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下冊第十課法律伴我們成長第2課時我們與法律同行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樹立法治信仰,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自覺性。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知識目標:知道依法辦事的要求;理解樹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會依法辦事,就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教學難點:樹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一、預習導學(根據預習提綱,在書中標注相關問題及層次)1、什么是法治意識?(P101)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遵守和。2、為什么要樹立法治意識?(P101)①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人民權益要靠法律,法律權威要靠人民。②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③當法律真正銘刻在我們的內心時,才會充分體現其,發揮其應有的功能。3、★法治時代對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①樹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②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4、為什么要學會依法辦事?(P102)法律保障人們的,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5、★怎樣學會依法辦事?(P102-P103)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經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違背了法律,會有什么后果。(即:樹立法律意識。)②依法辦事,就要遵守各種。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小組長檢查預習完成情況(核對答案,評等級,幫扶講解)三、師生合作探究 現象:近來,針對共享單車的破壞、私占、詐騙等各種不端行為頻出。思考:這些行為會帶來哪些后果?給我們什么啟示?四、課堂小結,學生鞏固,檢查提問,查缺補漏)五、課堂檢測1.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下列關于依法辦事的觀點,錯誤的是( )A.依法辦事,就是要養成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習慣B.依法辦事,就是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C.依法辦事,就是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的一切訴求和愿望D.依法辦事,就是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2.為了要回被老板陳某拖欠的工資,農民工王某將自制的“炸藥包”掛在胸前,來到陳某新建的樓房上,揚言如要不回工資便引爆“炸藥包”,結果被公安機關抓獲,王某受到了應有的法律處罰。這個案例啟示我們( )①農民工維權艱難②要學會依法辦事③要運用法治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④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不必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張某在商場里買到劣質商品,與商場協商未果后,張某向消費者協會進行了投訴,經消費者協會依法調解,張某獲得了賠償。這個事例告訴我們( )①要依法辦事,遵守各種法律法規②我國法律規定了公民的義務③遇到問題應該通過法治方式解決④要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中國馳名品牌“老干媽”對于國人來說是一個神話。老干媽辣醬一年產值37.2億,從不偷稅漏稅,真正做到了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依法辦事就要( )①遵守各種法律法規②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③比別人多交一些國家稅收④成為法律的遵守者和捍衛者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學會依法辦事就要( )①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②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③自由表達訴求和愿望④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遵守者、捍衛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此舉可以從源頭上解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B.我國修訂法律從重處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C.未成年人需不斷增強法治意識,學會嚴格自律D.我國司法機關重視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7.2021年3月29日是我國第26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活動日這天,某校七年級(一)班組織開展了“拒絕暴力,不做校園暴力制造者”的主題教育班會。拒絕暴力,不做校園暴力制造者,我們中學生應該( )①增強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做事考慮后果②善于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③善于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的生命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品行優良的人同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有位法學家說過:“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因為只有這樣( )A.才會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B.才會吸引大家遵從法律,避免違法犯罪C.才有真憑實據處罰犯罪D.才讓我們有信仰有理想9.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對此,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青少年要遵守法律法規,自覺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好習慣B.青少年身心發展不夠成熟,還沒有履行法律義務的能力C.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有助于法治文化環境的形成D.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10.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并指出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對此,作為公民我們應該( )①增強法治觀念②學會尊法守法③強化規則意識④提高立法質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修訂后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中指出:對一些未成年人嚴重犯罪及時批捕、起訴,切實維護被害人合法權益。對于涉嫌犯罪,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也決不能“一放了之”,必須依法予以懲戒和矯治。2020年10月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擬在特定情形下,經特別程序,對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作個別下調。請你分析從材料中得到哪些啟示?12材料一: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生物安全法。這部法律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該法的出臺,有助于從法律制度層面解決我國生物安全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有助于確保生物技術健康發展,有助于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有助于維護國家生物安全。材料二:漫畫(1)上述兩則材料,分別體現了法律的什么特征?(2)從漫畫中青少年的嘆息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參考答案】1.崇尚、服從2.受益者、保障、維護、厲行法治、自身的價值3.法治意識、推動者4.幸福生活、尊崇和遵守5.法律法規、訴求和愿望合作探究:受到道德的譴責,法律的懲罰等。(2)共享單車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使用者的守法意識和守法行為。法律是一切行為的底線。依法辦事,要樹立法律意識,遵守各種法律法規。檢測題:1——10CBDACCDABC11.①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②學會依法辦事,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⑤強化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護,但同時也受法律的束,違法犯罪同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等。(1)材料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材料二: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①我們的法律與生活息息相關。②每一部法律都是應說的需要而制定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③青少年要學法知法守法,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