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生物導學稿系列---冀少版 第六單元 生物的繁衍和發展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與進化 課題:第二節 二、生物進化的原因 【課前回顧】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 、 或 。 2. 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3.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 、 、 。 4.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 。 【學習目標】 掌握生物進化的原因。 了解人工選擇。 【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一:閱讀課本資料分析,并結合知識鏈,總結出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論點。知道自然選擇的定義。產生自然選擇的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分別是什么? 自學指導二:閱讀課本探究——資料分析,試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華尺蛾數量變化的原因。結合知識鏈,理解自然選擇學說的發展。 自學指導三:結合實際用,說出人工選擇的定義和在生產中的應用。比較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有什么不同? 【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收獲 【課堂檢測】 1.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內容是( ) A.人工選擇 B.自然選擇 C.遺傳變異 D.生存競爭 2.我國金魚品種很多,形成這么多金魚品種的原因是( ) A.適應不同環境的結果 B.我國水域遼闊 C.自然選擇的結果 D.人工選擇的結果 3.用達爾文的觀點解釋長頸鹿的長頸形成的原因是 ( ) A.鹿經常伸長脖子夠高處的樹葉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環境中的長頸鹿脖子長得長 C.由于生存環境不同,使鹿的頸有長有短 D.長頸變異的個體生存機會多,并一代代積累形成的 4.自然選擇的實現是通過( ) A.生存競爭 B.過度繁殖 C.遺傳變異 D.原始昆蟲 5.生物間存在著生存競爭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的本性 B.生物的強弱 C.適者生存 D.生物生存條件有限 6.自然界中生物進化的外在原因是( ) A.人工選擇 B.天敵的影響 C.環境的改變 D.溫度的改變 7、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分析,動物的保護色是( ) A.環境進化的結果 B.生存競爭的結果 C.自然選擇的結果 D.人工選擇的結果 8.在農田中施用某種農藥防治害蟲,使用年數越長,效果越差。下列對這一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A.農藥的質量越來越差 B.農藥使害蟲發生了抵抗農藥的變異 C.農藥選擇了害蟲中能抵抗農藥的變異 D.害蟲會自然發生并鞏固抵抗農藥的變異 9.生活在綠草地上的昆蟲,體色多為綠色而不是褐色。達爾文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 ) A.遺傳和變異 B.人工選擇 C.基因改變 D.適者生存 1181106883400010.一只雌蛙能產卵4000—5000個,但卵受精后,只有少數發育為成體。按照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 ) A.過度繁殖 B.生存斗爭 C.遺傳和變異 D.適者生存 11.下圖是長頸鹿進化示意圖,根據圖中提供的情景,回答下列問題。 如上圖,古代的長頸鹿,有頸長的和頸短的,頸的長短是可以 的。在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如缺乏青草的時候,頸長的可以吃到高處的樹葉,就容易 ,并繁殖后代。頸短的長頸鹿吃不到足夠的樹葉,活下來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來的 也更少,經過許多代以后,頸短的就被 。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長頸鹿都是 的。這種說法是按照 學說來解釋的。 本課小結:我的收獲 新名詞: 新觀點: 新體驗: 新感受: 我將改變我的: 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收了什么? (2)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