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證明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實驗,使學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過程。 2、了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3、了解呼吸作用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 1、通過證明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比較分析的科學方法的訓練。 2、結合植物呼吸原理的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能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 1、結合觀察植物呼吸現象的實驗活動,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調動其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 2、通過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初步樹立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基本觀點。 教學重點 1、有關呼吸作用的演示實驗的觀察及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實質; 3、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難點 (1)探究植物細胞呼吸作用的實驗; (2)植物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義。 課前準備 實驗器具:萌發的種子,干燥的種子,鐵架臺,帶瓶塞的廣口瓶,帶瓶塞的錐形瓶,分液漏斗,燒杯,試管,玻璃彎管,燃燒匙,蠟燭,火柴;澄清石灰水,清水。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引言]:我們知道人和動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運動,呼吸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動,那么植物也進行呼吸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樣進行的?本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探究。 [提問]:你們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是什么嗎? [實驗]:請一位同學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全體同學都能回答出: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觀察發現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 種子呼吸時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演示實驗]:取兩個廣口瓶,分別標記為甲乙。甲瓶裝入約占1/3的萌發種子,乙瓶放入等量的干燥的種子,塞緊瓶蓋,放在溫暖地方24小時。24小時后,把兩根燃燒的小木棒分別伸入兩錐形瓶中,觀察現象。 [提問]: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錐形瓶中的氧氣,因此燃燒的小木棒伸入時會熄滅;而燙過的植物已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錐形瓶中的氧氣沒有被消耗,所以燃燒的小木棒仍然繼續燃燒。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溫度的變化,讓學生自己觀察并回答: A、B兩瓶哪瓶溫度升高? [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義。 [講述]: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吸收氧氣,分解淀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 [提問]:植物為什么要進行呼吸作用呢? [小結]: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根吸收無機鹽、有機物的運輸等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是來自于呼吸作用。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實驗]: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取兩個錐形瓶,分別標記為甲、乙,甲瓶裝入約占1/3的萌發種子,乙瓶放入等量的干燥的種子。按課本圖組裝,分別向試管中加適量的澄清石灰水,關閉分液漏斗,并分別加入適量清水,置于溫暖地方24小時。24小時后打開分液漏斗開關,向甲、乙錐形瓶中注入清水。觀察澄清石灰水的變化。 [小結]: 說明植物體只有活細胞才能進行呼吸作用。 [提問]:你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我們的推理一致嗎? [講述]: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播放FLASH]: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實驗。 [小結]:植物體的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講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已經被許多科學實驗所證實。 觀看老師的演示實驗。直觀地發現,裝有萌發種子的錐形瓶中,燃燒的小木棒火苗熄滅了;而裝有干燥種子的錐形瓶中,燃燒的小木棒繼續燃燒。 回答:略。 ?經過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萌發的種子釋放出了熱 歸納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氧氣+淀粉→ 二氧化碳+水 各抒己見。提出釋放出能量的作用。 認同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觀察實驗現象,作好記錄。 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派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里面的綠色植物除了呼吸外,還可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會利用二氧化碳,這樣袋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就不能證明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塑料袋內裝有新鮮蔬菜。 打開塑料袋觀察蔬菜,驗證了剛才的推理。 觀看實驗,認同到植物體的各個器官都能進行呼吸運動。 植物的各個器官都要進行呼吸 小結: 植物的根、莖、葉、果實、種子等各個器官都要經行呼吸,植物呼吸時也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總結討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