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概括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2.列舉生物進化的證據。 (二)能力目標 1.嘗試運用比較和評價證據與假說等科學方法,對化石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 2.嘗試根據各種動植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動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順序,進一步加強科學方法的培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形成與其他生物和諧相處的理念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2.關注我國出土化石的相關事例及其研究,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三、教學難點 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提前復習回顧各個生物類群的相關知識。 2.教師制作的課件。 3. 沒有填寫名稱的進化樹,寫有各種動植物名稱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情景 創設 多媒體展示視頻:恐龍電影中的一個片段。 師:很多同學都對恐龍很感興趣,那么大家都認識哪些恐龍呢? 師:恐龍又是是怎么被發現的呢?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有關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內容,那么,現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恐龍,究竟是怎樣由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演變來的? 引入課題 大部分學生會說出自己知道的恐龍名字以及對恐龍的簡單了解,比如食性和生活環境等知識。 生:霸王龍,三角龍,翼龍等…… ? 經討論和啟發可以說的出“化石”這個名詞來。 進一步說出恐龍的來歷。 ? 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物出發,引發學生對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思考,從學生口中提出化石的概念。 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熱情。 (一)學習研究生 物進化的方法 提問:我們都沒有時光機,不能像哆啦A夢一樣,沒有人能親歷生物進化的幾十億年歷史。那么,科學家是怎樣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呢? 1.【課件展示】始祖鳥復原圖。它可能是由哪一類動物進化來的? 2.研究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是什么? 3.化石是什么? 4.資料分析一。 講解: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是化石。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 請你觀看各種化石圖片。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則依次在更為晚近的地層中才出現。 觀看始祖鳥圖片。 爬行動物 化石證據。 閱讀資料分析。 觀察圖片, 得出結論:地質年代越晚近,越能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說明生物是逐漸進化的。 培養觀察能力,通過觀察和分析資料,找到基本規律,得出基本的結論。 培養學生分析資料,作比較、總結歸納的能力。 資料分析二: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較。 講解:細胞色素C是一種具有104-112個氨基酸的多肽分子。 提問:從這個表種,你能判斷出誰與人的親緣關系最近?誰與人的親緣關系最遠嗎? 學生回答:人與黑猩猩親緣關系最近,與酵母菌最遠。 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 【課件展示】馬的前肢、鷹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圖。 請同學們自學教材《科學方法》, 對馬的前肢、鷹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圖進行比較。 【課件展示】胚胎發育的比較圖。 提問:以上尋找生物進化證據的過程中,科學家使用哪一種共同的方法? 講解: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經常用到比較的方法。 比較是指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通過上面的比較,你能對生物進化的歷程作出怎樣的推測?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比較的方法 學生:可以推測出,生物是不斷進化的,而且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 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習學會運用科學方法。 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知識內容上層層遞進,又為下一步做鋪墊。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小游戲】動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拼圖游戲。(找不同) 1.每組發一份事先打印好的只有樹干的進化樹彩圖,以及寫有名稱的、各動植物類群的代表動物的圖片。 2.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將圖片放到進化樹的合適位置,看哪組又快又好。 3.老師裁判,并請速度最快的小組到前面通過展示臺展示拼好的進化樹。 4.根據生物進化圖,討論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1)從結構上看; (2)從生活環境看; (3)從進化水平看。 學生四人一小組,以組為單位,討論并完成拼圖。 展示,說明理由。 糾正本組的錯誤。 評出優勝組。 結論: 從簡單到復雜 從水生到陸生 從低等到高等 小組合作交流。 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合作精神,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對同伴的評價能力。 通過啟發式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解決問題。 (三)評價證據與假說 【播 回憶 回憶上課開始觀看的恐龍視頻 講解: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提了很多種假說。 請閱讀教材“技能訓練”中的內容。 思考回答。 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評價哪些證據支持那些假說,哪個證據對假說的支持力度大。 這個技能訓練不僅很重要而且十分有趣,既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一種補充,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總結與拓展 總結提問: 1.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什么? 2.現實中,還有很多簡單、低等的生物并沒有在進化過程中滅絕,分布還很廣泛,為什么? 3.為什么說哺乳類比魚類更高等? 4.有人說進化樹不夠全面,你同意這個觀點嗎?你能舉出進化樹上沒有的一種生物類群嗎? 講解:關于生物進化的歷程,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弄清楚。化石方面的證據也不是很全面。不過,隨著新的研究手段的應用和新證據的發現,人們對生物進化過程的認識將越來越接近歷史原貌。我國也發現了許多關于生物進化的新證據,可見人們對生物進化的認識還將不斷地豐富和深入。 學生回答: 1.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 2.因為它們能適應環境的不斷變化。 3.哺乳類比魚類結構復雜,更適應變化的環境。 4.同意,比如細菌和真菌、病毒等。 歸納知識。 使學生形成和其他生物和諧相處的理念,意識到保護生物圈的重要性。 進一步思考進化樹的不足,使學生對知識有全面認識。 讓學生認同生物進化是生物發展的必然結果,并對新的手段和證據持續關注。 原始生命 藻類 苔蘚 蕨類 裸子 被子 單細胞動物 腔腸 扁形 線形 環節 軟體 節肢 魚類 兩棲 爬行 鳥類 哺乳 原始生命 藻類 苔蘚 蕨類 裸子 被子 單細胞動物 腔腸 扁形 線形 環節 軟體 節肢 魚類 兩棲 爬行 鳥類 哺乳 原始生命 藻類 苔蘚 蕨類 裸子 被子 單細胞動物 腔腸 扁形 線形 環節 軟體 節肢 魚類 兩棲 爬行 鳥類 哺乳 原始生命 藻類 苔蘚 蕨類 裸子 被子 單細胞動物 腔腸 扁形 線形 環節 軟體 節肢 魚類 兩棲 爬行 鳥類 哺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