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機物官能團與性質[知識歸納]有 機 物 官 能 團 代 表 物 主 要 化 學 性 質烴 烷烴 C-C 甲烷 取代(氯氣、光照)、裂化烯烴 C=C 乙烯 加成、氧化(使KMnO4褪色)、加聚炔烴 C=C 乙炔 加成、氧化(使KMnO4褪色)、加聚苯及其同系物 —R 苯甲苯 取代(液溴、鐵)、硝化、加成氧化(使KMnO4褪色,除苯外)烴的衍生物 鹵代烴 —X 溴乙烷 水解(NaOH/H2O)、消去(NaOH/醇)醇 —OH 乙醇 置換、催化氧化、消去、脫水、酯化酚 —OH 苯酚 弱酸性、取代(濃溴水)、顯色、氧化(露置空氣中變粉紅色)醛 —CHO 乙醛 還原、催化氧化、銀鏡反應、斐林反應羧酸 —COOH 乙酸 弱酸性、酯化酯 —COO— 乙酸乙酯 水解重要的營養物質 葡萄糖 —OH、—CHO / 具有醇和醛的性質蔗糖麥芽糖 前者無—CHO前者有—CHO / 無還原性、水解(產物兩種)有還原性、水解(產物單一)淀粉纖維素 (C6H10O5)n后者有—OH / 水解水解油脂 —COO— / 氫化、皂化氨基酸蛋白質 NH2-、-COOH—CONH— / 兩性、酯化水解其中: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麥芽糖、油脂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酚、醛、葡萄糖、麥芽糖、油脂3、能與Na反應產生H2的有機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4、具有酸性(能與NaOH、Na2CO3反應)的有機物:酚、羧酸、氨基酸5、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與新制Cu(OH)2反應的有機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6、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有機物:醛、烯烴、炔烴7、能發生顏色(顯色)反應的有機物:苯酚遇FeCl3顯紫色、淀粉遇I2變藍、蛋白質遇濃硝酸變黃、葡萄糖遇Cu(OH)2顯絳藍[有機物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圖1:圖2:[有機合成的常規方法]1.引入官能團:①引入-X的方法:烯、炔的加成,烷、苯及其同系物的取代②引入-OH的方法:烯加水,醛、酮加氫,醛的氧化、酯的水解、鹵代烴的水解、糖分解為乙醇和CO2③引入C=C的方法:醇、鹵代烴的消去,炔的不完全加成,*醇氧化引入C=O2.消除官能團2.消除官能團:①消除雙鍵方法:加成反應②消除羥基方法:消去、氧化、酯化③消除醛基方法:還原和氧化3.有機反應類型常見的有機反應類型有取代(包括酯化、水解)、加成、加聚、消去、氧化、還原等。能夠發生各種反應類型的常見物質如下:①烷烴、芳香烴與X2的反應(1)取代反應 ②羧酸與醇的酯化反應③酯的水解反應①不飽和烴與H2、X2、HX(2)加成反應 的反應②醛與H2的反應(3)加聚反應:烯烴、炔烴在一定條件下的聚合反應。(4)消去反應:某些醇在濃H2SO4作用下分子內脫水生成烯烴的反應。(5)還原反應:含 C=C 、—C≡C—、有機物與H2的加成反應。①任何有機物的燃燒(6)氧化反應 ②KMnO4與烯烴的反應③醇、醛的催化氧化一.考點梳理1.各類烴的衍生物的結構與性質類別 飽和一元物的通式 官 能 團 代 表 物 主 要 化 學 性 質醇 CnH2n+2O(n≥1) -OH 乙醇CH3CH2OH 與Na反應生成H2、催化氧化生成醛、分子內脫水發生消去反應生成烯、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酚 -OH 苯酚 具有弱酸性,與NaOH溶液發生中和反應。醛 CnH2nO(n≥1) O ‖ —C—H 乙醛 O ‖CH3—C—H 與H2發生加成反應生成醇,可被O2、銀氨溶液、新制Cu(OH)2懸濁液氧化成羧酸。羧酸 CnH2nO2(n≥1) O ‖ —C—OH 乙酸O‖CH3—C—OH 具有酸的通性、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酯 CnH2nO2(n≥2) O ‖ —C—O— 乙酸乙酯O ‖CH3—C—OC2H5 酸性條件下不徹底水解,生成羧酸和醇。堿性條件下徹底水解,生成羧酸鹽和醇。二.方法歸納有機物中羥基(—OH)上的氫電離難易程度:羧酸>酚>醇Na NaOH Na2CO3 NaHCO3醇C2H5OH 生成H2 不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酚 生成H2 中和反應 反應,不生成CO2 不反應羧酸CH3COOH 生成H2 中和反應 反應生成CO2 反應生成CO2有機化學中幾個小規律總結一、烴類物燃燒規律1、烴或烴的衍生物的燃燒通式:2、有機物完全燃燒時,C、H的耗氧關系為C~O2~CO2,4H~O2~2H2O3、燃燒反應的有關問題,可抓住以下規律(1)同溫同壓下烴完全燃燒前后氣體體積變化規律a、若燃燒后生成液態水: 根據:HYPERLINK "http://www./"可得:規律之一,燃燒前后氣體體積一定減小,且減小值只與烴分子中的氫原子數有關,與碳原子數無關。b、若燃燒后生成氣態水:則烴分子中氫原子數得:規律之二,燃燒后生成氣態水時,總體積只與氫原子數有關,可能增大,不變或減小。(2)耗氧量規律C~ O2 ~ CO2 4H ~ O2 ~ 2H2O質量 12g 32g 44g 4g 32g 36g物質的量1mol 1mol 1mol 4mol 1mol 2mol可得:規律一,等物質的量的各有機物烴類物質(CxHy)完全燃燒時,耗氧量與的值與(X+Y/4)成正比;相同質量的有機物中,烷烴中CH4耗氧量最大;炔烴中,以C2H2耗氧量最少;苯及其同系物中以C6H6的耗氧量最少;具有相同最簡式的不同有機物完全燃燒時,耗氧量相等。規律二,等物質的量的各種有機物(只含C、H、O)完全燃燒時,分子式中相差若干個“CO2”部分或“H2O”部分,其耗氧量相等。規律三,烴或烴的含氧衍生物CxHy或CxHyOz 耗氧量相等 生成CO2 量相等 生成H2O量相等等質量 最簡式相同 含碳量相同 含氫量相同等物質的量 等效分子式 碳原子數相同 氫原子數相同注釋:“等效分子式”是指等物質的量的兩種有機物耗氧量相同,如:CxHy與CxHy(CO2)m(H2O)n或CxHy(CO2)a(H2O)b推論:①最簡式相同的兩種有機物,總質量一定,完全燃燒,耗氧量一定,生成的CO2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② 含碳量相同的兩種有機物,總質量一定,則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③ 含氫量相同的兩種有機物,總質量一定,則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④ 兩種分子式等效的有機物,總物質的量一定,完全燃燒,耗氧量一定;⑤ 兩種有機物碳原子數相同,則總物質的量一定,生成的CO2的量也一定;⑥ 兩種有機物氫原子數相同,則總物質的量一定,生成的水的量也一定練習:1、有CH4、C2H6、C2H4、C3H8、五種氣態烴(1)若取相同質量的上述各烴完全燃燒,消耗氧氣最多的是 生成CO2體積(相同狀況)最大的是 ;(2)若取相同體積的上述各烴完全燃燒,消耗O2最多的是生成H2O最少的是解析:根據以上規律得答案為(1)CH4 C2H4 (2) C3H8 C2H22、物質的量相等的下列烴,在相同條件下完全燃燒,耗氧量最多的是A.C2H6 B.C3H6 C.C4H6 D.C7H8解析:根據以上規律得答案為D3、由兩種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完全汽化為氣體。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只要混合氣體體積一定,那么無論混合物以何種比例混合,它在完全燃燒時所消耗的氧氣體積也是一定的。符合這種情況的可能是( )(A)乙醇(C2H6O)和乙酸(C2 H4 O2) (B)乙醛(C2H4O)和甲醇(CH4O)(C)丙醛(C3H6O)和甘油(C3H8O3) (D)丙酮(C3H6O)和丙二醇(C3 H8 O2)解析:根據上面的規律三中具有“等效分子式”兩種有機物耗氧量相同,如:CxHy與CxHy(CO2)m(H2O)n或CxHy(CO2)a(H2O)b很容易的到答案為Dw.w.w.k.s.5.u.c.o.m二、烴類熔沸點、密度規律(1)分子結構相似(同系列中的同系物)隨分子量的增大(或C原子數增多);分子間作用力增大,熔沸點增高。(2)分子式相同的烴,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如戊烷的3種同分異構體的沸點: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C原子5個以上的烷烴唯獨新戊烷為氣態。(3)在每一烴的系列中,C原子多的密度大;在同分異構體中,支鏈少的密度大。練習 ①丁烷②2一甲基丙烷③戊烷 ④2一甲基丁烷⑤2,2一二甲基丙烷等物質的沸點由高到低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⑤>④>③解析:這些烷烴在固態時都是分子晶體,組成結構相似,則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沸點越高;當相對分子質量相同(即同分異構體),支鏈越多,由于空間阻礙作用,分子間距離越大,分子問作用力越小,沸點就越低。其中③、④、⑤為5個碳原子的烷烴,①、②為4個碳原子的烷烴,則不難判斷為C 答案(C)三、一鹵代烴同分異構體種類的規律一個特定結構的烴分子中有多少中結構不同的氫原子,一般來說,其一鹵代烴就有多少種同分異構體。等效氫法:正確而迅速地判斷出某有機物的一元取代物同分異構體數目,關鍵在于找出分子中有多少種“等效氫原子” “等效氫原子”可按下述原則進行判斷。a 同一碳原子上的氫原子是等效的b 同一碳原子所連甲基上的氫是的效的(如新戊烷分子中的12個氫原子是等效的)c 處于鏡面對稱位置上的氫原子是等效的(相當于平面鏡成像時,物與像的關系)。(2)烴的分子結構越不對稱(指支鏈的排列),則其一鹵代物的種類(同分構體)就越多,如果烴的分子結構很對稱,則一鹵代物種數最少。如分子式為C5H12的烴,一氯代物最多的為異戊烷一氯代物有四種,一氯代物最少的為 新戊烷 一氯代物只有一種(3)多鹵代物符合互補規律:若某有機物分子中總共含a個氫原子,則m元取代物和n元取代物的種類當m+n=a時相等。練習:1進行一氯取代反應后,只能生成3種沸點不同的產物的烷烴是( )(A)(CH3)2CHCH2CH3 (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解析:只需應用上述規律判斷四種烷烴中有三種氫的即可。所以答案為A2.已知分子式為C12H12的物質A的結構簡式為 苯環上二溴代物的異構體數目為九種,由此推斷A苯環上四溴代物異構體數目為(A)9種(B)10種(C)11種(D)12種解析:根據互補規律,苯環上共有6個氫,苯環上四溴代物和二溴代物的種數必相等,所以答案為A3、二氯丙烷(C3H6C12)有四種同分異構體,試推測六氯丙烷(C3H2Cl6)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為( )(A)2種(B)3種(C)4種(D)6種解析:根據互補規律,丙烷共有8個氫,丙烷二氯代物和丙烷六氯代物的種數必相等,所以答案為C有機化學知識點總結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5)、酚醛樹脂的制取(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高考資源網水浴加熱,其優點:溫度變化平穩,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1)、實驗室制乙烯(170℃) (2)、蒸餾 (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熱的測定(6)制硝基苯(50-60℃)[說明]:(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4.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3)含醛基物質(氧化)(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9.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1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1)酚:(2)羧酸:(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5)蛋白質(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3).溴水的褪色;(4).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5).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C—H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