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總復習:光現象(提高)【考綱要求】1、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及其應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2、掌握光的反射規律及其應用,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原因,知道實像和虛像的概念;4、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理解其應用;5、知道光的色散的相關內容;6、認識紅外線及其作用,認識紫外線及其作用。【知識網絡】【知識點梳理】考點一、基本概念1、光的直線傳播:(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2)光的傳播速度:真空或空氣中c=3×108m/s。水中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為真空中的2/3。2、光的反射:(1)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2)“一點”、“二角”、三線”:O為入射點;i和r分別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別是入射光線、法線和反射光線。 (3)鏡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鏡面反射。(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叫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線射到鏡面上發生反射,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圖所示S為光點,S’為像。 (6)球面鏡:凹面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3、光的折射:(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2)如下圖所示,O為入射點;i和r分別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別是入射光線、法線和折射光線。 (3)色散現象說明:①白光不是單色的,而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色光;②不同的單色光通過棱鏡時,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紅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4、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5、紅外線和紫外線的特點及應用:紅外線特點:熱作用強;應用:紅外線夜視儀、步槍的瞄準器、電視遙控器;紫外線特點:生理作用強,能殺菌;作用:紫外線燈滅菌、防偽標志要點詮釋:1、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傳播方向發生改變;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兩種不同的介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2、白光照到三棱鏡上,從三棱鏡射出的光分解為各種顏色的光。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因為光線由空氣進入三棱鏡后,發生了光的折射,由于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紅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3、在反射和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考點二、基本的規律、特點1、光的反射規律:(1)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體的對應點的連線跟鏡面垂直;(3)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和物體的左右相反;(5)像是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到,不能用光屏去呈接。3、光的折射規律:(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3)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從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考點三、實驗探究1、光的反射實驗步驟:(1)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如圖甲所示:(2)在紙板上畫出兩條入射光線,用激光筆沿入射光線射入,找到對應的反射光線。(3)觀察兩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猜想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a、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鏡面的夾角相等;b、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關于法線對稱。(4)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圖乙,觀察還能看到反射光線嗎?(6)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角i和r。2、平面鏡成像實驗步驟:(1)將紙對折,在對折處畫一條直線段,把平板玻璃(作為平面鏡)豎立在對折線上;(2)在白紙的一方任意位置放點燃的蠟燭,用筆記下蠟燭的位置,觀察玻璃后面的像;(3)用手在玻璃后面摸一摸是否有蠟燭存在,再拿一張白紙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動,觀察白紙上是否有蠟燭的像;(4)拿另一支蠟燭(未點燃)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處,移動這支蠟燭,再左右移動頭部,從不同位置看上去蠟燭和像完全重合;(5)改變蠟燭的位置,重復再做一遍。要點詮釋:1、光的反射:(1)把紙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觀察不到反射光線,證明三線共面;(2)通過測量比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以證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關于法線對稱;并且對稱還意味著分居法線兩側。2、平面鏡成像:(1)實驗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2)試驗中平面鏡要和桌面垂直,否則怎么移動蠟燭都不能和像完全重合;(3)試驗中如果用的玻璃板太厚就會看到兩個像,這是由于玻璃板的兩個面上都發生反射形成的;(4)實驗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5)用一張白紙(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白紙上(光屏)看不到蠟燭的像,證明成的像是虛像。【典型例題】類型一、三種光現象的識別1、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思路點撥】根據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應用有,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答案】D【解析】海市蜃樓,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水面“折”枝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屬于光的折射現象;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象;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點評】本題考查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應用,區分三種光現象要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舉一反三:【變式】下列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銀幕上的像C.雨后的彩虹D.游泳池內水的深度看起來比實際的淺【答案】B類型二、光的反射2、兩平面鏡OM1、OM2之間夾角為θ,入射光跟平面鏡OM2平行,經兩個鏡面兩次反射后,出射光跟OM1平行,如圖所示,那么此θ角應為( )A.30°B.45°C.60°D.75°【思路點撥】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從而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和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也是相等,又因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分別與兩鏡面平行,可以結合幾何中角的關系定律,來推導θ角的度數。【答案】C【解析】因為入射光跟平面鏡OM2平行,出射光跟OM1平行,如圖所示,AB∥OM2,CD∥OM1,則∠1=θ,∠4=θ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線和平面鏡的夾角等于入射光線和平面鏡的夾角即:∠2=∠1=θ,∠3=∠4=θ,所以△BOC為等邊三角形,所以θ=60°【點評】題目考察了光的反射規律。解題時結合三角形的知識。舉一反三:【變式】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則反射角為°;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將增大°。【答案】30°;10°類型三、平面鏡成像3、把一個高0.8m的平面鏡豎直放置,一個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鏡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鏡中的像( )A.高度為1.6m,以2m/s的速度面鏡B.高度變大,以2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C.高度為0.8m,以2m/s的速度面鏡D.高度變大,以4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思路點撥】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體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對稱,進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在面鏡的過程中,由于視角變大所以感覺上像變大了,實際像和物大小相等。【答案】A【解析】因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體大小相等,此人身高1.6m,所以他在鏡中的像高也是1.6m。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他以2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鏡的方向上面鏡時,他在平面鏡中的像也以2m/s的速度在垂直平面鏡的方向上面鏡,所以選項A正確。【點評】題目考察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現象中,不論視覺上感覺像變大還是變小,事實上像的大小都沒變,總與物體大小相同。舉一反三:【變式】教學樓的走廊里掛著一塊平面鏡,當同學們走近鏡子時,他們在鏡中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同學間可以通過鏡子互相看到對方,表明了反射時光路是的;有時陽光射進來,部分同學看到鏡子里很“刺眼”,這是因為鏡子發生了。同學們穿的校服看起來是藍色的,是因為校服藍光。【答案】不變可逆鏡面反射反射類型四、光的折射4、手電筒發出的光垂直地照射到一個空的燒杯的底部。光線投射到燒杯底部的光圈如圖中虛線所示,把水倒入燒杯中,燒杯注滿水時,燒杯底部的光圈會變化為圖中的( )【思路點撥】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光從空氣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通過最左邊和最右邊的兩條折射光線我們可以想象出光圈的變化。【答案】B【解析】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圖為最左邊和最右邊折射光線的光路(注意黑色光線表示沒有折射時的光線,紅色表示折射后的光線):從圖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線在原來光線的內側,由此可以聯想周圍光線都是如此,故B圖為正確圖形。【點評】本題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內容,屬于光學作圖的基本考查,關鍵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舉一反三:【變式】如圖,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坐井觀天”,下圖中青蛙通過井口觀察范圍正確的是( )【答案】B類型四、作圖與實驗探究5、如圖是人眼看見A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A′的示意圖,請確定物體A的位置并畫出入射光線。【思路點撥】(1)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作出發光點A。(2)入射光線是從A點發出的,連接A點和入射點O做出入射光線。【答案與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像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連接AO畫上箭頭,AO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點評】題目考查了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時,實際上就是作對稱圖,注意垂直符號和虛線。6、某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中,選用了兩只同樣的蠟燭,玻璃板等器材。(1)實驗時,取一支點燃的蠟燭A作為研究對象,另一支蠟燭B的作用是;某同學發現看到蠟燭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將蠟燭B也點燃,用來增加像的亮度.他這樣做(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2)請在下圖中畫出一條眼睛能看到蠟燭S點的像S′的光路圖。【思路點撥】實驗中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玻璃板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較像的大小;在較暗的環境中,蠟燭A的光線經過玻璃板的反射進入人眼,人眼更容易感覺到,所以點燃蠟燭B周圍更亮影響成像清晰度。根據平面鏡成像,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像點作圖。【答案】(1)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的大小不能(2)如下圖所示【解析】(1)在實驗中,用一支相同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另一側,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的大小。若將另一側的蠟燭點燃,結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發生反射,所以像會更不清晰。(2)s′是s點的像,看到s′是因為看到了由s點發出的光線,經平面發射后的反射光線。如圖所示【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平面鏡成像實驗,要掌握實驗中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方法,此題巧妙的運用了轉化法。【變式】(小麗在水平桌面上用薄透明玻璃板和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B,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在實驗中小麗視線正對薄透明玻璃板,看到蠟燭A的“像”,馬上把蠟燭B放在所看到“像”的位置,并在白紙上記錄實驗情況如圖所示。其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是點燃的蠟燭A所在位置,b是蠟燭B所在位置。小麗根據實驗記錄發現“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不相等”。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A.薄透明玻璃板與水平桌面不垂直B.找像時沒有從多個方向觀察C.實驗過程中沒有使用平面鏡D.實驗過程中沒有點燃蠟燭B(2)在老師的幫助下,小麗解決了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后繼續實驗。她經過多次實驗并記錄了實驗數據如下表。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物距/cm2.83.84.56.36.5像距/cm2.83.23.84.56.36.5【答案】(1)AB(2)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多選)關于下圖所示的各種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從各個方向都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景物,是由于光在屏幕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B.乙圖中:一束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會發生色散,這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組成的C.丙圖中:用潛望鏡可進行較隱蔽的觀察,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制成的D.丁圖中:建筑物的玻璃外墻有時很刺眼,是由于光在玻璃墻表面發生了漫反射2.下列物理現象中,有一個形成的原因與其他不同的是( )A.早上人們能看到位于地平線之下的太陽B.人在河邊看到水中游動的魚比實際位置要高些C.人在湖邊看到的自己在水中的倒影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斷了3.在星光燦爛的夜晚仰望天空,會看到繁星閃爍,像是頑皮的孩子在不時眨著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星星的發光是斷斷續續的B.被其它星體瞬間遮擋的結果C.星光被地球大氣層折射的結果D.以上都不對4.如圖所示是某同學畫出的潛望鏡的示意圖,使用這樣的潛望鏡看到的物體AB的像是( )A.放大的倒立的實像B.縮小的倒立的實像C.等大的倒立的實像D.等大的倒立的虛像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照在物體上時,物體的顏色由照射光的顏色決定B.實驗表明,色光的混合規律與顏料的混合規律相同C.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不同的紅外線,來實現電視機的遙控D.任何情況下,紫外線的照射對人體都是有利的6.如圖所示,鏡前豎直插兩根大頭針a和b,觀察a和b的像重疊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應放在( )A.通過a、b的直線上B.通過a、b像的直線上C.通過a垂直于鏡面的直線上D.通過b垂直于鏡面的直線上7.以平面鏡MO和NO為兩個側面的一個黑盒子里有一個點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側面EN上開有一個小孔P,如圖所示。一位觀察者在盒外沿與EN平行的方向走過時,通過P孔能幾次被S所發出的光照射到( )A.1次B.2次C.3次D.4次8.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向水中,圖所示能正確反映光的折射和反射路徑的是( )9.(多選)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為了克服漫反射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實際的淺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C.雨后天空出現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光的色散現象說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組成的二、填空題10.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_______傳播的原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太陽光從太陽傳到地球上,大約要用8min20s,則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_______m。11.能夠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這些物體表面發生_______的緣故,這時每一條反射光線都_______反射定律。12.如圖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折射光線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__°。13.如圖所示是一臺驗鈔機,它工作時,鈔票上的熒光物質在一種看不見的光的照射下會發光,這種看不見的光是。(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三、實驗探究題14.如圖所示,平面鏡OM斜放在水平桌面上。(1)請畫出小球A在平面鏡OM中所成的像;(2)若將平面鏡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至OM′位置,請畫出這個過程中小球A在平面鏡中的像移動的軌跡.15.如圖所示,夏天的一個傍晚,有一個小孩站在池塘邊看到了水中有一輪彎彎的月亮。請你運用光學知識作圖說明這個小孩為什么能看到水中的明月。(保留作圖的痕跡)16.孫悅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是按如下實驗步驟進行的:a.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豎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如圖所示;b.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有無像;c.將另一支完全一樣的蠟燭點燃放到像的位置,觀察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d.用直尺測量出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請你針對孫悅同學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孫悅同學為什么選用玻璃板而不選用平面鏡?(2)孫悅同學的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來并說明正確做法。【答案與解析】一、選擇題1.【答案】BC【解析】甲圖中:從各個方向都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景物,是由于光在屏幕表面發生了漫反射,故A錯誤;乙圖中:一束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會發生色散,這說明白光是由各種色光組成的,故B正確;丙圖中:用潛望鏡可進行較隱蔽的觀察,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現象制成的,故C正確;丁圖中:建筑物的玻璃外墻有時很刺眼,是由于光在玻璃墻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故D錯誤。2.【答案】C【解析】早晨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剛剛升起時,實際上它還處在地平線的下方,這種現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我們看到的水中的魚,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在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由于折射光線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魚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這種現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水中形成美麗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光從水斜射入空氣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向水面偏折,使筷子看起來“折斷”了,是光的折射。3.【答案】C【解析】星光絕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發射出來的光,恒星的發光是持續不斷的,星光傳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過浩瀚的宇宙真空區域,還要穿過包圍著地球的大氣層,星光從真空進入大氣層時,要產生反射和折射,我們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經過大氣層折射后的那部分光。當星光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也要發生折射,一般說來,空氣相對于地面不是靜止的,總是在流動,隨著空氣的流動,在觀察者注視的區域內,空氣的密度會時大時小,因此穿過該區域的星光被折射,會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線就會不停的顫動、搖擺。4.【答案】D【解析】經過平面鏡成的像與物是等大的,B處發出的光線經過兩次反射后傳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上方;A處發出的光線經過兩次反射后傳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下方;所以使用這樣的潛望鏡看到的物體AB的像是倒立的等大的虛像。5.【答案】C【解析】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色光的混合規律與顏料的混合規律不相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成白色,顏料的三原色混合成黑色;紅外線可以實現紅外遙控,電視機的遙控器可以發出不同的紅外線,來實現電視機的遙控;適當照射紫外線對人體有利,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有害。6.【答案】B【解析】當a、b兩大頭針反射的光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它們在平面鏡中的像點也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人眼應在以ba為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方向觀察大頭針,如下圖所示:所以眼睛應在通過a、b像的直線上觀察大頭針。7.【答案】D【解析】S發出的光線,從小孔P射出,有以下四種情況:(1)由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直接從小孔P射出,如圖1;(2)由S發出,經過平面鏡MO反射后,直接通過小孔P的光線,如圖2;(3)由S發出,經過平面鏡NO反射后,直接通過小孔P的光線,如圖3;(4)由S發出,經過平面鏡NO反射后再經過平面鏡NO反射通過P的光線,如圖4。8.【答案】C【解析】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圖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故A不正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圖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不正確;C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C選項正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要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而圖中沒有反射現象,故D不正確。9.【答案】AC【解析】用磨砂的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為了克服鏡面反射,利用了漫反射,A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看到池子里的水比實際的淺,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B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雨后天空出現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C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光的色散現象說明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D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二、填空題10.【答案】直線;1.5×101111.【答案】漫反射;遵守12.【答案】OG;30【解析】反射和折射同時發生。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觀察圖可知∠EOC和∠FOC一定為入射角和反射角,則CD為法線,又因為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都分居于法線兩側,所以可知EO為入射光線,OF為反射光線,OG為折射光線。13.【答案】紫外線14.【答案】如圖所示:【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A點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即為A的像點。分別作平面鏡轉動過程中與A點相對應的幾個關鍵像點A′,再用平滑曲線連接即為像點的運動軌跡。15.【答案】如圖所示:16.【答案】(1)為了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體,從而比較物與像的位置及大小關系。(2)c錯,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而在玻璃板后面應該放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解析】對于這個實驗要注意實驗的設計與操作的方法。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等大、等距、對稱、虛像。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應該注意要用玻璃板來做,這樣我們就既能通過光的反射看到平面鏡所成的像,又能透過玻璃板看到后面的蠟燭,從而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通過測量兩個距離,從而找出物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之間的關系。我們通過觀察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光屏上是否有像從而知道像的性質,即是實像還是虛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