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皮膚與汗液分泌》教學設計 生物科學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認識皮膚的結構,分析皮膚的功能,進一步理解生物學中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規律。 科學探究:對生活中與皮膚有關的現象進行思考探究,增強學生對結果的交流和討論的能力。 理性思維:說出汗腺分泌汗液的過程及對人體的意義,理解皮膚與人體新陳代謝的關系。 社會責任:通過認識皮膚的功能,科學的保護皮膚,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2、難點:汗液的形成與排出。 三、教學方法 讀書指導法;自主學習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 同學們,咱們先來猜一個謎語:“生來最怕涼,熱了水來放。一生愛清潔,天天保安康?!薄蛞蝗梭w器官(皮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皮膚的知識。 前面幾節課,我們一直在學習人體的代謝廢物排出的途徑,有通過呼吸,有通過尿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代謝廢物排出的第三條途徑——皮膚與汗液分泌。 根據以往的學習規律,本節課同學們要掌握哪些重要知識? 思考,回答 激發興趣。 引出課題。 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1、活動: 比一比:誰是生活中的小小觀察家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進行討論并歸納出你們所知道的皮膚的特點或者與皮膚有關的生活現象。1分鐘時間討論,然后記錄員記錄并匯報。 2、列出問題: 3、學生自主學習課本67頁的文字和圖片,認識皮膚的結構,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做適當補充) 組織學生講述皮膚的結構,帶領學生分析皮膚的功能。 師生一起總結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參與活動。 思考問題,自主學習。 匯報學習效果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從宏觀到微觀,并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認識皮膚結構,帶領學生分析皮膚的功能,讓學生領會到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汗液的分泌與排出 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認識汗腺的結構,并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汗液的形成與排出。 思考,討論,回答。 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充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結構和功能的適應關系。 拓展 1、思考:運動后或天氣炎熱的時候我們出汗會增多這有什么意義? 皮膚的功能:排泄、調節體溫 思考:小明病了,醫生在給他注射青霉素之前先做了皮試。他感到很疼痛,這是什么原因呢? 皮膚的功能:感受外界刺激 思考:在夏天,我們的皮膚為什么會被曬黑? 皮膚的功能:保護 2、總結皮膚的功能,給學生普及保護皮膚的小知識。 思考,討論,回答。 用生活中的實際的例子帶學生分析皮膚的功能,讓學生對皮膚有更完整的認識。了解一些皮膚的衛生保健知識能更好的讓學生意識到比美觀更重要的是健康這一思想。 總結 總結皮膚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汗液的形成與排出。 練習鞏固 細胞要能夠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就需要把細胞內產生的代謝廢物排出,今天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可以通過皮膚形成汗液來排出代謝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徑是泌尿系統。細胞的生活更加離不開營養物質和氧氣,需要消化系統給它提供消化吸收來的營養物質,需要呼吸系統給它獲取外界氧氣,而營養物質和氧氣要運輸每一個細胞的話,就還需要血液循環系統的運輸。 我們前面學習的這些人體器官和系統,并不是獨立存在完成功能的,而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相互配合與協調,才保證了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保證了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那么,我們的各個系統之間為什么能相互配合地工作呢?我們將在下節課,進入第12章人體的自我調節的學習中,去揭曉答案。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通過實際的練習題鞏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理解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生命活動,為下一章學習進行鋪墊。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課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 要求。主要突出了兩點:一是通過生活中與皮膚有關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二是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關注自己、熱愛生活,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課件制作精良,教學氛圍良好,學生容易理解。不足之處在于缺乏學生合作探索過程,以及對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皮膚的結構和功能那里設置的問題較為突兀,可以設置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問,然后解答,要跳出課本的局限,去深挖課本與生活的聯系,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積累生物科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