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并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2、初步體驗探究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并運用獲得的數據說明生物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難點:通過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提高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三、課前準備 細線、直尺、大花生、小花生 四、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展示“生物變異現象”圖片 了解各種生物的變異。 體會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回憶:科學探究的步驟 回憶并作答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 -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小組討論本探究實驗中各步驟的具體內容又是什么?思考后小組上臺展示本組結果 討論:1、用語言描述兩個品種花生果實在不同范圍內數量分布狀況,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計算并比較兩個品種花生果實長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把大花生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的種子種到肥沃的土壤中,它們結出的果實會怎樣呢?你作出推測的依據是什么? 4、從大花生中選擇一粒飽滿粒大的種子種下去,所收獲的種子一定都是大的嗎?為什么? 一、提出問題 不同品種花生果實間是否存在著變異? 同一品種花生果實間是否存在著變異? 引起花生變異的原因是什么? 二、作出假設 不同品種的花生果實間存在著變異。 同一品種的花生果實間存在著變異。 引起不同品種花生變異的原因是遺傳因素。 引起同種花生變異的原因是環境因素。 三、制定計劃 1、怎樣區分大小不同的兩個品種的花生果實? 2、測量花生的哪個部位? 3、怎樣選擇30粒花生?從大花生里挑出30粒較大的花 生,小花生里挑出30粒較小的花生,這樣可行嗎? 4、用哪些工具來測量能保證準確性? 5、得到測量結果后,如何比較?用大花生的最大值與小花生的最小值比較可行嗎? 6、為了更直觀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怎樣做? 四、實施計劃 測量、記錄數據、繪制折線圖、計算平均值 五、得出結論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生物變異的類型 根據上面的實驗總結生物變異的類型,并舉例說明 可遺傳的變異 不可遺傳的變異 培養學生分析、表達能力。 課堂檢測 給出本節課的相關習題,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 1.下列現象中,屬于可遺傳的變異是( ) A.同卵雙生的姐妹,姐姐比妹妹略胖 B.種在肥沃土壤中的水稻顆粒飽滿 C.不同人種的膚色不同 D.某人用眼不當導致近視 2.下列關于變異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變異對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B.變異對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C.變異一旦出現,就可以遺傳給后代 D.有的變異是先天遺傳,有的則是后天環境引起的 3.下列敘述哪幾項是錯誤的,并舉出“反例”說明。 (1)生物產生的變異,對自身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2)生物的變異都是可遺傳的。 (3)生物發生變異是由環境發生變化引起的。 (4)凡是外界環境引起的變異都是不可遺傳的。 檢測教學效果 課堂小結 由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訓練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