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浙江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專題:運動與力的關系 1.了解彈力以及產生的原因。 2.了解力的單位以及常用測力工具彈簧秤的結構。 3.能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 4.理解慣性的意義。 5.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6.認識什么是二力平衡。 7.通過實驗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 8.會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問題。 1.參照物及其選擇 (1)參照物: 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先選定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選定的標準物體叫參照物. (2)參照物的選擇: 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既可以選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也可以選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可本著便于研究的原則,選取合適的參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通常選取地面或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被研究的物體本身不能選作參照物,因為以此研究對象為參照物,研究對象永遠都是靜止的. (3)參照物概念的理解: 參照物的選定是為了研究機械運動中物體的運動或靜止的.所選定的參照物是一個假定不動的物體,有了它作比較再看被研究的物體跟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就比較方便了.因此,參照物一旦被選定,我們就假定該物體是靜止的. (4)參照物的判斷方法: 方法指南:①要明確研究對象;②明確物體的運動情況;③如果研究對象是運動的,哪個物體相對于它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哪個物體就是參照物;如果研究對象是靜止的,哪個物體相對它的位置沒有改變,哪個物體就是參照物.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靜止;也就是說一個物體相對于其它一個物體可以是靜止的,但一定會出現相對于其它一些物體是運動的情況,而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是運動的,它可能相對于其它物體都是運動的,一個物體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及一個以上的物體與之有相對運動,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個與之靜止的物體。 因為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所以描述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照物,事先不選定參照物,就無法對物體的運動狀態做出判斷。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①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一是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發生了改變.如物體從快到慢、從慢到快、從靜止到運動和從運動到靜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變;二是指物體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如左轉彎、右轉彎等都是說明其運動方向在改變;三是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同時發生了改變. ②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并不是說物體只要受力,其運動狀態就一定要改變,“可以”不是“一定”.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用手拉彈簧使彈簧變長了;揉面時,面團形狀不斷變化;刀片能劃破紙等,都表面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 4.力作用的相互性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由于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當我們討論某一個力時,一定涉及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在施力的同時也受到受力物體對它的作用,即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3)當受力物體受到一個力的作用時,同時也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互稱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5.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物體的運動是不需要力來維持的即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此外,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就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通過分析實驗,再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并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6.慣性 (1)慣性是一切物體的固有屬性,無論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2)慣性定義: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叫做慣性.慣性代表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相對難于改變,也就是慣性大;質量小的物體運動狀態相對容易改變,也就是慣性小. (3)當你踢到球時,球就開始運動,這時,因為這個球自身具有慣性,它將不停的滾動,直到被外力所制止.任何物體在任何時候都是有慣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 (4)慣性的應用與防止:在日常生活中慣性現象對我們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益的要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慣性使錘頭套緊;有害的要加以防止,例如汽車不能超速超載. 7.二力平衡的概念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也可以這樣理解:兩個力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對物體運動狀態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合力為0),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8.平衡力的辨別 兩個力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同一直線上,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對物體運動狀態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合力為0),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如果物體不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可相互抵消(合力不為0),我們就說這兩個不力平衡,也叫非平衡力. 考點一:參照物及其選擇 【經典例題】1.(2020?西湖區一模)甲、乙、丙三輛車一起以各自的速度向東勻速直線行駛,t1時刻甲乙丙的位置如圖所示,甲乙、乙丙之間的距離均為1千米。行駛一段時間后,t2時刻乙在甲后方800米的位置,丙在乙后方1200米的位置,則在t1和t2這段時間內( ) A.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向西運動 B.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向東運動 C.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東運動 D.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西運動 考點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經典例題】2.(2020?臺州一模)在下列詩詞中都蘊涵著物理知識,其中能體現“物體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是( ) 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B.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C.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D.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考點三:力的作用效果 【經典例題】3.(2019?臺州)某科技節,同學們進行了如圖的“紙橋承重”比賽。 (1)紙橋放重物會被壓彎,這是因為力能使物體發生 。 (2)比賽時需要知道每座參賽紙橋本身的質量(不超過50克),三位同學選擇的測量工具分別是: ①量程為1牛的彈簧測力計; ②量程為10牛的彈簧測力計; ③量程為100克的天平。 你認為哪位同學選擇的測量工具最合適,并說明理由 。 (3)壓在紙橋上的重物質量一定時,通常重物跟橋面的接觸面積越大,橋越不容易損壞,因為 。 考點四:牛頓第一定律 【經典例題】4.(2020?奉化區一模)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我們做了如下實驗,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小車最終停止運動,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每次實驗,小車需要從斜面同一位置自由滑下 C.實驗表明,小車所受阻力越小,運動距離越遠 D.根據甲、乙、丙無法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考點五:慣性 【經典例題】5.(2020?金華)自行車既是環保的交通工具也是很好的健身器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給車胎充氣增加了車胎內氣體的壓強 B.地面對自行車的摩擦力總是阻礙車前進 C.剎車時自行車受到慣性的作用會繼續前進一段距離 D.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6.(2020?杭州)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才有慣性 B.物體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 C.靜止或勻速運動的物體沒有慣性 D.物體受力或不受力時都具有慣性 7.(2018?杭州)大游輪向東勻速直線行駛,小金面朝游輪前進方向,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落下時的位置在(不計空氣阻力)( ) A.A 位置的東側 B.A 位置的西側 C.A 位置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8.(2018?金華)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中,武大靖為中國贏得平昌冬奧會首枚金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鋒利,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B.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 C.以滑行中的運動員作為參照物,觀眾是靜止的 D.運動員用力蹬冰面就會向前運動,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9.(2020?溫州一模)學習慣性知識之后,你認為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具有慣性的物體是( ) A.只有小鋼球 B.只有塑料片 C.只有支架 D.小鋼球、塑料片和支架 10.(2020?杭州一模)木板乙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小木塊甲以v0的速度從木板乙的左側被水平彈射到木板右端,如圖所示。小木塊甲先相對木板乙滑動,后相對靜止;當木板乙碰到水平面上的障礙物丙時立刻靜止。則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甲、乙相對靜止前,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甲、乙相對靜止時,甲不受摩擦力 C.乙碰到丙后,甲因為受到慣性作用會繼續向右運動 D.乙靜止后,甲、乙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考點六:二力平衡的概念 【經典例題】11.(2019?嘉興)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小明用剪刀將圖中靜止的薄塑料片從中間剪斷,他要研究的是這兩個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D.大小相等 12.(2020?麗水模擬)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卡片的重力可能對實驗造成了影響。如果這個卡片無法更換,我們可以把這個卡片剪得小一點以減小重力,或者通過 的方法來減小卡片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2)小明在實驗中將卡片旋轉了一定角度,是為了探究 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在卡片平衡時,用剪刀將卡片從中間剪斷,并觀察隨之發生的現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是 。 考點七:平衡力的辨別 【經典例題】13.(2019?金華)一只手握住甲、乙兩個核桃,逐漸增大握力,發現甲核桃碎裂時乙核桃完好。下列有關兩核桃相互擠壓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核桃相接觸部位受到的壓強相等 B.甲對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對甲的作用力 C.甲對乙的作用力沒有使乙核桃發生形變 D.甲對乙的作用力與乙對甲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14.(2020?溫州模擬)北京時間2019年3月21日,在日本埼玉舉行的2019年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雙人滑比賽中,中國選手隋文靜/韓聰以234.84分的總成績獲得冠軍。如圖是他們比賽的圖片。請判斷下列的幾對力,哪一對是平衡力( ) A.隋文靜對韓聰的壓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 B.隋文靜的重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 C.韓聰的重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 D.韓聰的重力與隋文靜對地球的吸引力 15.(2020?龍灣區一模)2020年3月,新型冠狀病毒隔離區迎來了送餐機器人,如圖是該機器人工作時平端托盤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行,下列關于機器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機器人相對于餐盤是運動的 B.勻速前行時不受摩擦力作用 C.它的重力和它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它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16.(2020?溫州模擬)如圖所示,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站在地面上“拔河”,兩人中間位置處有一分界線,約定先使對方的腳越過分界線者為贏,結果女孩贏了.若繩子水平,且質量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男孩對繩的拉力與繩對男孩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B.男孩對繩的拉力肯定小于女孩對繩的拉力 C.地面對女孩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對男孩的摩擦力 D.男孩的腳在移動的過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參照物及其選擇(共1小題) 1.(2020?西湖區一模)甲、乙、丙三輛車一起以各自的速度向東勻速直線行駛,t1時刻甲乙丙的位置如圖所示,甲乙、乙丙之間的距離均為1千米。行駛一段時間后,t2時刻乙在甲后方800米的位置,丙在乙后方1200米的位置,則在t1和t2這段時間內( ) A.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向西運動 B.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向東運動 C.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東運動 D.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西運動 【解答】解: AB、t1時刻甲丙之間相距2km,t2時刻時甲丙之間還是相距2km,所以以甲車為參照物,丙車是靜止的,故AB錯誤; CD、t1時刻甲乙之間相距1km,t2時刻時甲乙之間相距800m,所以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向西運動,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共1小題) 2.(2020?臺州一模)在下列詩詞中都蘊涵著物理知識,其中能體現“物體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是( ) 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B.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C.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D.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解答】解: A、以“帆船”為參照物,“青山”和“帆船”之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故“青山”是運動的;以“河岸”為參照物,“青山”與“河岸”之間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故“青山”是靜止的;所以說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故A符合題意; B、“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說明聲音可以在氣體和液體中傳播,故B不符合題意; C、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只能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故C不符合題意; D、滿架薔薇一院香,整個院子里都能聞到薔薇花的香味,是氣體分子運動的結果,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三.力的作用效果(共1小題) 3.(2019?臺州)某科技節,同學們進行了如圖的“紙橋承重”比賽。 (1)紙橋放重物會被壓彎,這是因為力能使物體發生 形變 。 (2)比賽時需要知道每座參賽紙橋本身的質量(不超過50克),三位同學選擇的測量工具分別是: ①量程為1牛的彈簧測力計; ②量程為10牛的彈簧測力計; ③量程為100克的天平。 你認為哪位同學選擇的測量工具最合適,并說明理由 ③,要測量紙橋的質量,在量程精確程度相同情況下,直接選擇測量質量的天平更方便 。 (3)壓在紙橋上的重物質量一定時,通常重物跟橋面的接觸面積越大,橋越不容易損壞,因為 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 【解答】解:(1)紙橋放重物會被壓彎,這是因為力能使物體發生了形變。 (2)量程為1牛的彈簧測力計比量程為10牛的彈簧測力計精確度更高,所以排除量程為10牛的彈簧測力計。 質量為50g的紙橋,其重力為:G=mg=0.05kg×9.8N/kg=0.49N,利用彈簧測力計還需要計算,不如直接利用量程為100g的天平測量方便。故選擇量程為100g的天平。 (3)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不容易損壞紙橋。 故答案為:(1)形變;(2)③,要測量紙橋的質量,在量程精確程度相同情況下,直接選擇測量質量的天平更方便;(3)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 四.牛頓第一定律(共1小題) 4.(2020?奉化區一模)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我們做了如下實驗,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小車最終停止運動,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每次實驗,小車需要從斜面同一位置自由滑下 C.實驗表明,小車所受阻力越小,運動距離越遠 D.根據甲、乙、丙無法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解答】解: A、小車最終會停下來是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這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故A錯誤; B、實驗時應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等,因此每次實驗時,應使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故B正確; CD、根據甲、乙、丙實驗可知,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小得慢,運動的越遠;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概括出來的,故CD正確。 故選:A。 五.慣性(共6小題) 5.(2020?金華)自行車既是環保的交通工具也是很好的健身器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給車胎充氣增加了車胎內氣體的壓強 B.地面對自行車的摩擦力總是阻礙車前進 C.剎車時自行車受到慣性的作用會繼續前進一段距離 D.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A、輪胎內的氣體壓強與輪胎內的氣體質量和溫度有關,當給車胎充氣時,當輪胎內的氣體質量增加時,氣體分子數目增多,所以車胎內氣體的壓強會變大,故A正確; B、用力蹬自行車前進時,后輪相對于地面有向后的運動趨勢,因此后輪所受的摩擦力向前,是自行車前進的動力,故B錯誤; C、剎車時,車還會繼續前進一段距離,是因為自行車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故C錯誤; D、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自行車的重力與地面對自行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A。 6.(2020?杭州)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才有慣性 B.物體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 C.靜止或勻速運動的物體沒有慣性 D.物體受力或不受力時都具有慣性 【解答】解: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不論是運動還是靜止、受力還是不受力、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物體速度大小無關,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7.(2018?杭州)大游輪向東勻速直線行駛,小金面朝游輪前進方向,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落下時的位置在(不計空氣阻力)( ) A.A 位置的東側 B.A 位置的西側 C.A 位置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解答】解:游輪勻速直線運動時,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由于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所以會落回原處。 故選:C。 8.(2018?金華)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中,武大靖為中國贏得平昌冬奧會首枚金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鋒利,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B.沖過終點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 C.以滑行中的運動員作為參照物,觀眾是靜止的 D.運動員用力蹬冰面就會向前運動,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解答】解:A、把冰刀磨得很鋒利,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A錯誤; B、沖過終點后運動員由于慣性繼續向前運動,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故B正確; C、以滑行中的運動員作為參照物,觀眾與運動員有位置的變化,是運動的,故C錯誤; D、運動員用力蹬冰面對冰面有一個向后的力,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對運動員一個向前的力,運動員就會向前運動,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故D錯誤。 故選:B。 9.(2020?溫州一模)學習慣性知識之后,你認為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具有慣性的物體是( ) A.只有小鋼球 B.只有塑料片 C.只有支架 D.小鋼球、塑料片和支架 【解答】解: 慣性指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所以小鋼球、塑料片和支架都具有慣性,故D正確。 故選:D。 10.(2020?杭州一模)木板乙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小木塊甲以v0的速度從木板乙的左側被水平彈射到木板右端,如圖所示。小木塊甲先相對木板乙滑動,后相對靜止;當木板乙碰到水平面上的障礙物丙時立刻靜止。則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甲、乙相對靜止前,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甲、乙相對靜止時,甲不受摩擦力 C.乙碰到丙后,甲因為受到慣性作用會繼續向右運動 D.乙靜止后,甲、乙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 A、甲、乙相對靜止前,小木塊甲相對木板乙是向右滑動的,則甲受到乙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故A錯誤; B、甲、乙相對靜止時,甲和乙一起向右運動,甲和乙之間沒有發生相對滑動的趨勢,所以甲不受摩擦力,故B正確; C、乙碰到丙后,甲因為具有慣性會繼續向右運動,慣性是一種性質,不是作用,故C錯誤; D、乙靜止后,甲由于慣性會繼續水平向右運動,則甲受到乙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由于水平面與乙之間是光滑的,所以水平面與乙之間沒有摩擦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乙受到甲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這兩個摩擦力沒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不是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B。 六.二力平衡的概念(共2小題) 11.(2019?嘉興)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小明用剪刀將圖中靜止的薄塑料片從中間剪斷,他要研究的是這兩個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D.大小相等 【解答】解:在卡片平衡時,用剪刀將卡片從中間剪斷,即成了兩個物體,此時卡片不能平衡,即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2.(2020?麗水模擬)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卡片的重力可能對實驗造成了影響。如果這個卡片無法更換,我們可以把這個卡片剪得小一點以減小重力,或者通過 增加鉤碼的重力 的方法來減小卡片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2)小明在實驗中將卡片旋轉了一定角度,是為了探究 不在同一直線 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在卡片平衡時,用剪刀將卡片從中間剪斷,并觀察隨之發生的現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體 。 【解答】解:(1)實驗時,可以把這個卡片剪得小一點以減小重力,或者通過增加鉤碼的重力的方法來減小卡片重力的影響; (2)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小卡片兩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條直線上,紙片就會轉動,說明了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不能平衡,即此時是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線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在卡片平衡時,用剪刀將卡片從中間剪斷,即成了兩個物體,此時卡片不能平衡,即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個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 故答案為:(1)增加鉤碼的重力;(2)不在同一直線;(3)作用在同一物體。 七.平衡力的辨別(共4小題) 13.(2019?金華)一只手握住甲、乙兩個核桃,逐漸增大握力,發現甲核桃碎裂時乙核桃完好。下列有關兩核桃相互擠壓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核桃相接觸部位受到的壓強相等 B.甲對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對甲的作用力 C.甲對乙的作用力沒有使乙核桃發生形變 D.甲對乙的作用力與乙對甲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 BD、在擠壓兩核桃的過程中,甲對乙有力的作用,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乙對甲也有力的作用,所以甲對乙的作用力與乙對甲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且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D錯誤; A、甲對乙的力與乙對甲的力,二力的大小相等,受力面積相等,根據p=可知,兩核桃相接觸部位受到的壓強相等,故A正確; C、甲對乙的力與乙對甲的力,都屬于彈力,兩核桃都會發生形變,只不過乙核桃發生的形變沒有甲明顯(即甲核桃碎裂時乙核桃完好),故C錯誤; 故選:A。 14.(2020?溫州模擬)北京時間2019年3月21日,在日本埼玉舉行的2019年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雙人滑比賽中,中國選手隋文靜/韓聰以234.84分的總成績獲得冠軍。如圖是他們比賽的圖片。請判斷下列的幾對力,哪一對是平衡力( ) A.隋文靜對韓聰的壓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 B.隋文靜的重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 C.韓聰的重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 D.韓聰的重力與隋文靜對地球的吸引力 【解答】解:A、隋文靜對韓聰的壓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但兩人分別互相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A不符合題意。 B、隋文靜的重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且是同一個受力物體,是一對平衡力,故B符合題意。 C、韓聰的重力與韓聰對隋文靜的支持力受力物體分別是韓聰和隋文靜,不是平衡力,故C不符合題意。 D、韓聰的重力與隋文靜對地球的吸引力受力物體分別是韓聰和地球,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5.(2020?龍灣區一模)2020年3月,新型冠狀病毒隔離區迎來了送餐機器人,如圖是該機器人工作時平端托盤在水平地面上勻速前行,下列關于機器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機器人相對于餐盤是運動的 B.勻速前行時不受摩擦力作用 C.它的重力和它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它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A.機器人相對于餐盤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是靜止的,故A錯誤; B.勻速前行時,機器人處于平衡狀態,它受到向前的牽引力,必然受到向后的摩擦力,故B錯誤; C.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地面的壓力方向都是豎直向下,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錯誤; D.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和同一直線上,肯定是平衡力,故D正確。 故選:D。 16.(2020?溫州模擬)如圖所示,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站在地面上“拔河”,兩人中間位置處有一分界線,約定先使對方的腳越過分界線者為贏,結果女孩贏了.若繩子水平,且質量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男孩對繩的拉力與繩對男孩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B.男孩對繩的拉力肯定小于女孩對繩的拉力 C.地面對女孩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對男孩的摩擦力 D.男孩的腳在移動的過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解答】解: A.男孩對繩的拉力作用在繩子上,繩對男孩的拉力作用在男孩上,二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 B.男孩對繩的拉力與繩對男孩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同理女孩對繩的拉力與繩對女孩的拉力也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也相等,根據同一根繩子的拉力相等可知,男孩對繩的拉力肯定等于女孩對繩的拉力,故B錯誤; C.水平方向上男孩、女孩只受到繩子的拉力與摩擦阻力作用,而繩子的拉力又相等,女孩獲勝,說明地面對女孩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對男孩的摩擦力,故C正確; D.男孩的腳在移動的過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后,故D錯誤. 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