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第三章第三節生物進化的原因 學習目標:通過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教學過程 自學測評(教材幫你忙!) 閱讀課本P58并觀察彩圖Ⅶ-24和Ⅶ-25樹干上的樺尺蠖,完成填寫 1850年,在未受工業污染的地區,在長滿地衣的樹干上,大多數的樺尺蠖成蟲的體色是 色的,只有少數是深色的,這些深色是淺色的在自然條件下的 類型。此時體色是 色的樺尺蠖容易被鳥類發現并吃掉。 2、1950年,在工業污染的地區,由于樹皮被熏盛黑褐色,這里的 色樺尺蠖變成了常見的類型,而 色的樺尺蠖卻成了少數。此時體色是 色的樺尺蠖容易被鳥類發現吃掉。 3、想一想:1850年時淺色的樺尺蠖多,1950年時黑色樺尺蠖的數量變為多數,主要是 受到什么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么做? ◆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觀察課本59頁的圖片,并閱讀課本P60第一自然段,回答問題: 上述動物的體色與 的色彩非常相似,人們把這種體色稱為 色,具有這樣體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這對它 或 是十分有利的。 2.模擬探究保護色的形成: 仔細閱讀課本60-61頁的探究實驗過程,思考: (1)“一塊彩色布料”模擬的是生物的“___________”;“100張各種顏色的小紙片” 模擬的是環境中生活的各種生物的不同的“__________”。 (2)抓取“小紙片”的同學模擬的是“__________” ;“小紙片”是他們的“__________”. (3)因為“捕食者”只用眼睛判定小紙片的位置,所以每次選擇的紙片的顏色會與背景布料的顏色____________(填差異較大或差異較小),最后剩下的25張“幸存者”的顏色肯定與布料顏色__________(填不同或相似) (4)從實驗得出:動物的體色與其生活周圍環境的色彩越_______,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越有利。對物種的繁衍和發展就越有幫助,使其成為優勢種群。 3.自然選擇 仔細閱讀課本62-63,思考: (1)象是一種繁殖很慢的動物,但是如果每一頭雌象一生(30~90歲)產仔6頭,每頭活到100歲,而且都能進行繁殖的話,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對象的后代就可達到1 900萬頭。這個事實說明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__________能力. (2)田里的稻苗與稗草為爭奪水分、養料、陽光和空間等而進行著________;草食動物以植物為食,肉食動物又以草食動物為食,它們之間存在___________關系,這些屬于生物與其他___________進行斗爭;生活在寒帶地區的動物皮毛發達,具有冬眠或遷徒等特性,以此來與嚴寒作斗爭。生活在沙漠的植物,根系都很發達,吸水力強,莖有儲水功能,葉退化,減少蒸騰,以此來與干旱作斗爭。這些屬于生物與___________進行斗爭。由于______________使得生物“大量繁殖少量存在”。 (3)在生存斗爭中,具有對生存________變異(填“有利”或“不利”)的個體適應環境而得到保存和發展,具有對生存______變異個體由于不適應環境而大量死亡,這就是適者______,不適者被_______,生物的適應性就是這樣形成的。 (4)生物是按照環境的要求來進行變異的,變異不等于適應,有的變異適應環境,有的變異不適應環境,自然選擇就是保留適應環境的___________,淘汰不適應環境的___________。其結果是保留下來的個體一定是適應環境的。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自然選擇使不斷變化的生物適應于不斷變化的______,所以生物永遠在發展進化的過程之中,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 分析62頁的“長頸鹿進化示意圖”,據圖回答: (1) 從圖①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長頸鹿的前肢和頸,有的長,有的短,出現以上個體差異的 原因是長頸鹿的祖先產生了 。 (2)圖②說明地球環境變得干旱、缺乏青草時,前肢和頸長的個體容易獲得食物而生存下來。那么,長頸的屬于______變異,短頸的屬于______變異(填“有利”或“不利”)。 (3)圖③說明______________的個體能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______________的個體被淘汰掉。食物對長頸鹿變異個體的生存和溝汰過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從長頸鹿的進化過程看,頸長的變異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改變而引起的。頸長的變異個體能逐漸保留下來,說明這樣的個體是與環境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的。現代的長頸鹿是通過長期的_________________和逐代積累形成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下來,_________________被淘汰掉,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6)生物通過__________、變異和____________,不斷進化。 ◆拓展提高、達標測評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實驗說明 ( ) A、鮮艷的顏色有利于動物的生存 B、具有暗淡顏色的動物容易生存 C、有漂亮膚色的動物容易生存 D、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容易生存 2.在某個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生活著的昆蟲多是無翅或殘翅的類型,對這一事實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 A.有翅的個體被自然淘汰 B.無翅或殘翅的個體得以生存繁衍 C.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現存種類是有翅昆蟲的翅被風折斷所致 3.蚊蠅等害蟲對DDT產生抗藥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害蟲對DDT進行選擇的結果 B.害蟲本身對DDT具有抵抗能力 C.遺傳變異的結果 D.DDT對害蟲抗藥性的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 4.現在長頸鹿的頸部都很長,這是由于( )的結果。 A.常用頸部 B.人工選擇 C.不斷變異 D.自然選擇 5.20世紀40年代以來,開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療一些細菌感染及炎癥,頗見成效。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效果逐漸下降。于是人類又不斷開發新的抗生素,但都是開始有效,以后越來越差,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 A.抗生素的生產質量越來越差 B.致病微生物會自然產生抵抗抗生素的變異 C.致病微生物產生并遺傳下來抵抗抗生素的變異 D.抗生素選擇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該抗生素的變異 (四)總結延伸 1、________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_________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________才能生存和繁衍。 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它的主要內容包括:過渡_________、生存斗爭、遺傳和__________、________生存。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下來,_________________被淘汰掉,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通過__________、變異和____________,不斷進化。 (五)布置作業 課堂練習 (六)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