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第二框 承擔對社會的責任1、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尊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社會需要互助,需要關愛。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服務社會的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愛國和服務社會觀念。使學生樹立“振興中華,匹夫有責”,無私奉獻,關愛弱勢群體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品質。教學過程[一]提出問題,學生看書自學(預習課本22---25頁,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1、公民如何承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或如何理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2、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有什么重要意義?(原因、作用、感想)3、青少年如何才能做到熱心公益、服務社會?[二]學生閱讀教材、資料,小組交流[三]學生展示自學成果,教師點撥1、展示2、點撥3、學生總結:通過本節學習你有哪些收獲?4、教師總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作為公民,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 ,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自己的責任。[四]鞏固練習課堂練習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1、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2、維護國家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害時,我們應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表現出對祖國、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3、國家處于困難時刻,我們要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4、我們青少年要肩負起鑄造民族輝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1、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互幫互助的社會,更應該是一個人人相互關愛的社會。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別人,造福他人和社會,并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2、參加公益活動時,你的一個倡議將會得到眾多人的積極響應。慢慢地,就會有千萬人與你同行。3、參與公益活動,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煉,使自己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我們的行動會吸引眾多關注的眼光,會帶動更多的人與我們同行,有助于創建一個互幫互助、相互關愛的和諧社會。課后練習★單項選擇題:1、大連市公共汽車司機黃志全,在行車的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他用最后的力氣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地停在路邊,并拉上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將發動機熄滅,確保了車和乘客的安全。做完了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 )① 作為一名司機,黃志全認真履行了自己全部的職責② 隨著角色的變換,黃志全承擔了不同的責任③ 黃志全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④ 責任來源于傳統習俗、公民身份和法律規定A、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2、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向警予讀書是“為了國家自強,為了民族自強”;任弼時在學生時代的作文中,多次表達了憂國憂民、救國救民的宏大志向。他們想要承擔的是( )A.家庭責任 B.社會責任 C.職業責任 D.工作責任3、下列屬于積極承擔責任的行為有( )① 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② 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集體解決困難③ 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挺身而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④ 參加青少年志愿者服務活動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4、下圖“中國青年志愿者防沙治沙綠色行動”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 中學生要自覺承擔人民賦予的責任,在承擔責任中成長② 認真履行責任,是對集體的關愛③ 中學生在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的同時,也就開始了塑造美好人生④ 中學生要學會承擔責任,做負責任的公民A、 ① B、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簡答題:1、2010年12月9日,《南方周報》刊登了這樣一個故事:說王大鵬在讀大學的時候,就是某環保組織的志愿者,雖然畢業已經幾年了,工作換了好幾份,但是這份“兼職工作”始終沒有換過。他堅持的理由很簡單——沒有人不喜歡蔚藍的天、碧綠的草和優美的環境。雖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輕松,要組織各種論壇、做會務、當翻譯,別說雙休日,就連節假日也沒休息過,可是小王并不覺得做志愿者有多苦,他認為只不過是多付出一些時間而已。他付出了,但收獲的更多…… (1)小王所從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輕松,但他為什么不覺得苦呢 (2)小王付出了什么 收獲了什么 (3)我們應向小王學習什么 參考答案:(1)因為在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他既承擔了社會責任,又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使自身價值在奉獻中得以升華和認可。?(2)付出了勞動、汗水。收獲的是他人的贊許、認可及自身價值的提升。?(3)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不計較個人得失,不言代價與回報,多幫助別人,多奉獻,少索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