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第2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2、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 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知道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識圖能力。2、發展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在觀察、分組討論、質疑中體驗成功感,在理解血液循環的途徑中認識血液循環的重要性。培養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體循環與肺循環的途徑及意義2、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教學難點 了解血液循環途徑,以及在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教法:啟發探究法 自學指導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準備:學生:復習第一課時內容,預習第二課時內容,完成自主預習部分。 教師:搜集相關資料和圖解并制成課件。 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回顧舊知識導入新課(出示心臟的結構圖,師生共同回顧上節的主要內容) 導入語: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心臟這個器官在我們人體中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擁有一顆強健的心臟,才能擁有美麗的生命。因此,我們不僅要愛護我們的心臟,同時,了解并掌握一些心臟的相關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便于這節課更好的學習,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上節課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上節內容(心臟的結果和功能)和本節所要學習的內容(血液循環)聯系緊密,因此,回顧上節內容不僅熟悉了舊知識,還能為本節新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從而,增強了學生的信心以及學習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多媒體出示本節的學習目標,并教師進行闡述。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才能使學生有目的的去投入課堂學習之中。 三、自主預習(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點組點號,學生展示) 1.閱讀課本62-65頁有關血液循環內容,結合63頁血液循環圖獨立思考,完成下列題目: (1).血液由左心室進入______,再流經全身的__________、毛細血管、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__________,流回_________,這一循環途徑稱為體循環。 (2).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_________,流經__________,再由肺靜脈流回____________,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2. 血液成分在循環中的變化: (1).在體循環中,當血液流經全身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的_______等廢物進入血液,這樣血液就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______血變成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_______血。 (2).在肺循環中,當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________進入肺泡,肺泡中的______進入血液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結合,這樣血液就由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______血變成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_______血。 設計意圖:對本節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理解與認識。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任務一)血液循環途徑 合作探究一: 結合血液循環圖示,組內合作,用箭頭和文字,把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過程表示出來。 師:多媒體出示血液循環圖 生:在導學案中標出血液循環圖中相關結構的名稱,然后組內成員間合作,總結體循環的肺循環的途徑。并由小組代表去講臺展示,結合血液循環圖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血液流動路線。 設計意圖:初步掌握人體的血液循環途徑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個部分,并通過學生們的探究和展示,熟悉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血液流動路線。同時,也為了突破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內容做好了鋪墊。 (任務二)血液成分: 師:出示問題——在我們身體里流著兩種成分不同的血液,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從而引出動脈血和靜脈血。 生:說出靜脈血和動脈血的特點,并區分。 1、體 循 環 (1)血液變化 動脈血 靜脈血 (2)意義 為身體提供氧和營養物質,并將代謝廢物運走 2、肺循環 (1)血液變化 靜脈血 動脈血 (2)意義 將進入肺部的氧氣運輸到全身各處,并將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帶到肺部而排出體外 合作探究二: 動脈里一定流動脈血嗎?靜脈里一定流靜脈血嗎?(學生交流2分鐘,教師簡單的進行課堂小組指導)。 不一定,肺靜脈流動脈血,肺動脈流動脈血。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探討,再次熟悉體循環和肺循環過程,并深刻理解血液循環過程中動脈血和靜脈血之間的轉變。不但突破本節的教學重點,還能鍛煉學生合作精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三)了解心率、脈搏及血壓的概念: 1.心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壓是指_______________,血壓的正常范圍:健康成年人的收縮壓為_________,舒張壓為___________。 設計意圖:了解心率、脈搏及血壓的概念,并通過這個版塊的學習,增強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體現本節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五、教師點睛: (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 3.四腔:左動右靜 4.血管:體循環中動脈流動脈血,靜脈流靜脈血,肺循環中反之。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點撥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動脈血和靜脈血存在的部位。 六、靈活訓練(報號搶答,質疑,糾錯) 1、流過主動脈的血是( ),流過肺動脈的血是 ( ),流過上、下腔靜脈的血是( ),流 過肺靜脈的血是( )。 A、動脈血 B、靜脈血 2、從左心室出發的血流向( ),從右心室出發的血 流向( )。 A、主動脈 B、肺動脈 C、肺靜脈 D、上、下腔靜脈 3.血液從心臟入肺,再流到心臟所經歷的途徑是( ) A.左心室→主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B.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C.右心室→肺靜脈→肺部毛細血管→肺動脈→左心房 D.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室 4.在人體血液循環系統中,下列哪條血管的血液中氧的濃度最高? (? ? ) A.主動脈 B.上腔靜脈 C.肺動脈? D.下腔靜脈 5.體循環與肺循環通過什么器官相連接( ) A、動脈 B、靜脈 C、毛細血管 D、心臟 6.下列血管中都含有動脈血的是( ) A.肺動脈和主動脈 B.肺靜脈和主動脈 C.上腔靜脈和肺動脈 D.下腔靜脈和主動脈 7.血液流經下列哪一途徑,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 (?? ) A.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各級靜脈??B.肺動脈→肺→肺靜脈 C.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 D.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 8.正常人的心臟的四個腔中,流動著動脈血的兩個腔是 ( )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9.人體內某血液循環圖解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右心室 → A → B → C → 左心房 ①↓↑② D (1)這是人體的 循環圖解。 (2)C、D代表的結構分別是 和 。 (3)B與D在結構上的相同之處都是由一層 構成。 (4)血液從A到C,血液發生的變化是 ,原因是因為B與D之間進行了[①] 與[②] 的交換。 (5)如果右心室換成左心室、左心房換成右心房,就是 循環圖解,此時[A] 內流 ,[C] 流 設計意圖:對本節所學的重點知識進行檢測,拓展提升。 七、課堂小結 談談你本節課的收獲: 八、作業布置 1、完成導學案: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第二課時)。 2、1-3號同學完成課時練全部試題。 4-6號同學完成課時的基礎滿分練部分 (附加)課外技能訓練—測心率 1.安靜狀態測三次,求平均值;運動狀態測一次。 2.同桌兩人為組,互相測量。 3.請你設計一表格,能包括下列信息: 4.兩人所有數據;說明心率與運動關系; 狀態 姓 名 安靜狀態 運動狀態 1 2 3 平均值 張三 ? ? ? ? ? 李四 ? ? ? ? ? 心率與狀態關系 ? 九、板書設計: 血液循環途徑: 1、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血液變化:動脈血變為靜脈血,血液顏色由鮮紅變為暗紅。 2、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血液變化:靜脈血變為動脈血,血液顏色由暗紅變為鮮紅。 十、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