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4輸血與血型教學設計課題4.4輸血與血型單元第一單元學科道法年級七學習目標1.了解血型的發現過程,說出ABO血型的種類,認同同型輸血。2.知道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的關系。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4.通過上網與調查活動及對實驗結果的匯報,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5.通過對輸血與血型的了解,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重點輸血與血型的關系難點讓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使學生從小樹立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觀念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溫故知新(1)請說出肺循環的路線。(2)請說出體循環的路線。(3)一個人的血壓經測量為6/11千帕,其意義是什么?導入新課“難求熊貓血,愁煞缺血人。”大家還記得這樣一則案例嗎?熊貓血是什么血?血液還包括哪些類型?今天我們就來探究第四節:輸血與血型。學生齊讀詩歌,體悟情感。傾聽,思考渲染氣氛,放松學生心情。引出主題,吸引學生興趣。講授新課一.明確目標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2.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同血型和血量的關系。3.認同無償獻血制度,建立健康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意識。實施目標目標導學一:血量和輸血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出示圖片,請同學們結合教材思考:請同學們介紹你所知道的血量和輸血有關知識。教師總結:一次失血超過1200~1500毫升,有生命危險;超過800~1000毫升,出現頭暈、心跳、眼前發黑等癥狀。目標導學二:血型出示圖片,介紹奧地利醫學家蘭德斯坦納。同時結合教材,分析以下問題:請介紹血型的發現情況。教師總結:17世紀哈維發現血液循環以后,人類就開始進行輸血的嘗試。1667年,法國哲學家丹尼斯和外科醫生埃默雷茲將250毫升羊血輸給了一個病人,這是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輸血,結果當然沒有成功,出現了病人死亡的悲劇。(2)1829年,英國醫生布倫德爾,第一次完成了人與人之間的輸血試驗。但以后的試驗結果還是令人失望,大多數病人死亡,只有少數病人得到康復,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教師總結:他發現自體的紅細胞和血清在試管內混合后,不會發生凝集,但從不同個體采集來的紅細胞和血清在混合以后,在試管中就發生凝集與不凝集兩種情況。這種現象雖然很多人都觀察到過,但只有蘭德斯坦納做出了解釋,紅細胞上有兩種特異的結構,在血清中有這種特異性結構的抗體-凝集素,如果它與紅細胞上的特異結構相遇,就會產生凝集反應,給人輸血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危險。(3)教師講解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目標導學三:安全輸血出示圖片,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分析以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傷者才需要輸血?輸血前必須要做的是什么事?教師總結:血型不合,受血者體內存在的抗體與輸入的紅細胞抗原會發生凝集反應。請列舉血型鑒定的應用。教師舉例如:血型鑒定可用于輸血、偵破案件、親子鑒定等教師出示ABO血型的遺傳關系。請歸納輸血有什么規律?教師總結輸血的原則:同型輸血為前提;大力開展成分輸血,做到有目的使用血液;異型血只能輸入少量。含有A型凝集原的紅細胞與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紅細胞與抗B凝集素相遇時,就會凝集成團,阻礙血液循環。出示無償獻血圖,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討論以下問題:(1)有人說:“O型血的人是萬能輸血者”,你認為有道理嗎?(2)我國何時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教師總結:199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3)什么樣的人可參加獻血?教師總結:國家提倡18~55歲符合體檢標準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4)一次獻血量是多少?(5)獻血有哪些意義?教師總結:保證醫療臨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提高用血質量;發揚人道主義精神。(6)獻血實例:長期堅持適量獻血的人,體內新鮮的血細胞含量明顯高于未獻血者,其精力更充沛,身體更健康。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于1997年3月第41次無償獻血,以此作為69歲的生日紀念,他常說:獻血使自己更顯年輕。(7)拓展延伸:成分輸血技術輸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輸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出成分輸血,即有針對性地為患者補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8)請列舉無償獻血宣傳標語口號。學生齊讀并理解學習目標學生朗讀教材,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探討。學生觀看圖片,根據所知介紹,如:成人的血量大約是體重的7%~8%……學生根據教材,嘗試介紹:1900年,奧地利醫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了人類的血型。1930年,蘭德斯坦納獲得諾貝爾……學生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回答,如:經過他進一步的研究,人類的紅細胞含有兩種凝集原,分別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類血清中則含有與它們相對抗的兩種凝集素,分別叫做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按照紅細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類血液分成四種類型:A型B型AB型O型.學生讀圖分析,借助教材回答如:如果一個人一次失血超過血液總量的30%(約1200毫升)以上,就會嚴重影響人的生命活動,甚至危及生命,此時就必須通過輸血進行搶救。學生總結:同血型輸血危急情況下異血型輸血時要考慮供血者的紅細胞中凝集原是否會與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發生反應!學生看圖,嘗試分析: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在沒有同型血可輸而且情況緊急時,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緩慢地輸入少量的O型血,但大量輸血時,需實行同型輸血。學生舉手回答:200~300毫升學生列舉如:捐獻血液,拯救生命 紅十字會一點熱血助他人,一顆愛心好精神 中國香港獻血是愛·是勇氣·是關懷 日本……明確目標,使學生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設計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使學生通過讀和小組交流,初步感知本節主要內容,便于下面教師進行講解。通過介紹血型的發現情況,使學生從根源上了解備型的發現情況。通過1829年,大多數病人死亡的情況,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相關知識。通過表格,清晰的展示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使深奧的知識形象化,易于理解和掌握。通過圖示,生動的展示幾種血型之間的關系,自然的引出何時輸血、如何輸血等知識。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實例:父母子女間血型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學生熟知的無償獻血的案例,自然引出我國獻血制度及獻血量等相關知識,使學生有話可說,愿意參與討論。通過獻血實例,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獻血的意義,即時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復習鞏固1.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傷急需輸大量血,已知丙的血型為B型,甲的血型為AB型,乙為B型,可以給丙輸血的是( )A.甲B.乙C.甲、乙都可以D.甲、乙都不可以2.在ABO血型系統中,下面四種輸血方案,最佳的是( )A.?O型血輸給A型血?????????B.?O型血輸給AB型血?????????C.?O型血輸給B型血?????????D.?AB型血輸給AB型血3.美國醫學科研小組采用遺傳工程的方法,用一種特殊的“內切酶”,切割了紅細胞表面的凝集原,從而實現了血型的轉化.根據這種方法,你認為以下血型轉化可以實現的是( )A.AB型血轉化為A型血B.O型血轉化為B型血C.A型血轉化為B型血D.A型血轉化為O型血4.小明同學說:“我是萬能輸血者”,小華同學說:“我是萬能受血者”,小明、小華的血型分別是( )A.A型血、B型血B.A型血、O型血C.O型血、AB型血D.O型血、B型血5.醫生常根據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成分輸血,對于嚴重貧血的病人,應該輸入什么血液成分( )A.血漿蛋白B紅細胞C白細胞D.血小板以組為單位,分析思考問題,并以組為單位交流。通過復習鞏固環境,檢測本節課的教與學內容。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輸血與血型,了解了血型的發現過程及血型的種類、輸血的原則等,我們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樹立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談收獲和體會。總結升華。板書知識導圖的方式,呈現本節課的知識脈絡。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