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節 物質運輸的途徑【學習目標】理解體循環、肺循環的途徑及作用。(重點)把握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難點)2.掌握收縮壓、舒張壓的正常值。高血壓、低血壓的范圍。3.通過觀察、討論血液循環示意圖,培養學生的讀圖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過程】一、溫故互查1.說出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特點2.根據血液流向判斷血管;靜脈瓣的作用;毛細血管適應物質交換的特點3.說明心臟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二、設問導讀認真閱讀課本第54--5頁,邊讀邊思考,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一)血液循環的途徑1.體循環(1)途徑:左心室→________→各級動脈→____________________→各級靜脈→________→右心房。(2)作用:①為全身組織細胞運輸________和氧氣。②把細胞產生的________等代謝廢物運走。(3)變化:血液由含________豐富、顏色鮮紅的________變成含氧氣較少、顏色暗紅的________。2.肺循環(1)途徑:右心室→________→肺部毛細血管網→________→左心房。(2)作用:血液中的________進入肺泡,肺泡中的________進入血液,完成氣體交換。(3)變化:血液由含________較少、顏色暗紅的________變成含氧氣豐富、顏色鮮紅的________。認真閱讀課本第55--57頁,邊讀邊思考,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二)血壓與脈搏1.血壓(1)概念:是指流動的血液對________產生的________。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______循環的______血壓。(2)測量部位:上肢________處。2.變動范圍:收縮壓________千帕,舒張壓________千帕。血壓經常超過______千帕,稱為高血壓;血壓經常低于______千帕,則稱為低血壓。3.脈搏(1)概念:是指________的搏動,它是心臟________和________的結果。(2)測量部位:脈搏可在________處測得。(3)脈搏與心跳的關系:是的。(4)應用: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用________來診斷疾病。【合作探究釋疑解惑】1.嘗試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分析血液成分發生變化的部位和原因:2.體循環與肺循環的區別(請用圖表形式表示);總結血液循環共同的途徑。3.假如我是左心室里的一滴血,離開心臟后,能否再回到左心室?如果能,要經過哪些途徑?擴展:小明患了腮腺炎,醫生在其腕部進行靜脈注射,請寫出來藥物到達病灶處需要經過的途徑。4.血液循環途徑中,哪些管腔流動脈血,哪些管腔流靜脈血?三、自主檢測1.如圖是人體內三種血管的模式圖,當人生病需要輸液時,藥物到達病灶部位的組織細胞所要流經血管的次序是( )A.a→b→cB.b→a→cC.c→a→bD.b→c→a2.靜脈血流經心臟及其相關血管時,正確的流動途徑是( )A.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B.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C.左心房→左心室→肺動脈D.右心房→右心室→主動脈3.如圖為心臟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①是肺靜脈,內流動脈血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間沒有瓣膜C.②③之間有房室瓣,血液只能從②流向③D.⑤⑥是上、下腔靜脈,內流靜脈血4.如圖是人體的血液循環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虛線表示體循環途徑,實線表示肺循環途徑B.當血液流經①時,血紅蛋白與氧分離C.左心房中流的是動脈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靜脈血D.當血液流經②后,血液由暗紅色變成鮮紅色5.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白細胞有吞噬消滅病菌,促進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B.輸液時,刺入的手背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較淺的靜脈C.臀部肌肉注射的青霉素,最先到達心臟四個腔中的右心房D.某A型血的人因大量失血需輸血,應輸入A型血最為安全6.易川同學因意外造成下肢嚴重受傷,對他進行了系列救治,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傷口處有暗紅色血液連續不斷的緩慢流出,需用止血帶扎緊傷口近心端止血B.入院后因大量失血,為防止貧血對他進行輸血治療C.傷口出現炎癥是由于血小板因止血而死亡造成的D.輸液治療時,針刺入靜脈,藥物到達感染部位前,至少經過右心房一次7.從人手臂的兩根不同血管甲和乙中抽取血液,測定其中的氧氣(O2)、二氧化碳(CO2)的相對含量如圖所示,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甲是動脈血B.乙呈鮮紅色C.甲是從靜脈中抽取的D.乙是從動脈中抽取的8.從小腸來的血液到達右手必須經過( )①心臟一次 ②心臟兩次 ③肺 ④肝 ⑤腦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9.如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圖中編號①②③④所指的是心臟各腔,字母A、B、C、D、E、F、G、H所指的是各血管。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用圖中的編號和字母寫出肺循環途徑:( )→( )→( )→( )→( )。(2)圖中與A血管具有相同結構特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用圖中的字母回答)。(3)當血液從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4)若E血管是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則食物經過消化后分解成的________________等營養物質,會在此處進入到血液中。(5)將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所看到的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是________。四、鞏固訓練1.嬰幼兒輸液可選擇頭皮作為針刺部位,在這種情況下,藥物隨血液循環到達患病部位可能沒有流經的血管是( )A.上腔靜脈B.下腔靜脈C.主動脈D.肺動脈2.《黃帝內經》談到“心主身之血脈,脈者,血之府也,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這是關于心臟、血管和血液之間關系的早期描述。如圖是血液循環示意圖,1、2、3、4表示與心臟直接相連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細血管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體循環的路徑是:左心室→4→毛細血管乙→3→右心房B.當血液流經甲時,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C.血管2比血管1的管壁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D.當血液流經乙后,血液由暗紅色變成鮮紅色3.當血液流經肺部時,氧氣含量發生變化。下圖能正確的表示該變化的是( )4.右下圖表示人體內某結構中血液流動示意圖,②表示器官或結構,①、③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A,下列說法止確的是( )A.若②表示小腸,則③內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氣都增加B.若②表示肺,則③表示肺靜脈,血管內流靜脈血C.若②表示大腦,則③內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都減少D.若②表示小腿,當③受傷流出暗喑紅色的血液,應在傷口近心端按壓止血5.兩千多年前,扁鵲用“切脈”的方法診斷疾病,這是因為單位時間內脈搏的次數( )A.與心跳次數一樣B.比心跳次數略少C.比心跳次數略多D.與心跳沒有關系6.下列兩圖中,甲圖是人體心臟剖面圖,乙圖是人體某組織處局部血管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以下問題:(1)甲圖中表示右心室的是[ ],它與同側的心房之間具有________瓣,該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________。(2)乙圖中表示毛細血管的是[ ],這種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只能允許血細胞中的________單行通過,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進行________。(3)若乙圖中血管⑤與甲圖的血管③相連,則血管⑦內流________血。血管⑦內的血液將通過血管④流回________,完成血液循環中的________循環。7.如圖是人的心臟結構和部分工作示意圖,請回答有關問題:(1)請分別指出圖一中a血管和d血管中各流什么血? 。(2)當人體發生煤氣中毒時,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過圖一中的[ ]進入心臟。(3)請描述圖二中心房和心室的工作狀態: 。(4)如果做心臟灌流實驗,從b處灌水,水將會從[ ]流出。(5)若某人右手受傷感染病菌,在他臀都注射青霉索治療,則藥物經血液循環到達患病部位所流經的路線是(請用圖中字母加箭頭填空):臀部毛細血管→臀部靜脈→ →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一左心室→主動脈→上肢動脈→右手毛細血管→右手組織細胞。五、拓展探究8.“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徒步環滇是昆明每年舉行的全民健身環保公益活動,是在充分獲氧的情況下進行的一項有氧運動。有氧運動過程中,人體內氣體交換過程如圖,圖中1、2、3、4、5表示血管。據圖回答問題。(1)氧氣從肺泡擴散到血液后,血液變成了含氧豐富的 (填“動脈血”或“靜脈血”)。氧經血管3最先到達 (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經體循環輸送到骨骼肌。(2)人體從外界吸入的氧氣,正常情況下,絕大部分至少需要通過 層細胞膜,才能進入骨骼肌細胞。(3)氧進入骨骼肌細胞后,參與葡萄糖等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過程,為運動提供所需的 。該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由 系統排出體外。參考答案:設問導讀一、1.(1)主動脈 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 上、下腔靜脈 (2)①營養物質 ②二氧化碳 (3)氧氣 動脈血 靜脈血2.(1)肺動脈 肺靜脈 (2)二氧化碳 氧氣 (3)氧氣 靜脈血 動脈血二、1.血管壁 側壓力 體 動脈 肱動脈2.12~18.7 8~12 18.7/12 12/6.73.動脈 收縮 舒張 橈動脈 一致 切脈【自主檢測】1.A 2.B 3.C 4.C 5.A 6.D 7.A 8.C9.(1)④ A B C ② (2)D、H (3)增加(或增多)(4)葡萄糖、氨基酸 (5)紅細胞【鞏固訓練】1.B 2.D 3.C4.C 5.A6.(1)B 房室 倒流 (2)⑥ 紅細胞 物質交換(3)動脈 左心房 肺7.(1)動脈血、靜脈血(2)c(3)心室收縮心房舒張;(4)b(5)e→C→D→b【拓展延伸】8.(1)動脈血左心房(2)9(3)能量呼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