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教學基本信息課題第二章人體的營養-2.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學科生物學段:初中年級初一教材書名:七年級下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2.說出各類營養物質的主要作用。(二)能力目標通過分析資料,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1)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2)各類營養物質的主要作用2.教學難點各類營養物質的主要作用。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環節主要教學活動設置意圖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出示學習目標三、任務驅動任務一: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營養物質1.食物來源2.食物中的營養成分3.比較人體細胞中所含的物質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4.你的細胞的成分來自食物任務二:營養物質的作用用你喜歡的方式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回扣主題:吃出健康,吃出智慧任務三:走進生活,遷移應用四、拓展:《流浪地球》里的網紅美食—蚯蚓干五、推薦作業引用上海的傳染病專家張文宏教授說的一段話“在暫時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最有效的藥,那就是人的免疫力。”如何通過飲食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呢?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它們有哪些作用?怎樣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智慧”呢?從而導入新課。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自己每天常吃的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種類和數量不同。2.通過分析食物來源,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通過分析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能辨別廣告等媒體宣傳中的偽科學。任務一:分析食物中含有的營養物質。1.寫下你吃的早餐,并通過一位同學的早餐,分析食物中生物的名稱及來源。2.挑選平時喜歡吃的食物,并參考教材第38-39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進行比較,分析食物中有哪些營養物質。3.填寫表格并對細胞中的組成成分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進行比較,分析人體細胞中所含的成分與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關系。4.“你是你吃出來的”。你能根據以上表格,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問題引入:生活中你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病人不能正常進食時,為什么需要點滴葡萄糖液呢?講解糖類的食物來源及作用。判斷:糖都是甜的嗎?甜的都是糖嗎?問題引入:為什么少年兒童和傷病員需要多吃一些奶、蛋、魚、肉等食物呢?講解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及作用。問題引入:為什么病人幾天吃不下食物,身體就會明顯消瘦呢?講解脂肪的食物來源及作用。舉例:熊在過冬前需要在體內儲存大量的脂肪,才能安全過冬。小結一下三大能源物質,它們既能構成細胞,也能為人體提供能量,那么它們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呢?糖類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質,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貯存在人體內的脂肪則是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過渡:下面我們繼續學習不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另外三類營養物質。講解:水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約占體重的60%到70%,含水量與性別、年齡、胖瘦等有關,并且不同器官的含水量也不相同。水可以參與各項生命活動,而且還能運輸人體內的營養物質以及尿素等廢物,這些物質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運輸。同學們,一定要記得多喝水哦!講解:人體有各種各樣的無機鹽,其中含鈣的無機鹽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果兒童缺鈣就會患佝僂病,如果中老年人缺鈣,就會患骨質疏松癥。比較正常人與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質的不同。如果飲食里缺碘,成年人就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現在已經很少見到這種病了,這是由于中國政府在缺碘地區的食鹽里加入了碘。須注意的是,碘鹽主要供缺碘地區居民食用。高碘地區則應選購非碘鹽,因高碘同低碘一樣,也會引起甲狀腺方面的疾病。問題引入:既不能構成人體的細胞,也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那么它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講解維生素C的發現史:幾百年前的歐洲,長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經常遭受壞血病的折磨,一直查不出病因。中世紀,多達一半的水手因為壞血病而死亡。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海軍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饑餓,而是壞血病。那么,水手們為什么會得壞血病呢?細心的隨船醫生發現,水手在航海時很難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他試著讓水手每天吃一些新鮮的柑橘,奇跡出現了,壞血病很快痊愈了。那么,柑橘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本領呢?最終,科學家從新鮮的水果、蔬菜中提取出了維生素C,并證實壞血病就是維生素C缺乏癥。講解維生素的特點:維生素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種類很多,有幾十種不同的種類,大多數是人體自身不能制造的,要從食物中攝取,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每日對它們的需要量很小,但是它們對人體的作用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代替的。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患病。列表比較幾種維生素的缺乏癥及食物來源。講解:第七營養素——膳食纖維的特點是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也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是它卻能夠促進腸道的蠕動和排空,從而利于及時排便,減少患大腸癌的機會。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還有利于降低人體內過高的血脂和血糖等,從而有利于維護心血管的健康及預防糖尿病。膳食纖維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粗糧等食物中。總結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物質。有機物包括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無機物包括無機鹽和水。其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能夠提供能量,維生素、無機鹽和水不能提供能量。三大能源物質的作用又有不同,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則是人體重要的備用能源物質,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維生素是有機物,但是它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但是它們對人體的作用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代替的。無機鹽的作用多種多樣,如果缺少會患各種各樣的疾病。水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1.如何通過飲食來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呢?答:由于每種食物所含營養物質不同,所以食物要多種多樣。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2.有人說“你是你吃出來的”,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答:六大營養物質中糖類、蛋白質、脂肪、水和無機鹽是構成細胞的物質,其中糖類、蛋白質和脂肪還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這些物質來源于食物。另外,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離不開各種營養物質。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的表達方式。密切聯系生活,基于真實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并回答。1.為什么北方人主要以饅頭、南方人以米飯為主食,而不能用水果、肉類等來代替?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糖類及富含糖類的食物。你答對了嗎?2.××AD鈣奶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這種奶與普通不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的奶對鈣吸收有什么影響?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維生素D與鈣之間的關系,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所以在奶中加維生素D后,對鈣的吸收效果更好。3.植物性食品中不含有維生素A,和尚吃齋不吃肉,只吃植物,為什么不得夜盲癥?解題思路:維生素A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如豬肝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但是植物中含有胡蘿卜素,如胡蘿卜中就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4.如果你去探望這些病人,會選擇帶哪些禮物呢?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怎樣選擇禮物去探望病人。我們來看看要求:(1)攜帶的禮物必須是食物,不能是藥物或其他。(2)解釋選擇禮物的原因,說明食物中有助于改善其病癥的成分。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鈣是骨骼的重要組成成分,對于骨折病人,應該補鈣,而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對于傷病員來說,還應該補充蛋白質,因為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可以選擇富含鈣、富含維生素D或者富含蛋白質的禮物。夜盲癥患者是由于缺乏維生素A造成的,因此可以選擇富含維生素A的禮物。而對于糖尿病患者,應該控制糖類的攝入,選擇低糖食物或富含膳食纖維的禮物。對于貧血的上班族來說,我們應該選擇富含鐵和蛋白質的禮物。5.查閱相關資料分析:(1)為什么爸爸媽媽總把漢堡叫垃圾食品?(2)牛油果真的有那么神奇嗎?(3)吃紅棗能補血?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同學們查閱相關資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并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1)漢堡中糖類、蛋白質、脂肪含量高,維生素、無機鹽含量太少。一句話總結:營養搭配不均衡(2)通過分析表格中的成分不難看出,牛油果所含能量太高了,如果吃多了能量會超標。一句話總結:能量它偏高,保健別指望(3)通過對比每100g干紅棗的含鐵量與豬肝的含鐵量,而且豬肝里的鐵,吸收利用率高,代謝負擔更小。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事實并非如此。《流浪地球》里的網紅美食—蚯蚓干,含有54.6-59.4%的蛋白質,富含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屬于優質蛋白;其脂肪含量大概占身體總重的7.34%,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還含有大量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是鈣鐵的優質來源。此外,在《流浪地球》設定的背景條件下,垃圾和污水處理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引入蚯蚓不僅解決了生活垃圾,還能順便提供優質蛋白質,可謂一舉兩得!用你喜歡的方式呈現“你最喜歡吃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及其作用”,可以是思維導圖,也可以是短視頻,等等。期待你的精彩作品呈現!激發學生認知沖突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分析,得出結論:人類的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食物中有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各不相同,人體細胞中所含的物質均來源于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了解糖類的作用及食物來源了解蛋白質的作用及食物來源了解脂肪的作用及食物來源總結三大能源物質了解水的作用了解無機鹽的作用及食物來源進行科學史教育,激發學生持續保持探究的興趣了解維生素的作用及食物來源了解膳食纖維的作用及食物來源總結一下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物質及作用回扣主題,學以致用欣賞借鑒,打開思路關注生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有用的生物學知識學以致用識別廣告媒體中的偽科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走近生活,拓展延伸進行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教案教學基本信息課題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學科生物學學段:初中年級初一教材書名:《生物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10月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知道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大類營養物質,了解相應的鑒定方法。運用實驗法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各種營養成分,認識不同食物中所含營養物質不同。【能力目標】掌握科學探究實驗設計的原則和實驗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品質。教學重點、難點:1.了解食物中不同營養物質的鑒定方法。2.認識不同食物中各種營養物質成分的含量不一樣。3.運用科學探究實驗設計的原則設計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教學過程(表格描述)教學環節主要教學活動設置意圖新課導入復習回顧(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能有哪些?根據之前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生能說出水、無機鹽、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展示食物圖片,請同學們想一想每種食物里面哪種營養物質最多呢?該如何進行檢測呢?展示小實驗提前用碘液把此白紙打濕,用淀粉溶液在白紙上寫上“我愛生物學”,然后出現了“我愛生物學”藍色字。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我們可以根據與某些化學試劑所產生的顏色反應,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的存在。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食物中六大類營養物質,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種營養物質成分不同引發學生對營養物質檢測的興趣各營養成分鑒定檢驗方式1.淀粉的檢驗(1)淀粉遇碘顯色特性,視頻演示:將少量淀粉與清水混合成乳白色,滴入2滴碘伏。觀察顏色變化:乳白色液體遇碘伏變成藍紫色(可以在家中用碘伏操作,注意安全)。(2)還原性糖中添加斐林試劑(本尼迪特試劑),水浴加熱,會出現磚紅色沉淀。2.蛋白質的檢驗(1)蛋白質遇到濃硝酸會生成白色或淡黃色沉淀(濃硝酸有強腐蝕性,只能在實驗室老師指導下操作)。(2)蛋白質遇雙縮脲試劑呈紫色。(3)酒精和高溫都可以使蛋白質變性,視頻演示:將少量卵白與75%酒精以及熱水混合,觀察卵白變化:由淺黃色透明膠狀物變為白色(在家里可使用75%醫用消毒酒精或者白酒檢驗,用熱水時注意安全)。3.脂肪的檢驗(1)在白紙上擠壓法檢測脂肪,圖片演示:取大小適宜、相同質量的花生種子、蘋果和餅干分別放在白紙上,切成碎塊后用小刀按壓(在家中操作時注意使用刀具安全),移走食物后晾干十分鐘,觀察各部分含油量的高低。(2)用蘇丹III或蘇丹IV染花生種子切片,制片,顯微鏡觀察橘黃色或橘紅色的脂肪顆粒。4.維生素C的檢驗(1)維生素C能夠使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視頻演示:向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滴加橙汁(可以在家中用醫用高錳酸鉀操作,注意安全)。(2)淀粉遇碘形成的藍紫色絡合物,遇到維生素C會發生褪色,圖片演示。另一大類營養物質無機物,主要包括水和無機鹽,該如何檢測呢?水分的檢驗含水量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采用擠壓、壓榨或研磨的方法。(2)含水量低的食物可以采用加熱烘烤的方法,圖片演示:將干燥的小麥種子放入干燥的試管,用酒精燈烘烤(涉及到使用明火,請勿在家里操作)。6.無機鹽的檢測一般無機鹽不能燃燒,圖片演示:用燃燒法檢測花生、西瓜中的無機鹽(涉及到使用明火,請勿在家里操作)。通過各演示實驗和圖片展示,了解食物中不同營養物質的鑒定方法。自主探究根據不同營養物質的檢驗方法,同學們能夠利用這些小知識,自主設計家庭小實驗來鑒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脂肪和淀粉等營養物質嗎?提供探究實驗報告單,明確探究實驗六個步驟。熟練應用科學探究實驗的步驟生活應用水果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同學們認為橙子和蘋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哪個高哪個低呢?已知維生素C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紫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并且維生素C溶液越濃,褪色程度越明顯。提出問題:橙子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中的高嗎?做出假設:橙子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中的高。制訂計劃并實施計劃:(1)向三支潔凈試管中各加入5mL新配制的一定濃度的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編號為甲、乙、丙。(2)再同時向甲、乙、丙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0.5mL清水、0.5mL新鮮橙汁、0.5mL新鮮蘋果汁,振蕩搖勻。講解:這時乙組與丙組形成對照,變量是維生素C,符合科學探究的設置對照和控制單一變量的原則,無關變量保證一致。向甲組試管中加入5mL相同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和0.5mL清水,振蕩搖勻,是為了使實驗更嚴謹、更科學。進行重復實驗,避免實驗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3)一段時間后觀察甲、乙、丙三支試管中的現象。實驗結果與結論:乙試管中顏色褪色比丙試管中明顯,說明假設橙子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中的高。掌握探究實驗的步驟,進一步認識實驗設計遵循的三個原則,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品質本節小結總結食物中存在多種營養物質,食物中各成分含量可以通過顏色反應等各種方法進行檢測(在家中嘗試檢驗各營養成分時,注意操作安全,需要家長的陪伴)。科學探究的步驟一般包括六個步驟,設計過程需要遵循三個原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認識科學技術進步自選任務“麥片中的鐵”:有同學聽到銷售員介紹了一款含鐵麥片,為什么麥片中要添加鐵呢?你能設計實驗證明這款麥片中有鐵嗎?悄悄告訴你,可以用磁鐵石來檢驗哦!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 教案.docx 2.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二) 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