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第二節 威脅健康的主要疾病(第一課時:心血管疾病) 教 學 設 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關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2.舉例說出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預防措施. 能力目標: 1.學會閱讀材料、篩選材料的方法. 2.增強與他人辯解和討論,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關注生命價值,增強互救互助意識,體味人生的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舉例說出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教學難點: 舉例說出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教學中應聯系常見事例,不可空洞說教. 學情分析: 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其產生一定的主觀認識,但是不夠全面,容易片面.通過這節課,引導學生課前查找、閱讀資料,以辯論的形式展開討論,非常符合學生愛動手愛參與的特點.又能有效的讓學生從多方面來看待問題.興趣為輔,課堂氣氛很容易調動.難點主要在于控制課堂辯論的方向,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回歸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本節,并準備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有關圖片,視頻素材及資料. 教學方法: 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結合講述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展示教學目標: 關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舉例說出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預防措施. 一、回顧舊知以舊拓新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5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且有逐年增多的趨勢.目前,我國的高血壓病人不少于1億,全國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有200萬左右.那么,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有哪些?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呢? 三、引導學習同步探究 探究:心血管疾病 概念:是由心臟和血管的病變引起的疾病. 活動一:冠心病 結合課文P91內容,了解冠狀動脈,嘗試完成: 1.指出冠狀動脈的位置; 2.說出冠狀動脈對于心臟的作用. ⑴在主動脈的基部,有兩條動脈貼在心臟的外面.這兩條動脈就是冠狀動脈. ⑵冠狀動脈逐漸分支,深入到心臟的肌肉中,形成毛細血管網,然后再通過靜脈,最后進入右心房. ⑶血液通過這條循環途徑,可以給心臟的肌肉運來氧氣和養料,運走代謝廢物. 活動二:P92頁討論 1.冠心病是如何發生的? 2.當冠狀動脈發生了病變后,對心臟肌肉產生什么威脅?會引起哪些病癥?(提示:從血管功能方面考慮) 導致心肌缺血 心絞痛(較輕) 心肌梗死(較重) 冠心病: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如:動脈硬化、管腔變窄等),所導致的心臟病. 引發冠心病的原因: 原因一:高脂肪飲食、高血壓、糖尿病 原因二:暴飲暴食、缺乏運動 原因三:吸煙 (1).心絞痛:如果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導致心臟的肌肉暫時性缺血,出現胸悶、心前區痛等. (2).心肌梗死:如果冠狀動脈被凝血堵死,血液不能流通,導致心肌持久性缺血,出現胸骨后或心前區劇痛等,就會引起心肌壞死. 思考和討論: 1.引發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學生: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吸煙等. 預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防治意識. 常用藥品: 學生: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 自救方法: 學生:立即將藥品含于舌下、進行自救并及時到醫院就診. 【設計意圖】:求既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又注重科學思想與方法的教育,采用創設情境,倡導合作,重視過程的教學策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讓學生處于一種求知的狀態和求知的渴望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核心任務,也應該成為教師教學設計時一個貫徹始終的重要理念.更應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調整、巧妙安排課堂內外的教學內容. 四、課堂小結 心血管疾病 1.概念:由心臟和血管的病變引起的疾病. 2.冠心病: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如:動脈硬化、管腔變窄等),所導致的心臟病. 五、隨堂檢測 1.目前,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艾滋病 B.血吸蟲病 C.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 D.傳染病 2.目前,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慢性病 B.傳染病 C.現代文明病 D.艾滋病 3.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冠狀動脈被血凝塊堵塞 B.主動脈被脂肪堵塞 C.心肌暫時缺氧 D.肺動脈發生痙攣 4.被稱為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第一殺手”的疾病是( ) A.肝炎 B.傳染病 C.癌癥 D.心血管疾病 5.心肌梗死號稱心血管病中的“第一殺手”,其患病的原因是( ) A.心肌暫時性缺血 B.心肌供血不足,瓣膜封閉不全,造成血液倒流 C.冠狀動脈硬化 D.冠狀動脈管腔被血凝塊堵塞 六、作業布置 1.復習本節課知識,認真完成課后作業. 2.上網查找有關飲食習慣與人體健康的相關資料. 七、板書設計 心血管疾病 1.概念:由心臟和血管的病變引起的疾病. 2.冠心病: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如:動脈硬化、管 腔變窄等),所導致的心臟病.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我們身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例為切入點,聽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內容是與生活、健康密切相關的,學生對一些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課程設計時充分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老師只起著穿引的作用,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師講述的過程中穿插一些讓學生課前準備的內容,既防止課堂只教師講述的單調,同時還鍛煉了學生收集材料和語言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本節課充分顧及到了不同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不同價值,在育人模式上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樣的,努力做到使生物學科教育既能滿足培養專家的學術性基礎要求,又能滿足大部分學生作為公民對生物學方面的知識、技能需要,強調了知識學習對于學生生活的實際意義. 參考答案: 1.C 過去傳染病曾一度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中,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經不再是傳染病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已經成為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一類非傳染性疾病,被稱為現代文明病.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的因素,除了遺傳和先天性因素外,還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如吸煙、喝酒、營養過剩、熬夜、壓力過大等,因此這類疾病又稱為生活方式病,故C正確. 2.C 過去傳染病曾一度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中,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經不再是傳染病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已經成為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一類非傳染性疾病,被稱為現代文明病.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的因素,除了遺傳和先天性因素外,還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如吸煙、喝酒、營養過剩、熬夜、壓力過大等,因此這類疾病又稱為生活方式病,故C正確. 3.A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形成血栓而引起的,較少見于冠狀動脈痙攣,少數由栓塞、炎癥、畸形等造成管腔狹窄閉塞,使心肌嚴重而持久缺血達1小時以上即可發生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發生常有一些誘因,包括過勞、情緒激動、大出血、休克、脫水、外科手術或嚴重心律失常等.故A正確. 4.D 過去傳染病曾一度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中,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經不再是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一類非傳染性疾病,被稱為現代文明病.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遺傳和先天性因素外,還包括人們的生活方式,如吸煙、喝酒、營養過剩、熬夜、壓力過大等,因此這類疾病又稱為生活方式病. 5.D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基礎上形成血栓而引起的,較少見于冠狀動脈痙攣,少數由栓塞、炎癥、畸形等造成管腔狹窄閉塞,使心肌嚴重而持久缺血達1小時以上即可發生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發生常有一些誘因,包括過勞、情緒激動、大出血、休克、脫水、外科手術或嚴重心律失常等.可見D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