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師生共用教學案(8)年級:七年級科目:生物執筆:審核:生物教研組內容: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課型:新授時間:2013年3月14日教學目標: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2、通過分析肺泡的結構特點,了解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與原理。3、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經歷科學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重點和難點:1、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的?肺內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的?2、肺泡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學習過程:讀、議、展、練相結合。學習過程:引入新課:讓學生深吸氣后屏住呼吸,看能維持多久,引導學生說出氣體交換的重要性。提出問題:肺是怎樣實現與外界的氣體交換的?引入課題。【讀】認真閱讀課本第45-47,完成下列各題。1. 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于 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 葉,右肺有 葉。2.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 ,當吸氣時,空氣中的 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 也透過這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3.胸廓的擴張和收縮,是肋骨間的肌肉 和 的結果。4.胸腔底部是 ,它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5.在吸氣時,膈肌收縮,膈頂部 ,使胸廓的上下徑增 。呼氣時,膈肌 ,膈頂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徑 。6.我們吸入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是不同的,我們呼出的氣體中,氧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 。7.外界的空氣經過 的處理后進入 ,在這里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議】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各題。8.根據下圖(模擬膈肌的運動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該模型此時模擬的狀態是 (吸氣還是呼氣。)(2)圖中A表示 ,圖中B表示的是 ,圖中C表示的是 。?圖中D表示的是 ,圖中E表示的是 。(3)用手下拉E,小氣球 ,表示 過程。(4)用手上推E,小氣球 ,表示 。(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 徑的變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運動【練】鞏固提高。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9.人體內與呼吸有關的主要肌肉是( )?A.胸部的肌肉 B.腹部肌肉?C.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 D.背部肌肉10.當我們進行體育活動時,呼吸活動會( )A.呼吸比較深,呼吸頻率不變B.呼吸比較淺、呼吸頻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頻率都會加強D.呼吸深度和呼吸頻率都不會增加11.肺泡壁是由( )?A.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B.多成上皮細胞構成?C.一層肌肉細胞構成 D.多層肌肉細胞構成12.氧氣進入體內最終要到達( )?A.血液 B.肺部 C.心臟 D.組織細胞13.人體血液流經肺進行氣體交換后,血液成分的變化情況是(??)。A.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氧氣濃度下降B.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氧氣濃度上升C.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氧氣濃度上升D.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氧氣濃度下降14.人體吸收的氧最終去向是(??)A.用來構成組織細胞B.用來與血紅蛋白結合C.用來交換二氧化碳D.用來氧化分解有機物教(學)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