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青島版五四制五年級科學下冊實驗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青島版五四制五年級科學下冊實驗

資源簡介

五年級科學下冊實驗
本冊教材共5個單元,典型的實驗操作有17個,其中,演示實驗1個,學生制作實驗5個,學生分組實驗11個。
實驗1: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第一課
食物到哪里去了)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
實驗材料:兩支試管、淀粉液、37℃的溫水、水槽、滴管、碘酒。
實驗步驟:
1、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搖勻。
2、將兩支試管放入37℃的溫水中。
3、過一會兒,分別往兩支試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加入唾液的試管中沒有什么變化,沒加入唾液的試管中的淀粉呈現藍色。
注意事項:
1、保持試管的水溫在37℃左右,唾液發揮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搖勻。
鏈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變藍的性質,所以沒加唾液的試管中淀粉變藍。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麥芽糖,所以沒有變藍。
2、如果淀粉沒有完全反應,則會顯藍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試管中淡。
實驗2:檢驗人體吸進和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第二課
我們的呼吸)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氣瓶、澄清的石灰水、氣球、燒杯、火柴等
實驗步驟: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氣體,用玻璃片蓋嚴。
把裝有呼出氣體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開一條小縫,將燃著的火柴深入瓶內,觀察看到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火柴燃燒變弱,并很快熄滅。
注意事項: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氣體前,先深吸一口氣,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氣瓶里吹氣。
鏈接:可以直接用通過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氣看是否變渾濁的辦法檢驗呼出的氣體比吸進的氣體含有的二氧化碳多。
實驗3:制作簡易聽診器(第三課心臟和血管)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實驗材料:兩個漏斗、橡膠管、橡膠膜
實驗步驟:
1、用橡膠膜分別套住兩個漏斗口。
2、將漏斗的下端分別插進橡膠管的兩端。
實驗5:做個照相機(第六課
照相機和眼睛)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實驗材料:凸透鏡、半透明的紙、兩個紙盒、膠帶。
實驗步驟:
1、將一個紙盒去掉底,另一端挖一個小孔,用膠帶把凸透鏡固定好。
2、另一個紙盒也去掉底,另一端也去掉后,蒙上半透明紙,并固定。
3、將兩個紙盒套在一起,調整前后距離,直到成像為止。
實驗6:眼睛成像的模擬實驗(第七課
保護眼睛)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兩個凸度不同的凸透鏡、紙屏、蠟燭。
實驗步驟:
1、將蠟燭、凸透鏡、紙屏依次擺放在桌面上,在紙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蠟燭挪到較遠的位置,紙屏上的像變得模糊。
3、換用凸度較小的凸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實驗現象:凸度大,能“看清”近處的物體;凸度小,能“看清”遠處的物體。
注意事項:
1、做此實驗時,室內光線不能過亮。
2、蠟燭、凸透鏡、紙屏必須擺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線上。而且蠟燭的焰心、凸透鏡的光心、紙屏的中心高度大體相同。
實驗7:制作一個潛望鏡(第八課
潛望鏡的秘密)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實驗材料:紙盒、兩塊較小的平面鏡、裁紙刀。
實驗步驟:
1、把紙盒的兩端分別開兩個小洞,作為入光孔和出光孔。
2、對著入光孔和出光孔各固定一個呈45度的平面鏡。
實驗8:制作一個望遠鏡(第九課
神奇的“眼睛”)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實驗材料:凸透鏡、凹透鏡、兩個紙盒、膠帶。
實驗步驟:
1、將一個紙盒去掉底,另一端挖一個小孔,用膠帶把凸透鏡固定好。
2、另一個紙盒也去掉底,另一端挖一個小孔把凹透鏡固定好。
3、將兩個紙盒套在一起,調整前后距離,直到成像為止。
實驗9:種子發芽與水的關系(第十課
種子發芽了)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幾個大豆種子、水、棉紗布、兩個瓷盤。
實驗步驟:
1、將同樣的幾粒種子分別放在瓷盤里,其中一個有水,另一個沒有水。
2、把這兩個瓷盤放在室溫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盤內用一塊棉紗布蓋上。
3、堅持每天把棉紗布用清水洗干凈,再蓋好。每天堅持觀察并做好記錄。
實驗現象:大豆發芽需要適量的水。
注意事項:
1、做此實驗時,水不宜過多。
2、選擇粒大飽滿、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種子。
實驗10:種子發芽與溫度的關系(第十課
種子發芽了)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幾個大豆種子、水、棉紗布、兩個瓷盤。
實驗步驟:
1、將同樣的幾粒種子分別放在瓷盤里,倒入相同、適量的水。并覆蓋棉紗布。
2、把這兩個瓷盤一個放到室溫環境中,一個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3、堅持每天觀察并做好記錄。
實驗現象:大豆發芽需要適宜的溫度。
注意事項:
1、做此實驗時,水不宜過多。
2、選擇粒大飽滿、胚完整、有生命力的種子。
實驗11:解剖花的方法(第十二課
植物的花)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幾朵完整的花、鑷子、白紙。
實驗步驟:
1、取幾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鑷子由外向內逐層剝下花的各部分。
2、將他們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順序,由上而下粘在紙上,避免損壞。
實驗現象: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幾部分構成。
注意事項:為學生準備大小適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實驗12:觀察雄蕊和雌蕊(第十三課
果實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鑷子、放大鏡、幾朵完整花、刀片。
實驗步驟:
1、用鑷子夾一個花藥,用手摸,再用放大鏡觀察其內有什么結構。
2、用鑷子從花的中央將子房取出,用刀片將它縱向剖開,用放大鏡觀察子房里面有什么?
實驗現象:雌蕊由柱頭、花柱、子房組成;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
注意事項:為學生準備大小適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實驗13:斜面省力作用的實驗(第十八課
斜面)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測力計、長方形木板、小木塊若干、小車。
實驗步驟:
1、用測力計豎直提小車,記錄讀數。
2、在長木板的一端墊一塊木塊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測力計向上拉小車,使其均勻運動,記錄讀數。
3、在長木板的一端墊同樣高的二、三、四塊木板,在斜面上用測力計拉小車,使其勻速運動,記錄讀數。
4、對比分析所得數據。
實驗結論:豎直提小車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實驗14:制作螺絲釘模型(第十八課
斜面)
實驗類型:制作實驗
實驗材料:三張相同的長方形紙、直尺、彩筆、鉛筆、膠帶。
實驗步驟:
1、將長方形紙剪成三角形,在斜邊上用彩色筆涂色。
2、均勻的纏在鉛筆上,形成螺紋。
3、其他的兩張紙各剪出長度不同的斜邊,涂色、纏螺紋。
4、比較螺紋疏密與什么有關
實驗結論:三角形斜邊越長,螺紋間的距離越小,使用越省力。
鏈接:螺絲釘是變形的斜面,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實驗15:杠桿的作用實驗(第十九課
杠桿)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杠桿尺、鉤碼、鐵架臺。
實驗步驟:
1、把杠桿尺掛在鐵架臺上,調節兩邊的螺母,是杠桿尺平衡。
2、在左右兩邊各掛一個鉤碼。
3、調節鉤碼的位置和數量。
4、記錄比較數據,看有什么規律。
實驗結論:到杠桿尺中心的距離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桿尺中心的距離越小,用的力越大。
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省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費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不省力也不費力。
實驗16:滑輪的作用實驗(第二十課
滑輪)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鐵架臺、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細繩、鉤碼、測力計。
實驗步驟:
1、用測力計測出豎直提兩個鉤碼用的力。
2、把定滑輪固定在鐵架臺上,掛上兩個鉤碼,用測力計向下拉動,記錄用力的大小。
3、把繩子一端繞過動滑輪,掛上兩個鉤碼,用測力計向上拉動,記錄力的大小。
4、在滑輪組上掛兩個鉤碼,用測力計拉動,記錄力的大小。。
實驗結論:
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知識改變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動滑輪時,省力,但不改變用力方向;使用滑輪組時,既省力又改變了用力方向。
實驗17:齒輪的作用實驗(第二十一課齒輪)
實驗類型:分組實驗
實驗材料:大中小齒輪各一個,支架。
實驗步驟:
1把三個帶軸的齒輪固定在支架上,并讓齒輪相互嚙合,
2、用手撥動一個齒輪,觀察三個齒輪轉動的方向、速度。
實驗現象:當轉動其中一個齒輪時,會發現:
1、相互嚙合的兩個齒輪之間的轉動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齒輪轉動的速度也不一樣。
3、一個齒輪動,可帶動和它嚙合的其他齒輪轉動。
實驗結論:齒輪的作用是:傳遞動力,改變轉動的速度,改變轉動的方向。
(第11課?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實驗材料:玻璃杯、水、硬紙板、棋子、尺子、小車、木塊
實驗步驟:
1、將硬紙板放在裝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上,把雞蛋放在硬紙板上。快速的抽出紙板,雞蛋會怎樣?
2、把5個棋子摞起來,然后迅速用尺打擊下部的棋子,觀察上面棋子的運動。
3、把木塊放在小車上,觀察運動的小車遇到障礙物時,車上的木塊會怎樣?
實驗現象:
1、雞蛋會落入水中。2、上面的棋子豎直向下落回原處。3、木塊不會停止運動,會向前從小車上滾落下來。
實驗結論:雞蛋、棋子、木塊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具有慣性。
實驗10、晝夜成因模擬實驗
(第14課
白天與黑夜)
實驗材料:地球儀、手電筒、大頭針
實驗步驟:
1、用手電筒的光代表太陽光把地球儀照亮。觀察地球儀上是否分成了明暗兩部分,思考那邊是白天,那邊是黑夜。
2、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觀察:同一個地方,(插有大頭針的地方)是否出現晝夜交替現象?分別在什么位置時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實驗現象:
1、地球上分成了明暗兩部分,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天,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儀自西向東轉動,同一個地方出現了晝夜交替現象。當這個地方轉到剛被太陽照射到的時候是早晨,正對著太陽的時候是正午,轉到剛被太陽照不到的時候是傍晚。
實驗結論:
?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天,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現象就會交替出現。
實驗11??
四季成因模擬實驗
(第16課
四季更替)
實驗12?月相變化模擬實驗
(第17課?彎彎的月亮)
實驗13?蚯蚓對明暗環境的反應
(第20課?蚯蚓找家)
實驗材料:蚯蚓、紙盒、黑濕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實驗步驟:1、把紙盒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貼一塊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鋪一塊黑濕布,在布上放5條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處在盒內的明暗交界處,觀察蚯蚓往哪邊爬?比較亮出和暗處蚯蚓的數量。
實驗現象:蚯蚓爬向暗處。
實驗結論:蚯蚓適宜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
實驗14?蚯蚓對干濕環境的反應
(第20課?蚯蚓找家)
實驗材料:蚯蚓、紙盒、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濕土
實驗步驟:1、在盒底墊上塑料薄膜,在盒的左邊放干土,盒右邊放濕土,干土與濕土間隔一段距離。
2、在盒中間沒有土的地方,放5條蚯蚓,觀察蚯蚓往哪邊爬?比較干土與濕土中蚯蚓的數量。
實驗現象:蚯蚓爬向濕土中。
實驗結論:蚯蚓適宜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
實驗15?植物的向光性實驗
(第22課?植物向哪里生長)
實驗材料:植物幼苗、小花盆、泥土、不透光的紙盒、光源、剪刀。
實驗步驟:1、準備兩個不透光的紙盒:用剪刀在其中一個紙盒上部左側挖一個直徑為1厘米的孔,在另一個紙盒上部右側挖一個直徑為1厘米的孔。
2、將桑珠長勢相同的植物幼苗依次排開,分別栽種在三個花盆中。
3、用兩個紙盒分別扣住其中兩個花盆,(一盆紙盒上的孔朝左開,一盆紙盒上的孔朝右開),置于陽光充足的地方,夜間以燈光作為光源,并使光從小孔中透入紙盒,第三盆在自然狀態下生長。
4、每天打開紙盒,觀察幼苗的生長情況,記錄下高度、傾斜角及當日溫度、天氣等情況,并拍照記錄。
實驗現象:幼苗朝紙盒開孔的地方生長。
實驗結論: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光性。
實驗16?植物根的向地性實驗
(第22課?植物向哪里生長)
實驗材料:剛萌發的4粒玉米種子、培養皿、棉花、濾紙、膠帶、橡皮泥。
實驗步驟:
1、取4粒同樣大小、同樣飽滿、剛剛萌發的玉米種子,平放在一個培養皿內,使其胚根尖端朝向培養皿中央。4粒玉米分別位于培養皿的4個方向。
2、將濾紙剪成培養皿大小,蓋在玉米上,在濾紙上面填滿棉花,并交足清水。
3、蓋上培養皿蓋,用膠帶把培養皿底與培養皿蓋粘連在一起(不可密封,保證通氣),整個培養皿豎立放置在溫暖的環境中。
實驗現象:4粒玉米種子的根都向地生長。
實驗結論:植物的生長具有向地性。
六年級科學下冊實驗
本冊教材共5個單元,典型的實驗操作有四個,均為學生的分組實驗。
實驗一、擺的秘密
實驗器材:鐵架臺、細線、擺錘(材料可根據自己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如螺絲帽、小鐵鎖等,在研究擺的快慢是否與擺錘輕重有關時,可以在擺錘上加減橡皮泥即可)
實驗過程:
1、制作一個擺,讓學生觀察擺由擺線、擺錘兩部分組成。教師示范:自然松手,來回一次叫擺動一次。
讓學生明確兩點:1、擺線要拉直。2、手不能加力。否則會產生干擾。
2、學生制作擺,探究擺的秘密,發現擺有快慢之分,讓學生猜測: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其實,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有許多。一般教材都把擺幅大小、擺錘輕重、擺線長短這三項作為研究對象。
3、要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必須控制好另外兩個因素。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對比實驗,探究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我們的猜想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研究過程
我們的發現
擺的快慢與______有關
?
?
?
?
?
?
?
?
?
?
?
?
?
?
實驗結果: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擺幅大小沒有關系,只與擺線長短有關。擺線長,擺擺動得慢,擺線短,擺擺動的快。
實驗二、通電的線圈
本課是在三年級“電的本領”單元認識了解了電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電的另一個作用:電生磁,即電能與電磁能的轉化。通過制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特性、制作電磁起重機的活動,讓學生知道電能產生磁,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極、磁性大小的因素。本課內容由兩課時構成。
第一課時
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電磁鐵的基本構造,使學生了解利用電流通過繞制的線圈產生磁極的裝置叫電磁鐵。它由鐵芯和線圈兩部分組成,是將電能轉化成電磁能的裝置。然后讓學生自制電磁鐵,研究電磁鐵的特性。
制作方法:把導線按照同一個方向纏繞在大鐵釘上,接通電路就可以了。第二、三圈線繞在第一圈上,最后一圈從倒數第二圈里穿過去,這樣線圈不易松散。
在小組匯報結果時,引導學生發現電磁鐵有以下特性:電磁鐵也有磁性,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磁性消失;電磁鐵的磁力有大小;電磁鐵的磁極會改變。
第二課時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和磁極與什么因素有關。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電池、導線、鐵釘、大頭針
實驗過程:
1、在鐵釘上纏繞一定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不同數量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2、在同一個鐵釘上,先后纏繞不同圈數的漆包線,然后串聯相同節數的電池,分別觀察吸起大頭針的數量。
實驗現象及結論:串聯電池數量多的電磁鐵,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纏繞圈數多,吸起的大頭針多,說明它的磁力大。
?
驗證內容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吸大頭針數量
磁力大小是否與電池多少有關
?
?
?
?
?
?
?
?
磁力大小是否與線圈匝數有關
?
?
?
?
?
?
?
?
結論
?
電磁鐵的磁極變化與什么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電池、導線、鐵釘、磁針
實驗過程:
1、給電磁鐵通電后,讓其一端與指南針接近,找出電磁鐵的兩極。
2、改變電池的正負極,看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
3、改變線圈的纏繞方向,看電磁鐵的兩極有沒有變化。
實驗現象及結論:電磁鐵的兩極會改變。電池正負極方向改變或線圈纏繞方向改變都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
?
驗證內容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磁極
磁極是否與電池極性有關
?
?
?
?
?
?
磁極是否與線圈纏繞方向有關
?
?
?
?
?
?
結論
?
實驗三、風從哪里來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的基礎上研究風的形成模擬實驗。
實驗器材:大可樂瓶、小刀、蠟燭、火柴、蚊香(或香煙)。
實驗過程:把大可樂瓶底去掉,用小刀在可樂瓶筒下部剪出一個小門。把蠟燭放在筒內,把點燃的香放在門口。
實驗現象:點燃筒內蠟燭時,煙由瓶外流向瓶內;不點燃筒內蠟燭時,煙不流動,在門口上升。
原因解釋:當點燃筒內蠟燭時,瓶內空氣受熱上升,空氣壓力變小;瓶外空氣壓力大,流進瓶內,帶動了門口的煙,空氣流動形成風。
注意事項:,蚊香的煙較小時,可以把燃著的蚊香在蠟燭上擦一下,使蚊香的煙變大,利于觀察。
實驗四、
降落傘
《降落傘》是在激發學生喜歡降落傘后,先讓學生制作降落傘再玩降落傘,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制作降落傘,然后放飛降落傘,發現降落傘下降的速度有快有慢,讓學生猜測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
影響降落傘下降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如:傘面大小、傘繩長度、懸吊物重量、傘面形狀、傘面材料等。教學中,學生主要涉及到的是傘面大小、傘繩長度、懸吊物重量。
實驗器材:做傘面的膠質桌布、絲巾、牛皮紙、塑料……,做懸掛的重物、橡皮泥、橡皮、玩具人…,線繩、剪刀。
實驗過程:
1、用相同的材料制作兩個傘面形狀大小相同的降落傘,保證傘繩長度相同,懸掛不同重量的重物,在相同的高度放飛降落傘,觀察降落傘下降的速度。
2、用相同的材料制作兩個傘面形狀大小相同的降落傘,傘繩長度不同,懸掛相同重量的重物,在相同的高度放飛降落傘,觀察降落傘下降的速度。
3、用相同的材料制作兩個傘面大小不同的降落傘,傘繩長度和懸掛物重量相同,在相同的高度放飛降落傘,觀察降落傘下降的速度。
實驗現象及結論:降落傘降落有快慢之分。影響降落傘快慢的因素有:重物的重量(重物越重,降落傘下降的越快)、傘面的大小(傘面越小,降落傘下降的越快)、傘繩長度(傘繩越短,降落傘下降的越快)等。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山市| 石城县| 龙井市| 凤庆县| 响水县| 淮阳县| 米泉市| 田林县| 湖南省| 德清县| 张家口市| 宾川县| 霍山县| 合江县| 祁连县| 明溪县| 宜丰县| 柘城县| 咸丰县| 潮州市| 天门市| 蒙阴县| 沭阳县| 扎鲁特旗| 高淳县| 承德市| 武定县| 庆元县| 米脂县| 黄山市| 潼关县| 准格尔旗| 西贡区| 林周县| 元氏县| 苏尼特右旗| 阿克苏市| 海伦市| 伊春市| 本溪|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