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設計課題第三課二框依法行使權利第1課時總課時7教學過程個人復備主備人審核人使用人使用時間探究一:案例:在首都國際機場,一名女子自稱自己是外籍人士,拒絕安檢,辱罵民警,出口傷人,稱自己再也不回中國了,還說罵人是自己的言論自由,在國外都是這樣的,和民警說話太掉價了。最后警察依法將該女子強制傳喚到派出所,經調查,該女子,中國籍;最終,因其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警方處以行政拘留15日的處罰。你如何看待這名女子的言行?學生討論,教師解惑釋疑,得出結論:行使權利有界限探究二:結合漫畫講解: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權利?(背誦)①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判斷說理運用:鄰居馮某養的寵物狗常在夜間吠叫,擾得四鄰不安。小閩與其交涉,馮某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有權養狗,狗叫是正常的。”學生回答,解釋原因。目標導學二:維護權利守程序探究三:借助圖片和漫畫釋疑1.維護權利守程序的內涵: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探究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2.遵守正當程序的意義:遵守正當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實際享受權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糾紛。3.遵守正當程序的要求:每個公民都應該樹立按照法定程序辦事的意識,通過正確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自身權益。探究四:判斷說理:2019年天貓“雙11”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刷新全球紀錄。中學生李某熱衷網購,在網上看中了一雙某品牌跑步鞋,價格比實體店便宜100元,結果下單買回來跟實體店一比對,竟是冒牌貨。以下李某的做法哪些是正確的。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明白憲法對公民行使權利作出的限制性規定是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增進熱愛憲法的情感,自覺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尊嚴知識目標:知道任何權利都是有范圍的,依法行使權利的道理,明確維護權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能力目標:結合案例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學會依法行使權利和維護權利教學重點依法行使權利。教學難點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不能以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為代價。核心素養培養公民意識、依法辦事、學法守法課型新授課有無課件有其它準備教學過程個人復備導學自學復習導入:公民基本權利有哪些?導入本課依法行使權利。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依據學習目標設置以下自學問題:1、公民應如何依法行使權利?2、維護權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3、★公民權利受到損害時應該怎么做?4、協商含義、適用、依據、優勢?5、調解含義、適用、依據、優勢?6、仲裁含義、適用、依據、優勢?7、★訴訟含義、適用、地位、類型?二、互助釋疑(一)師友展示互助釋疑(二)教師釋疑目標導學一:行使權利有界限說明:1.通案內容使用小四號宋體字填寫,根據備課內容可調整表格屬性。主備評價:______________使用評價:________________2.按照導學自學、互助釋疑、練習拓展、總結提高四步八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備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中教育集團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個人復備教學過程個人復備①李某很生氣,利用網絡對該商家的售假行為大肆渲染;②吃一塹長一智,就當花錢買個教訓;③李某與商家溝通,要求退貨,來回運費由商家負責;④商家拒絕退貨,李某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⑤李某向有關部門舉報,以免更多的消費者受騙。公民權利受到損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不能以牙還牙,打擊報復。探究五:借助漫畫,維護權利的方式方式一:協商①含義:是當事人之間自行解決糾紛的方式。②適用:一些常見的消費、勞動爭議和交通事故糾紛等,可以通過協商解決。③依據:當事人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通過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協議,解決糾紛。④優勢:協商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權益爭議是通過協商解決的。方式二:調解①含義:通過調解組織解決糾紛的方式。②依據:調解人以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社會公德為依據。③實施:對糾紛雙方進行疏導、勸說,促進他們相互諒解,進行協商,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④方式: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知識拓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區別。人民調解:是指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以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社會公德規范為依據,對民間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勸說,促使他們互相諒解、平等協商,自愿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探究。行政調解:是指由我國行政機關主持,通過說服教育的方式,民事糾紛或輕微刑事案件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一種調解制度,通常稱為政府調解。司法調解:是當事人雙方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通過處分自己的權益來解決糾紛的一種重要方式。方式三:仲裁①含義:通過仲裁機構解決糾紛的方式。②適用:公民與其他個人或組織之間發生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爭議時,可以申請仲裁。③依據: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愿將其爭議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約束。方式四:訴訟①含義:通過人民法院解決糾紛的方式。②地位:處理糾紛最正規、最權威也是維權的最后屏障③類型:A、民事訴訟: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爭議。B、刑事自訴:某些侵犯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C、行政訴訟: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權益。三、練習拓展:課時練填空題,選擇題。四、總結提高。師友總結談本節課收獲,教師總結。本節課學習了依法行使權利。了解了行使權利有界限,知道了維護權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采取正確的途徑和方式來維權。分層作業背誦:A全部B基礎題作業本:知識點整理板書設計反思提升說明:1.通案內容使用小四號宋體字填寫,根據備課內容可調整表格屬性。主備評價:______________使用評價:________________2.按照導學自學、互助釋疑、練習拓展、總結提高四步八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備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