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設計課題7.2.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學科生物年級八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錄像資料,引導學生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教給學生把基因傳遞的復雜問題轉化成研究染色體傳遞的簡單問題,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介紹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對學生進行科學史的教育。重點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難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復習檢測1、什么是性狀?2、請描述性狀與基因的關系。3、目前,轉基因的應用有哪些?請舉例說明。導入新課:通過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每位同學所具有的特征也是由基因控制的,這些基因從哪里來的?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那么,你認為基因通過什么途徑由親代傳給子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一話題。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復習舊知,準備新知。傾聽,思考。檢測上節課的重點問題,溫故而知新。引出主題,吸引學生思考。講授新課明確目標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實施目標目標導學一:染色體、DNA和基因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識點。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分析以下問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每種生物繁殖出的新個體都和父母雙方非常相似。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后代基因是怎樣傳遞的?基因通過什么傳遞?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有沒有變異?父母傳給孩子的基因是一樣的多嗎?教師總結:我們知道,大多數生命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的。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出示材料,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分析如下問題:科學家們通過顯微鏡觀察精子和卵細胞的融合過程發現,精子只含有細胞核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內與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完成受精過程。細胞核中有什么物質這么神奇呢?認真觀察教材中的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簡略概括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總結: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染色體有哪些特點?教師總結:在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是單個存在的,其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由DNA和蛋白質組成;一條染色體就含有一個DNA分子(染色體數目=DNA分子數目。(4)請歸納DNA的特點。教師總結:DNA分子上含有許多的基因;DNA分子成對存在。(5)DNA與基因有什么關系?(6)如果用一根長繩來代表DNA分子,在長繩上用紅、橙、黃、綠、藍等顏色涂在不同的區段上這些不同顏色的區段表示什么?怎樣才能把長繩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的樣子?教師總結:每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DNA與染色體的數目相同,每條DNA分子上有多個基因。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DNA分子也是成對存在,基因在染色體上也是成對存在的。人類有23對(46條)染色體。染色體一般呈現X形。同種生物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是一定的。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其中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單個存在的,其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出示男性和女性染色體圖,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回答以下問題:整理過的男性和女性染色體圖教師總結:目標導學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識。2.出示染色體成倍增加示意圖,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分析以下問題:為什么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不會成倍增加?資料分析:1883年,比利時的胚胎學家比耐登對體細胞里只有2對染色體的馬蛔蟲進行研究時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卵細胞都只有2條染色體(由每一對里的一條組成),而受精卵則又恢復到2對染色體。那么,是不是所有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這樣的呢?1890年德國細胞學家鮑維里,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通過對多種生物的觀察研究,證實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拓展延伸:為什么無性生殖的后代,個體之間十分相象?這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狀況有關嗎?教師總結:無性生殖過程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新個體由母體直接產生的,只具備母體的遺傳特性,能穩定地保持母體的特性,故十分相像。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狀況有關。學生齊讀并理解學習目標。學生朗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本目的知識,初步勾畫知識點。學生討論,概括教材回答,如:控制性狀的基因都是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后代的。學生閱讀,討論后回答如:細胞核中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學生舉手總結,如:不同的生物其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是一定的.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于細胞核內……學生歸納,如:DNA存在于細胞核中,具有雙螺旋結構……學生讀教材,分析如:不同顏色的區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不斷把長繩螺旋縮短變粗,就能把長繩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樣子學生讀圖,嘗試總結:體細胞的細胞核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每種生物都有穩定不變的染色體數目。學生讀圖,結合教材分析,如: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學生思考并嘗試分析,如:與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狀況有關……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設計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使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內容,便于下面的教學與學。通過科學家的觀察發現,引出細胞核中遺傳的物質,從而分析染色體和DNA關系,增強知識的科學性。通過引導學生歸納染色體和DNA的特點,使學生在參與中加深理解,把握重難點。通過圖示總結染色體和DNA、基因三者關系示意圖,使三者關系鮮明呈現,易于學生理解和把握。通過圖示,使深奧的知識形象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拓展延伸部分,拓寬學生視野,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復習鞏固1.下列各組中,染色體數目相同的是(??????)A、精子和受精卵B、卵細胞和體細胞???C、體細胞和受精卵D、體細胞和精子2.水稻體細胞中有24條染色體,則水稻的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是()A、24條B、12條C、6條D、12對3.下列對DNA敘述正確的是()A.DNA就是染色體,染色體就是DNAB.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于細胞核內C.DNA分子是直線形的,分子很大D.DNA分子的結構比較復雜,但里面沒有遺傳信息4.基因是通過親子間的“小橋”傳遞的,小橋指的是()A.精子B.卵細胞C.精子或卵細胞D.受精卵5.染色體上有與遺傳有關的結構單位,它是(???)A.?DNA?B.?蛋白質C.?基因?D.?性狀以組為單位,分析思考問題,并在全班交流匯報,共同完成檢測練習。通過復習鞏固環節,檢測本節課的教學與內的內容,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知道了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和各自的特點,我們學會把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學生談收獲和體會。總結升華。板書知識導圖的方式,呈現本節課的知識脈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