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章第2節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消化系統的結構圖,認識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2.通過實驗驗證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讓學生體驗和檢驗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消化作用。3.通過閱讀文本,結合教師的講述,能描述食物中大分子物質的消化過程。重點和難點重點:消化系統的結構組成和對食物的消化機能。難點:實驗驗證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課前準備學生準備:查相關資料,提前預習,2位同學提前收集唾液。教師準備:演示實驗“淀粉和葡萄糖透過蛋殼膜的差異”和“饅頭在口腔的變化”的實驗及用具。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問題引入】[情境描述]師:隨著歲月的變遷,人會逐漸地衰老。衰老的顯著特征就是皺紋越來越多,皮膚中的膠原蛋白卻逐漸減少,膠原蛋白的含量決定了皮膚的年輕程度。于是人們想到:多吃點豬蹄、牛筋,就可以補充膠原蛋白,防止衰老。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膠原蛋白類的產品出售,在你家里也可能有。[凸現首要問題]師:—那么吃豬蹄、膠原蛋白粉可以補充人的膠原蛋白嗎?它們是否有助于緩解衰老呢?即:吃膠原蛋白,人體內一定會大量合成膠原蛋白?[對問題的前認識分享]師:對這個問題,你怎么看呢?請大家分享。生:分享……師:剛才同學們的回答是否正確呢?帶著這個問題和答案,我們一起來學習“食物的消化”,然后我們再作判斷。二、【新課教學組織】[教師板書主題]師:板書題目《食物的消化》[新舊知識銜接與過渡]師: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盤美味的營養餐,根據我們學習過的營養知識,請大家說說里邊可能都有哪些營養?生: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師:非常好,這幾類營養物質都可以被人體直接被吸收嗎?生:不能……師:哪些可以直接吸收?哪些不能呢?生:......師:看來同學們還不太清楚。下面我們通過“淀粉和葡萄糖透過蛋殼膜的差異”演示實驗”來回答解開這個謎團。師:實驗原理:淀粉遇碘變藍色尿糖試紙:藍色尿糖試紙遇葡萄糖糖變色實驗步驟:第一步:將配置好的淀粉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倒入燒杯中。第二步:取蛋殼膜,用棉線將蛋殼膜僅僅的系在長頸漏斗的一側。第三步:在蛋殼膜中倒入清水。師:由于時間限制,前面的三個步驟老師在課下已經做好。接下來做第四步。第四步:幾分鐘后,將但殼膜內的液體倒入燒杯中。第五步:取出尿糖試紙觀察最初的顏色,請一位同學看看尿糖試紙的顏色師淡藍色。然后將尿糖試紙在溶液里面蘸一下,觀察尿糖試紙的顏色變化(請一位同學觀察顏色變化)。第六步:滴入兩滴碘液入燒杯中,觀察溶液顏色是否變藍。師:根據剛才的實驗結果,請同學們來分析。尿糖試紙在蛋殼膜的液體蘸了一下,顏色由淡藍色變成了綠色,說明了什么?生:說明葡萄糖能透過蛋殼膜滴入了兩滴碘液進入蛋殼膜中的液體發現沒有變色,又說明什么?生:說明淀粉不能透過蛋殼膜師:如果細胞膜具有和蛋殼膜相似的功能,那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細胞吸收呢?生:不能。師:對,其中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和葡萄糖一樣是小分子化合物,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而淀粉等大分子糖類、脂肪、蛋白質是大分子化合物,是不能被直接吸收的,需要把它們轉變成小分子才能吸收。所以人們把糖、脂、蛋白質由大分子轉變成小分了的過程稱為叫消化。[對學生消化系統前認識的了解]師:那你們知道它們是在哪里消化、如何消化的嗎?生:在腸子、胃里邊……師:對,雖然它們天天都在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你是否清楚地知道都有哪些器官參與,它們的位置在哪兒呢?老師想考考你們,請一位同學上來說出這些消化器官的名稱,并快速指出它們的位置。[消化系統系統性知識的描述和傳承]師:感謝這位同學的參與。通過剛才的活動表明,看來同學們還不太清楚消化器官有哪些以及相應的位置,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通過動畫我們看看食物進入人體到底要經過哪些器官?師:我們先來認識各個結構。食物進入人體有一定的順序,這個順序是什么呢?師:首先食物會依次經過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最后剩下的食物殘渣從肛門排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在口腔處有唾液腺分泌唾液、胃里胃腺分泌胃液、肝臟分泌膽汁、小腸里有腸腺分泌腸液、胰腺分泌胰液等消化液參與作用,將食物進行消化。師:在這些結構中,科學家們把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稱為消化系統的消化道。將唾液腺、肝臟、胰腺及小的胃腺、腸腺等稱為消化腺。所以,消化系統的組成可圖示(或板書,或用PPT呈現)如下:師:現在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這些結構的位置和它們相應的功能。其中咽和食道主要是將食物推進入胃,主要起消化作用的是口腔、胃和小腸。其中胃在人體腹腔左上方,小腸在腹腔中間,肝臟對于消化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腹腔右上方。[實驗探究—饅頭在口腔的變化](第一步:體驗變化)師:我們已經知道了消化系統的組成和一些基本的功能。那食物在消化道中是究竟如何被消化的呢?我們先以消化饅頭為例,饅頭里邊主要的營養成分是淀粉,那淀粉在口腔中將會經歷哪些變化呢?我們先來體驗一下:操作要求:饅頭在小杯子里,一人一小塊。發下來之后,放到口腔中,在計時期間,慢慢咀嚼,感受饅頭的味道都有哪些變化,直到計時結束才可以吞下去。師:計時開始…計時結束,請同學們分享體驗…生:剛開始沒有味道,到后面越嚼越甜。師:饅頭并未加糖,后面為什么會變甜呢?師:請大家看看課本,這是什么原因呢?生:……師:對,饅頭里的淀粉要被徹底消化需要很多過程,在口腔中有以下變化:需要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使饅頭的顆粒變細,并與唾液充分混合。其中科學家們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使饅頭的顆粒變細”稱為物理性消化,把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催化饅頭中的淀粉部分地轉變為麥芽糖的過程稱為化學性消化。這兩者缺一不可。圖示如下:師:那科學家說的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是不是真的,我們能用實驗檢驗嗎?物理性消化很好理解,通過牙齒可以將食物嚼碎,舌頭可以起到攪拌作用。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科學家說的化學性消化: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第二步:實驗探究)實驗目的:設計對照實驗驗證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注意實驗原理: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麥芽糖遇碘不變色。師:接下來我們看看實驗具體操作方法。第一步,取兩只只試管分別編號1、2第二步,在1號試管中加入淀粉溶液10滴,2毫升清水并攪拌。2號試管中加入淀粉溶液10滴,2毫升唾液并攪拌。第三步,將兩只試管放入37°溫水中等待5-10分鐘左右。(37°溫水是30毫升開水加60毫升冷水)第四步:將兩只只試管取出,分別滴加2滴碘液,震蕩搖勻。請同學們按照步驟開始做。(中間穿插講解)師:請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①取唾液的方法是什么?②實驗中將三只試管放在37℃溫水中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看看淀粉到底是如何被消化的。師: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是口腔、胃和小腸。經過實驗研究,口腔中只有部分淀粉能被消化,剩下的淀粉和麥芽糖需要經歷哪些變化才能被徹底消化吸收呢?師:(教師將淀粉的消化過程講解完整)邊講邊圖示如下:師:實驗進行的差不多了,最后一步分別在12號試管加入兩滴碘液,觀察實驗現象。師:下去巡查實驗情況,找一組成功的代表和失敗的代表,并讓學生分析原因。總結:1號試管液體變藍色,說明淀粉沒被消化。2號試管內液體不變色,說明淀粉被消化了。1和2對比能得出什么結論?生:1和2得出淀粉的消化與唾液有關師:通過剛才的實驗和老師的講解,我們已經知道了淀粉的消化過程,那還有脂肪和蛋白質又是如何消化的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用PPT呈現)【本課小結】師:下面老師將通過提問的方式來總結本堂課的內容。請同學們齊答。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什么?食物進入人體一次經過哪些器官?淀粉的初步消化場所?淀粉最后在哪里被消化成什么物質?蛋白質初步消化的場所?蛋白質最后被消化成哪種物質?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是?【結課回扣首要問題】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開課時的問題嗎?如果我們吃膠原蛋白保健品的話,我們人體內一定會大量合成膠原蛋白防止衰老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現在你對這個問題有答案了嗎?生:……師:從蛋白質的消化看,無論你吃的是瘦肉或是雞蛋,只要是蛋白質,都將被消化成氨基酸。至于氨基酸被吸收后用于合成什么蛋白質,膠原蛋白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這個問題該如何回答呢?師:不能。只要吃蛋白質,都會合成膠原蛋白,專門吃膠原蛋白,也未必會使人體更多地合成蛋白質。所以,對保健品有效與否,還是需要科學知識來判斷。這給我們啟示:學好科學,才能更健康的生活,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板書設計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膽汁)(胰液)(腸液)(唾液)(胃液)消化系統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肝臟胰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