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章免疫與健康期末復習基礎提升一、人體的免疫功能1.人體防線作用異物病原體,病原體2.A、B、C、D屬于免疫,原因是對病原體有防御作用;E屬于免疫,原因只針對起作用。3.計劃免疫的原理是什么?。二、傳染病及其預防1.圖中A表示,原因是。2.圖中B表示,此類傳染病屬于,是通過。主要通過飲水和食物進行傳播的是消化道傳染病;通過吸血動物進行傳播的是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的是體表傳染病。3.C表示。4.消滅蚊蟲和不隨地吐痰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病死的動物要深埋屬于;按時預防接種屬于。5.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傳染病,其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傳播。6.不要醫師處方,可直接購買和使用的是,簡稱“”;必須憑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的是。考前練兵1.人體具有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其中第二道防線指的是( )A.皮膚和黏膜B.免疫器官C.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D.免疫細胞2.下列有關計劃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A.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就是計劃免疫B.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簡便易行的措施C.計劃免疫屬于非特異性免疫D.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可以預防乙型肝炎3.某同學在體檢時,發現體內沒有乙肝病毒抗體,在學習了免疫與健康的知識后,他主動注射了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獲得的免疫類型分別是( )A.抗原、特異性免疫B.抗體、特異性免疫C.抗原、非特異性免疫D.抗體、非特異性免疫4.下列有關免疫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抗體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細胞產生的B.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能識別“自已”和“非己”成分C.抗原是“非己”物質,抗體是人體合成的蛋白質D.抗體與抗原的結合是特異性的,即一種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5.如圖是人體免疫系統概念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是非特異性免疫,乙是特異性免疫B.丙是指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淋巴細胞C.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組成D.抗體抵抗抗原的作用屬于第三道防線6.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它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曾嚴重危害兒童健康。寧波籍科學家顧方舟與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國千百萬兒童遠離了小兒麻痹癥。因此,顧方舟被稱為“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兒麻痹癥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等特點B.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小兒麻痹癥的病原體C.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給兒童服用“糖丸”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兒童服用“糖丸”后,體內產生相應的抗體,這屬于特異性免疫7.預防艾滋病需要公眾的參與和科技的進步。下列有關艾滋病的說法錯誤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體是艾滋病毒,這種病毒營寄生生活B.一般的生活接觸如共餐、共浴、握手以及蚊叮蟲咬都不會傳播艾滋病C.研制艾滋病疫苗旨在提高人體對艾滋病毒的特異性免疫能力D.對于疑似艾滋病患者應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8.下列有關傳染病和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A.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B.生吃瓜果要洗凈屬于切斷傳播途徑C.免疫防御功能過強會導致過敏反應D.接種卡介苗獲得的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9.“健康生活,珍愛生命”。關于健康生活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遇到中學生溺水時,先進行人工呼吸,再清理呼吸道中的污物B.鴉片、嗎啡等毒品具有鎮痛效果,可以少量吸食C.不慎燒傷進行皮膚移植時,用異體皮膚不會發生排斥反應D.非處方藥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藥安全10.下列防治流感的做法不正確的是( )A.患流感后一定要大量服用抗生素B.患流感后盡量少去公共場所C.患者在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D.注射流感疫苗有一定的預防作用11.2018年在我國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中死亡數排在前2位的是艾滋病、肺結核。結核病由結核桿菌引起,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結核桿菌、艾滋病病毒都屬于傳染源B.與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觸,不會使人感染艾滋病C.青少年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增強機體對傳染病的防御能力D.室內多通風可以預防肺結核,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上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12.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瘧疾是人被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抗瘧藥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資料二: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間接接觸以及患者咽喉分泌物等飛沫傳播。(1)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對瘧疾患者注射青蒿素進行治療屬于____與貧血癥、白化病等疾病相比,瘧疾和手足口病所具有的特性是___。(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與下列(填序號)的病原體屬于同一類型。①肺結核②艾滋病③蛔蟲病④流感(3)手足口病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免疫細胞有(寫1種)。下圖是其體內抗原、抗體的含量隨時間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這種免疫屬于免疫。小明同學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后,只獲得對手足口病病毒的免疫力,而對麻疹病毒無免疫力,原因是____。(4)有的人食用魚、蝦等食物,會引起腹瀉或皮膚奇癢等現象。這可能是免疫功能過強造成的,在免疫學上稱為____。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結核病是伴隨人類歷史最長,造成人類死亡最多的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導致。患者多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接種卡介苗可以有效預防該病,按醫囑規范用藥,結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療并治愈。材料二:6月份是廣西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期。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多發傳染病,通過接觸傳播。5歲及以下兒童為高危人群,以發熱及手、足、口、臀部皰疹為主要特征。為了更好地預防手足口病,專家建議:①孩子得了病要及時就醫;②嬰幼兒使用的奶瓶、餐具應充分清洗;③對門把手、桌面、兒童玩具等物品進行擦拭消毒;④兒童在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應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⑤勤洗手,避免用公用毛巾擦手。(1)從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角度分析,結核桿菌和腸道病毒屬于 ,結核病人和手足口病患者屬于 。(2)接種卡介苗后,能刺激人體內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 抵抗結核桿菌。某人想通過接種卡介苗來預防手足口病卻達不到預防效果,原因是 。與此免疫相比,由皮膚、黏膜和白細胞等組成的人體第一、第二道防線,是人生來就有的,具有對 起作用的特點。(3)在材料二的專家建議中,屬于切斷傳播途徑的是 (填序號)。參考答案:第六章免疫與健康基礎提升一、1.第一道防線A、B阻擋、清除第二道防線C、D溶解、吞噬和消滅第三道防線E產生抗體清除2.非特異性多種特異性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3.通過預防接種,在其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免疫功能二、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2.傳播途徑呼吸道傳染病空氣和飛沫傳播的血液3.易感人群4.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群5.性接觸母嬰6.非處方藥OTC處方藥考前練兵1.C2.C3.A4.A5.B6.C7.D8.A9.D10.A11.A12.(1)控制傳染源傳染性和流行性(2)②④(3)淋巴細胞B特異性抗原與抗體結合具有特異性,接種手足口病疫苗產生的抗體,只對手足口病毒有效,有麻疹病毒無效(4)過敏現象13.(1)病原體 傳染源 (2)抗體 注射卡介苗產生的抗體只針對結核桿菌起作用,但它不能對多種腸道病毒發揮作用 多種病原體和異物 (3) ②③⑤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