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 1. 溫度計是易碎品使用時須輕拿輕放。拿溫度計時,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溫度計上端。 2. 在測量液體的溫度時,將溫度計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溫度計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側壁。 3. 要待溫度計的液柱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4. 生活中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它們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用途。如,探針式電子溫度計用來測量各種液體的溫度,精度高;電子體溫計用來測量體溫,讀數更方便;溫濕度計用來測量空氣的溫度和濕度。5. 使用酒精燈加熱完成后,用燈帽自燈芯右上方斜向蓋滅火焰,然后取下燈帽再蓋一次。 6. 絕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增大,遇冷時體積會縮小,這種現象叫作熱脹冷縮。 7. 夏天輪胎容易爆胎;癟的乒乓球放到熱水里能夠復原;夏天架電線時,電線不能拉得太緊。 8. 冰受熱以后從固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融化。 9.?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升高到100℃時,水會沸騰,并產生大量氣泡。水沸騰時的溫度叫作水的沸點。 10. 水蒸氣遇冷以后從氣態變成液態,這種現象叫作凝結。 11.?在一般情況下,當溫度降低到0℃時,水會結冰。水結冰時,體積會增大。 12. 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態、氣態,固態三種狀態存在。 13. 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且達到一定程度時,水會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 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 1. 1961年,人類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航天員從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顆藍色的星球。像地球這樣,自身不發光,圍繞太陽運行,且質量足夠大的天體,被稱為行星。 2. 地球表面有液態的水,溫度適宜,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別是有高級智慧生物的行星。 3. 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環形山、高地和“月海” 4. 在宇宙中,環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被稱為衛星。 5. 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是地球的衛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體。它還是運今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外天體。 6. 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液態水,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月球自己并不發光,但能夠反射太陽光。 7. 農歷一個月內,月相變化規律是: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積逐漸變大,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相亮面面積逐漸變小,亮面在左側。 8.?太陽是一顆自身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約5700℃,內部溫度可達1600萬℃。 9.?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約為1. 5億千米,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30萬千米/秒。 10. 陽光照射到地面,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角。用太陽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陽的高度。 11. 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軌跡呈半圓形,我們可以用竹篾和手電筒來模擬。 12. 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陽的移動與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有關系,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計時工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