 C.如圖丙所示,用平面鏡觀察自己身后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D.如圖丁所示,用潛望鏡鏡觀察遠處的物體,看到的是正立縮小的像 【思路點撥】手指放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用放大鏡看遠處的物體時,放大鏡是一個凸透鏡,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像沒有物質反射,從側面無法觀察,但是會聚這個像的光線到像的位置不會停止,繼續沿直線傳播進入人的眼睛,眼睛會看到這個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在平面鏡中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潛望鏡是利用平面鏡原理工作的。 【答案】D 【解析】用凸透鏡觀察自己的指紋,手指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用凸透鏡觀察窗外遠處的物體,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倒立縮小的像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用平面鏡觀察自己身后遠處的物體,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潛望鏡是由兩塊平面鏡組成的。用潛望鏡觀察遠處的物體,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總結升華】當凸透鏡成實像時,在實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能呈現實像,在實像的位置不放光屏,眼睛無法看到,但是這個實像確實是存在的。 舉一反三: 【變式】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要矯正近視眼的視力,應佩戴鏡片是凹透鏡的眼鏡 B.電視機遙控器可以發出紅外線對電視機進行遙控 C.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清物體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D.光的色散現象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C 類型四、實驗探究 6.小明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測量焦距:如圖所示讓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現象說明了凸透鏡對光具有 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鏡的焦距為 cm。 (2)如圖所示,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將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調到 ,這樣做是為了 。 (3)當蠟燭距凸透鏡25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依據此原理,人們制成的光學儀器是 。 (4)將蠟燭向凸透鏡靠近,移動到某一位置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 。 【思路點撥】(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根據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判斷凸透鏡的焦距。(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桌面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等于像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制成照相機,根據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制成投影儀。(4)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呈正立、放大的虛像。 【答案】(1)會聚 10(2)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3)縮小 實 照相機(4)蠟燭移到了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成的是虛像 【解析】(1)如圖,平行光能會聚一點,說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2)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當蠟燭距凸透鏡25cm時,此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照相機。(4)當蠟燭位于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 【總結升華】本題考查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對光線的作用,凸透鏡的焦點、焦距、成像情況和應用,以及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關系。本題綜合性比較強,有一定的難度。 【鞏固練習】 一、選擇 1.對下列四幅圖解釋正確的是 ( ) 2.點燃的蠟燭放置在離凸透鏡15cm處,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燭焰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3. (多選)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變大些,下列調節方法可行的是 ( ) A.將蠟燭適當遠離透鏡,光屏適當靠近透鏡 B.將蠟燭適當靠近透鏡,光屏適當遠離透鏡 C.將透鏡適當靠近蠟燭 D.將透鏡適當靠近光屏 4.下圖所示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 5.如圖是物體S通過凸透鏡成像的示意圖,當物體S放在哪個位置時,才能產生圖中所成的像S′( ) A.u>2f B.f<u<2f C.u=f D.u<f 6.(多選)小麗配戴200度的遠視眼鏡來矯正視力,針對這一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遠視眼鏡的鏡片是凹透鏡 B.遠視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 C.透過眼鏡看小麗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變大了 D.透過眼鏡看小麗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變小了 7.下列哪個光學儀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 A.照相機 B.放大鏡 C.幻燈機 D.汽車后視鏡 8. 在“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時,物體在光屏上成一個縮小的像,若物體以速度v沿著主光軸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則( ) A.像以速度v沿著主光軸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B.像以大于v的速度沿著主光軸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C.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著主光軸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D.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著主光軸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 二、填空 9. 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個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凸透鏡的焦點有 個,焦點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叫 。 10.如圖所示,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光屏上呈現了燭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處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這個像,原因是 。 11.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透鏡,視網膜上成的像是 像(填“實”或“虛”)。 (2)要科學用眼,注意用眼衛生,讀書時,眼睛與書本的距離應保持 cm。 (3)矯正近視眼,要配戴近視眼鏡,近視鏡是 透鏡。 12.在下圖的透鏡中,屬于凸透鏡的是 ,屬于凹透鏡的是 。要使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應大于焦距而小于 。要使凸透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應 焦距。 13.小青將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如圖所示的a、b、c點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蠟燭在 點時,凸透鏡右側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 (選填“正立”或“倒立”)的。 三、作圖與實驗探究 14.據圖中光通過透鏡前后的方向,在圖中填上適當類型的誘鏡。 15.在“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明設計的實驗報告(部分)如下,請填寫空格處的內容。 [實驗目的] 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器材] 凸透鏡、光屏、_______、蠟燭和火柴等。 [實驗步驟] 1.記錄凸透鏡的_______。 2.安裝和調試實驗裝置時,應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3.固定凸透鏡的位置,將蠟燭放在適當的位置后,移動_______找像,在移動過程中,眼睛要注意觀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為止.測量并記錄此時的物距和像距。 …… 16.下面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過程,請你和他一起完成這項探究: (1)小明將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透鏡的另一側得到一個最小的亮點F(如圖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f= cm;?將一支高1.5cm發光棒放在凸透鏡前30cm處,移動光屏可以得到一個 、 的實像。 (2)把該發光棒立于凸透鏡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可能是 A.9cm??? ???B.12cm????? ?C.18cm??? ???D.?27cm. 【答案與解析】 1.【答案】D 【解析】水面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不是實像,A項錯;通過放大鏡看到的應是虛像,不是實像,B項錯;視網膜上成的是實像,不是虛像,C項錯;D項表述正確。 2.【答案】B 【解析】為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f<15cm<2f,則7.5cm<f<15cm;四個選項中在7.5cm到15cm之間的只有10cm。 3.【答案】BC 【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在成實像時,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即“物近像遠像變大”,若要使實像變大,應減小物距即將蠟燭靠近透鏡,同時增大像距,即光屏適當遠離透鏡,所以A錯誤,B正確。將透鏡適當靠近蠟燭相當于減小物距,像會變大,所以C正確,D錯誤,本題選擇B、C。 4.【答案】A 【解析】由焦點發出的光,經凸透鏡后平行于主光軸,所以A正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折射光線會聚于焦點,而B中凸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了,所以B錯誤;從焦點發出的光經凹透鏡后應更加發散,而C中凸透鏡對光線起到會聚作用了,所以C錯誤;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而D中凹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了,所以D錯誤。 5.【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物體成倒立的實像,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u>2f時,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而且像是倒立放大的,所以當物體S在2f以外時,能產生圖中所成的像S′。 6.【答案】BC 【解析】遠視眼看不清近處景物,是因為景物的像落在視網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鏡使光線提前會聚在視網膜上。透過眼鏡看小麗的眼睛,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看到她的眼睛變大了。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物體在光屏上成一個縮小的像,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若物體以速度v沿著主光軸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主光軸遠離凸透鏡。 9.【答案】平行;兩;焦距. 【解析】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叫做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對于一個凸透鏡來講,它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因此凸透鏡有兩個焦點。 10.【答案】能 光會聚成實像后繼續向前傳播,進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解析】由題可知,可以從光屏上看到燭焰倒立清晰的像,則說明了所成的像為實像,而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當把光屏去掉后,實際光線會聚成實像后繼續向前傳播,進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A處能看到這個像。 11.【答案】(1)凸 實 (2)25 (3)凹 【解析】(1)眼球好像一架微型照相機,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物體在視網膜上呈倒立、縮小的實像。(2)正常人眼的明視距離是25厘米,25厘米時人眼看的物體最清晰。(3)近視眼是因為人眼的晶狀體曲度變大,會聚能力增強,像呈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近視眼,應佩戴發散透鏡,即凹透鏡,使光線推遲會聚。 12.【答案】甲和丙 乙 兩倍焦距 小于 【解析】甲和丙屬于凸透鏡,乙屬于凹透鏡,要使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應大于焦距而小于兩倍焦距。要使凸透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物體到透鏡的距離應小于焦距。 13.【答案】b 倒立 【解析】當物體位于1、2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的實像,此時越靠近1倍焦距,所成的像越大,要使成的實像最大,蠟燭要放在b點。此時物體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14.【答案】如圖所示: 【解析】甲圖中的折射光束雖是會聚的,但相比原來的會聚光束而言,會聚程度明顯減小,故透鏡對光起了發散作用,甲圖應填凹透鏡,同理可分析出乙圖應填凸透鏡。 15.【答案】光具座(刻度尺) 焦距 同一高度 光屏 【解析】“驗證凸透鏡成像規律”通常在光具座上進行便于調節,也可用刻度尺代替;實驗時應將透鏡中心、光屏中心與燭焰中心調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為了便于得出成像規律,需要多次改變物距(u>2f,f<u<2f,u<f),然后移動光屏找像。 16.【答案】(1)12 倒立 縮小(2)C 【解析】(1)如圖,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平行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12cm。將一支高1.5cm發光棒放在凸透鏡前30cm處時,u>2f,所以在透鏡的右側用光屏可以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2)因為該發光棒高1.5cm,當把它立于凸透鏡前,在光屏上成了3cm高的像,說明此時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由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2f>u>f,則4個選項中,AB選項小于或等于12cm,D選項大于24cm,只有C選項符合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