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浙江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專題:顯微鏡 1.了解顯微鏡的發展史及其對生命科學微觀領域研究的意義; 2.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知道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3.學會制作簡單裝片。 1.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 一、顯微鏡的構造 顯微鏡的種類很多,我們常用的為普遍光學顯微鏡.顯微鏡可分為兩個部分:機械部分和光學部分. (一)機械部分 1、鏡座:為顯微鏡最下面的馬蹄形鐵座.其作用是支持顯微鏡的全部重量.使其穩立于工作臺上. 2、鏡柱:鏡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鏡柱. 3、鏡臂:鏡柱上方的彎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鏡臂,是握鏡的地方.鏡臂和鏡柱之間有一個能活動的傾斜關節,可使顯微鏡向后傾斜,便于觀察. 4、鏡筒:安裝在鏡臂上端的圓筒叫做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連接轉換器,并使目鏡和物鏡的配合保持一定的距離,其作用是保護成像的光路與亮度. 5、轉換器: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叫做轉換器.其上可以安裝幾個接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 6、載物臺:鏡臂下端安裝的一個向前伸出的平面臺叫做載物臺.用于放置觀察用的玻片標本,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兩旁一般裝有一對彈簧夾,為固實玻片之用,有的裝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動. 7、準焦螺旋: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低倍鏡,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高倍鏡,叫做細準焦螺旋. (二)光學部分 1、反光鏡:一個可以轉動的圓鏡,叫做反光鏡.反光鏡具兩面,一面為平面鏡,能反光;一面為凹面鏡.其用途是收集光線.平面鏡使光線分布較均勻.凹面鏡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線較強,一般在光線較弱時使用. 2、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能將觀察的物體進行第一次放大,是顯微鏡性能高低的關鍵性部件.每臺顯微鏡上常備有幾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物鏡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數.從形態上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高. 3、目鏡:由二、三片透鏡組成,安裝在鏡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鏡放大的物體實像進一步放大.在目鏡上方刻有5×、10×、20×等為放大倍數.從外表上看,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粗略計算方法為接目鏡放大倍數與接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觀察時所用物鏡為40×、目鏡為10×,則物體放大倍數為40×10=400倍. 顯微鏡看到的是一個倒立而放大的虛像. 二、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與安放 安放顯微鏡要選擇臨窗或光線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潔、平穩,使用時先從鏡箱中取出顯微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輕放桌上,鏡筒向前,鏡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鏡和物鏡.用紗布拭擦鏡身機械部分.用擦鏡紙擦拭光學部分,不可隨意用手指試擦鏡頭,以免影響觀察效果. 2、對光 扭轉轉換器,使低倍鏡正對通光孔,打開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對準接目鏡注視,右眼睜開,用手翻轉反光鏡,對向光源,光強時用平面鏡,光較弱時用凹面鏡.這時從目鏡中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只要視野中光亮程度適中,光就對好了. 3、觀察 將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彈簧夾或移光器將玻片固定.將玻片中的標本對準通光孔的中心.調焦時,旋轉粗焦螺旋,為了防止物鏡與玻片標本相撞.先慢慢降低鏡筒,降低時,必須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物鏡與玻片標本相距5mm以上,切勿使物鏡與玻片標本接觸,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鏡中觀察,一面用右手旋轉粗準焦螺旋(切勿弄錯旋轉方向),直到看清標本物像為止.對光、調焦都是用的低倍物鏡.觀察時,還是先用低倍物鏡,焦距調準后,移動玻片標本,全面的觀察材料,如果需要重點觀察的部分,將其調至視野的正中央,再轉換高倍鏡進行觀察.轉換高倍鏡后,只有輕輕扭轉細準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注意使用高倍鏡時,切勿使用粗準焦螺旋,否則容易壓碎蓋玻片并損傷鏡頭的透鏡.一般凡是用低倍物鏡能夠觀察清楚的標本,就不一定要換用高倍鏡. 2.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 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我們可以選擇洋蔥、黃瓜、黑藻等材料,通常我們選擇洋蔥作為材料來進行觀察.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步驟: 1.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2.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 3.取材、展平: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縱橫劃數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展平; 4.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 5.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步驟1~6為裝片制作) 7.觀察:參照《顯微鏡使用》; 8.繪圖:先用鉛筆,根據觀察到的圖象(不能抄書,看到什么畫什么),輕輕畫出輪廓.經修改,再正式畫好,務必使圖形真實.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不能用陰影、涂黑表示暗處).字盡量注在圖右側,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線,然后注字;在圖下方寫上所畫圖形名稱. 3.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步驟: 1.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2.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3.取材:用牙簽在口腔內側輕刮幾下(操作前請漱口),并將之涂抹在生理鹽水滴中; 4.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 5.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步驟1~6為裝片制作) 7.觀察:參照《顯微鏡使用》; 8.繪圖:先用鉛筆,根據觀察到的圖象(不能抄書,看到什么畫什么),輕輕畫出輪廓.經修改,再正式畫好,務必使圖形真實.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表示(越暗的地方細點越多,不能用陰影、涂黑表示暗處).字盡量注在圖右側,用尺引出水平指示線,然后注字;在圖下方寫上所畫圖形名稱. 考點一: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 【經典例題】1.(2021?寧波模擬)用測微尺測量某個洋蔥表皮細胞的長度時,下列目鏡的組合中,視野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最小的是( ) ①目鏡10× ②物鏡10× ③目鏡16× ④物鏡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1?寧波模擬)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3.(2020?和平區二模)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視野中看到的是“96”,實際上裝片上也是“96”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的數量越多 C.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可以使鏡中的視野更明亮 D.將低倍目鏡換為高倍目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 4.(2020?溫州模擬)用顯微鏡觀察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時,若要使視野由甲變為乙,先要調整的是( ) A.玻片的位置 B.物鏡轉換器 C.粗準焦螺旋 D.細準焦螺旋 5.(2020?溫州模擬)小明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為了能實現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變化,他首先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A.向左下角移動裝片,使物像處在視野中央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 C.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調節遮光器換用大光圈 6.(2020秋?郟縣期末)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儀器。根據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的物鏡的鏡頭是 (填標號)。標號9所表示的結構叫做 。 (2)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需要調節焦距,找到物象;此時必須轉動準焦螺旋。當轉動 (填標號)時,鏡筒的升降范圍較小。 (3)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應先選用 物鏡。(填“高倍”或“低倍”)。 (4)某同學用5×的目鏡、10×的物鏡進行觀察,則該同學觀察到的細胞放大倍數是 。 7.(2020?溫州模擬)小實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請幫他完成下列各題: (1)將裝片放在載物臺,并正對通光孔后,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發現沒有找到物像。則為了找到像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 (2)調好后,小實共看到了下列4個物像,若他最終看到的是物像C,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C。 考點二: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 【經典例題】8.(2020?金華模擬)如圖為小金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與問題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顯微鏡對光時,應使用高倍物鏡 B.圖乙中小金注視物鏡鏡頭的目的是防止物鏡下降過程中壓到玻片 C.圖丙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的原因是沒有滴生理鹽水 D.欲將圖丁視野中細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移動裝片 9.(2021?寧波模擬)下列實驗都需要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有關實驗現象描述不合理的是( ) 序號 實驗名稱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A 觀察細胞多樣性 菠菜葉表皮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人口腔上皮細胞具有細胞核 B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 幾乎整個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呈紫色;不同細胞質壁分離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C 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洋蔥根尖伸長區細胞呈長方形;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多數細胞中呈紫色(龍膽紫染色)的染色體形態清晰 D 觀察黑藻細胞葉綠體 葉綠體處于不斷流動狀態;葉綠體結構中含有內膜、外膜、類囊體等結構 A.A B.B C.C D.D 10.(2020?寧波模擬)顯微鏡的發明大大開拓了人類的視野,人們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蓋上蓋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圖中撕下的洋蔥表皮已經展平在清水中,箭頭表示蓋上蓋玻片的方向,橢圓表示載玻片中央的清水) (2)要觀察做好的洋蔥表皮裝片,正確完成了對光、放片兩個步驟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 (填編號)。 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物像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物像 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尋找物像 11.(2019?溫州一模)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 (1)實驗操作過程,①~④的正確排序為 。 (2)若將乙圖中的細胞a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向 移動。 12.(2019?西湖區校級模擬)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 (1)實驗桌上擺放有以下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小科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填序號) (2)小科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圖1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圖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 (4)完成以上正確操作后,小科先后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圖2甲、乙兩個物像,從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體過程是 13.(2020?鄞州區校級模擬)如圖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 (1)按照實驗操作過程,①~④正確的排序為 。 (2)X液體是 。 (3)與口腔上皮細胞相比,該細胞特有的結構是 。(寫一個細胞結構即可) 考點三: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經典例題】14.(2020?溫州模擬)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出現的現象與相應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 A.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 B.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將裝片往右上方移動 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圈圈﹣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 D.視野中有細胞,但結構不大清楚﹣滴加亞甲基藍溶液染色 15.(2020?浙江模擬)小楚在實驗室里進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根據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制作裝片可概括為以下步驟: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蓋;⑥染。其中第⑤步“蓋”的具體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氣泡產生),制成臨時裝片。 (2)觀察裝片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對光;②放片;③調焦;④觀察。小楚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如圖乙),接下來她應調節的是 (填圖甲中的結構序號)。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共7小題) 1.(2021?寧波模擬)用測微尺測量某個洋蔥表皮細胞的長度時,下列目鏡的組合中,視野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最小的是( ) ①目鏡10× ②物鏡10× ③目鏡16× ④物鏡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答】解:顯微鏡下放大倍數越小,實際代表長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實際代表長度越小。由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因此選擇③目鏡16×和④物鏡40×時,放大倍數最大,則視野內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最小。 故選:D。 2.(2021?寧波模擬)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若物鏡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解答】解: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O×、物鏡為1O×時,此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10=100倍;當目鏡不變,物鏡變成40×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40=400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的范圍越小,觀察到的細胞的個體就越大,細胞的數目就越少。當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由100倍變為400倍時,長擴大4倍寬擴大4倍,整體應該擴大16倍,視野的范圍應變為原來的十六分之一,細胞的數目也應變為原來的十六分之一。所以視野中細胞的數目為64÷16=4(個)。 故選:B。 3.(2020?和平區二模)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視野中看到的是“96”,實際上裝片上也是“96”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的數量越多 C.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鏡可以使鏡中的視野更明亮 D.將低倍目鏡換為高倍目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 【解答】解:A、顯微鏡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顛倒,左右也顛倒。做此類題有個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象了。裝片上是“96”旋轉180度后,看到的仍然是“96”,A正確; 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就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目最少,B錯誤; C、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如果光線較暗時,應轉動遮光器,調至大光圈,同時配合使用反光鏡的凹面鏡,視野才會變得明亮。C錯誤; D、將低倍物鏡換為高倍物鏡時,需要轉動轉換器,換用目鏡直接插拔即可,D錯誤。 故選:A。 4.(2020?溫州模擬)用顯微鏡觀察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時,若要使視野由甲變為乙,先要調整的是( ) A.玻片的位置 B.物鏡轉換器 C.粗準焦螺旋 D.細準焦螺旋 【解答】解:乙圖氣孔是甲圖下方氣孔的放大并移動視野中央的操作,因此在使用高倍鏡時,首先將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氣孔移到視野的中央,即將裝片向下方移動;然后轉動轉換器,移走低倍鏡,換上高倍鏡;換上高倍鏡后視野會變暗,此時可以調節光圈或反光鏡;最后微調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即可,即正確的操作是:向下移動玻片→轉動轉換器→調節細準焦螺旋。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5.(2020?溫州模擬)小明使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為了能實現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變化,他首先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A.向左下角移動裝片,使物像處在視野中央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 C.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調節遮光器換用大光圈 【解答】解:高倍顯微鏡的操作順序: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象,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象清晰,即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變化,他首先應該進行的操作是向左下角移動裝片,使物像處在視野中央,其次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視野變暗,再調節遮光器換用大光圈,最后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故選:A。 6.(2020秋?郟縣期末)顯微鏡是生命科學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儀器。根據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的物鏡的鏡頭是 4 (填標號)。標號9所表示的結構叫做 反光鏡 。 (2)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需要調節焦距,找到物象;此時必須轉動準焦螺旋。當轉動 12 (填標號)時,鏡筒的升降范圍較小。 (3)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應先選用 低倍 物鏡。(填“高倍”或“低倍”)。 (4)某同學用5×的目鏡、10×的物鏡進行觀察,則該同學觀察到的細胞放大倍數是 50 。 【解答】解:如圖圖1為目鏡,2為鏡筒,3為轉換器,4為物鏡,5為通光孔,6為壓片夾,7為載物臺,8為遮光器,9為反光鏡,10為鏡座,11為粗準焦螺旋,12為細準焦螺旋,13為鏡壁,14為鏡柱。 (1)4是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鏡頭對著物體。9是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面,對光時,室內光線較暗,用凹面鏡,室內光線較強用平面鏡即可。 (2)粗、細準焦螺旋螺旋是對焦用的,可以調整鏡筒的上升下降,以達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來看清圖象,粗準焦螺旋焦距大,能較大范圍地升降鏡筒;細準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圍地升降鏡筒,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先用粗準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用細準焦螺旋調節清晰度,使物象更加清晰。 (3)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要先用低倍的物鏡找到物像,需要時再換高倍的物鏡。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用5×的目鏡、10×的物鏡進行觀察,因此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5×10═50倍。 故答案為:(1)4;反光鏡 (2)12 (3)低倍 (4)50 7.(2020?溫州模擬)小實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請幫他完成下列各題: (1)將裝片放在載物臺,并正對通光孔后,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發現沒有找到物像。則為了找到像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下降鏡筒使物鏡靠近載玻片,重新尋找物像 。 (2)調好后,小實共看到了下列4個物像,若他最終看到的是物像C,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B、D、A、 C。 【解答】解:(1)如果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應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下降鏡筒使物鏡靠近載玻片,重新尋找物像。 (2)低倍鏡換到高倍鏡的步驟是:移動裝片,使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調節反光鏡和光圈,使視野更明亮;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觀察時,從物像B至看到了物像C,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B→移動玻片標本→D→轉換高倍鏡→A→調節細準焦螺旋→C。 故答案為:(1)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下降鏡筒使物鏡靠近載玻片,重新尋找物像; (2)B、D、A(或B→D→A→)。 二.制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共6小題) 8.(2020?金華模擬)如圖為小金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與問題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顯微鏡對光時,應使用高倍物鏡 B.圖乙中小金注視物鏡鏡頭的目的是防止物鏡下降過程中壓到玻片 C.圖丙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的原因是沒有滴生理鹽水 D.欲將圖丁視野中細胞a移至中央,需向右移動裝片 【解答】解:A、顯微鏡對光時,應使用低倍物鏡,A錯誤; B、圖乙中小金在下降鏡筒過程中,眼睛注視物鏡鏡頭,目的是防止鏡頭壓碎玻片標本,B正確; C、圖丙中黑色的圓圈實際上是氣泡,可能是由于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造成的,C錯誤; D、顯微鏡呈的像為倒像,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圖丁中細胞a偏向視野左方,應向左移動裝片,物像才向右側移動到視野中央,D錯誤。 故選:B。 9.(2021?寧波模擬)下列實驗都需要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有關實驗現象描述不合理的是( ) 序號 實驗名稱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A 觀察細胞多樣性 菠菜葉表皮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人口腔上皮細胞具有細胞核 B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 幾乎整個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呈紫色;不同細胞質壁分離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C 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洋蔥根尖伸長區細胞呈長方形;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多數細胞中呈紫色(龍膽紫染色)的染色體形態清晰 D 觀察黑藻細胞葉綠體 葉綠體處于不斷流動狀態;葉綠體結構中含有內膜、外膜、類囊體等結構 A.A B.B C.C D.D 【解答】解:A、光學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植物細胞的細胞膜,A錯誤; B、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時,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中液泡大,占據整體細胞體積的絕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小不同,質壁分離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B正確; C、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時,洋蔥根尖伸長區細胞呈長方形,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只有少數細胞中呈紫色(龍膽紫染色)的染色體形態清晰,C錯誤; D、觀察黑藻細胞葉綠體時,顯微鏡下葉綠體處于不斷流動狀態,但是不能觀察到葉綠體中的內膜、外膜、類囊體等結構,D錯誤。 故選:ACD。 10.(2020?寧波模擬)顯微鏡的發明大大開拓了人類的視野,人們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蓋上蓋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① (圖中撕下的洋蔥表皮已經展平在清水中,箭頭表示蓋上蓋玻片的方向,橢圓表示載玻片中央的清水) (2)要觀察做好的洋蔥表皮裝片,正確完成了對光、放片兩個步驟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 C (填編號)。 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尋找物像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物像 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繼續尋找物像 【解答】解:(1)在制作臨時裝片是蓋蓋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產生氣泡,氣泡與細胞重疊不易觀察。其正確操作是: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張力,緩緩的蓋下時使水充滿載玻片與蓋玻片之間,不留氣泡,故選:①。 (2)據分析可知,用低倍鏡尋找物像時,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降至最低。故選:C。 故答案為:(1)①; (2)C。 11.(2019?溫州一模)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 (1)實驗操作過程,①~④的正確排序為 ④①②③ 。 (2)若將乙圖中的細胞a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向 左上方 移動。 【解答】解:(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所以,圖中正確順序為:④滴加清水、①放置洋蔥表皮、②蓋蓋玻片、③染色。 (2)顯微鏡下成的像是倒像,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乙圖中的細胞a位于視野的左上方,應將標本向左上方移動,物像才能移至視野中央。 故答案為:(1)④①②③ (2)左上方 12.(2019?西湖區校級模擬)小科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 (1)實驗桌上擺放有以下四瓶試劑:①清水,②生理鹽水,③碘液,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小科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①③ (填序號) (2)小科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圖1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 ③①②④ (填序號) (3)圖1中的操作②的理由是 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標本 (4)完成以上正確操作后,小科先后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圖2甲、乙兩個物像,從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體過程是 向右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物鏡,調節光圈,選擇大的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 【解答】解:(1)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滴加的液體是①清水,染色用③碘液。 (2)圖中①是放片、②是鏡筒下降、③對光、④上升鏡筒是找到物像。使用顯微鏡的正確順序:對光→放玻片標本→向下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用眼觀察目鏡使鏡筒上升找到物像。所以正確操作順序是③①②④。 (3)圖1中的操作②,使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物鏡,防止物鏡鏡頭壓碎玻片標本。 (4)我們在使用顯微鏡時要先用低倍鏡觀察后用高倍鏡觀察,在低倍鏡觀察到物像是如何換用高倍物鏡觀察呢,首先要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因為高倍鏡的視野窄,雖然在低倍鏡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離視野中央的話,換上高倍鏡,物像可能就不在視野中了。甲圖物像偏向視野右側,應該向右側移動玻片標本,使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低倍鏡換高倍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完成的。當換上高倍鏡后,由于視野變窄,透光量少,視野就會變得很暗,需要調節光圈或反光鏡使視野變得亮一些。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一般轉動細準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為:(1)①③; (2)③①②④; (3)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標本; (4)向右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物鏡,調節光圈,選擇大的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更加清晰。 13.(2020?鄞州區校級模擬)如圖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 (1)按照實驗操作過程,①~④正確的排序為 ④→③→①→② 。 (2)X液體是 清水 。 (3)與口腔上皮細胞相比,該細胞特有的結構是 細胞壁或液泡 。(寫一個細胞結構即可) 【解答】解:(1)解: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④滴加液體即滴一滴清水、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小塊薄膜、③放置表皮、①蓋蓋玻片、②染色即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因此按照實驗操作過程,將①~④實驗步驟進行排序,正確的是④→③→①→②。 (2)步驟④滴加的液體是清水,④滴加液體的目的是: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液泡,植物的綠色部分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不具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與口腔上皮細胞相比該細胞特有的結構是有細胞壁、液泡等。 故答案為:(1)④→③→①→②; (2)清水; (3)細胞壁或液泡。 三.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共2小題) 14.(2020?溫州模擬)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出現的現象與相應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 A.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 B.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將裝片往右上方移動 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圈圈﹣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 D.視野中有細胞,但結構不大清楚﹣滴加亞甲基藍溶液染色 【解答】解:A、反光鏡能反射光線,上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面。當外界光線較強時使用平面鏡,當外界光線較弱時使用凹面鏡。A正確; B、顯微鏡下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所以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應將裝片往左下方移動。B錯誤; 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圈圈是氣泡,由于蓋蓋玻片操作不當造成的,應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C正確; D、口腔上皮細胞透明度高,視野中有細胞,但結構不大清楚,應使用碘液、亞甲基藍溶液等堿性染料進行染色,D正確。 故選:B。 15.(2020?浙江模擬)小楚在實驗室里進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根據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制作裝片可概括為以下步驟: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蓋;⑥染。其中第⑤步“蓋”的具體操作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 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氣泡產生),制成臨時裝片。 (2)觀察裝片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對光;②放片;③調焦;④觀察。小楚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如圖乙),接下來她應調節的是 ② (填圖甲中的結構序號)。 【解答】解:(1)圖5示蓋片,正確的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2)在顯微鏡的部件中,可以調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②細準焦螺旋。所以如果視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轉動細準焦螺旋使像清晰。 故答案為:(1)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水滴; (2)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