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第三節體內物質的運輸教案(第1課時)教學目標:1.識記正常人體血液的總量,宣傳義務獻血的意義。2.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3.根據各血液成分的正常含量,能看懂常規血液化驗單。4.學會制作血液涂片,嘗試借助顯微鏡觀察血細胞。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液成分的正常含量。難點:制作血液涂片,借助顯微鏡觀察血細胞。。教學器材準備:[]75%的酒精、采血針、滴管、載玻片2片和顯微鏡。教學過程:【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講述)食物中的營養被人體吸收后,通過小腸壁進入循環系統。(設問)在循環系統中,這些營養物質是如何被運輸到全身各組織中去的呢?(講述)通過血液和淋巴循環流向全身。【合作討論交流學習】(指導閱讀)課本P130血液[](談話)1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為體重的多少?2估算一個體重50千克的成人的血液總量約為多少?3一個體重50千克的健康成人一般一次獻血多少?這樣做并不會影響健康。4構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態的血漿和各種血細胞。(多媒體顯示)血液及血細胞(實驗)學習制作血涂片并觀察然后回答下列問題[]你觀察到了幾種血細胞?各種血細胞的數量如何?(講述)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指導閱讀)課本P131第一段至第三段并圈劃重點(紅細胞的特點和功能、白細胞功能、血小板功能特點)(談話)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盤形,因含血紅蛋白而使血液呈紅色。運輸氧氣、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細胞有細胞核,細胞大。能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血小板沒有細胞核,最小。可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傷口大量出血,阻止細菌入侵。(講述)人體內的血細胞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衰老、死亡和再生。例……,人體內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擔負著血細胞的再生任務。(講述)正常成年人在健康狀況下,血液中的血細胞含量基本穩定。[]當人的年齡、生活條件等發生改變或在患病時,血液中的血細胞含量會發生變化,例……。醫生常會參考病人血液常規檢查情況進行診斷。[](講解)某病人血液常規檢查報告單,病人哪些指標不正常?可能得什么病?(講述)血漿具有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的功能。(講述)綜上所述,血液具有輸送氧氣、二氧化碳、各種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的功能,還能起防御保護作用,血液對調節體溫也有重要作用。【鞏固練習,課堂小結】(練習)[詳見練習卷](講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血液各成分的特點和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