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繭中鉆出蠶蛾》教學設計課題《繭中鉆出了蠶蛾》課時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二單元第五課1課時教材與學情分析【教材簡析】本課是《動物的一生》單元的第五課,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通過養蠶活動,了解了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卵、幼蟲、蛹這三種不同的生命形態,本課重點是觀察研究蠶的第四種生命形態——蠶蛾。蠶蛾是蠶的成蟲,蠶蛾身體同它的幼蟲一樣,也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但身體形態與幼蟲截然不同,它已經不是學生們所熟悉的樣子了。本課我們將目光聚焦于“蠶蛾”,從“蠶蛾長什么樣?”、“與蠶的幼蟲和蛹相比,蠶蛾的生活習性發生了哪些變化?”等問題出發,讓學生了解到本課的研究重點是“觀察蠶蛾的形態特征和行為”,以及“基于蠶蛾和蠶蛹的觀察比較,推測蠶蛾身體各部分結構與蠶蛹的聯系”等。在探索環節,本課設計了三個主要活動:一是基于課前的觀察記錄,交流近一段時間所觀察到的蠶蛾破繭而出、蠶蛾交配、產卵等生命活動現象,繼續建構對蠶一生生長變化的認識;二是觀察蠶房中的蠶蛾,認識蠶蛾的外部形態特征和行為方式;三是比較蠶蛾和蠶蛹的外部特征,尋找蛹和蛾的聯系,與第1、3、4課的學習形成對蠶的發育過程的完整認識,為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研討環節的第一組問題:“哪些動物形態結構和蠶蛾相似?”,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和發現蠶蛾具有昆蟲的典型特征,即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有觸角,胸部長有翅膀和三對足,從而引領學生從認識蠶這一種動物拓展到關注昆蟲這一類動物。所以,這里承載了課程標準要求的“認識常見的動物類別,描述某一類動物共同特征”的學習目標。第二組問題“蠶蛾的哪些行為與繁殖后代有關?”,這個問題是基于學生的課前觀察、課堂交流及課堂上對蠶蛾行為的觀察后的深度思考。最后的拓展環節是對提示中的昆蟲共同特征以及研討問題一的呼應,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由對蠶的認識拓展到對昆蟲這類動物的認識,強化學生對于昆蟲這一類別共同特征的認識。【學情分析】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通過養蠶活動,了解了蠶的一生的變化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最好放在一部分學生的蠶蛹已經變成蠶蛾時進行。部分學生在課下對蠶蛾的行為已有一些觀察,也有了一些發現,比如蠶蛾不吃東西也不會飛,有的蠶蛾不斷地扇動雙翅、原地打轉等。課堂上讓學生繼續深入觀察蠶蛾和蠶蛹,學生有興趣,但同時也喜歡提出各種問題。所以,學生一邊觀察交流介紹的同時,如果教師能同步投影圖片或展示蠶蛾從繭中出來的過程等,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目標與重難點【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知道蠶蛾是蠶的成蟲,是由蠶蛹發育來的。指導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有一對觸角、胸部長有兩對翅膀和三對足。2.知道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產卵繁殖后代。3.知道蠶是昆蟲,昆蟲類動物具有共同的特征。科學探究目標1.能基于課前觀察記錄的信息描述蠶蛾的主要生命活動現象,識別雄性蠶蛾和雌性蠶蛾。2.能夠基于觀察用畫圖的方法描述蠶蛾的外部形態特征。3.能基于蠶蛾和蠶蛹的觀察比較,推測蠶蛾身體各部分結構與蠶蛹的聯系。科學態度目標1.愿意采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觀察蠶蛾,在活動中感悟生命的神奇。2.敢于表達觀察所得,樂于分享觀察蠶蛾生命過程的收獲。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能在較長時間內堅持觀察和記錄,體驗到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學習重點、難點】重點:觀察蠶蛾的形態特征和行為。難點:比較蠶蛹和蠶蛾的形態,推測蠶蛾身體的各部分分別是蠶蛹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蠶蛾破繭羽化視頻、PPT等。學生準備:蠶房(內含蠶蛹、蠶蛾)、放大鏡、蠶蛹標本、蠶繭標本等。預設流程一、新課聚焦1.提問:同學們,蠶結繭已經十多天了,誰的蠶繭發生了新變化?讓學生自由發言2.師:剛才有同學說到蠶繭中鉆出了蠶蛾,蠶蛾是什么樣的?與蠶的幼蟲和蠶蛹相比,蠶蛾的生活習性發生了什么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繭中鉆出了蠶蛾》。【設計理念】:通過提問、談話的方式引出探究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蠶蛾的外部形態特征的興趣,引導學生對比觀察蠶的幼蟲、蠶蛹、蠶蛾的外形變化和生活習性變化。二、探索新課1.探索一(1)播放視頻,觀看蠶鉆出繭的過程。學生描述蠶鉆出繭的過程。播放課件,依次根據圖片與文字描述讓學生了解繭鉆出蠶蛾的過程。播放視頻,觀看蠶蛾交配過程學生進行描述。(4)提問:蠶蛾為什么交配?蠶蛾還有什么行為是為了繁殖后代?預設:為了繁殖后代、產卵。【設計理念】: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蠶蛾是如何破繭而出的。了解蠶蛾交配。2.探索二(1)觀看視頻,了解蠶蛾的外形特征。(2)PPT出示圖片,全班討論蠶蛾的外形特征。小組結合視頻交流,蠶蛾的外形特征:身體分為幾部分?各部分怎么樣?有哪些器官?(3)小組匯報交流結果。結合課件梳理蠶蛾外形特征。(4)結合課件,分別展示蠶蛾頭、胸、腹的器官。(5)小結:蠶蛾全身披著白色鱗毛,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一對復眼和觸角,觸角羽狀;口器退化,不進食;胸部長有三對足、兩對翅,翅膀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有一對觸角、一對復眼,胸部兩對翅、三對足。(6)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雌蛾和雄蛾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學生觀察后回答。小結:雌蠶蛾腹部大,翅膀較小。雄蠶蛾腹部狹長,翅膀較大。【設計理念】: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蠶蛾的身體特征和行為活動,并養成細致觀察和認真記錄的習慣。探索三(1)剛才我們觀察了蠶蛾的外部特征,同學們能推測蠶蛾身體的各部分可能是由蠶蛹的哪部分發育來的嗎?(出示蠶蛾和蠶蛹的圖片)學生交流回報。(2)根據課件將蠶蛾與蠶蛹各個部位對應。并證實---蠶蛾是由蠶蛹發育而成的。【設計理念】:學生通過觀察蠶蛾和蠶蛹的外部特征,逐漸確認蠶蛾是由蠶蛹發育而來的。這對學生認識蠶蛹和蠶蛾都是蠶發育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蠶蛾是蠶蛹發育而來的,蠶蛾是蠶的成蟲等具有重要意義。4.研討提問:哪些動物形態結構與蠶蛾相似?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出示其他昆蟲類動物)學生討論總結:通過比較可以看出螞蟻、蠶蛾、蜻蜓等昆蟲,它們盡管外形差異很大,但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和兩對翅。具有這種特征的就是昆蟲。蠶蛾也具有這樣的特征,所以蠶蛾也是昆蟲。【設計理念】:學生將探索部分發現的內容進行整理,把昆蟲的共同特征進一步概括,并能在生活中找到與蠶蛾相似的動物,如螞蟻、蝴蝶、蜻蜓等。引導學生梳理本課所觀察到的現象,并能用科學詞匯表達清楚。拓展判斷:觀察我們周圍的動物,利用昆蟲的特征判斷哪些動物是昆蟲?作業設計完成作業本的練習板書設計5、繭中鉆出了蠶蛾(交尾、產卵)頭(一對觸角)蠶蛾的身體胸(三對足、兩對翅)昆蟲的共同特征腹教學反思(共15張PPT)繭中鉆出了蠶蛾聚焦:繭中鉆出了蠶蛾蠶蛾是怎么從繭中鉆出來的?蠶蛾長什么樣?與蠶的幼蟲和蛹相比,蠶蛾的生活習性發生了什么改變?蠶蛾探究一:蠶繭發生了什么變化仔細觀察:蠶蛾是怎么從蠶繭里鉆出來的?產卵后即死去。探究一:蠶鉆出蠶繭蠶蛾是怎么從蠶繭里鉆出來的?(1)蠶蛾吐出一種汁液,使蠶繭中的絲膠溶解。(2)蠶蛾用頭和足把絲撥開,形成一個圓洞,頭部先從繭中伸出。(3)蠶蛾全部從繭中鉆出。剛羽化的蠶蛾身體濕潤,翅下垂,柔軟皺縮,但很快變干。(5)雌蠶蛾產卵,產卵后即死去。交配與產卵都是動物的繁殖行為。(6)有些蠶蛾正在交配,有些蠶娥在產卵,有些蠶娥已死亡。(4)雌雄蠶蛾交尾(交尾也稱為交配),之后不久雄蛾就會死亡。蠶蛾為什么交配?為了繁殖后代蠶蛾還有什么行為是為了繁殖后代?產卵蠶蛾交配過程探究二:觀察蠶蛾的外部特征蠶蛾身體分為幾個部分?頭胸腹(1)蠶蛾全身披著白色的鱗毛,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探究二:觀察蠶蛾的外部特征蠶蛾頭部有什么器官?觸角復眼口器口器退化不再進食(2)頭部:有1對觸角,1對復眼以及口器,但口器已退化,不再進食。探究二:觀察蠶蛾的外部特征蠶蛾胸部有什么器官?翅足(3)胸部:有3對足、2對翅膀,翅膀短小,不能飛行。探究二:觀察蠶蛾的外部特征蠶蛾腹部有什么器官?氣門環節(4)腹部: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怎樣判斷雌、雄蠶蛾?雌蠶蛾腹部大,翅膀較小。雄蠶蛾腹部狹長,翅膀較大探究三:比較蠶蛾與蠶蛹的外部特征頭胸腹探究三:比較蠶蛾與蠶蛹的外部特征復眼胸足復眼胸足觸角觸角的原始體盾片:從盾片生出兩對翅膀。翅膀環節氣門研討一:哪些動物的形態與蠶蛾相似?它們有哪些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昆蟲螞蟻蠶蛾蜻蜓相同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不同外形差異很大結論蠶蛾也具有昆蟲的特征,蠶蛾也是昆蟲拓展:觀察我們周圍的動物,利用昆蟲的特征判斷哪些動物是昆蟲。判斷:螞蟻、蝴蝶、蜻蜓是昆蟲。判斷依據:螞蟻、蝴蝶、蜻蜓都有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胸部有三對足。而蝙蝠和蜂鳥有一對足,壁虎有兩對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繭中鉆出了蠶蛾.doc 2.5繭中鉆出了蠶蛾.pptx 第2單元第5課:觀察蠶蛾破繭而出.mp4 蠶蛾交配全過程_好看視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