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 華傳統文化繼承的現代思維 專題二 五四運動和建國的周年祭 專題三 《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 專題四 各國改革——不同的發展道路 專題五 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國際新秩序 專題六 華為受制,中國制造 中考熱點前瞻 一、傳統文化的現代思維 孫中山:三民主義,民生(平均地權),沒有實施 近代民生思想: 毛澤東:土地改革 鄧小平:包產到戶 建國后民生措施: 民生思想: 中國封建時代關注民生的政治家: 戰國:商鞅(獎勵生產) 唐太宗:輕徭薄賦 武則天:減輕人民負擔 元世祖:下令禁止掠奪人口為奴,回復牧場為農田;司農司,農桑輯要等 皇 帝 資本主義時代關注民生: 亞歷山大二世:農奴制改革,措施,解放農奴,贖買份地 林肯:南北戰爭中,措施,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羅斯福:羅斯福新政,措施,最顯著的是興辦公共工程,其余也關注民生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 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周恩來在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 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 2、 孔子之道,遠傳于四域之外,東經朝鮮,波及日本.南則風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歐美.英、法、德、美、意、奧之學者,熱心研究孔子者,歲熾日烈…就全世界觀之,《論語》之價值,已與《新約全書》競勝. --(日)島南戈吉朗《諸子百家》 (1)依據材料,概括指出“孔子之道”的影響. (2)李大釗認為,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數千年前之殘骸枯骨”、“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保護君主政治之偶像”。作為當代中學生,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 孔子之道傳播到全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概括),如果不概括抄就全世界觀之…… 批判地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成語;適用范圍廣泛 唐詩:主要對比李白和杜甫的不同。 宋詞:對比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明清小說:對比四大名著 成語“趁火打劫”用來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干此勾當,強占中國大片領土的國家是( ) A. 英國 B. 法國 C. 日本 D. 俄國 李白與杜甫兩位詩人的作品風格、特點迥然不同,主要原因是( ?。?A. 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 李白出身高貴,杜甫出身貧困 C. 李白生活于盛唐時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轉衰時期 D. 杜甫的藝術技巧稍遜李白 杜甫的《麗人行》:全詩通過描寫楊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統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態。 杜甫,三吏三別 專題一 五四運動100周年,建國70周年 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巨變 1911年 辛亥革命 孫中山 三民主義 1949—1956 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毛澤東 毛澤東思想 1978年 改革開放 鄧小平 鄧小平理論 中共的三件大事(已經取得的成就) 在九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第二件大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全面社會主義,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三件大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領導人 思想 成就 影響 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毛澤東 鄧小平 習近平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兩個一百年 到建黨一百年(2021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2049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1921——2021年:第一個一百年 1949——2949年:第二個一百年 中國憑什么成功? 1、理論的創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科學發展觀。 別忘記了十九大上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又一次飛躍。 階段 起止時間 軍隊名稱 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1924~1927年 十年內戰時期(土地革命時期) 1927~1937年 抗日戰爭時期 1937~1945年 解放戰爭時期至今 1946年以來 抗美援朝時期 1950~1953年 中國GDP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專題三:《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 時政引入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后首度接受媒體獨家專訪,她在專訪中向大陸喊話,強調必須尊重臺灣的民主意志。臺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領導者必須傾聽民意。蔡英文首度清楚回應“九二共識”,稱接受大陸所設的期限可能性不大。 回答臺灣與美國的關系時,她還聲稱,對于我們在臺灣的人而言,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主“國家”。 習近平發表講話: ……70年來,我們秉持求同存異精神,推動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70年來,我們把握兩岸關系發展時代變化,提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主張和“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確立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進而形成了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基本方略,回答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于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和祖國和平統一的時代命題。 (1)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在歷史上,臺灣曾經被哪兩個國家占領過? (2)第一次被占領后,臺灣是被誰收復的? (3)第二次臺灣是在哪個條約中被列強割占的?哪年回歸祖國的? (4)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把和平統一祖國的構想概括為什么? (5)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什么? 專題四 各國改革 1、封建制度改革 2、資本主義制度改革 3、社會主義制度改革 商鞅變法、大化改新、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 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 新經濟政策、蘇聯模式、改革開放 彼得一世鞏固了沙皇的封建統治 洋務運動:雖然有學習西方工業,但是本質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不能算資本主義改革 羅斯福新政: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的社會主義改革 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改革開放 允許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 國家干預經濟 打破計劃經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材料一: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赡芰袑幍乃悸繁容^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奧巴馬在演說詞中提到了一位106歲的美國婦女公民,她是安·尼克松·庫伯。她出生在奴隸制度廢除之后,那時候還沒有汽車和飛機。當絕望和蕭條襲來的時候,她看到了一個民族通過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的目的感戰勝了恐懼。當珍珠港爆炸,當暴政威脅這個世界的時候,她見證了一代人的強大……。 (1)材料一中新經濟政策“新”在何處?(1分)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是指什么模式?(1分)誕生的標志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女公民經歷了美國歷史上的哪些重大事件?(4分) (3)羅斯福說:“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 …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運用。如何正確理解材 “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是舊民主秩序的新運用”? (1分) (1) 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1分)斯大林模式(1分)1936年頒布新憲法(1分) (2)第二次工業革命??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4分) 是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1分)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1分) 資本主義的發展 資本主義的萌芽(商品經濟的發展) 人的發現: 世界的發現: 資本主義的統治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共同的原因和影響: 資本主義的擴展 原因(動力): 中國的命運: 資本主義一統天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原因(動力): 影響: 資本主義的危機與調整 危機: 調整: 冷戰以及冷戰后的世界 大事件: 階段名稱 時間 具體事件 資本主義的萌芽 14~16世紀 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 資本主義的統治 17~18世紀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 19世紀六十年代 美國南北戰爭、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危機與調整階段 20世紀上半期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勢力上臺 “冷戰”及“冷戰”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與經濟全球化 20世紀后半期至今 蘇聯解體、歐盟成立、日本崛起等 專題五: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國際新秩序 陸地絲綢之路: 張騫通西域(開辟), 玄奘走過去天竺 海上絲綢之路 一般認為漢代就有(次要不考) 書本介紹宋代大規模航海, 明代鄭和下西洋有大貢獻 中國對外交往的一大特點是和平交往,和西方殖民擴張不同 人類以往的所有國際關系體系都滲透著大國強權、霸權主義、殖民主義。 1921年——二戰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戰后設立國際聯盟) 1945年——1991年 雅爾塔體系 (戰后設立聯合國) 蘇聯解體之后,目前格局是一超多強,顯示出多極化趨勢,(未來)多極化格局。 軍事上封鎖中國 美國的霸權主義 經濟上遏制 復旦教授張維為說:回顧歷史,西方國家的崛起過程幾乎就是一部動蕩和戰爭的歷史。對外擴張,對外殖民,掠奪別人的財富和資源,建構有利于自己的世界貿易體系。 相比之下,中國的和平崛起是非常之不容易的。中國發展所需的原材料是按市場價格買來的,不是搶來的;中國產品是根據國際合同賣出去的,不是通過戰爭向其他國家傾銷的 (1)中國崛起和西方國家崛起的方式有何區別? (2)中國為什么能這樣崛起? 構建國際新秩序 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憲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的交流”修改為“發展同各國的外交關系和經濟、文化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一大措施,屬于中國經濟的的創新。 背景:中國產能過剩,油氣資源缺少;而廣大的亞非東歐國家經濟欠發達,需要投資,需要商品貿易。 1、下表反映的是1999年全球500強跨國公司總部地點的分布情況,從表格中可以得出的認識是( ) A.高新科技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B.經濟全球化中強國處于主導地位 C.世界經濟格局實現了多極化 D.廣大發展中國家失去了發展機會 14.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經濟全球化并沒有為世界上大多數窮人服務,更沒有為全球穩定服務。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是,經濟全球化( ) A.推動了世界貿易日益規范化 B.促進了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 C.拉大了窮國與富國間的距離 D.有利于國際資源的優化配置 世界上有“反經濟全球化組織”原因也在于此 1.圖5所反映的主題,最恰當的是( ) A.國際經濟格局的演變 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 C.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 D.歐洲走向一體化 2.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紀以來,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三次大的演變,按其形式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 B.兩極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多極化趨勢 C.多極化趨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 D.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肯尼迪說:“通過援外這種方法,美國保持著對全世界的影響和控制地位?!倍鸷竺绹鴮ξ鳉W的經濟援助策略是( ) A.“鐵幕”演說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2、巴黎和會后,一位代表說:“我們初來巴黎時,對即將建立新秩序滿懷信心,離開時,則感到新秩序比舊秩序更加糾纏不清?!逼洹凹m纏不清”主要是因為( ) A加劇了西方國家與蘇俄的矛盾B.便利了列強共同侵略掠奪中國 C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氣焰D.沒有根本上消除列強間的矛盾 3、隨著蘇聯解體、兩極解體終結,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這是繼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以來世界格局的第三次變化,導致每次世界格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國對外政策的變化 B.經濟發展不平衡 C.大國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 D.地區沖突激烈 專題六:華為被制裁和中國制造,以及科技革命 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偉大發明的傳入流播,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火藥的發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的舞臺。 ——卡特《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 古代輝煌的中國制造 四大發明的世界影響 1、造紙術、印刷術: 2、指南針: 3、火藥: 有利文化普及 有利歐洲資級思想文化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進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推動航海事業發展 推動地理大發現 推動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 為歐洲資級戰勝封建騎士階層創造條件 4、推動歐洲向近代社會轉型,推動人類文明進程 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幾點認識 該表的數據直接說明什么問題? 中國古代科技為何在明清時期走向衰落? 年代 科技發明(件) 中國科技發明 世界其他國家 件數 百分比 件數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探究: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科技為何 沒發展成近代科技? (一)政治: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缺乏政策支持、社會環境) (二)經濟: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缺乏發展動力) (三)思想文化:理學、心學的束縛,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研究和發展。(缺乏人才) 西方近代之后,特別進行工業革命之后,科技水平遠遠超過中國。鴉片戰爭之后,洋貨蔓延,民族工業艱難起步。 經歷中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體會就是中國活起來了、中國動起來了;經歷第二次工業革命,感覺到中國亮起來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感到中國連起來了;那么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剛剛開始,我們已經處在世界的第一方陣,而且前景非??春谩!吨袊鵀槭裁茨軌蚝推结绕稹?(1)材料中“中國動起來了”和“中國連起來了”分別指什么? 洋務運動、中國改革開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能源:煤炭 石油,電力 核能 動力:萬能蒸汽機 內燃機(電動機) 特征: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網絡時代 火車時代 汽車時代 信息時代 棉花時代 鋼鐵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工業革命(科技)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1、第一次工業革命,閉關,英國工業革命,發動鴉片成功,中國洋務運動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甲午戰爭,馬關,列強瓜分中國,八國聯軍侵華,辛丑 3.第三次科技革命,國共內戰,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 歷 史 的 機 遇 3、工業革命的啟示。 重視科學技術;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大力發展生產力; 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不斷探索的精神;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報國。 工業革命對國家的啟示 工業革命對個人的啟示 三次科技革命負面影響對我們的啟示: 注意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生態文明建設。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