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第一課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導入:播放動畫視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思考: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總議題: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環節一兩個歷史落差轉換環節二三種建國方案較量環節三唯一正確道路選擇環節一兩個歷史落差轉換——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議題情境一:(1)觀看紀錄片《旗幟》第一集視頻片段。議題情境一:(2)閱讀新聞“馬首回歸”相關資料。2020年12月1日,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一同流失海外。議學任務:1.結合視頻回顧歷史,概括1840年以前的中國與世界發展情況。2.查閱資料,列舉列強入侵中國的史實并探討對中國的影響。議學提示:1.回顧歷史,概括1840年以前的中國與世界發展變化情況。地區中國曾長期走在世界文明前列西方國家望塵莫及清朝中期迅速衰落近代歐洲迅速崛起表現①古代歷史從未中斷②科學技術走在世界前列③生產和商業發展①西方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實現機器大生產。②清政府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政策。議學提示:2.查閱資料,列舉列強入侵中國的史實,并探討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時間戰爭條約具體影響1840-1842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1883-1885年中法戰爭《中法新約》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總結: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01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問題的基本依據。02主要矛盾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03歷史任務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環節二三種建國方案較量——改變國家命運的探索與嘗試議題情境二:(1)閱讀《論人民民主專政》相關資料。自從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議題情境二:(2)觀看紀錄片《旗幟》視頻片段。議學任務:1.結合材料,回顧歷史,說說近代中國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2.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哪三種建國方案,最終結果如何?議學提示:1.近代中國先后有哪些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時間政治力量代表人物代表階級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農民階級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運動林則徐、李鴻章地主階級洋務派1898年維新變法運動康有為、梁啟超資產階級維新派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趙三多農民階級1911年辛亥革命孫中山資產階級革命派1919年新文化運動胡適、陳獨秀、魯迅、李大釗資產階級激進派1921年中國共產黨毛澤東無產階級議學提示: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哪三種建國方案,最終結果如何?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方案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建立人民共和國,經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代表北洋軍閥和國民黨通知集團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中國共產黨階級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結果被人民拋棄,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沒有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多數代表也承認無法實現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環節三一條歷史真理總結——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議題情境三:觀看紀錄片《旗幟》中國共產黨誕生視頻片段。議學任務:1.結合視頻,概括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2.結合“三種建國方案”,分組探究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中國革命斗爭特點的變化。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意義。議學提示:1.概括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社會基礎隨著官辦和外國人開辦的工業企業的創建,中國出現了最早的近代產業工人,并成為一支日趨重要的社會力量。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的領導力量。思考:近代產業工人為什么能夠成為一支日趨重要的社會力量?(集中分布、革命性、先進性)思想基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議學提示:2.探究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中國革命斗爭特點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一是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二是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社會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深刻地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復興,必須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議學提示: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課堂小結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三種建國方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歷史任務成立成就社會基礎思想基礎革命特征變化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決定決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課件.pptx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mp4 2.1840年前的中國和世界.mp4 3.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探索.mp4 4.《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mp4 5.百年中國 106-開國大典.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