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1傳染病及其預防教學設計課題8.1.1傳染病及其預防學科生物年級八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舉例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舉例說明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禽流感。)過程與方法:調查當地的主要傳染病。了解調查的基本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建立正確的傳染病的預防觀點;通過對傳染病的討論,學生初步形成關注社會問題習慣,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的。重點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以及預防措施難點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以及預防措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溫故知新1、達爾文生物進化說的主要內容有哪些?2、請舉例說明:什么是自然選擇?什么是人工選擇?3、你知道什么是保護色嗎?它有什么作用?二、導入新課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采取果斷措施——“封城”,進而“封國”,取得了顯著效果,最大限度避免了疫情的影響。類似的傳染病并不鮮見,什么是傳染病?它是怎樣傳播的?有什么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預防?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傳染病及其預防這一話題。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復習舊知,準備新知。傾聽,思考。檢測上節課的重點問題,溫故而知新。引出主題,吸引學生思考。講授新課明確目標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1、知道傳染病的概念、特點;2、能區分常見的傳染病與非傳染病;3、掌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及其預防措施實施目標目標導學一:什么是傳染病?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識點。出示材料,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回答以下問題:每年全世界至少有1700萬人死于傳染病,其中900萬以上是少年兒童。常見的的傳染病有哪些?教師總結:什么是病原體?常見的病原體有哪些?教師總結:什么是傳染病?傳染病有哪些特點?教師總結:傳染病可分為哪幾類?教師總結:細菌性傳染病,病毒性傳染病,寄生蟲性傳染病。過渡:傳染病是如何傳播的?目標導學二: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識。2.分析材料,結合教材,回答以下問題:1348年,歐洲出現了鼠疫大爆發,短短5年間,歐洲人口減少了近1/2。1918年全球爆發流感,死亡人數達2000萬,其中美國死亡50萬,比因戰爭死亡的人數還要多。(1)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說一說為什么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口鼻,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是什么?教師總結: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什么是傳染源?教師總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可以是患者也可是攜帶者)。什么是傳播途徑?什么是易感人群?教師總結: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過渡:我們該如何有效防控傳染病呢?從哪些方面入手?目標導學三:傳染病的預防措施請結合傳播途徑,嘗試總結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的方法有哪些?教師總結:對病人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對感染動物:及時處理。如何切斷傳播途徑?怎樣保護易感人群?教師總結如:學生鍛煉身體,接種疫苗等。連一連:拓展延伸:關注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稱: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艾滋病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簡稱HIV艾滋病的傳染源: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易感人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到傳染源的人易感人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到傳染源的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艾滋病人?教師總結:每年的12月1日都是世界艾滋病日,在這一天,全世界關心艾滋病的人舉行各種集會,宣傳艾滋病的各種知識,呼吁關心和幫助艾滋病病人。學生齊讀并理解學習目標。學生朗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本目的知識,初步勾畫知識點。學生歸納常見傳染病,回答問題: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病原體。學生讀圖,理解分析。學生舉手回答,如:傳染病是由病原體(細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疾病。學生閱讀材料,分析并回答如: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空氣傳播。因此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傳染他人。老人和小孩體質差,抵抗力弱,所以容易患感冒。學生歸納: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可為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學生歸納如: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學生列舉如:消滅蚊子、蒼蠅、虱子、老鼠、臭蟲等生物媒介及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學生動手連一連練習。學生閱讀材料,理解并回答,如:它能攻擊并嚴重損傷人體的免疫功能,特別是損傷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從而使人體免疫功能缺損。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設計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使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內容,便于下面的教學與學。教師通過表格,出示常見的傳染病的類型等,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傳染病。通過圖片和表格,使學生對傳染病的特點和分類清晰的掌握,使本節的重點內容得以突破。過渡到下一目內容: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通過材料分析,使學生感受到傳染病的危害,從而自然引出傳染病的三個環節,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通過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的展示,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三環節的關系,使難點知識得以突破。過渡到下一目內容。通過請學生舉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連一連環節,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即學即練,加深鞏固和強化。通過拓展延伸:關注艾滋病,除了例句學生知識視野拓展外,也即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復習鞏固1.下列不屬于傳染病的是( )A.艾滋病B.貧血C.肺結核D.乙型肝炎2.當你頭痛、流鼻涕、發高燒時,采取下列哪種做法比較合適?( )A.自行買藥B.根據廣告中宣傳的買藥C.找醫生診斷D.喝熱水,蓋上棉被發汗3.傳染源是指( )A.細菌、病毒、寄生蟲B.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C.傳染病發生的初始處D.病原體傳播的路線4.瘧疾由侵入人體的瘧原蟲引起,主要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瘧疾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致死率高,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破壞瘧原蟲的細胞結構和功能,治療瘧疾效果顯著,將瘧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面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隔離并用青蒿素治療患者屬于控制傳染源B.消滅傳染瘧疾的蚊子屬于切斷傳播途徑C.瘧原蟲是瘧疾的傳染源D.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屬于保護易感人群5.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 )A.水傳播和飲食傳播B.飲食傳播和接觸傳播C.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D.蟲媒傳播和接觸傳播以組為單位,分析思考問題,并在全班交流匯報,共同完成檢測練習。通過復習鞏固環節,檢測本節課的教學與內的內容,檢查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傳染病及其預防,知道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我們要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學生談收獲和體會。總結升華。板書知識導圖的方式,呈現本節課的知識脈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