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分析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 五海三洲之地 國際交通要道 動蕩緣由 地理位置 宗教紛爭 水源之爭 石油之爭 巴勒斯坦問題 討論要求: 1每組選定一人記錄討論內容,一人代表發言 2時間5分鐘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宗教紛爭 資料一:猶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猶太教。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 資料二:在耶路撒冷,猶太教曾建第一圣殿,昔日圣殿的遺跡西墻,仍是猶太教最神圣的所在。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后的第三圣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圣事。 結合材料請談談對“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的理解 石油之爭 資料三: 橫跨地球三大洲,戰略要沖扼咽喉; 地下寶藏世無雙,烏金滾滾似海流。 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使其成為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最敏感地區 水源之爭 大部分地區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水資源極其匱乏 巴勒斯坦問題的形成 巴勒斯坦問題 資料四:猶太人在二戰中受盡迫害的經歷頗得世人同情,1947年11月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1948年以色列國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國卻未能誕生。猶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當地人口31%;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 使耶路撒冷市成為一個在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有聯合國管理。 分析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對決議分別有什么 樣的反應? 時間 交戰雙方 直接原因 結局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自主學習 填一填 1948年 阿拉伯聯軍 以色列 抵制以色列國的建立 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總面積的五分之四 1956年 埃及 英法以聯軍 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英法以獲勝 1967年 埃及、敘利亞 以色列 以色列占領整個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島地區 1973年 埃及、敘利亞 以色列 收復失地 以色列占領整個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島地區 1982年 黎巴嫩敘利亞 以色列 色列借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 以色列占領黎巴嫩半壁江山 是流離失所…… 是痛別親人…… 是聲嘶力竭的吶喊…… 是滿目瘡痍,是一片廢墟…… 薩達特 阿拉法特 拉賓 以和平的手段解決問題(以土地換和平),而不是使用武力解決巴以爭端; 合理分配水資源; 尊重各民族、種族的風俗習慣: 發揮聯合國的作用; 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 中東的和平之路該怎樣走下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