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年級政治學科導學案編寫人:初審人:審核人:課題:第二課把握邏輯要義班級:姓名:【導入學習】【學習目標】1.掌握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2.理解思維的不同含義。3.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類邏輯錯誤,培養邏輯思維能力。4.運用正確的思維邏輯思考問題。【自主學習】要求:課前自主閱讀、標劃課本,根據本專題知識理清課本脈絡,把握本課邏輯思路,補充完整并嘗試背誦。一、“邏輯”的多種含義1.“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①”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2.邏輯學研究試圖將②運用到實際思維中,以區分正確的思維方法和不正確的思維方法。3人們把研究③的形式邏輯視為俠義的邏輯學,而把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律、規則與方法的④等視為廣義的邏輯學。4.⑤的反思能力,是人類“理性”的根基所在。5.⑥是抽象思維的三種基本的思維形式。6.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問題。推理是由⑦構成的,由前提推導結論,前提作為結論的理由。7.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⑧規律和規則。8.遵循⑨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是思維的①要求。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②。故意違反同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③”或“偷換論題2.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④.3.矛盾律是思維的⑤要求。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⑥”。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⑦。4.排中律是思維的⑧要求。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⑨”。5.⑩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合作學習】合作探究一:下列書籍名稱中均含有“邏輯”一詞。以上書籍中的“邏輯”一詞有何區別?合作探究二:.某天,一輛小轎車被盜,公安機關經過半個月的偵察,現確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審訊中,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賣盜車。丁:盜車的不是我。(1)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請問罪犯是誰?(2)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則罪犯又是誰?【應用學習】一、選擇題1.“雖說馬克思沒有留下‘邏輯’(大寫字母的),但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前一個“邏輯”是指某種理論觀點;后一個“邏輯”是指邏輯學B.前一個“邏輯”是指邏輯學;后一個“邏輯”是指某種理論觀點C.前一個“邏輯”是指客觀規律;后一個“邏輯”是指某種理論觀點D.前一個“邏輯”是指思維規律;后一個“邏輯”是指某種理論觀點2.“邏輯”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常用語詞,也是一個多義詞。對下面語句中的“邏輯”所表達含義理解正確的是( )①“貧窮才是社會主義”,這是什么邏輯? 觀點,論調 ②普及邏輯是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思維的規律、規則 ③我們要善于邏輯地思維和明確地表達思想。 邏輯學 ④“社會主義不能搞市場經濟”,這一邏輯不能成立。 理論,論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正義終究戰勝邪惡,這是社會發展的邏輯。”此句中“邏輯”的含義與下列選項中涉及“邏輯”的含義一致的是( )①任何脫離現實生活邏輯的文學作品都是沒有生命力的 ②大學生應該上邏輯課 ③歷史的邏輯決定人類社會一直向前發展 ④這幾句話不合邏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歌詞,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那就是:“故事里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如果有人因此說“這歌詞違背邏輯”,那么此人所說的“邏輯”是指( )A.客觀規律B.思維規律C.形式邏輯D.理論觀點5.研究思維最一般、最普遍的規律、規則與思維方法的是( )A.狹義邏輯學B.廣義邏輯學C.形式邏輯D.辯證邏輯6.“所有違法行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所有偷稅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所以,所有偷稅行為都是要受法律追究的。”此推理之所以能得出正確結論,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取決于( )A.前提正確B.理由充分C.符合實際情況D.遵守思維規律7.“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 )①只要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就能獲得正確思維 ②只有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才能獲得正確思維 ③如果沒有獲得正確思維,說明沒有遵守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 ④如果獲得了正確思維,說明遵守了形式邏輯的規律和規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翻譯家嚴復譯有《穆勒名學》一書。他指出:名學是規范思想語言的法律,是“一切法之法,一切學之學”,具有“察不遁之理,必然之數”的功能。這里的“名學”是( )A.姓名學B.法學C.哲學D.邏輯學9.有人說推理的形式結構有好壞之分。把握好的形式結構( )①是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 ②是辯證邏輯的核心任務 ③能確保從正確的前提得到正確的結論 ④能確保從錯誤的前提得到正確的結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會濕,并且剛剛天下雨了,所以現在地一定濕了。”此論證中( )①“天下雨了”是論題②“天下雨了”是論據 ③“地一定濕了”是論題 ④“地一定濕了”是論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人的日常思維和行動,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都包含著有意識的主動行為,包含著某種創造性,而計算機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預先編制的程序控制的,因此計算機不可能擁有人所具有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補充下面哪一項,將最強有力地支持題干中的推理?( )A.計算機能夠像人一樣具有學習功能B.計算機程序不能模擬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C.在未來社會,人控制計算機還是計算機控制人,是很難說的一件事D.人能夠編出模擬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計算機程序12.列寧曾說:“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不是空洞的外殼,而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億萬次的重復才有著先入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的產生離不開實踐 ②運用形式邏輯就能正確地認識事物 ③形式邏輯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 ④邏輯形式和邏輯規律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02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剛成立時蕭條荒涼、民生艱難的中國,經過7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中國。據此完成1—2題。13.上述說法( )A.正確,符合同一律的要求B.正確,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錯誤,違背了同一律的要求D.錯誤,違背了排中律的要求14.由此我們得到的啟示是( )A.同一律要求對同一對象的判斷一定是同一的B.同一律否認了事物的變化發展C.同一律并不否認在不同時間和不同條件下,認識對象可以發生變化D.同一律反對任意變更概念和判斷15.張三問李四:“你常看《快樂大本營》嗎?”李四回答:“誰說我不常看《快樂大本營》?”張三又問李四:“這么說你常看《快樂大本營》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說我常看《快樂大本營》。”從形式邏輯規律的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A.違反了矛盾律B.違反了排中律C.既違反了矛盾律,又違反了排中律D.既沒有違反矛盾律,又沒有違反排中律16.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這個論斷( )A.違反了矛盾律,是思維混亂的表現B.違反了同一律,轉移論題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D.犯了“兩不可”的錯誤17.李老師說:“我不認為所有學生都是勤奮的,我也不認為所有學生都是不勤奮的。”以上議論 的邏輯要求。( )?A.違反同一律B.違反矛盾律C.違反排中律D.不違反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甲說:“你贊成丙為班長嗎?”乙答:“我不贊成。”甲問:“你反對嗎?”乙答:“我不反對。”據此完成18—19題。18.乙的回答( )A.正確,符合矛盾律的要求B.正確,未違反排中律的要求C.錯誤,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錯誤,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19.上述材料啟示我們( )A.科學思維就是無矛盾的思維B.科學思維是有明確性的思維C.要反對騎墻居中的錯誤D.要對論斷認真分析,判斷是否為矛盾關系20.2020年4月,在某村村委會選舉中兩位選民的對話如下:問:“你投了贊成票嗎?”答:“沒有。”問:“你投了反對票嗎?”答:“也沒有。”上述對話中的回答( )A.犯了“兩不可”的錯誤B.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并不違反形式邏輯的要求D.犯了“兩可”的錯誤21.若“這件商品既物美又價廉”為假,根據排中律要求,則下列判斷為真的是( )A.這件商品或物美或價廉B.這件商品既不物美,也不價廉C.這件商品要么物不美,要么價不廉D.這件商品如果物美,那么價就不廉22.“他今年已滿50歲,不算年輕了,但在部級領導干部中他是最年輕的。”這句話( )A.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C.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不違反邏輯基本規律的要求23.如同時否定“小周或小王獨舞表演”和“小周與小王都不獨舞表演”,則 要求。( )?A.違反同一律B.違反矛盾C.違反排中律D.不違反邏輯規律24.張先生買了塊新手表。他把新手表和家中的掛鐘對照,發現手表比掛鐘慢了三分鐘;后他又把家中的掛鐘與電臺的標準時間對照,發現家中的掛鐘比電臺標準時間快了三分鐘。張先生因此斷定:他的手表的時間是準確的。以下哪項是對張先生推斷的正確評價( )A.張先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因為手表比掛鐘慢三分鐘,掛鐘比標準時間快三分鐘,這說明手表的時間是準確的B.張先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手表是新的C.張先生的推斷是錯誤的。因為他不該把手表和掛鐘比,應該直接和標準時間比D.張先生的推斷是錯誤的。因為掛鐘比標準時間快三分鐘,是標準的三分鐘;手表比掛鐘慢三分鐘,是不標準的三分鐘25.有人斷定說:“這塊礦石是金屬的”。他的論據是:“金屬都是有光澤的,而這塊礦石有光澤”。此人的論證為何出現錯誤?運用本課知識加以說明。26.在一次物理課上,物理老師問學生:鐵水凝成鐵塊體積縮小了1/34,鐵塊若化成鐵水,體積將增加多少?學生甲:增加1/33。學生乙:同樣是這么多東西,縮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這不是違反同一律嗎?學生丙:你倆說得都對。學生丁:你倆說得都不對。請你運用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相關知識來判斷學生甲、乙、丙、丁的觀點是否正確。把握邏輯要義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①思維方法②邏輯規律與規則③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④辯證邏輯⑤“可推”與“不可推”⑥概念、判斷和推理⑦前提和結論⑧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⑨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①確定性②同一性③偷換概念④變化和發展⑤一致性⑥自相矛盾⑦錯誤反映⑧明確性⑨兩不可⑩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合作探究一答案《歷史的邏輯》中的“邏輯”與“規律”同義;《邏輯思維訓練》中的“邏輯”是指“邏輯規律與規則”;《形式邏輯》中的“邏輯”是指“邏輯學”這門學問。解析本題考查“邏輯”的不同用法。要把“邏輯”一詞放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理解,才能定位其準確的意思。合作探究二答案(1)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則甲是罪犯。(2)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則乙是罪犯。解析(1)因為乙、丁供詞相互矛盾,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詞是真,根據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這唯一的真話在乙、丁中,則甲、丙的供詞為假。甲說他不是罪犯為假,則甲是罪犯。(2)因為假定這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根據矛盾律,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丁中必有一句假話,則甲、丙為真話。甲說我不是罪犯是真話,則甲不是罪犯;丙說的話為真,則乙是罪犯。應用學習1答案B解析材料是在說馬克思并未留下專門的邏輯學著作,但是在《資本論》中他留下來他要闡釋的理論觀點,故B項正確。2答案B解析②中的“邏輯”指的是邏輯學,③中的邏輯指的是思維規律和規則,均應舍棄;①④正確。3答案A解析無論是“社會發展的邏輯”“生活邏輯”,還是“歷史的邏輯”,均是指客觀規律,故①③正確;②中的“邏輯”指的是邏輯學這門課程,不選;④中的“邏輯”指的是思維規律,不選。4答案B解析很顯然,說歌詞違背邏輯的人,是在說歌詞中存在違背思維規律和規則的錯誤,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5答案D解析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形式邏輯被視為狹義的邏輯學,研究思維中最一般、最普遍的規律、規則與思維方法的是辯證邏輯,廣義的邏輯學包括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辯證邏輯,D項正確。6答案D解析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即取決于是否符合思維規律,故D項正確。7答案D解析題干的意思是“獲得正確思維,需要很多條件,其中遵守形式邏輯規律與規則是其中條件之一”,②④符合題意;①③與題意不符。8答案D解析從“規范思維語言的法律”這一信息,可以看出這里強調的是思維規則,所以指的是邏輯學,故選D項。9答案A解析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①③正確;②不符合題意;④錯誤。10答案B解析論題就是要論證的問題,本材料中論題很明顯就是“地一定濕了”,而作為推理理由的論據就是“天下雨了”,故①④正確;②③錯誤。11答案B解析B項為題干提供了理由,計算機程序不能模擬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就不能擁有人所具有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符合題意。12答案B解析“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復,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形式固定下來”說明邏輯的產生離不開實踐,也說明形式邏輯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故①③正確;②錯誤,正確認識事物受主客觀多種因素制約;④說法錯誤。13答案A解析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70多年的發展”說明時間已不同了,故本題符合同一律的要求,A項正確。14答案C解析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和判斷。A、B、D三項說法錯誤,故選C項。15答案C解析“常看《快樂大本營》”與“不常看《快樂大本營》”為兩個矛盾判斷,根據矛盾律,不能同時為真,必須有一假;根據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同時為假,必有一真。第一問中李四違反矛盾律,第二問中其違反了排中律,C項正確。16答案C解析愛因斯坦的說法運用了辯證邏輯的思維,從而對光這一事物的客觀性質作了真實表述,是正確的,并不違反邏輯的基本規律,C項正確。17答案C解析這段議論就是“兩不可”,對“所有學生都是勤奮的”和“所有學生都是不勤奮的”這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同時都加以否定,違反排中律,C項符合題意。18答案C解析排中律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所以,可以看出材料中乙的回答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C項正確。19答案D解析本題給予我們的啟示應該是如何避免犯“騎墻居中”的邏輯錯誤,而不是“什么樣的思維”是科學思維,或者“我們對騎墻居中錯誤的態度”,故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20答案C解析贊成票和反對票并非矛盾關系,而是反對關系,因為還可能是“棄權票”,所以對話中的回答并不違反形式邏輯的要求,C項正確;A、B兩項錯誤,材料對話中的回答既沒犯“兩不可”的錯誤,也沒有違反排中律的要求;材料對話中的回答言外之意是棄權了,并不是“模棱兩可”的回答,D項錯誤。21答案D解析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依據排中律,“這件商品既物美又價廉”如果為假,那么“這件商品并非既物美又價廉”則為真,那就是“這件商品如果物美,那么價就不廉”或“這件商品如果價廉,那么物就不美”,故D項正確。22答案D解析說他“不算年輕”和“最年輕”是針對不同的場合,所以不存在違反邏輯基本規律的要求,D項正確。2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排中律的相關知識。所謂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B、D三項均屬于干擾項,故選C項。24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確定前后兩個三分鐘不是同一概念。張先生的推斷違反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錯誤,D項正確。25答案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本題中的前提是正確的,但是由于規則錯誤,最后導致了錯誤的結論。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邏輯規則對論證的重要性。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材料中所提供論據的前提是正確的,但是結論(論題)很明顯是錯誤的。原因何在?那就是邏輯規則使用的錯誤。26答案甲的觀點是正確的。乙的觀點違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為縮小的1/34是就鐵水的體積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鐵塊的體積而言的。丙的觀點違反了矛盾律,因為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丁的觀點違反了排中律,因為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解析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是邏輯思維應該遵守的三個基本規律。本題中乙、丙、丁的觀點分別違反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啟示我們:科學的思維必須是遵守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