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二單元第12課新課導入新課導入看了《竇娥冤》的劇情簡介,大家知道《竇娥冤》的作者是誰嗎?他是哪個朝代的?當時的文學藝術有什么特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目錄壹貳叁繁華的都市生活宋詞和元曲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學習目標1知道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主要表現,知道宋朝傳統節日的一些習俗。(重點+難點)2知道宋詞、元曲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作家。(重點)3知道史學家司馬光和史學名著《資治通鑒》壹繁華的都市生活一、繁華的都市生活探索新知1、宋元時期的大都市:(1)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僅在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發達,而且在社會生活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2)代表性城市:北宋時的開封、南宋時的臨安、元朝時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3)在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一、繁華的都市生活相關史事大相國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間。該寺每月開放5次,供“萬姓交易”。大門附近賣飛禽走獸,二、三門賣日用雜貨,靠近佛殿的地方經營筆墨,兩廊賣織繡、珠寶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畫和書籍。一、繁華的都市生活探索新知2、市民豐富多彩的生活:(1)瓦子: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幾千人。瓦子里還有許多攤位,有賣飲食、藥材、古玩、字畫的,還有剃頭、相面、算卦的,十分熱鬧。(2)勾欄: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勾欄內商業廣告琳瑯滿目,有各種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如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繚亂。(3)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業更為發達,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處,城外還有十多處瓦子。一、繁華的都市生活相關史事北宋都城開封的夜市十分興盛,不僅有商業夜市,還有文化娛樂夜市。當時的文化娛樂夜市有多種類型,在酒樓茶社里有藝人演唱、講史;在瓦肆勾欄中有雜劇表演;還有街頭歌舞表演,人們裝扮成劇中的各類人物,做出不同的動作,結成隊伍游街表演,稱為隊舞。一、繁華的都市生活探索新知2、市民豐富多彩的生活:(4)①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劇,包含了說唱、雜技、歌舞、傀儡等技藝在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華市區、勾欄瓦舍等場所進行演出。②雜劇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雜劇在以大都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興盛起來。③元朝南北統一后,元雜劇傳入南方,演出活動遍及城鄉各地,為廣大民眾所喜愛。一、繁華的都市生活探索新知3、傳統的節日與習俗宋朝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日的習俗,如春節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節的掛彩燈、劃旱船,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一直流傳至今。一、繁華的都市生活相關史事宋代稱春節為元旦,俗稱年節、新年,最受重視。元旦前幾天,人們就灑掃庭除,準備過節。除夕之夜,人們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掛年畫,貼桃符,閎家圍爐而坐,飲酒唱歌,直到天明,稱為“守歲”。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來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擺滿各色貨物,歌館、舞場擠滿了人,連婦女也出來游樂。貳宋詞和元曲探索新知二、宋詞和元曲1、宋詞(1)詞的介紹和發展: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詞在唐朝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2)詞牌:每首詞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詞牌,如《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等。(3)詞的總體特點:詞的內容開始大多是描寫女性傷離怨別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較大的變化,風格多樣,內容廣泛。(4)代表詞人: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杰出的有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讀詞歸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br/>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特點:豪邁飄逸、引人入勝、激發情感讀詞歸納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特點:委婉、細膩、清秀讀詞歸納破陣子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奔馳,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后的美名聲??上КF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特點: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總結歸納詞人朝代詞的特點代表作蘇軾北宋豪邁飄逸、引人入勝、激發情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北宋-南宋委婉、細膩、清秀《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辛棄疾南宋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清平樂·茅檐低小》二、宋詞和元曲探索新知二、宋詞和元曲2、元曲(1)元曲的特點:元朝戲劇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雜劇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2)著名的雜劇家: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關漢卿,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劇本,流傳至今的有10多種,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拓展延伸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以及王實甫的代表作是《西廂記》。二、宋詞和元曲相關史事關漢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藝,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間語言,又常與藝人交往,甚至親自登臺演出。《竇娥冤》寫了一個與婆婆相依為命的年輕女子竇娥,遭受無賴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判處死刑。竇娥無處申冤,臨死發出誓愿:要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動地,竟然實現。關漢卿用浪漫的藝術手法,憤怒地鞭撻了黑暗勢力。叁司馬光和《資治通鑒》探索新知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史書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資治通鑒》這一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三、司馬光和《資治通鑒》拓展延伸名稱作者體裁記述朝代主要內容《資治通鑒》司馬光編年體的通史巨著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史記》司馬遷中國古代第一步紀傳體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合罪惡《資治通鑒》和《史記》對比課后活動1.宋代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想一想:這與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有何關系?兩宋時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商業貿易繁榮,為豐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的出現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城市發展,市民階層壯大,社會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以滿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長的內在動力?!?br/>2.說-一說你所知道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詞作名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籃秋》《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等;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知識拓展宋元時期的書法和繪畫宋元時期,盛行隨意揮灑的行書。宋代著名的書法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蒂、蔡襄。他們的書法各有新意,人稱“宋四家”。元朝趙孟顏的書法,勁秀雄健,功力深厚。宋元時期的繪畫藝術,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技巧成熟,突出地體現在山水、花鳥和風俗畫的創作中。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畫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車船等,安排得錯落有致,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他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無不傳神,富有情趣。當時人稱贊他的畫屬于“神品”。課堂小結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繁華的都市生活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宋元時期有很多大都市市民生活豐富多彩司馬光宋詞的特點:新體詩歌《資治通鑒》著名詞人: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宋詞和元曲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多彩元曲的特點:綜合性藝術著名戲劇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鞏固提高1、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經過了唐詩的繁盛之后在宋代又綻放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宋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A、散文B、律詩C、詞D、戲曲2、“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該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淡雅。其作者是()A、蘇軾B、陸游C、辛棄疾D、李清照CD作業布置請完成對應習題感謝聆聽七年級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材地位分析】《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2課的內容,本堂課主要探索了繁華的都市生活、宋詞和元曲、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學生通過學習能更好理解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主要表現、知道宋詞、元曲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學家司馬光和史學名著《資治通鑒》,增強學生的名族自豪感。因此本節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主要表現,知道宋朝傳統節日的一些習俗。知道宋詞、元曲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學家司馬光和史學名著《資治通鑒》。過程與方法:分析并歸納宋代社會生活出現豐富多彩現象的原因和條件,提高創造性地改變物質文化生活的能力。借助圖片和材料等創設一種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到熏陶,增長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歸納豐富多彩的宋代社會生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進深及其傳承性,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強。。【重點與難點】重點: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主要表現,知道宋朝傳統節日的一些習俗。史學家司馬光和史學名著《資治通鑒》;難點: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主要表現,知道宋朝傳統節日的一些習俗。【教學方法】新課改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并輔之以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借助案例材料、實踐活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視頻導入:《竇娥冤》利用多媒體播放《竇娥冤》的簡介教師:看了《竇娥冤》的劇情簡介,大家知道《竇娥冤》的作者是誰嗎?他是哪個朝代的?當時的文學藝術有什么特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師板書,學生翻到課本p54)。二、探索新知過渡語:首先我們來學習今天這節課的第一個內容“繁華的都市生活”(一)繁華的都市生活(教師板書)1.宋元時期的大都市: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54也,找出宋元時期代表性的大城市有哪些?大相國寺繁榮的表現有哪些?”(1)宋元時期的大都市:①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僅在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發達,而且在社會生活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②代表性城市:北宋時的開封、南宋時的臨安、元朝時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③在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寺廟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舞劍、雜技等各種表演。元宵節時,大相國寺的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吸引著眾人前來觀賞,熱鬧非凡。(2)相關史事大相國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間。該寺每月開放5次,供“萬姓交易”。大門附近賣飛禽走獸,二、三門賣日用雜貨,靠近佛殿的地方經營筆墨,兩廊賣織繡、珠寶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畫和書籍。2、市民豐富多彩的生活:教師:“如果你是宋朝人,要去熱鬧的地方游玩,你能玩到哪些項目呢?能看到什么呢?”答:瓦子、勾欄,娛樂活動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蹴鞠的。(1)瓦子: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幾千人。瓦子里還有許多攤位,有賣飲食、藥材、古玩、字畫的,還有剃頭、相面、算卦的,十分熱鬧。(2)勾欄: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勾欄內商業廣告琳瑯滿目,有各種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如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繚亂。(3)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業更為發達,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處,城外還有十多處瓦子。(4)相關史事北宋都城開封的夜市十分興盛,不僅有商業夜市,還有文化娛樂夜市。當時的文化娛樂夜市有多種類型,在酒樓茶社里有藝人演唱、講史;在瓦肆勾欄中有雜劇表演;還有街頭歌舞表演,人們裝扮成劇中的各類人物,做出不同的動作,結成隊伍游街表演,稱為隊舞。(5)①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劇,包含了說唱、雜技、歌舞、傀儡等技藝在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華市區、勾欄瓦舍等場所進行演出。②雜劇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雜劇在以大都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興盛起來。③元朝南北統一后,元雜劇傳入南方,演出活動遍及城鄉各地,為廣大民眾所喜愛。3、傳統的節日與習俗:教師:“大家知道宋朝時有哪些傳統節日嗎?又有哪些節日流傳至今了?”(1)宋朝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日的習俗,如春節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節的掛彩燈、劃旱船,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一直流傳至今。(2)相關史事宋代稱春節為元旦,俗稱年節、新年,最受重視。元旦前幾天,人們就灑掃庭除,準備過節。除夕之夜,人們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掛年畫,貼桃符,閎家圍爐而坐,飲酒唱歌,直到天明,稱為“守歲”。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來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擺滿各色貨物,歌館、舞場擠滿了人,連婦女也出來游樂。宋詞和元曲(教師板書)宋詞:教師:“大家知道宋朝有哪些著名的詞人嗎?他們的代表作有哪些?”(1)詞的介紹和發展: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詞在唐朝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2)詞牌:每首詞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詞牌,如《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等。(3)詞的總體特點:詞的內容開始大多是描寫女性傷離怨別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較大的變化,風格多樣,內容廣泛。(4)代表詞人: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杰出的有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5)宋朝詞人的代表作及特點詞人朝代詞的特點代表作蘇軾北宋豪邁飄逸、引人入勝、激發情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北宋-南宋委婉、細膩、清秀《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辛棄疾南宋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清平樂·茅檐低小》元曲:教師:“大家知道的著名的元曲有哪些?元曲四大家分別是誰?他們的代表作是什么?”(1)元曲的特點:元朝戲劇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雜劇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2)著名的雜劇家: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關漢卿,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劇本,流傳至今的有10多種,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3)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以及王實甫的代表作是《西廂記》。相關史事關漢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藝,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間語言,又常與藝人交往,甚至親自登臺演出。《竇娥冤》寫了一個與婆婆相依為命的年輕女子竇娥,遭受無賴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判處死刑。竇娥無處申冤,臨死發出誓愿:要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動地,竟然實現。關漢卿用浪漫的藝術手法,憤怒地鞭撻了黑暗勢力。司馬光和《資治通鑒》(教師板書)教師:“大家知道史學兩司馬是指哪兩個人嗎?他們分別有什么代表作?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史書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資治通鑒》這一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2)《資治通鑒》和《史記》對比名稱作者體裁記述朝代主要內容《資治通鑒》司馬光編年體的通史巨著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史記》司馬遷中國古代第一步紀傳體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合罪惡課后習題講解1.宋代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想一想:這與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有何關系?兩宋時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商業貿易繁榮,為豐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的出現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城市發展,市民階層壯大,社會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以滿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長的內在動力。說-一說你所知道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詞作名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籃秋》《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等;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知識拓展宋元時期,盛行隨意揮灑的行書。宋代著名的書法家有蘇軾、黃庭堅、米蒂、蔡襄。他們的書法各有新意,人稱“宋四家”。元朝趙孟顏的書法,勁秀雄健,功力深厚。宋元時期的繪畫藝術,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技巧成熟,突出地體現在山水、花鳥和風俗畫的創作中。大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畫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車船等,安排得錯落有致,是我國美術史上的不朽之作。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頫,他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無不傳神,富有情趣。當時人稱贊他的畫屬于“神品”。三、課堂小結我們今天學了什么?(通過師生共同歸納的方式,對本節課進行一個收束式的小結,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和補充)。鞏固提高1、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經過了唐詩的繁盛之后在宋代又綻放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宋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C)A、散文B、律詩C、詞D、戲曲2、“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該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淡雅。其作者是(D)A、蘇軾B、陸游C、辛棄疾D、李清照五、作業布置完成練習冊對應作業(必做);【板書設計】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繁華的都市生活宋元時期有很多大都市:北宋時的開封、南宋時的臨安、元朝時的大都市民生活豐富多彩傳統節日和習俗流傳至今二、宋詞和元曲1.宋詞特點:新體詩歌(長短句)2.著名詞人:蘇軾、李清照、辛棄疾3.元曲特點:戲曲,綜合性舞臺藝術4.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三、司馬光和《資治通鑒》1、司馬光2、《資治通鑒》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課型新授課課題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知道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主要表現,知道宋朝傳統節日的一些習俗(重點+難點)。知道宋詞、元曲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學家司馬光和史學名著《資治通鑒》(重點)。【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梳理知識】任務一: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繁華的都市生活1、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僅在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發達,而且在社會生活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2、代表性城市:北宋時的開封、南宋時的臨安、元朝時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3、在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寺廟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舞劍、雜技等各種表演。元宵節時,大相國寺的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吸引著眾人前來觀賞,熱鬧非凡。4、(1)瓦子: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幾千人。瓦子里還有許多攤位,有賣飲食、藥材、古玩、字畫的,還有剃頭、相面、算卦的,十分熱鬧。(2)勾欄: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勾欄內商業廣告琳瑯滿目,有各種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如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繚亂。(3)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業更為發達,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處,城外還有十多處瓦子。5、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劇,包含了說唱、雜技、歌舞、傀儡等技藝在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華市區、勾欄瓦舍等場所進行演出。6、傳統的節日與習俗:宋朝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日的習俗,如春節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節的掛彩燈、劃旱船,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一直流傳至今。宋詞和元曲1、詞的介紹和發展: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詞在唐朝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2、詞牌:每首詞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詞牌,如《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等。3、詞的總體特點:詞的內容開始大多是描寫女性傷離怨別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較大的變化,風格多樣,內容廣泛。4、代表詞人: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杰出的有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5、元曲的特點:元朝戲劇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雜劇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6、著名的雜劇家: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關漢卿,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劇本,流傳至今的有10多種,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史書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顿Y治通鑒》這一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務二:【七嘴八舌】閱讀教材內容,思考并大聲說出下面問題的答案。問題:1、結合宋詞和元曲這個內容,填寫以下表格:詞人朝代詞的特點代表作蘇軾北宋豪邁飄逸、引人入勝、激發情感《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北宋-南宋委婉、細膩、清秀《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辛棄疾南宋氣勢磅礴、震撼人心《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清平樂·茅檐低小》問題2:說說元曲四大家的姓名及代表作。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任務三:【小組合作探究】閱讀教材內容,小組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回答下列問題。問題1:思考《資治通鑒》和《史記》有什么不同點;名稱作者體裁記述朝代主要內容《資治通鑒》司馬光編年體的通史巨著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史記》司馬遷中國古代第一步紀傳體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000年的史事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肯定他們的功績,也揭露了他們的腐朽合罪惡問題2:宋代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想一想:這與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有何關系;兩宋時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商業貿易繁榮,為豐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的出現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城市發展,市民階層壯大,社會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以滿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長的內在動力。問題3:說-一說你所知道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詞作名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籃秋》《聲聲慢·尋尋覓覓》《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等;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任務四:【鞏固提高】1、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經過了唐詩的繁盛之后在宋代又綻放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宋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C)A、散文B、律詩C、詞D、戲曲2、“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該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淡雅。其作者是(D)A、蘇軾B、陸游C、辛棄疾D、李清照【精講點撥總結歸納】任務五:【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本節課的收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課型新授課課題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年級七年級【學習目標】知道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繁華的主要表現,知道宋朝傳統節日的一些習俗(重點+難點)。知道宋詞、元曲的主要特點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學家司馬光和史學名著《資治通鑒》(重點)。【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梳理知識】任務一:結合教材,自主學習本課知識,完成自學檢測試題,并將疑惑記錄反饋老師。繁華的都市生活1、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僅在、、、等方面十分發達,而且在社會生活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2、代表性城市:北宋時的、南宋時的、元朝時的,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3、在北宋的,最為繁華的是,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寺廟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還有、、等各種表演。時,大相國寺的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吸引著眾人前來觀賞,熱鬧非凡。4、(1)瓦子: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大的瓦子,可容幾千人。瓦子里還有許多攤位,有賣飲食、藥材、古玩、字畫的,還有剃頭、相面、算卦的,十分熱鬧。(2)勾欄: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內商業廣告琳瑯滿目,有各種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如、、、、,令人眼花繚亂。(3)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業更為發達,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處,城外還有十多處瓦子。5、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包含了、、、等技藝在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等場所進行演出。6、傳統的節日與習俗:宋朝時,、、等傳統節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日的習俗,如春節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節的掛彩燈、劃旱船,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一直流傳至今。宋詞和元曲1、詞的介紹和發展: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便于歌唱。詞在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2、詞牌:每首詞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如《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等。3、詞的總體特點:詞的內容開始大多是描寫或,到才有較大的變化,風格多樣,內容廣泛。4、代表詞人: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杰出的有、、等。5、元曲的特點:戲劇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包括、、等。雜劇把、、、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的藝術。6、著名的雜劇家: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劇本,流傳至今的有10多種,代表作是悲劇。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等。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北宋著名、司馬光主持編寫的,是一部的通史巨著。這部史書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資治通鑒》這一書名的意思是“”,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净ブ骄?br/>生成能力】任務二:【七嘴八舌】閱讀教材內容,思考并大聲說出下面問題的答案。問題:1、結合宋詞和元曲這個內容,填寫以下表格:詞人朝代詞的特點代表作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問題2:說說元曲四大家的姓名及代表作。任務三:【小組合作探究】閱讀教材內容,小組合作探究,并派代表回答下列問題。問題1:思考《資治通鑒》和《史記》有什么不同點;名稱作者體裁記述朝代主要內容《資治通鑒》《史記》問題2:宋代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想一想:這與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有何關系;問題3:說-一說你所知道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詞作名篇。任務四:【鞏固提高】1、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經過了唐詩的繁盛之后在宋代又綻放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宋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A、散文B、律詩C、詞D、戲曲2、“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該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淡雅。其作者是()A、蘇軾B、陸游C、辛棄疾D、李清照【精講點撥總結歸納】任務五:【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本節課的收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竇娥冤.mp4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pptx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導學案(學生版).doc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導學案(教師版).doc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