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2生物進化的歷程教學設計課題7.3.2生物進化的歷程學科生物年級八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夠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過程與方法】1.在討論生物進化證據的過程中,鍛煉學生比較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2.在總結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學習研究生物進化方法的同時感受科考工作的意義和工作者的艱辛;2.感受到生物進化歷程的漫長。重點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生物進化的證據、生物進化的歷程難點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溫故知新1、關于生命的起源有哪幾種說法?2、原始地球為生命起源提供了什么能量條件?3、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對生命形成有何作用?二、導入新課上節課介紹了生命的起源,現在發現的最早的生物化石為大家的推斷提供了證據。但是看看我們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態,紛繁復雜。這么美麗的生物是怎么進化來的?今天我們來探討生物進化的歷程的話題。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復習舊知,準備新知。傾聽,思考。檢測上節課的重點問題,溫故而知新。引出主題,吸引學生思考。講授新課明確目標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1、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2、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3、列舉生物進化的證據。實施目標目標導學一: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識點。比較方法簡介:在生物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較的方法。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對各個事物特征的比較,可以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事物的本質。分析材料,結合教材回答以下問題:化石是動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殘體經過長時間而沒有腐爛,數年后成為地殼的一部分。有機體自身完好保存,或在沉積巖中的印模,或生存時留下的痕跡(稱為遺跡化石)。化石,通常是動、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產生化學反應,然后礦物質加入或有機體被排出。如果這一程序沒有發生,有機體會被暫時保留下來,但不會成為化石。化石收集是一項引人入勝的愛好,在最近的幾十年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活動中。其迷人之處是收集者既可享受發現化石的激動心情,又掌握了收集和制作標本的操作技能,同時還具有鑒定化石發現物的學術挑戰性。幾乎沒有其他的科學能像化石收集這樣,讓初學者對史前歷史知識作出如此重要的貢獻。(1)采用比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較不同類型動物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從而判斷動物的進化順序的方法。教師總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的進化順序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2)采用比較動物的形態和解剖特征的方法,即通過對動物的形態和解剖特征進行比較的方法。教師總結:鳥類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始祖鳥是爬行類向鳥類進化的中間過渡類型。(3)采用組成生物體的一些重要物質的差異性,來比較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教師提示:多種多樣的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一類重要物質,細胞色素C是其中的一種。科學家比較了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差異,發現人與黑猩猩的差異最小,與馬的差異則大一些,而與果蠅、向日葵的差異則更大。結論: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結果,對現存生物親緣關系的研究,也可以幫助我們追溯生物進化的過程。想一想:(1)上述三個研究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2)你能對生物進化的歷程作出怎樣的推測?教師總結:第一個研究方法表明: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的進化順序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第二個研究方法表明,鳥類是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始祖鳥是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中間過渡類型;第三個研究方法表明,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馬次之,果蠅和向日葵則較遠。(3)對生物進化問題的研究,還有其他方法嗎?目標導學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識。2.出示不同地層化石模式圖,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分析以下問題:(1)生物進化的證據是什么?教師總結:化石——埋藏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和遺物,石化后形成的。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通過對不同地層化石的比較,你得出了對生物進化歷程的怎樣的推測?教師總結: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越復雜、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這說明生物是進化發展的。除化石以外,還有哪些間接證據?生物進化的順序是怎樣的?教師總結: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生物由水生到陸生,生物由低等到高等.(5)生物進化的趨勢是怎樣的?教師出示表格,總結:(6)在生物進化的歷程中,只有物種的產生,沒有絕滅嗎?3.拓展延伸:生物進化過程的十大奇跡進化過程非常神奇,其中的奧秘值得探索。 在漫長的歲月里,地球上的生命從肉眼看不見的單細胞生物進化成今天的藻類菌類植物、動物甚至人類,這期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奇跡般的重大突破。科學家們認為,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有十個環節特別值得研究和關注。這一報道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上。學生齊讀并理解學習目標。學生朗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本目的知識,初步勾畫知識點。學生閱讀材料,分析并回答如: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動物則依次在越來越晚近的地層中才出現。學生根據教材介紹:1861年,在德國發現了一種動物的化石——科學家把這種動物叫做始祖鳥。始祖鳥的大小和烏鴉差不多,被覆羽毛,它具有和鳥翅膀一樣的前肢,但前肢的末端還有指,指的末端有爪;它的嘴里有牙齒,但嘴的外形像鳥喙。學生分析回答:都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學生舉手回答:生物是不斷進化的,而且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學生交流:對生物進化問題的研究,是建立在對許多科學領域(如地質學、遺傳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的研究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的,涉及到許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較。學生回答如:化石(直接證據)常見的生物化石大多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學生列舉如:如形態解剖學、細胞研究、胚胎學(P35)等(其他證據)學生歸納總結,如: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種類產生,也有一些生物種類絕滅。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設計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使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內容,便于下面的教學與學。通過材料分析,使學生對于化石有所了解,從而引出三種研究方法探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通過三則材料進行總結,通過得出的共同之處,使學生深刻理解對生物進化的推測。使知識更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通過列舉,使學生了解探究生物進化的其他方法,拓展知識視野。通過出示地層生物化石圖片,使學生清晰地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和順序,使重點知識得以形象化、生動化。通過學生親自歸納生物進化順序,使學生加深理解,易于識記。表格出示植物的進化歷程,使學生更加清晰植物進化的歷程。拓展延伸,使學生視野拓展。復習鞏固1.生物化石是證明生物進化的最主要直接證據,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B、各類不同生物化石在不同地層出現有一定的順序C、化石能再現生物的結構和生物環境D、化石里的生物是現在生物的原始祖先2.下列屬于遺體化石的是()A、恐龍骨骼化石B、恐龍蛋化石C、蕨類的印模化石D、恐龍足跡化石3.科學家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比較不同生物同一種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發現,生物之間蛋白質分子的相似性越多,其親緣關系就( )A.越遠B.越近C.較近D.較遠4.下列動物所屬類群從簡單到復雜的排列順序是(???)①蝗蟲;②蛔蟲;③水螅;④草履蟲;⑤沙蠶;⑥青蛙.A.?④②③⑤①⑥B.?④②③①⑤⑥?C.?④③②⑤①⑥??D.?④③⑤②①⑥5.有關生物進化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由簡單到復雜B.?由低級到高級??C.?個體由小到大D.?由水生到陸生以組為單位,分析思考問題,并在全班交流匯報,共同完成檢測練習。通過復習鞏固環節,檢測本節課的教學與內的內容,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生物進化的歷程,知道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和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我們要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學生談收獲和體會。總結升華。板書知識導圖的方式,呈現本節課的知識脈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